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局大勢中科學謀劃好「十四五」,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開創雲南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需要我們更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站高看遠、想深謀實。
走出高原,向東看去:提速數字經濟,激活消費新市場,用大數據助力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創新,之江潮湧。
沿著雲南省黨政代表團
學習考察的足跡
讓我們繼續
在浙江的學習之旅
烏鎮
在槳聲漁歌的千年迴響中
聽萬物互聯的未來之聲
這是一座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多年建鎮史的歷史文化名鎮,是「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現在,這裡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永久會址,被譽為鑲嵌於數字世界的「樣板間」,感知網際網路脈動的「活標本」。
在烏鎮,「雲享烏鎮」可實時查看重要應急設施和重要場所點位,通過嵌入地圖和接入人員分布實時熱力圖,及時應對重大應急突發情況。「雲享烏鎮」讓整個烏鎮變得智能、便捷、有序。
雲享烏鎮運營中心,提供城市治數位化方案
在烏鎮,作為國內首個投入運行的雲上農業試驗載體,譚家灣雲上農業試驗場讓種田靠數據而不再靠經驗。試驗場同全國13個省市的孵化項目互聯互通,有望成為服務全國的數字農業超級接口,用「數位技術」助力鄉村振興。
工作人員正在雲上農業試驗場進行農作物落葉清理
烏鎮不大,但網上烏鎮的每一個細節,非常值得體驗和探索,從這個角度講,烏鎮又大得像網際網路本身。江南水鄉不斷有浪花激起,每一朵都傳來未來的聲音。追憶流年、感知當下、洞見未來,盡在烏鎮。
看多一點
從旅遊小鎮、文化小鎮再到會展小鎮,烏鎮是全國特色小鎮的佼佼者。烏鎮緣何不一樣?因為它不僅 「外表」美,「裡子」更美,古樸的外表下有一顆「年輕的心」,用超前的建設理念,帶來了便捷的生活和遊玩體驗;「雲端小鎮」讓烏鎮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變得更加智慧。
浙江是全國最早規劃建設特色小鎮的省份之一,截至2019年,全省有22個省級特色小鎮、110個省級創建小鎮、62個省級培育小鎮。
特色小鎮創建之初,浙江便提出「創建制」的思路,重實效、輕牌子,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寬進嚴出、動態評價;還有「期權激勵制」,不搞「給牌子、分銀子、戴帽子」,考核合格後兌現政策。
雲享烏鎮運營中心,從「雲上」到「雲享
2018年,浙江又出臺全國首個針對特色小鎮創建規劃的專項指導文件《浙江省特色小鎮創建規劃指南(試行)》,將特色小鎮分為以提供技術與金融服務產品為主、以提供實物產品為主、以提供體驗產品為主的三大類,對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特色旅遊產品等分別加以引導,率先形成了「規劃有指南、創建有導則、考核有辦法、驗收有標準」的特色小鎮工作體系。
在雲棚試驗場,機器人正在進行運輸測試
夢想小鎮、雲棲小鎮、絲綢小鎮、青瓷小鎮、諸暨襪藝小鎮、海寧皮革時尚小鎮……一個個特色小鎮構築的創業創新「生態群落」,不僅使浙江內在發展動力得到釋放,還通過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使特色小鎮成為協調城鄉發展、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載體,對外在高端資源方面形成了強大吸附力。
未來科技城
我負責陽光雨露
你負責茁壯成長
2011年,未來科技城掛牌,建設管理區128.3平方公裡,是浙江省高端人才集聚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科學發展新城區,被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列為全國四大未來科技城之一。當時,未來科技城僅有人口6.7萬人,截至2019年底,這裡已是人口突破40萬的小城,聚集在未來科技城的海外高層次人才有430名。
夢想小鎮
在未來科技城,夢想是用來實現的。未來科技城管委會自持的「夢想小鎮」,一如它的名字,無數年輕人的夢想從這裡起航。為了讓年輕創業者輕鬆上陣,夢想小鎮打造了創業政策、資本市場、創業文化的閉環,為創業者節約房租成本、補貼物業能耗,營造最優創業體系。
遙望直播電商產業產業園
目前,夢想小鎮集聚創業項目2447個、創業人才20700名,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高校系、海歸系、浙商系」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隊伍;218個項目獲得百萬元以上融資,已經披露的融資總額達127.75億元。
看多一點
未來科技城留給人的深刻印象,既有「未來已來」的驚豔,也有「畝產效益」的高光。
浙江「七山一水兩分田」,長期以來一直在試圖用最小的空間資源達到生產力的最優化布局。園區、特色小鎮等聚焦於支撐浙江長遠發展的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製造7大萬億元產業以及歷史經典產業,主攻最有基礎、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專注於培養「單打冠軍」,通過產業結構的高端化推動浙江製造供給能力的提升。
作為一種產業集聚發展的新方式,這些「點狀經濟」正成長為浙江地方科技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通過強化社區功能打造社會生態,集聚創業者、風投資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等耦合,大批以製造業、智慧城市為應用場景的物聯網平臺與生態企業聚集,形成「小鎮+公共產品+創新成果平臺」的新模式,打造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的創新高地。
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是浙江發展中的一個鮮明特色。2013年,浙江在嘉興海寧開展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隨後改進推廣,並在2018年出臺指導意見,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決定在用地5畝以上工業企業已經實施「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到2020年全省所有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不含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和房地產開發)以及產業集聚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小微企業園區、特色小鎮(不含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全面實施「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同時,嘗試通過資源要素區域差別化配置推動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比如構建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資源要素分配與市、縣(市、區)「畝產效益」績效掛鈎的激勵約束機制。
雲棲小鎮
在這裡
杭州把中國帶上「雲」時代
雲棲小鎮是浙江省特色小鎮發源地、杭州城市大腦策源地,是杭州市推動數字經濟與新製造業融合發展的先行之地,也是全國最早布局雲產業的地方:北鬥時空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等空天信息巨擘,中國船舶海洋裝備產業園、養生堂生命健康產業園等百億級製造業產業集群在這裡起航,西湖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科技園在這裡落成。
在雲棲小鎮誕生的「城市大腦」,是建設「數字杭州」的一項重要舉措,以城市治理體系的創新,形成了城市數位化推動科技創新的新機制,為全國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杭州方案」。
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
「城市大腦」通過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手段引入現代化城市治理,讓整座城市變得更聰明、更體貼、更高效。如今,「城市大腦」不斷升級迭代,每個季度都會推出新的公共服務產品,在城市運行的生命體徵感知、公共資源配置、宏觀決策指揮、事件預測預警、「城市病」治理等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
看多一點
從誕生之初,杭州「城市大腦」便帶有鮮明的「需求導向」的烙印。無論是賦能社區街道的區域治理,還是推進政府部門內生的數位化治理改革,最重要的其實是政府理念由管理思維到服務意識的轉變。堅持以城市痛點問題為導向,是「城市大腦」為杭州市的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帶來重大提升的關鍵。
城市大腦探悟館展廳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提出「數字浙江」建設,為今天浙江省的數字經濟發展、數字治理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浙江大力推動政府數位化轉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杭州「城市大腦」「最多跑一次」、掌上辦事之省……數字經濟已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的一張「金名片」。
2019年,浙江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萬億元,對GDP增長貢獻率達19.6%,成為全國首批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疫情期間,浙江充分利用數字經濟先發優勢,推行「一圖一碼一指數」,為精密治控和復工復產貢獻了浙江智慧。
浙江的創新實踐證明,數字治理是實現治理現代化、行政現代化、生活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的科學工具,也是必由之路。推進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最終實現城市數位化,用AI和大數據打造未來城市,賦能美好生活——這是不斷演進的「雨林」生態體系,也是浙江發展數字經濟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來源:「雲南發布」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浙」裡問道 | 打造特色小鎮 建設美麗鄉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