小時候越「乖巧」、越「懂事」的孩子,他隱藏了內心的什麼

2020-12-17 沉醉日記

昨晚發完文,已近七點。

十四中門口接送孩子的車流慢慢散去,順著曙光街向東前行,偶爾會有車輛的燈光由遠而近。

氣溫下降後的這幾天,我還沒從溫暖中的天氣適應到寒冷來,走在寂靜的馬路上,只覺得耳朵有些涼涼的。

沿河路向北的胡同那兒,一輛SUV閃著大燈停在那兒,看不清車標也看不到車牌,隱隱約約的能聽到在和車前的電動車爭吵。

電動車斜停在路上,騎車的是個男的,後座載了一男孩兒,男的戴著頭盔,男孩兒則把衛衣的帽子扣在頭上。

SUV的車主沒有下車,電動車上倆人也沒下車。

只聽見SUV說:「有種你就停在那兒。」

電動車車主說:「我就不動,我就看你能把我咋滴。」

看不出來是因為什麼在爭吵。

SUV把車窗放下來,電動車上那男孩兒也沒言語。

兩輛車,一大一小就在那兒僵持著,後面跟上來的那些車亮著燈把這一片都照亮了。

我沒停,向前走了。

我知道,這種爭執發生在我們這樣一座小城,實在是屢見不鮮了。

也許是我不再年輕,沒有了曾經的熱血。

若是放在以往,或許我會帶著自己的一種判斷,去上前勸一下,或者理論一下,但現在,我沒了。

我只是為電動車後座那男孩兒有些不忍。

我也說不清是一種什麼心理,只是覺得這麼冷的天氣,男孩兒看著自己的父親那樣執拗著要和對方理論出個勝負,不知道他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走過去好遠,我回頭看了一下,車輛慢慢蠕動起來。

我知道,那種爭執結束了。

那個開著大燈的SUV 怕是不會給那父子倆讓步的,那孩子的父親也許只是擰了下手把帶著氣憤走了。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媽媽帶我去縣城表舅那兒,那時農村人去城裡看望親戚是沒有什麼能拿的出手的禮物的,我記得媽媽把醫院的輸液瓶洗刷乾淨,又晾了好多天,找相鄰的油坊給榨了兩瓶小磨香油,裝在了黑色的帶有長城圖案的手提包裡。

從我們那個鄉鎮到城裡是沒有通車的,要到十二裡之外的另一個鎮坐車。

當我們要上公共汽車時,意外發生了。

一個男的手裡提的機器零件(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個柴油機的活塞)不小心碰到了我提的手提袋,隨了瓶子的小磨油順著手提袋的角不停的往下滴。

媽媽沒有和那人過多理論,急忙去了路邊小賣部找了盆子把打碎了的小磨油瓶收撿到裡面。

我氣不過,理論著非要那人賠。

我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來的勇氣。

媽媽說,算了,他也不是故意的。

我覺得好委屈,忍不住的哭了。

也許是覺得這兩瓶小磨油對我們太珍貴,也許是知道媽媽太不容易。

我不依不饒……

那天,我們錯過了唯一一趟去往縣城的公共汽車。

時間久遠,我已記不得我和媽媽是怎麼去到了縣城,只是那件事給我的印象太深刻。

如今在想起小時候的我,怎麼說呢,真的,很乖,很懂事。

看到集鎮上那些外地販來的水果,媽媽會說,想吃就給你買一些。

我都會搖搖頭,不想吃。

從我內心來講,其實,我想吃,那些散發著香氣的水果著實的誘人。只是「乖」和「懂事」壓制著我的饞。

我內心模糊的知道,這種「懂事」會讓媽媽高興。

因為,聽話才是那個時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

所以,敏感的我會把自己真實的感受給隱藏起來,努力的做出一個「乖」模樣讓自己刻意的討人喜歡。

那個年代,這種「懂事」是一種普遍的共性教育,是符合主流價值觀的。

這種屬性是深入骨髓的,很少有孩子敢於去打破。

即便有那些淘氣的孩子稍微有點個性時,大人們又覺得這孩子是想走歪了,學壞了,於是,急忙「糾正」。

而周圍的人也會認為這孩子有些另類,因為他的言行和腦子裡想的跟別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上午,就昨晚那電動車後座男孩的表現,我諮詢了教授。

教授給我分析,不是說那孩子不夠勇敢,而是在普遍的共性教育下,他們可能會優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從而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教授那我做比方。

你小時候渴望得到的水果不敢真實表示,是因為你向外釋放的勇氣會受阻從而變得壓抑。

而這種壓抑積壓的久了會變成一種向外的攻擊性。

而這種向外的攻擊性得不到很好的釋放時,這股力量並不會消失,它會怎樣呢?

教授說,這種力量會轉向你的內部世界,變成自我攻擊。

我對教授說,我貌似沒有自我攻擊的這種現象。

教授說,有,這種現象或許並不是很明顯,它不是表現在某件事上的攻擊性,而是象徵化的努力讓自己做的更好,獲得更好的成績或者在別的方面更加優秀。

我從教授的解釋上,好像聽懂了一些。

教授說,那些從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也不吵鬧,對父母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的孩子,在大家的眼裡他是「乖巧」的,其實他內心不是,他們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因為「懂事」「乖巧」已經成了定式的評價,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重視自己的感受,以此來保護自己的邊界,延伸自己的需求。

在這樣的共性教育下,為了得到讚賞,為了避免不被人認為另類,大多數孩子選擇讓自己更加的「懂事」。

聽了教授的分析,我就在想,今天的孩子,突破共性依然是很難的,當「懂事」的孩子遵守這些價值觀時,父母,還有我們的老師會給予掌聲、鼓勵和表揚,一旦反抗,或者不聽話,想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時,往往接受的是父母老師的批評和指責,這樣的較量下來,內心承受力輕的會不開心,重的則會自尊心受挫,自信心受到打壓。

想起那孩子的表現,還有我在那件事上的不依不饒,我明白,我們在小的時候多半是壓抑的。

我們父母那一代,缺衣少食,他們的根本生活準則也只是以生存為出發點,群體性的生存法則,就是你只有守規矩才有飯吃,所以,那一代人都是有共性沒個性的。

誰有個性誰沒有飯吃,不是麼?

而這一代的孩子,已經脫離了溫飽,不缺吃也不缺喝。

那麼,溫飽之後就應該追求個性獨立。

就像教授說的,這一代的孩子,要將自己的個性和活力釋放出來,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還有糾正錯誤的空間,那麼他們內心原有的勇敢和勇氣都將會轉化為活力。

不然的話,他們有可能喪失對人生的熱愛,也不能歡樂的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屬於他們的美好世界。

(完)

……………………

特別說明:

文章非紀實文學,誰也不一定是誰,請勿對號入座。

……………………

閱讀往期文章:

田園生活,看上去真的很美

欲望很小但能達到,是大幸福,欲望太大但是不能到達,卻是大悲哀

您認錯人了,我不是老師

你以為只有信念就可以了?要有方法

事情是這樣,但我們可以想像成那樣

相關焦點

  • 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
    故事講的雖然是孩子,但是父母們倒很值得一看。 皮皮魯上小學了。他聰明,不循規蹈矩,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可是這樣的他,在班主任徐老師眼裡,卻成了調皮搗蛋、故意抬槓的叛逆學生。 上學第一天,徐老師問了一個問題:皮球掉進深坑裡該怎麼把它弄出來?
  • 我不想我的孩子小時候表現得乖和懂事。一位準媽媽話讓人陷入沉思
    而那個媽媽全程都在對周圍的人說她女兒多懂事、多聽話,周圍的人也表示很羨慕。我卻不以為然,我覺得她女兒挺可憐的。01不要過度壓抑孩子天性「我不想我的孩子小時候表現得乖和懂事」準媽媽的接下來的一番話讓其他家長陷入沉思。
  • 為什麼越懂事孝順的孩子,父母越不待見?過來人講出實情,很戳心
    張姨家兩個兒子,大兒子從小就懂事,小時候有一顆糖都會留著給張姨吃,長大之後更是懂事孝順,經常幫張姨做一些家務事、體力活。每年張姨生日,大兒子也都會精心準備好禮物,人人都羨慕張姨的大兒子是個小暖男。很多人說,張姨的做法確實有點寒了孩子的心。明明有個懂事的孩子不待見,非要覺得那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是好的。我覺得這大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吧。大概是大兒子太懂事,沒操過什麼心,張姨反而覺得大兒子不需要她,小兒子更需要她的緣故吧。△ 父母不待見懂事孝順孩子的三個原因,你認同嗎?
  • 讓人心疼的三個孩子,反而懂事乖巧
    凌家因為意外痛失妹妹毀掉了整個家庭,父親跟母親每天不是吵架就是在吵架的路上,而懂事乖巧的凌霄默默的幫他們收拾爛攤子,甚至母親將妹妹的意外都怪罪在凌霄的頭上,最後失望的母親便狠心的離開了他們。而另一個,李尖尖雖然有父親的疼愛,但她也想要擁有母親的愛,為了不讓父親難過只好將自己的心思隱藏起來,這個看似沒心沒肺的女孩內心也有最柔軟的地方。
  • 心理學:從小越乖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文/老K 今天刷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個問題很有趣: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題主說不論家長還是社會都以孩子是否聽話來衡量好壞,而且很多心理專家都認為: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麼究竟是因為什麼導致這樣的情況呢?
  • 孩子大哭大鬧,越安慰哭得越厲害?心理學家:問題在於安慰本身
    每當閨蜜看到自己的兒子態度惡劣,就會斥責他「不能欺負妹妹」,但是兒子依然我行我素。兩天後,小涵終於等到媽媽來接自己,回家的那一刻才開始哭泣。孩子大哭大鬧,越安慰哭得越厲害?心理學家:問題在於安慰本身。我相信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被欺負、受委屈後,本來只靠自己的人也能挺過去,甚至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可一旦有人安慰自己,特別是親朋好友,內心似乎變得脆弱,對方越溫柔安慰,自己哭得越厲害。有一些孩子哭得越傷心就越傷心,這是一個原因。
  • 心理學: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並不是什麼好事
    養育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會成為做父母的一項榮耀,這樣的孩子還會成為人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孩子都會成為別人稱讚的對象。王斌告訴我,他其實有點自卑,自己的父母身體一直不好,家裡的經濟狀況也比較差,媽媽又喜歡怨天尤人,還喜歡罵人,凡事都要操心。這樣的家庭和父母,使得他很早就要懂事,就要乖巧,為此他需要經常壓抑自己,他需要變得敏感,以覺察到母親的情緒。
  •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孩子們漸漸學會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努力做個「乖小孩」。 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孩子乖巧懂事不粘人,爸媽引以為傲?「迴避型依戀」要警惕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不粘人,這樣自己出去工作也方便一點,不用老是擔心孩子離開父母會哭鬧。但小小年紀的孩子,又怎麼會不粘自己的父母呢?有的孩子,也許並不是真的懂事而不粘人。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我外公外婆經常給我們說,我媽小時候特別懂事,也從來都不向他們提要求,愛幹活,她幾乎就是我外公外婆誇大的孩子。在我們心中,我媽也是那個好媽媽,但我們也能明顯感覺到我媽愛抱怨,常常情不自禁的就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她遇到事情也很消極、悲觀。
  • 馬伊琍:養一個懂事的孩子可能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所以我們不要再給孩子貼標籤了,有紋身的女孩兒不一定是壞女孩兒,而乖巧懂事的孩子長期壓抑之下內心也可能會出現問題。那些懂事的孩子經常是被父母限制的孩子:你不可以這樣跟媽媽說話!那個玩具太危險了,不可以碰!牆上不能畫畫,都弄髒了!
  • 懂事的孩子沒糖吃?孩子不需要太懂事,他需要的是快樂
    相信小時候的蘇明成一定就是爸爸媽媽口中會撒嬌,傳說中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典型代表者吧,看到這個傳說中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孩子長大後竟然變成一個啃老族,小編是一點都不感到意外,相反,小編對一些被大人誇獎為懂事的孩子,有著深深的同情。乖巧聽話的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懂事,不用父母操心。但是太過於懂事真的好嗎?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服管教?想讓孩子乖巧懂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孩子跟家長唱反調,不服管教的樣子簡直能把人氣炸。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為啥還這麼橫,不服管教呢?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味地表現出嚴厲是沒有用的,家長還要學會利用正面管教。
  • 為啥有些家庭,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喜歡,過來人講的話很戳心
    很多人心裡會覺得父母喜歡孝順的孩子,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你們仔細觀察身邊的案例,就會發現:越孝順懂事的孩子,反而越不受父母喜歡,而那些被認為「不孝順」的孩子,卻備受父母的偏愛和照顧。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從小上進勤奮,非常懂事,但是父母並沒有特別喜歡她。
  • 父母的大吼大叫,只源於內心這危機,滿心的愛卻把孩子越推越遠
    那麼我們就不妨對比一下,一個小時候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和很少被父母吼,犯了錯誤父母都會蹲下來認真講道理的孩子,他們會有什麼區別。而缺少父母的鼓勵和認可,缺少父母的耐心交流,會讓他覺得自己不配被愛,自己本來就是一個Loser。而每當父母責罵的時候,孩子內心中的這顆種子就會越來越生根發芽,越長越大,直至佔據他的整個內心,讓他變得極其自卑。
  • 「女大十八變」,小時候長相普通的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越好看?
    如果孩子小時候長得不好看怎麼辦?老一輩兒的人經常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確實有不少孩子小時候長相普通,長大後漂亮的不像話,所以家長也不要著急。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楊穎楊穎的長相在娛樂圈也是數一數二的,曾被網友吐槽過整容,但是看過她小時候的照片,不難看出底子本身就不錯,雖然小時候雙眼皮不突出,臉上帶點兒嬰兒肥,但是眼睛很大,鼻梁也很高,所以長大後五官越來越精緻。
  • 孩子小時候很可愛,為啥越長大越醜?幾點因素,父母不能忽視
    文|小不點不少寶媽都在吐槽,自己的孩子小時候真的超級可愛,為什麼長著長著就發現孩子變醜了?俗話都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但是有些孩子長大之後,父母才意識到他可能長殘了。表姐家境非常好,前幾年生了個女兒,被家裡人寵得跟一個小公主一樣,孩子要什麼東西,父母就給買什麼,而且爺爺奶奶生怕孩子吃不飽,把孩子餵得胖乎乎的,看起來非常可愛。
  • 小時候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入園後就能看到差異,越長大越明顯
    另一個男孩子,活動全程都緊跟著老師的進度走,老師讓幹什麼就做什麼,還帶領其他小朋友讀繪本、交換玩具,我們都感嘆於一個小小的孩子是如何有這樣的自制力和專注力的。經過詢問比較,兩個媽媽在同一件事上的態度懸殊,即給孩子買玩具的多少不同。可見,小時候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入園後就能看到差異,越長大越明顯。
  • 「超級乖寶寶」火了,陪媽媽幹活乖巧呆在角落,懂事得讓人心疼
    其實現在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非常高,有很多女性不僅要保證自己的經濟獨立,還要肩負著照顧孩子的責任,這樣連軸轉的生活讓很多寶媽感到很累。前兩天看了一個視頻,視頻裡一個"超乖寶寶"火了,4歲的男寶陪媽媽上班,乖巧地呆在角落裡實在是太聽話了,網友看後紛紛評論說:簡直懂事得讓人心疼。
  • 孩子越努力成績越差?了解「羅森塔爾效應」,幫助孩子獲得進步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能遇見各種各樣的孩子,有調皮叛逆的,也有乖巧聽話的。但是在這些孩子中,可能會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比方說乖巧的學生成績不好,而調皮的學生成績卻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