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機|這些金庸武俠劇OST,帶你重溫舊夢

2021-01-09 包法利小姐的房間

好像是一個難以倖免的普遍規律:隨著年齡漸長,人會越發戀舊,越來越喜歡追憶過往。顯著表現之一——歌要聽老的,劇要看老的,不厭其煩;不知從何時起,面對繽紛新事物的審慎遠大於熱情與好奇。

《重慶森林》裡梁朝偉那句臺詞說得精準:「好好的廚師沙拉換什麼炸魚薯條?」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先入為主故而印象深刻,另一方面是那些老劇老歌裡藏著一份歷經彌新的老情懷,那是記憶的鑰匙,那裡有成長的印記和一個未被歲月泥沙捲走的自己。總之就好似相伴已久的老友,熟悉、親切、熨帖,與之待在一起,心裡是說不出的踏實。

不過要說觸動心弦喚起記憶,音樂的功效絕對更為立竿見影,一部劇堪稱經典,一首耳熟能詳的主題曲亦往往功不可沒。

而在80/90後的集體回憶中,怎能沒有幾首金庸劇OST縈繞腦海揮之不去?本來老爺子就高產,被搬上熒幕的小說數量繁多,再加上個別IP被各路人馬翻來覆去拍了若干個版本,小時候網際網路尚未普及沒有更多獲取信息的媒介,電視臺每天播,片頭片尾曲來回放,真是想視而不見都難!

今天就讓我們搭乘音樂時光機走入金庸武俠世界,重溫那些刀光劍影和兒女情長,看看是否會有久違的感動,當年聞之無感如今熱淚盈眶也說不定哦~

(採用倒序,循序漸進)

1、《天下無雙》

from 2006年版《神鵰俠侶》

張紀中版金庸翻拍劇出了好多經典OST,這首《天下無雙》便是其中之一。演唱者張靚穎——有沒有回到當年用手機簡訊給最愛歌手投票的火熱夏天?

張靚穎在05超女TOP3當中有一個顯著標籤,OST女王,專輯裡的歌不一定火,給影視劇配唱的歌基本大火。而且她不只唱得多,關鍵起點高。剛出道不久,《夜宴》《神鵰俠侶》兩個大項目,全由她「發聲」。

這首《天下無雙》在張靚穎的演繹下,悲戚哀婉,仙氣飄飄,空靈大氣,此番意境與小龍女的氣質以及這段絕世苦戀極其相稱。「此生因你痴狂,此愛天下無雙」反覆吟唱,四離四合的虐心情節在眼前交錯閃回,鋼鐵心房也要被唱成繞指柔了。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不喜歡黃教主的楊過而忽視了這首讓人靈魂出竅的動聽OST哦!

2、《寬恕》

from 2003年版《天龍八部》

林夕作詞,趙季平作曲,王菲演唱。

那時在尚為初中女生的我眼裡,《天龍八部》裡找爸爸、認妹妹、爭師兄的熱鬧全抵不上這一首歌的光彩。

沒有《天下無雙》的高亢華麗,這首曲風寡淡、克制,開頭「如是我聞」四字自帶一種隔岸觀紅塵的疏離感,然而輕唱低吟中卻湧動著萬千思緒,仿佛一個道姑在青燈古佛前,想起前塵往事不由雙眉緊蹙、眼角含淚,可謂參透一半、執著一半。

她可能是阿朱、阿紫,也可能是王語嫣、康敏。作為英雄好漢「執迷的信徒」,她們的心事全在歌裡了,有自省、有委屈、有妄想……歌詞寫得真是好哇~~

3、《天地都在我心中》

from 2003年版《射鵰英雄傳》

「狂沙五萬裡,關山月朦朧」「一馬奔騰,射鵰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堪稱金庸武俠劇OST裡的《好漢歌》。在北方漢子粗獷嗓音的演繹之下,盡顯豪邁。再配合實拍的外景,天高地遠,金戈鐵馬,恢弘氣勢撲面而來!

有TVB版珠玉在前,很多人對張紀中版會有一種本能排斥。其實講道理,大家各有長短。

TVB版受條件所限,大部分都是棚拍,外景也基本出不了廣東地面兒,83版射鵰,十隻羊兩匹馬就和就和就是一個大草原,十日之內就拍完了所有大漠戲,而《射鵰英雄傳》恰恰最需要這種氣吞山河的氛圍,張紀中版把這個缺補上了。

而張紀中版的缺點和優點同樣明顯,就是他這個男主角選得呀……看TVB版總有一種感覺,仿佛這些人就是為角色而生的,黃日華演的郭靖和喬峰,古天樂演的楊過,陳小春演的韋小寶,戲裡戲外都十分貼合。

可李亞鵬,把郭靖演得太傻,演令狐衝,四平八穩的他又顯得不夠瀟灑;黃曉明,帥是帥的,但不論是楊過還是韋小寶,總感覺跟他都挨不上。中途被換掉的邵兵演令狐衝,傳說中被刷下來的聶遠演楊過,好像都更合適一點吧,唉,真是完美偏離。

whatever,這首歌配合畫面所呈現的整體氣勢完全配得起《射鵰英雄傳》裡的英雄二字,畢竟這其中有一個重要角色可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4、《愛上張無忌》

from 2003年版《倚天屠龍記》

我對這首歌印象深刻,純粹是因為毛阿敏,初代流行歌后,80年代時她含蓄地唱著「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時至中年,又用那熟悉的腔調吟唱起了歌詞如此直白的少女情愫——「讓他的心中再沒別的女孩」,這種強烈反差令我銘記至今,真是不由感嘆這時代的變遷啊~

5、《天地作合》

from 2001年版《笑傲江湖》

01版《笑傲江湖》片頭曲——《天地作合》,演唱者是宋祖英。這首歌由古箏開啟,之後又伴隨蒼涼的蕭聲,古樸悠然的前奏韻味十足,在開始一分多鐘後才傳來宋老師的唱詞:

莽莽蒼蒼兮群山巍峨

日月光照兮紛紜錯落

絲竹共振兮執節者歌

行雲流水兮用心無多

這種傳統文化的厚重感真能驅散人心中的浮躁之氣。

順便cue一下片尾曲,劉歡和王菲合唱的《笑傲江湖》,鐵漢與柔情轉接交匯。劉歡老師的唱腔融入了京劇的華麗張揚,聽得人心頭為之一震。

還是陌生?那不妨想想,吃晚飯時有沒有因為電視裡突然傳出的一聲「咿……呀!」驚得差點扔掉筷子?

中段小結:

不難發現,世紀之初大陸金庸翻拍劇的主題曲和配樂整體風格和港臺古裝劇形成鮮明對比:前者大氣磅礴、粗獷遼闊,後者更顯飄逸、輕盈、灑脫。聽一聽《笑傲江湖》《天地都在我心中》,再聽聽鄭少秋的《天大地大》、許冠傑的《滄海一聲笑》,很容易能感覺到其中差別。

一方面是地域差異導致的文化差異,香港畢竟是一個小小的移民城市,受舶來文化影響頗深,講粵語都要夾雜幾句英文,且早已褪去了鄉土氣,人們對於市井的熟悉程度遠大於耕田牧馬,所以拍古裝劇戲班子感濃重,缺乏生活基底就只能去借鑑其他的藝術形式,古風歌曲也透著穿行於街市之間的現代都市氣息。

而大陸這邊的創作直接依託於傳統根基,地大物博、泱泱五千年,全都可以為我所用,在01版笑傲江湖裡甚至能聽到正宗的四川話。主創多為50後60後,最小也就70後,他們普遍成長於城市化和網際網路尚未大肆發展的階段,所以也比較尊崇傳統。

另一方面,彼時歌曲裡的豪邁恢弘也側面體現了改革開放成果日益顯著的時代氣象——家底兒厚,自信,放開玩兒,唱通俗歌曲都能唱出信天遊的氣魄,哈哈哈(不是現在線上聊天緩解尷尬的哈哈哈,是仰天大笑、氣從丹田出的哈!哈!哈!)!

當然了,這一條也得算上——話事人的品味過於鋼鐵直男。這可能也是男主角總選不好的主要原因吧~~

(繼續……)

6、《任逍遙》

from 1998年版《神鵰俠侶》

強烈懷疑,這版找小齊來演楊過是為了讓他把主題曲插曲全權承包下來。。

whatever,歌是好聽的,我的印象裡,任賢齊的歌應該是在周杰倫紅起來以前在校園裡傳唱度最高的,只是聽到《任逍遙》《天涯》《傷心太平洋》的旋律,想到的八成是同桌的某某,而不是楊過小龍女。

7、《頭頂一片天》

from 1998年版《鹿鼎記》

說起最佳韋小寶,往往眾說紛紜,有人愛周星馳,有人投陳小春,有人提名張衛健,可說到最佳康熙,馬浚偉這版卻獨佔前排。每每聽到這首片尾曲,總感覺,這分明就是小玄子本人在唱啊!

這版康熙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馬浚偉本人的演繹,跟劇情的鋪墊和塑造也有很大關係。98版相較於原著,弱化了康熙的腹黑程度,美化了玄桂的友情,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可敬可愛可憐而並不可怖的康熙爺。

《頭頂一片天》由黃霑作詞,細緻描摹了這位年輕帝王雄才偉略下的柔軟角落:

躍上了頂峰 心境已漸變

從前無愁是我 不似今年

獨惜今天 難覓你再對面前

贏盡了世界一切 你卻不見

韋小寶可以撂挑子不幹,無官一身輕,帶著七個老婆過逍遙自在的生活,而身為皇帝的康熙沒有退路。學他老爹嗎?身後可能就是天下大亂和千古罵名,他只有負重前行。所謂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想要守護至高權力,必須敢於孤獨、敢於割捨情感。

「誰為我再獻真心不斷」,偶爾感嘆一下就好了,因為他心裡清楚那根本就是奢望。

8、《難念的經》

from 1997年版《天龍八部》

周華健作曲,林夕作詞。很少有一首歌像《難念的經》,不是rap,還能給人一氣呵成、盪氣迴腸的感覺,小時候是這種感覺,現在還是如此。

同樣,這歌詞小時候不懂只覺得氣勢如虹好厲害,現在可以從中提煉出一些哲理,比如「樹欲靜惡風不止」,比如「看似一步之遙實則隔之千裡」,可還是忍不住感嘆,這寫得也太精緻太華麗了吧!真是和《天龍八部》的瑰麗宏大相得益彰!

9、《歸去來》

from 1995年版《神鵰俠侶》

原唱是胡兵和希莉娜依。去年《創造營2020》有一個叫做希林娜依·高的選手,聽到這名字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希莉娜依,於是默默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如果說張靚穎的《天下無雙》勝在意境美,這首就是緊扣故事線,經歷了來來去去分分合合,最終「淡漠了繁華只為你開懷」。以及,這一首輕輕柔柔、娓娓道來,更適合卡拉OK,但若是真的情侶來對唱,未免有點過於悲傷了。

10,《倆倆相忘》

from 1994年版《倚天屠龍記》

《倆倆相忘》由辛曉琪演唱,這首歌是94年臺版《倚天屠龍記》的片尾曲。這版的張無忌是後來被奉為咆哮帝的馬景濤,葉童飾演趙敏,周海媚飾演周芷若,看過的小夥伴相對來說會少一些,但這首歌的傳唱度很高。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高潮部分的「浪滔滔/人渺渺/青春鳥/飛去了」,而是中間這幾句詞:

眉間放一字寬

看一段人世風光

誰不是 把悲喜在嘗

海連天走不完

恩怨難計算

昨日非今日該忘

仿佛一位通透的知心大姐姐在動用她豐富的人生經驗與智慧耐心開解你,豁達的態度流淌於字句間,說它是情歌真是誤會了,根本就是一首妥妥的治癒系金曲。建議每一個緊繃的打工人都可以來聽一聽,焦慮瞬間化解大半。

11、《愛江山更愛美人》

from 1994年版《倚天屠龍記》

這首傳唱度更高,也曾經被用作這版《倚天屠龍記》的片尾曲,也是當年曾存在於我歌詞本上的一首歌。

不論當年還是此時,聽來最妙的地方是那幾個「啊」:

人生短短幾個秋啊,不醉不罷休

東邊我的美人哪,西邊黃河流

來呀來個酒啊,不醉不罷休

愁情煩事別放心頭

表現出了一種不急不躁享受此刻的胸懷,讓你覺得什麼江山和美人的抉擇根本就不是個事兒!

12、《笑紅塵》

from 1993年電影《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

《笑紅塵》由李宗盛作曲,是1993年香港電影《東方不敗風雲再起》的國語版主題曲,粵語版本名為《做個真的我》,由潘偉源填詞,作為該電影的粵語版主題曲,亦由陳淑樺演唱。

這首歌的副歌部分極其灑脫飄逸,讓人忍不住想要喝一杯然後隨之舞蹈。(電影就不說了,屬於魔改。)

13、《追夢人》

from 1991年版《雪山飛狐》

鳳飛飛演唱,羅大佑作詞作曲。其實這首歌是在另一首歌《青春無悔》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小改動而成的,為什麼要改?因為三毛突然離世,羅大佑為紀念三毛特此創作,所加的四句詞,每句都與三毛息息相關。

那麼,《追夢人》和《雪山飛狐》故事本身就沒那麼緊密的關係了,除了其中提到的雪的意象。但也正是因為這部劇的播出,這首歌才得以家喻戶曉。

14、《滄海一聲笑》

from 1990年徐克電影版《笑傲江湖》

這首歌從前奏開始,每一個音符都是對「閒雲野鶴」四個字的完美詮釋,又「野」又「閒」,毫不費力就飛離於世事紛擾。

該曲由黃霑作詞作曲、顧嘉輝編曲,1991年曾獲第10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國語版由羅大佑、黃霑、徐克合唱,1990年收錄於滾石唱片發行的《笑傲江湖-百無禁忌黃霑作品集》專輯。

我只在這邊找到了一個黃霑獨唱版▼

和一個頑皮的上臺瞬間▼

15、《鐵血丹心》

from 1983年版《射鵰英雄傳》

這一版被奉為經典,一是早,對於70後來說絕對地先入為主,二是選角之成功,翁美玲版的俏黃蓉,苗僑偉版的風流公子楊康,至今都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這首歌極其具有鼓舞士氣的功效,前奏一出來就是急促上行的弦樂和鋪天蓋地的和聲,人一聽立刻精神起來。演唱者羅文和甄妮正當盛年,聲線裡儘是意氣風發。

那時的人們應該想不到,有一天「喪、佛系、躺平」,可以成為當紅流行語吧?

好了,今天就盤點到這裡了,有沒有找其中幾首單曲循環或者挑某一部劇來重溫一遍的衝動呢?

其中有好些是歌火而劇未成經典,尤其是那幾個臺版,歌曲根本就不是為劇而量身打造的;而即便是為劇量身定做的歌曲,它所蘊含的情感與深意也不局限於一個故事、一個人物。

「獨惜今天,難覓你再對面前」,曾經同吃同睡同上廁所的好朋友,走著走著不知怎麼就岔道了,這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麼?

好歌應如此,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江湖路遠,且在這美好的旋律裡歇歇腳吧,晚安。

END

MISS BAO

佛系包姐

更新隨緣

歡迎光臨

新浪微博|@假寐貓眯

相關焦點

  • 金庸武俠劇越翻拍越爛,大陸劇組到底比香港TVB差在哪裡?
    其中最經典的版本當屬黃日華版《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古天樂版《神鵰俠侶》、陳小春版《鹿鼎記》等自從這些經典的版本播出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導演會把這些武俠劇翻拍一遍,觀眾已經記不清看了多少個版本的喬峰、韋小寶、郭靖。
  • 這些武俠劇不是金庸古龍原著,仍然能轟動一時,何家勁佔了兩部
    《保鏢》系列臺灣省出品的原創武俠劇,共分三部,分別名為《翡翠娃娃》《天之驕女》《情人保鏢》。一直覺得這才是武俠劇該有的樣子,粗布麻衣刀光劍影,武打招式也不是慢動作,人物形象也豐滿,江湖味太濃了。還有翡翠娃娃裡的武功,隨便一掌打出去都炸成一片,真是高深莫測。
  • 新版《鹿鼎記》引爭議,當下還有必要翻拍金庸武俠劇嗎?
    幾乎每一次出現新版金庸劇時,都會引發觀眾對老版的回憶。經典版的金庸武俠劇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明知新版很難超越時代經典,為何還要翻拍?在如今仙俠當道、武俠式微的環境下,還有翻拍金庸武俠的必要嘛?新世紀張紀中武俠劇的場景很鋪張宏偉,大好河山任你拍,氣魄是有的,但是常常會出現選角跑空的問題,比如李亞鵬為什麼可以演郭靖又演令狐衝呢?這壓根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武俠人格啊。黃曉明也不適合演楊過,無論形象氣質還是表演。但是也有拍得整體比較好的,比如《天龍八部》。
  • 金庸之後再無江湖?2020新《神鵰》陣容曝光,這才是新一代武俠劇
    以下是金庸武功排名前三十名,每一個英雄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武林之中,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強中自有強中手。獨創七十二絕技的達摩祖師,還有同時制服四大高手的掃地神僧。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句經典名句: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一句話道出了武俠的真諦,足以令後人敬仰。作為武俠世界的「第一人」,其經典名作不計其數,15部武俠劇(小說),你曾經看過哪些呢?
  • 懷念武俠劇:沒有了俠氣武俠劇還能稱之為武俠嗎?
    從七十年代起,武俠劇也算在兩岸三地風行了四十多年,如今現狀,實在令人惋惜。有人說武俠劇的沒落,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照理說,拍攝技術和設備都在不斷更新,計算機特效技術國內也越來越成熟,投資方的資金也斷沒有九十年代港劇拍攝窘境,但現在拍出的成品質量太「辣眼睛」。
  • 中國武俠劇早已沒落
    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是國產古裝劇和武俠的黃金十年,其中尤以武俠劇最盛,如今被多次提及的武俠劇都出於這個時間段。在武俠屆有三座大山,金庸、古龍、梁羽生,但這個時期的武俠劇不僅翻拍優秀,就連許多的原創劇本都很優質。
  • 從TVB《開心速遞》,看香港武俠劇發展史
    雖然只成立不到三年的時間,佳藝電視卻開創改編金庸武俠劇的先河,1976年第一部金庸武俠劇就是《射鵰英雄傳》一經播出就轟動全港,女主角黃蓉扮演者米雪也從默默無聞到一炮而紅,成了日後無線與麗的電視爭搶的紅人。
  • 香港武俠劇興衰史:刀光劍影江湖夢,曲終人散從此逝
    十翻九爛的定律在金庸的翻拍劇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縱觀這些年來翻拍過無數次的《鹿鼎記》,能讓觀眾買帳的似乎還是港版的《鹿鼎記》。之後,金庸宣布封筆,自此告別俠壇,退身江湖。這部一改以往金庸風格的終作,處處彰顯其獨樹一幟的特色——反英雄氣質的主角、市井文化和武林道義別樣詮釋,這樣獨特的《鹿鼎記》瞬間成為香餑餑,各家電視臺爭相推出了版本各異的《鹿鼎記》。
  • 曾火遍全國的5部武俠劇,不是出自金庸古龍之手,每一部都很經典
    說到武俠劇,想必大家看的最多的就是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改編的,然而也有一些武俠劇並不是這兩位老先生寫的,同樣也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是哪幾部劇吧!該劇是TVB在內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加上嶄新的拍攝手法,將精彩的打鬥場面配合大量特技和電腦動畫,帶觀眾進入一個魔幻世界,同時也將隋末群雄割據局面展現在觀眾眼前。在劇中林峰飾演的「暴龍」寇仲性格不羈、胸懷大志,這成為他最經典的角色之一。
  • 金庸武俠劇一直翻拍,五部經典難以超越,為何現在沒以前好看了?
    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知名度非常高,備受觀眾喜歡,可以說開創了一個武俠時代,被翻拍成許多經典影視劇。黃日華陳浩民版2、《鹿鼎記》 陳小春版3、《倚天屠龍記》 吳啟華黎姿4、《射鵰英雄傳》 黃日華翁美玲版5、《神鵰俠侶》 古天樂李若彤版上述五部經典的武俠劇
  • 七部經典的臺灣武俠劇,馬景濤出演其二,最後一部你一定看過
    跟隨著武俠電影的熱潮,電視螢屏之上也誕生了不少經典的武俠劇。無論是古天樂的《神鵰俠侶》,還是黃日華的《天龍八部》,亦或是呂頌賢的《笑傲江湖》,都曾讓不少觀眾印象深刻。然而除了這些香港武俠劇備受歡迎,臺灣影視作品中也誕生過不少武俠經典。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一聊,七部經典的臺灣武俠劇。在這七部作品中,馬景濤出演了兩部,最後一部你一定看過。
  • 你是為什麼喜歡金庸武俠?
    初遇武俠,如獲至寶2018年10月30日,金庸離世。至此,金庸、古龍、梁羽生,中國武俠小說界盡失泰山北鬥。武俠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更多的人喜歡閱讀的是網文,什麼玄幻,穿越,修仙等小說佔據主導。然而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能讀上一本金庸武俠,是何其快哉的事情。八九十年代的農村,條件是相當落後的,什麼彩電、音響、學習機那都是奢侈品,農村壓根就難見到。
  • 為什麼現在的武俠劇沒有以前的好看?
    近年來,雖然武俠劇看似在國產電視劇中已顯頹勢,但金庸古龍的小說翻拍依然層出不窮。2018年《新笑傲江湖》,豆瓣評分2.5。2019版《新倚天屠龍記》,豆瓣評分5.8。2020版《新絕代雙驕》,豆瓣評分6.1。這些翻拍的武俠劇不管是豆瓣評分還是觀眾的觀感上,都好像不如過去20年前的經典版本,這是為什麼呢?
  • 燕雙鷹第一部《英雄》其實是一部武俠劇
    ……………………………………………………古龍的小說與金庸的風格很不相同,尤其是情景與對話的描寫。燕雙鷹第一部電視劇《英雄》在我眼裡,就是一部武俠劇。裡面的臺詞,關東山的背景,搭配在一起很有古龍小說的味道。其中有很多經典臺詞和場面,一直延續了幾部。
  • 曾拍過《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的央視為何多年來都沒有拍武俠劇
    央視曾製作和播出過許多金庸劇,其中包括《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雖然引起了不少爭議,但畢竟這樣的劇集能夠在平常板著臉的央視平臺上出現,還不算一個可喜的改觀。再如《水滸傳》也是以俠義為題材,央視還於1998年製作播出了同名電視劇,在當年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 大陸十佳武俠劇,你看過幾部?最後三部至今未被翻拍
    很多古裝武俠劇更是一代人的記憶,你也喜歡看武俠劇嗎?覺得好看的武俠劇有哪些?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我心目中的大陸十佳武俠劇。,2006年播出的《七劍下天山》就是一部由中央電視臺出品的武俠劇。,但他拍攝的金庸劇優劣不一,觀眾反響也是褒貶不一,在其製作的一系列金庸劇中,觀眾評價最好的是2003版《天龍八部》。
  • 那些年風靡一時的武俠劇,哪一部是你的童年回憶?
    這些作品裡,哪一部是你的童年回憶?《邊城浪子》(1989)導演:王天林編劇:李潔莊主演:張兆輝、吳岱融、謝寧、曾華倩、梁藝齡、高妙思、歐瑞偉20集武俠劇,豆瓣8.7分。《蓮花爭霸》(1993)主演:李南星、朱樂玲、陳慧慧、丁嵐、陳天文、塔琳託婭、劉秋蓮、李天賜新加坡25集武俠劇,豆瓣8.0分。
  • 《一寸相思》火了,因為「僅用15天就燃起國產武俠劇的希望」
    不,它靠的是國產武俠劇。在如今的影視圈,各種版本的新武俠劇也是層出不窮,像這種接近金庸古龍版本的武俠劇更是少見,而敢另闢蹊徑走「古武俠」的,《一寸相思》更是頭一個。一般的女扮男裝就是稍微換換髮型,或者帶個假鬍子,抹點灰。但這裡的女扮男裝竟然正兒八經的貼麵皮,不得不說真是一部良心好劇。
  • 《鹿鼎記》翻車,金庸江湖已遠
    《柒個我》劇照(圖源:劇組官方微博)此外,改編自馮唐原著《北京北京》、搭檔周冬雨的《春風十裡,不如你》也同樣反響平平,只拿到了6.2的豆瓣評分,高贊短評是「張一山還是餘罪」。「迷之95後就業觀」所以,無論是新版《鹿鼎記》還是金庸的其他改編作品,都很難獲得年輕一代的喜愛。而對於一直看著金庸劇長大的一代來說,既有經典珠玉在前,評判後來者的標準自然也要高些。其實不止是金庸,傳統武俠劇這個類型在劇集市場上也在不斷「縮水」。
  • 四部未被翻拍的武俠劇:第二部堪稱「神劇」,劉德華這部太經典
    愛看電視的小夥伴應該都比較清楚,國內影視劇最喜歡翻拍,尤其是金庸老先生創作的武俠劇,每隔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有新版本的某某電視即將播出,就拿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倚天屠龍記》來說吧,這已經是第14次被翻拍的武俠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