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集,在大結局前出現的一波高潮。天也終於亮了。
聖人被脅迫離宮後的遭遇,沒有去到地下城,在馬路上遇到善良的一家人,去了貧民區。聖人入世,時間不長,但也足夠對其「震撼教育」。
幾方勢力的對峙愈髮膠著,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被逼著表明立場,必須要站隊,再也不可能有中間派。
保皇派
代表人物:張小敬 檀棋 郭利仕
張小敬怎麼成保皇派了?那不然這三集他還能是什麼別的派嗎。這裡作的派別分配,僅視為這三集中的人物狀態,並不牽涉全劇的黨爭,這是本文一開始就要說清楚的。
張小敬不愧是在長安做了九年不良帥的人,除開政治,他看任何事情都比別人通透、準確。皇帝出了宮,想殺他的人比想保他的要多。檀棋告訴郭利仕,張小敬一直在保護聖人。
張小敬就是從來都沒想過「幫」龍波。他配合龍波挾持聖人,一方面也有他的私心,他跟魚腸說的那番話,「蕭規看盡了天下人的苦,也要讓聖人看一看」;再一個,是繼續追查幕後主使,「誰」,張小敬是想,問出了這個人,或許還有機會打開龍波的心結。張小敬不相信龍波這個過去守長安的兵,沒有人教唆就整出這攤子事。
可惜最終是沒能從龍波口中問出來。
讓檀棋去報信,是張小敬看到不可能從龍波那裡問出幕後主使了,也不可能改變龍波要毀滅長安的念頭了,並且他自己……也累了。
只有兩個人始終堅持追查真相,一個是張小敬,一個是李必。
話說,張小敬和龍波非要去大吉酒肆,我還以為徐賓在那裡,然後三人見面展開對峙,結果我想多了(攤手)。既然不是這樣,隨便哪兒找個酒肆不就完了。
太子黨
代表人物:何監 李必
1.
太子何其有幸,能有何監這樣一位死忠老師。以何監的才幹人品,竟這樣誓死護衛太子,我是真的懂得了寧王孫那句話,「我不是為了太子,我是信老師」。之前李必也多次說過,太子是否無辜還不知道,但是「我相信老師」。
能夠被何監這樣的人追隨,太子其人想必也不會差。
只是,太子坐在馬車中,手握小暖爐,瑟瑟發抖的樣子,確實讓人感到失望,甚至要懷疑何監為何拼死護衛一個如此怯弱的儲君?這裡別中了編劇的小圈套了,越是表現太子的軟弱,後面的反轉就會越狠。我信何監(寧王孫語氣)。
何監的確不應該是整件事的幕後主使,雖然看起來很像。為何他不是?因為整件事操作起來,成本太高太高,充滿了無數不確定因素,等於是根本不可控。何監不會做這種明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2.
李必聯手程參拿下趙參軍,計謀和行動都很漂亮(不過趙參軍也蠻好拿的就是了)。
李必重回靖安司,他走進大殿,看到長安沙盤,看到僅剩的寥寥幾名官吏,看到報時的龐靈,一絲感慨萬千之情在李必臉龐浮現(不要問我是如何捕捉到的)。
本以為李必要開掛了,結果,又被何監放倒。
後面,何監會不會因為「嗑」太多藥而倒下,然後李必醒來,終還是由他在程參的協助下查出真相?
右相派
代表人物:右相 吉溫
1.
右相這邊的座談會依然在融洽的氣氛下進行著。這邊群臣一直都是立場明確的,保不保皇帝是其次,阻止太子上位是第一。
操作上面,右相其實就是派出了甘守誠帶領右驍衛,再就是賄賂了一下龍虎軍。右相要龍虎軍「什麼都不要做」,倒不是說右相不想救聖人,而是不想讓太子派出的龍虎軍救了聖人。劇裡面都交待得很清楚。
這裡右相實際上要把甘守誠「賣了」,並且甘守誠一聽便知自己成了棄子。甘守誠面有難色,右相幾頂高帽扣過來,加上又不能抗令。但是甘守誠是不甘心吃這個啞巴虧的,所以後面他才會被太子「收服」。
至於裡面數次出現的,高喊是奉太子命殺聖人的那些人,不是右相派的。誰派的?本文後面寫了。
2.
羨慕吉溫,心真大,聖人都丟了,他照樣呼呼大睡。怕是目前唯一在十二時辰裡面睡覺的人。
3.
對了,現在靖安司的右相暗樁是龐靈沒跑了吧。用紙蓮花傳遞消息,前面是第多少集來著,也出現過。
反太子勢力
代表人物:永王
這三集,永王都沒有露面,甚至都沒有被提及。永王當然不是跟吉溫似的在屋裡睡覺了,他不僅密切關注,還全程參與。
幾個場景,祝慈馬車被攔下那裡,一群同樣身著龍虎軍「常服」的隊伍,高喊是太子親軍;靖安司旅賁軍出動的時候,幾個熊火幫的人換上士兵服裝偷偷混入隊伍;後面在大吉酒肆那裡,也是幾個放箭的人高喊是奉太子命,射箭的人手背上還露出了熊火幫的刺青。
其實這種操作是非常不明智的。到處高喊,太明顯,太刻意了。這並不是什麼好的計策。
是誰派的人,這麼明目張胆地構陷太子,置聖人安危於不顧?
誰有能力弄一隊人馬跟龍虎軍同樣的服飾和裝備?誰調得動熊火幫?誰最想太子死?
全部答案都指向一個人,永王。
民間人士
代表人物:程參 祝慈 長安託尼
1.
祝慈一家偶遇聖人,他不認識聖人,完全是憑著一顆善心,收留了聖人。後面祝慈面對一個外表落魄、滿口稱朕的老人,表現出了他作為大唐官吏的政治敏感度,他首先相信了聖人是皇帝。
祝慈的兒子祝玄,敏而好學,是個有才情有理想的少年。
祝玄的那個球,叫黃道遊儀,它的發明人是梁令瓚,時任率府兵曹參軍,是大唐的天文業餘愛好者。梁令瓚仔細研究了前人所制天文儀器,經過試驗、比較,按自己的設想,繪製了圖樣,又用木料製成模型,即黃道遊儀,經過常規演示,甚為精密。
唐玄宗派一行和梁令瓚主持,鑄成金屬黃道遊儀。用它測量28宿距天球極北的度數,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了恆星位置變動的現象,比歐洲要早約1000年。黃道遊儀的成功,解決了無由測候的矛盾。一行根據大量觀測數據,進行統一歸算,終於寫出《大衍曆》初稿,後由歷官整理成書,頒行中國,在唐朝行用了29年後傳入日本,行用近百年。他在天文儀器製造史上另一偉大貢獻,是在和一行製造渾天儀的同時,發明了自動報時裝置,它是全世界最早的機械鐘。
看到祝慈一家中箭死去,心痛不已。
祝慈一家,是長安的良心。
安大叔是怎麼回事,祿山是你嗎祿山。
2.
程參實際上是代替了徐賓過去的工作,他之前本來就差點破了徐賓火燒檔案房的謎團,這下子,後面他要破徐賓的局了。
程參已經被何監的話激發起了好奇心,現在有個能騙過所有人、把何監和太子也算計在內的聰明人,究竟是誰?
3.
曹破延都不忍心殺掉的長安託尼,被大唐的人給殺了。這帳,難道不該算在龍波名下嗎。
元載
我真的不知道把元載怎麼分類了,元載,你是哪種垃圾?
除了明確不是太子黨以外,其他幾個勢力他竟然也無法符合要求。
開始還是右相的人,弄著弄著吧,他自己玩脫了,開始幻想「立奇功」,一個人耍單邊去了。調動不了軍隊,就找來熊火幫的二流子搞事情,後面還想殺檀棋。還要浪費多少篇幅在他身上。
聖人
聖人愛他的子民,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祝慈一家死掉,他痛惜大哭,罵那群唐軍「你們這些畜生」(自己的親軍),還扔了個炸彈。在大吉酒肆,他還給酒肆老闆的阿爺做心肺急救,後面竟衝出去救小女孩。
皇帝在皇宮中是個厲害的政治家,走進街市,更像是個不諳世事的「老頑童」。
「交給你們守得住嗎」,皇帝這份工,你以為容易做嗎。
龍波之死
我寫過龍波是個「天生我才難自棄」之人,他這樣的人,這種死法,完全就是「如願以償」。帥啊,是不是,死得多帥啊。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龍波搞這麼多事情出來,就是為了這樣死一下。
龍波有點像那種分手後死纏爛打的一方,做了一系列拼命挽回或是瘋狂報復的舉動,一會兒表示「我是為你好」,一會兒表示「你不該對不起我」,最後自己被自己感動。
第八團很壯烈,卻沒有受到應有的待遇。這確實是事實,但這個事實,應該為龍波的殺戮買單嗎?
多少人給他陪葬,多少人的死該算在他的帳上。龍波的「信仰」,說白了,不就是報復社會嗎。現在網上越來越多的人說希望龍波能贏,嗯?
龍波倒是爽了,那些為他陪葬的人們,和長安的爛攤子,他才不會管。真夠自私的。
下周看完大結局我會專門寫一篇張小敬和龍波的文章。
焦遂之卦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城開始了長達了七年多的「兵亂血洗」。
徐賓,你也該出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