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翻車,金庸江湖已遠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鋅財經

原標/《鹿鼎記》翻車,江湖已遠

新版《鹿鼎記》撲得轟轟烈烈。

這部由張一山和唐藝昕主演的新改編劇於11月15日空降CCTV-8,並在愛奇藝和優酷同時播出。開播當晚,豆瓣就給出了3.0的低分,截至發稿日已跌到2.6,其中有82.6%的觀眾給出了一星的評價。

與低評分相對應的是播放熱度和輿論熱度的飆升。

雲合數據顯示,新版《鹿鼎記》自開播以來,播放率一直位列前三,全輿情熱度指數則持續第一。另外,新版《鹿鼎記》也接連幾天以#鹿鼎記評分#、#新鹿鼎記鰲拜家寫了鰲府#等負面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榜。

《鹿鼎記》居全網劇集輿情熱度榜第一

從熱度來看,這部劇無疑可以被稱為2020年度「現象級」的爛片。它不僅給微博網友貢獻了數不清的吐槽出口,成為段子手們的造「梗」靈感,也讓B站的解說UP主們找到了令人興奮的新選題。

B站的吐槽視頻

其實在開播之前,大部分人都認為這版《鹿鼎記》應當是一部在水準之上的作品——以金庸的經典原著為內容起點,選擇被觀眾認為很適合出演韋小寶的「演技派」男演員張一山,併集合了《重案六組》《白鹿原》的編劇申捷以及《幸福來敲門》的導演馬進的團隊……

單就過往履歷來看,這無疑是一個創作水平不低的陣容。然而事實情況卻是,這個「8分陣容」最後向觀眾奉獻的,是一部不足3分的作品,不僅遠未達到及格線,甚至成為了今年國產劇中最低分的作品。

在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看來,新版《鹿鼎記》的失敗向市場證明了一件事,即金庸不再是萬能金牌,好的團隊和口碑尚佳的演員也不是作品的護身符。經典作品或許有時代濾鏡的加成,但如果為了追求「創新」而丟失了作品的本質,更難以贏得觀眾和市場。

張一山怎麼了?

誰都沒想到張一山版的韋小寶會遭遇這麼大陣仗的「翻車」。

畢竟,在一眾童星出道的演員當中,張一山被認為是「轉型」成功的代表。憑藉著2016年熱播的《餘罪》,張一山摘掉了自己身上「童星」的標籤,正式晉升新生代演技派男演員的行列。

也正因如此,在新版《鹿鼎記》公布陣容後,大部分觀眾也都表示認可與期待,認為他痞氣的螢屏形象和性格很適合出演韋小寶這個角色。

開播前一天的相關微博截圖

然而,從新版《鹿鼎記》第一集的說書情節開始,張一山頭戴一頂綠帽入畫,以浮誇的表情和矯揉造作的體態,打破了所有觀眾心中關於韋小寶的認知。

開播當晚,微博和豆瓣都出現了一大批吐槽張一山演技的「金句」,網友評價張一山像在演「美猴王」,並認為他「每一秒都在擠誇張的表情,表演痕跡太重」。

與此同時,此前張一山解讀新版《鹿鼎記》的採訪也被翻了出來,他在採訪中表示,這次希望能夠給觀眾帶來一些新的東西,整體風格已經往卡通和搞笑上面走了,表演方式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尊重原著的。

顯然,觀眾對這種表演方式並不買帳。作家「六神磊磊」就在文章中指出,他認為「幽默」的風格反而成為了團隊的負擔,張一山的武器庫在韋小寶這個角色上也存貨不足,只能用「擠眉弄眼」和「手舞足蹈」的方式去表演。

張一山版「韋小寶」

在新版《鹿鼎記》「翻車」後,觀眾也開始重新審視起了張一山此前的其他作品。

除了在童星時期出演的《小兵張嘎》和《家有兒女》外,成年後的張一山似乎也只有《餘罪》這一部稱得上優秀的作品,《餘罪》第一季也是他唯一一部在豆瓣評分超過8.0的劇集(第二季跌至7.7分)。

而在《餘罪》之後,張一山接拍了一系列大製作的IP劇集。

其中,《柒個我》翻拍自熱門韓國電視劇《Kill Me Heal Me》,男主角沈亦臻是一個多重人格障礙患者,擁有暴力、自由、少女、幼年等七種人格,這種複雜的人物設定對演員要求極高,而豆瓣5.5的評分似乎證明了張一山的能力並不足以駕馭該角色。

《柒個我》劇照(圖源:劇組官方微博)

此外,改編自馮唐原著《北京北京》、搭檔周冬雨的《春風十裡,不如你》也同樣反響平平,只拿到了6.2的豆瓣評分,高贊短評是「張一山還是餘罪」。

不管張一山是不是「餘罪」,他從外形條件上來看都不能被劃分為「帥哥」的陣營,因此無論是詮釋「霸道總裁」的人格,還是出演被七個女人鍾情的韋小寶一角,都顯得缺少說服力。

因此,《家有兒女》和《餘罪》是張一山的「擋箭牌」,但是好作品並不是演員的「護身符」。或許新版《鹿鼎記》也讓觀眾開始重新評估張一山的演技了,而「被高估」可能也是張一山在擔憂的事。正如他自己所言,「千萬不要把我當成一個特好的演員,我也有演不好的時候。」

《鹿鼎記》難改

當然,新版《鹿鼎記》遭遇滑鐵盧,並不是張一山一個人的問題。

作為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的地位不言而喻。倪匡大師就曾經在《我看金庸小說》一書中將《鹿鼎記》排在首位,認為它是「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

此外,這也是金庸最「特別」的作品,和前面的作品相比,《鹿鼎記》的故事背景更加宏大,從「武林」擴展到了包括朝堂、市井、寺廟、異域等不同的場景。

圖源:微博@電視劇鹿鼎記

《鹿鼎記》的主角韋小寶也是金庸筆下最特殊的主角,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更不是武功高強的大俠,只是一個「小人物」,是個「反英雄」的角色。

在韋小寶的性格中有很多缺點,諸如貪財好色、流氓無賴、見風使舵等等,但韋小寶的「英雄色彩」又隱藏在這些表象之後,他懂得投機,抓得住一切「因緣際會」。總體來看,韋小寶是個人物性格極為複雜的角色。

因此,《鹿鼎記》在改編上難度極大。

一方面,這種帶有負面色彩的「非典型」主角本就很難獲得觀眾的喜愛,因此如何平衡韋小寶的兩面性成為了改編的一大難題。

另一方面,原著中類似「韋小寶有七個老婆」的情節並不符合當下的價值觀,例如去年熱播的男頻改編劇《慶餘年》就將原著中男主角的所有感情支線全部刪除,讓男主角範閒的人設從「三妻四妾」變成了只愛一個人的「痴情公子」。

《慶餘年》劇照

自1977年至今,《鹿鼎記》已經有包括2020版在內的多達10部改編作品,其中張衛健版的《小寶與康熙》和周星馳的電影《鹿鼎記》都因為改動過大而被原著粉戲稱為「同人作品」。此外,其他版本也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動。

例如,在備受好評的1998年陳小春版本中,就對韋小寶的人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弱化了原著角色身上的缺點,因此也讓他成為了最被觀眾喜愛的一版「韋小寶」。

1998年版《鹿鼎記》劇照

「刪改老婆線」更是常規操作,張衛健版刪去「曾柔」一角,並添加了原創角色「小金魚」,周星馳版則將「雙兒」改為雙胞胎設定,由兩人出演。

由此可見,在衡量《鹿鼎記》的影視化作品時,大部分觀眾並不像審視現代IP劇一樣期望「完全還原」,而是從把握故事內核和可看性等其他角度來衡量。因此,新版《鹿鼎記》最嚴重的問題或許並非「不夠還原」,而是對原著的理解力不足,且缺乏足夠的尊重。

飽受詬病的「一集拜把子、三集擒鰲拜」的故事節奏和麗春院等重要場景的刪減讓韋小寶的人設缺乏基石,和茅十八「對視即兄弟」的劇情也讓觀眾摸不著頭腦。

2020年版《鹿鼎記》劇照

目前看來,韋小寶的聰明睿智、善於審時度勢的優點並未通過劇情展現出來,貪財、膽小等缺點又在表演上浮於表面,更遑論展現原著中宏大的背景設定。

除了情節設置之外,張一山口中「卡通搞笑」的風格也被證明並不適合該劇。通過對比《鹿鼎記》的各版評分可以發現,港版的評分普遍高於內地的版本。

比如,同樣都是喜劇手法,周星馳的版本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而張一山的版本卻被評價為「鬧劇」。

1992年電影版《鹿鼎記》

像韋小寶這種自帶喜劇色彩的經典人物,或許內地在詮釋上並不佔優勢。特別是在香港喜劇盛行的年代,這種無釐頭的搞笑風格成為了港片最主流的喜劇方式,並誕生了《大話西遊》《喜劇之王》等一系列優秀的喜劇作品。

相比之下,諸如《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這種以場景和製作見長的金庸劇似乎更能夠體現內地劇集的優勢,但在《鹿鼎記》中,這些則並不是重要的部分。

此外,諸如太監的官服、鰲拜的府邸寫作「鰲府」等細節錯誤,更讓觀眾對新版《鹿鼎記》徹底失去了信任。

2020年版《鹿鼎記》劇照

正如劇評人「孫策不與周郎便」所說,即使是作為一部原創作品,新版《鹿鼎記》也是不及格的,它稱不上武俠劇,金庸甚至是它最後的「遮羞布」。

「時代濾鏡」存在嗎?

在新版《鹿鼎記》播出後,1998年版再次被大家所提起,這個由陳小春和馬浚偉主演的版本在所有改編版本中最受好評。面對大家的「喊話」,康熙的扮演者馬浚偉在微博上回應道,「其實不用比較,因為我相信每位演員都會用心去演。」

其實,如果以現在的標準評估,現在被奉為經典的幾部《鹿鼎記》的改編作品,無論是造型還是部分情節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傷,但都難免有著「時代濾鏡」的加成。

就連此前評分最低的2008版本最近也開始被廣泛討論,大家稱之為「被低估的張紀中版」,並認為是「最還原原著」的一個版本,即使是曾經被認為這版最大敗筆的黃曉明,在張一山的對比之下,都有了其可圈可點之處。

2008年版《鹿鼎記》劇照

和張紀中的「被低估」一樣,張一山的「被高估」,同樣也有時代濾鏡的影響。家喻戶曉的「劉星」一角為他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

2016年的《餘罪》也是乘著時代的「東風」——彼時懸疑犯罪題材的劇集在國內還較少,也鮮見TVB式的「臥底設定」,因此《餘罪》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這一題材的空白。而張一山也憑藉著不同於標準意義上「小鮮肉」的長相和表演風格,迅速被觀眾所喜愛。

但是此後幾年內,IP泡沫將他的演技捧上神壇,卻沒能帶給他足夠優秀的作品。因此,當「餘罪濾鏡」被打破後,觀眾對張一山的「韋小寶」也不再寬容。

《餘罪1》劇照

不僅是新版《鹿鼎記》,毒眸觀察到,近年來金庸這個「大IP」的表現整體式微。這或許不能用「時代濾鏡」來解釋,而更像是「時代變了」。

在20世紀90年代初,金庸的作品無疑是劇集市場的「香餑餑」,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的翻拍作品出現,並且每一部都有著不小的水花,更讓劉亦菲、高圓圓、蘇有朋等一眾知名演員迎來了事業上的新高峰。

但是近年來,明顯感覺到金庸劇的「疲軟」,無論是在製作規模上還是市場表現上都大不如前,此前,金庸劇是一線演員爭相奪取的「優質資源」,是造星工廠,但在2017年之後,金庸劇中的男女主角逐漸成為「新人培養皿」。

2017版《射鵰英雄傳》中楊旭文和李一桐的組合儘管口碑尚可,但熱度欠佳,此後,丁冠森、曾舜晞、陳鈺琪等男女演員也都表現平平。新版《鹿鼎記》中的女性角色也是如此,除了唐藝昕之外全部都是新人演員,甚至被網友戲稱「撞臉」。

新版《鹿鼎記》裡的新人演員

究其原因,或許是「江湖氣」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了。

在金庸的作品中,「江湖」和「俠義精神」是貫穿始終的內核。他在某次採訪中表示,自己寫武俠小說的動機就是提倡俠義精神。

在《鹿鼎記》的原著中,韋小寶營救茅十八的原因並非因為他本質善良,而是因為他「聽書聽得多了,對故事中英雄好漢極是心醉」。這種「江湖義氣」可以通過各種文本形式,在社會各個階層傳播,並影響人們的行動。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金庸所代表的是一種獨特的「江湖文化」。

新版《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和茅十八

在歷史上,「江湖社會」獨立於主流社會之外,以流動性的人口和各式各樣的幫派與組織構成,並有著獨特的規矩和道義。但在金庸筆下,二者不再是「廟堂高,江湖遠」的關係,而是「廟堂亦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是人情往來,更是義薄雲天。

但是這種「江湖文化」或許和現在的時代和年輕人都不再相關。

在這個顯得過於浮躁和虛榮的時代,冷冰冰的算法代替了道義和人情,現在的Z世代或許不再嚮往「快意恩仇」的江湖,也很難理解金庸筆下的「江湖文化」了。

新華網曾發布過一個名為「迷之95後就業觀」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54%的95後的職業選擇都是「網紅、主播」,沒人想當拯救蒼生的「大俠」。

「迷之95後就業觀」

所以,無論是新版《鹿鼎記》還是金庸的其他改編作品,都很難獲得年輕一代的喜愛。而對於一直看著金庸劇長大的一代來說,既有經典珠玉在前,評判後來者的標準自然也要高些。

其實不止是金庸,傳統武俠劇這個類型在劇集市場上也在不斷「縮水」。

2018年是《新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連城訣》等經典武俠劇「扎堆翻拍」的一年,但無一成功突圍。根據云合數據的統計,在2019年各平臺播出的近300部網絡劇中,武俠劇佔比不足3%。

除了數量銳減之外,武俠劇的概念也在悄然改變。

近兩年來,以武術技巧和俠義精神為核心的武俠劇逐漸減少,諸如《少年遊之一寸相思》《俠探簡不知》等「新式武俠劇」開始出現。這些武俠劇有其共同特點,就是在武俠的世界觀之外,融合了愛情、懸疑、玄幻等更被當下受眾所接受的新元素,從而完成了這一類型的轉變。

新式武俠劇的探索固然有其時代意義,但是在翻拍《鹿鼎記》這樣的經典作品時,不僅沒有展現出其中的「江湖氣」,反而以各種看似創新,實則經不起推敲的解構方式來對待原著,那麼「翻車」也毫不出奇。

在「六神磊磊」的描述中,武俠劇裡的江湖不止是膚淺的「白衣飄飄」,而是「客棧、驛站、渡口、碼頭,是大車、跛驢、殘羹、冷炙……是構成江湖人生活的組合。」而當武俠劇失去了這種「江湖氣」後,這些故事也就不再能構成一幅流動的人生百態畫卷,而是成為了「從一個包房演到另一個包房」的粗暴拼接。

正如網友吐槽的那樣,這樣的《鹿鼎記》,像極了流媒體平臺上一個又一個毫無關聯的搞笑短視頻。

相關焦點

  • 《鹿鼎記》翻車,江湖已遠-虎嗅網
    新版《鹿鼎記》撲得轟轟烈烈。這部由張一山和唐藝昕主演的新改編劇於11月15日空降CCTV-8,並在愛奇藝和優酷同時播出。開播當晚,豆瓣就給出了3.0的低分,截至發稿日已跌到2.6,其中有82.6%的觀眾給出了一星的評價。
  • 翻拍《鹿鼎記》「翻車」 張一山的油膩庸俗化了金庸劇
    喪失江湖道義武俠精神,翻拍版《鹿鼎記》「翻車」  張一山的油膩庸俗化了金庸劇  本報記者 李夏至  要說最近哪部劇在風口浪尖上,莫過於剛剛才在央視開播的《鹿鼎記》。
  • 金庸:桃花影落,碧海潮生,江湖已成傳奇
    金庸的姑父為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裡,表姐為錢學森的夫人蔣英,臺灣知名女作家瓊瑤則是他的表外甥女,著名的古建築「糾偏大師」曹時中是金庸的妹夫,已過世的北京德雲社演員張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親叔伯兄弟。金庸最初的理想既不是做一個報人,也不是成為小說家。他最初的夢想跟這兩個職業風馬牛不相及,他當年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外交官。
  • 新版《鹿鼎記》翻車啟示錄:這部作品每一秒都是錯的
    當晚張一山和猴子的對比表情包就散布全網,第二天豆瓣開分2.7,刷新今年大劇開分新低,也光速提走了「史上口碑最差金庸劇」的名號。伴隨著現象級的罵聲,《鹿鼎記》的熱度在同期新劇中也得以大大領先。事實上,如今關於這部劇稍緩和的評價語氣都會被打成水軍,足見眾怒難平,也再一次證明了重拍經典一旦翻車會有多慘烈。2.3分的新版《尋秦記》、2.5分的《新笑傲江湖》、3.3分的《封神演義》…近年來大撲街的經典IP翻拍劇層出不窮。如今《鹿鼎記》的慘狀,或許會讓不少劇方和影視從業者們再次思考,翻拍經典的高性價比如今還剩多少?
  • 金庸電視劇《鹿鼎記》
    《鹿鼎記》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至1972年間,故事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徵雲南、俄羅斯的故事。
  • 從張一山版《鹿鼎記》的崩盤,聊聊如何翻拍金庸劇
    而在翻拍劇領域,金庸劇最受製片人們的青睞,幾乎年年都翻拍,樂此不疲,其中關鍵,除了上述「原因」外,金庸先生強大的影響力以及龐大的書迷群體是很重要的市場考量。 今天聊的影視作品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記》,因為就在最近《鹿鼎記》又又又被翻拍了,並且由實力派青年演員張一山、唐藝昕等主演,目前,已在央視八套播出。
  • 金庸不再,武俠影視江湖依舊-虎嗅網
    然而,在這個時間,我們發現,這些頭銜遠不及一句「先生」來得更為直接與尊重。金庸先生一生見了世事變遷,經歷了國讎家恨,當得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對於更廣大的人來說,知道先生,了解先生還是從他的15部經典作品開始的。
  • 六神磊磊等談《鹿鼎記》翻拍:沒有金庸,他們連挨罵的資格都沒有
    但據不完全統計,未來至少還有8部金庸作品待播,成色未知。金庸小說被影視裹挾的日子還有很長。《鹿鼎記》拍不好,是因為金庸劇難拍嗎?金庸小說究竟應當如何改編?新京報記者專訪作家六神磊磊、影視監製譚飛、編劇汪海林、金庸愛好者小豆。在業內人士看來,金庸小說不難拍,且可以改編,可以發揮,但最起碼戲要好看。
  • 2018,金庸已逝江湖遠 武俠誰堪接班人
    原標題:2018,金庸已逝江湖遠,武俠誰堪接班人轉自北青深一度記者/楊寶璐、石愛華、曹慧茹、佟曉宇、史向召編輯/劉汨 宋建華白馬最終沒有把他帶回中原。2018年10月30日傍晚,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香港養和醫院去世。據稱,他在走的時候,還在跟一位親友視頻電話,聽著聽著,溘然長逝。
  • 金庸《小寶六鳳》,是著名言情武俠小說,和鹿鼎記有許多相似之處
    小包靠自己不俗的外表、詼諧幽默的語言及男人雄厚的本錢和床上不同凡響的功夫,終於徵服了六位傲視江湖的奇女子,使之與小寶風雨同舟共闖江湖,力誅江湖兇魔,圓滿地完成了師父之命。此書乃金庸先生又一佳作,武打場面激烈,情愛描寫細緻,又穿插使人捧腹的幽默!實為值得一讀又保存價值的上乘佳作。
  • 金庸:為何在寫完《鹿鼎記》後封筆?被南大教授羞辱並非主因
    是對著名武俠小說作者金庸先生一生重要作品的總結,也是對他書中世界的嚮往和體會。試問又有誰不曾在年少時對熱血的江湖充滿嚮往,金庸筆下的江湖光怪陸離,千姿百態,各種人物門派和武功無一不令人心馳神往。金庸的江湖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少年心中最美好的世界,是桃花源是烏託邦。
  • 新版《鹿鼎記》被噴,為什麼總說經典難以超越?
    最近,原著金庸的翻拍電視劇《鹿鼎記》橫空出世,幼稚的劇情、搞怪的表情贏得了廣大網友的一致吐槽,一萬多人參與打分,最終豆瓣評分2.7分,刷新了國產電視劇評分榜的新低,「榮獲」倒數第一。01觀眾心智難以改變原著中的韋小寶,雖然詭異圓滑卻對小玄燁有著赤子之心,阿諛奉承卻又講江湖義氣,在茅十八和天地會的影響之下,寫下了一個大大的「義」字。陳小春版《鹿鼎記》詼諧幽默,黃曉明版嚴肅還原,這些版本都在觀眾心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張一山版《鹿鼎記》,你撐到了第幾集?鹿鼎記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相對一直佔據著熱度的于榮光老師導演的《天龍八部》,《鹿鼎記》前期保密工作一直做得相當不錯,直到開播前幾天,才有確切消息。2020年第一部改編自金庸作品的影視劇,騰空出世,究竟如何,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如果茅十八隻為了逞英雄就大喊「我是茅十八」,如果茅十八就這麼默許了一把石灰粉走江湖,如果茅十八第一次見海公公,還沒動手就如此畏首畏尾......那茅十八,還是茅十八嗎?《鹿鼎記》,還是《鹿鼎記》嗎?
  • 新版《鹿鼎記》引爭議,當下還有必要翻拍金庸武俠劇嗎?
    本期娛理工作室線上圓桌,我們請來五位看著金庸劇長大的觀眾——80後的駱冰、85後的藍染、90後的敏敏、蘇櫻、逍遙子,以及兩位沒看過金庸劇的95後、00後觀眾,一起來聊聊他們記憶中和暢想中的金庸武俠。2020版《鹿鼎記》海報娛理:張一山版《鹿鼎記》大家看了嗎?
  • 兩部電影版《射鵰英雄傳》殺青,《鹿鼎記》《神鵰俠侶》也已立項
    大約在65年前,31歲的查良鏞先生以「金庸」為筆名,寫下了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一直到48歲封筆,17年間,金庸先生一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不僅造就了幾代人的江湖夢,也養活了無數影視工作者。據不完全統計,這15部小說已經被改編成100多部影視作品,其中被改編最多的小說是《笑傲江湖》,一共有11個不同的影視劇版本。近兩年,又有一批新的金庸武俠電影正在籌拍當中。根據《射鵰英雄傳》改編的電影《射鵰英雄傳之降龍十八掌》和《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白骨爪》日前已宣布殺青,預計都將在2021年上映。雖然兩部電影看著很像姊妹篇,但其實是兩個團隊的作品。
  • 豆瓣評分僅2.6 張一山版《鹿鼎記》慘遭「翻車」
    龍頭新聞記者 王雪瑩新版《鹿鼎記》開播前,網友們對張一山飾演的「韋小寶」充滿期待,認為這個「痞帥」的少年就是為這個角色量身定製的。可以說,這是有史以來最差的一版《鹿鼎記》。」張一山表演痕跡重「擠眉弄眼不如叫《猴鼎記》」從目前更新的劇情來看,新版《鹿鼎記》的整體基調偏無釐頭喜劇風,張一山也把「韋小寶」演成了上竄下跳的孫悟空:「動不動就搖頭晃腦、擠眉弄眼,好像一個猴子。」
  • 從《鹿鼎記》看金庸多線戲劇技巧
    金庸公認最好的6部小說,《天龍八部》150萬字餘,《鹿鼎記》接近150萬字,《倚天屠龍記》100萬字餘,《射鵰英雄傳》90萬字餘,《神鵰俠侶》約90萬字,《笑傲江湖》約90萬字。其餘的都在50萬字以下。單論結構上謀篇布局的複雜性,《天龍八部》要比《鹿鼎記》結構更複雜,《天龍八部》是一個複雜的「蜘蛛網結構」。
  • 新版《鹿鼎記》評分「慘」上熱搜,全是張一山的鍋嗎?
    說史上最低金庸劇過分了,畢竟還有丁冠森版2.5分的《新笑傲江湖》壓陣。但這絕對是史上口碑最低的影視版《鹿鼎記》。被網友提到最多的,自然是張一山版韋小寶的演技,吐槽,毫不留情——「出道20年,他忙著戀愛演技大退步」 「像孫猴子,滿臉褶子演技浮誇」。
  • 大美人陳圓圓變為「沉」和「圓圓」,新版《鹿鼎記》因何被嘲諷?
    張一山最近主演的《鹿鼎記》上線了,可帶給人們的是滿滿的嘲點。原著裡搞怪調皮的韋小寶被演出成了動物園裡的猴子,觀眾一邊看著劇集被笑噴,一邊在網上瘋狂吐槽,這部劇熱度是有了,可惜的是沒有深度!「翻車」的《鹿鼎記》,是由《慶餘年》《如懿傳》《我的前半生》《夏洛特煩惱》等爆款劇出品方新麗傳媒出品。
  • 金庸用《鹿鼎記》三個字就點破了
    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因為對原著的種種誤讀,被網上一致口誅筆伐。其中一個躲不開的槽點,便是男主頭上那一頂綠色帽子。畢竟從傳統認知上而言,「綠色」實在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顏色,當年的金庸先生就因為給楊過頭頂添上了一抹綠色,被讀者圍堵在報社進出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