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電影《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患結腸癌過世,享年43歲。
國內電影迷,對於博斯曼的了解,主要來自於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黑豹》。
博斯曼本人是個非常好的人,是個富貴不忘本的慈善家。
演員是個好演員,《黑豹》是個糟糕的電影。
「黑豹」這個詞的來源,就是美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黑豹黨 」。
但是,「黑豹」卻被美國的流行文化解構了、娛樂化了,人們早已忘記了黑豹黨當年是身穿正裝、有組織、有紀律、團結底層民眾,對抗資本主義的「左翼社團」,更忘記了他們手持《選集》,大聲疾呼喚醒民眾的努力,致力於建立革命的政權......人們只知道漫威的《黑豹》電影。
《黑豹》電影,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誇非洲黑人的科技先進、英雄無敵,但包含了西方文明對黑人文明更深層次的歧視。
瓦坎達這個設定,簡直是在侮辱所有非洲人民,一個擁有超級財富、宇宙級黑科技的國家,居然是個封建國家,選國王要靠鬥獸場一樣的野蠻肉搏,還要靠封建迷信來「天選」,居然一邊是王室的高樓大廈,一邊是泥土飛揚的貧民窟……
黑豹的家族富甲天下,整個非洲卻還是貧窮荒蕪,出了王城就是原始部落,沒有基礎建設,沒有普及教育,沒有非洲命運共同體,其他非洲國家,都是離天堂太遠,離瓦坎達太近。
整個故事,到處散發出「西方中心論」和殖民主義的臭味,黑豹的父親、叔叔、自己、兄弟,無不嚮往美國,一個個都要和白人文明做朋友,瓦坎達這個國家,只有一個「民族主義者」,就是他的反派弟弟,只有他記得,當年黑人是裝在運奴船上,九死一生運到北美去的……可是,這唯一的有識之士,卻是個狹隘、偏激、充滿仇恨的大反派,是非洲的「傅滿洲」。
美國好萊塢似乎有一點「左」的傾向,喜歡講人權、講平等、講異國風情、反種族歧視……但我看來看去,他們不是在拍電影講故事,而是在建一座「人類低等文明博物館」,白人們收集了這些遺落的文明,把這些文明的「頭骨」陳列在裡面,發出由衷的讚賞,這是對獵物的讚賞。
哪怕是拍攝「黑人民權」,都是站在高高在上的悲憫視角去講述,如《綠皮書》,看完之後,你不會同情黑人,你只會感慨美帝的洗腦水平真的高。
當初《黑豹》公映的時候,全世界的黑人、非洲的人們,紛紛去電影院觀影,看得淚流滿面,結束的時候還要高呼「瓦坎達萬歲」......美帝的洗腦水平,實在是登峰造極。
美國的精英黑人們,如NBA球星、好萊塢影星、音樂家,他們早已脫離了黑人社區,實現了美國夢,哪怕他們也會站出來大聲疾呼,反對種族歧視,但他們不會做任何現實的事情,不會去想辦法解決結構性問題。
博斯曼先生去世了,很遺憾,他的黑人兄弟們還在全美的騷亂中憤怒、盲動、發洩精力……我們不知道美國黑人最終將會走向何方。
今年年初的時候,科比也走了。他沒有見到美國新冠疫情爆發、死了18萬人,弗洛伊德被膝蓋壓死、全美騷動、布萊克背後中了七槍……也許這是他的幸運。
他不用看著美國撕裂,不用看著美國流血、死人。
更不用看著他的黑人兄弟們永遠沉淪在貧窮、暴力和混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