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瘦瘦高高的天才少年
1967年,盧徵天出生在杭州一個普通家庭。2歲左右,父母便經常與他一起做遊戲,耐心地解答他提出的各種問題。他所玩的玩具都帶有知識性。棋類從鬥獸棋開始,逐步升級,直到圍棋。並且讀了大量的連環畫,製作過許多模型。
1978年,盧徵天小學畢業,正好趕上杭州市恢復重點中學。聰明的盧徵天順利考入杭州第二中學。杭二中好多老師都是優秀的老師。他非常喜歡杭州二中。在杭二中讀了4年書,初中3年,高中1年,他認為「在杭二中的4年,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光。」
讀中學時,盧徵天就喜歡數學和物理,喜歡讀這方面的書,思考這方面的問題,鑽研這方面的難題。
數學老師龔金根,功底很深,上課從不照本宣科,而是會引申書本外的內容。有一次,老師請一名同學上臺畫直角等分線。先用圓規畫好兩個點,在兩點間連線。中途,圓規掉在地上,同學撿起來,把圓規復原,再按步驟繼續。龔老師這時說了一句:「圓規的半徑是多少並沒有關係,兩點連起來還是直角等分線。」
盧徵天腦海中的電燈泡突然就亮了。之前他預習過課本,沒有看到龔老師說的內容,但老師一說出這句話,他立即就明白了。
他每天寫家庭作業都認認真真。因為作業是經過老師精選過的。把一道題做好,再想想其中的道理,比草草地做幾道題要學得多,更划算。
他認為,無論學業是否優秀,都不要忽略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應該在感興趣的知識領域裡,多花精力,多探索。比成功更重要的是能找到自己要做的事和自己喜歡做的事。愛好和勤奮才是成功的關鍵。
盧徵天的父母一直推崇科學和科學家,雖然沒有直接幫他選職業,但給了他很大的影響。
1982年,15歲的盧徵天考進了中科大少年班。盧徵天的個子非常高,以至於在大學宿舍的床上只能斜著睡。成年後他身高1米94,在人群中十分搶眼,是著名的「高個子科學家」。
二、世界頂級科學家之路
1987年,盧徵天以優異的成績通過CUSPEA計劃的選拔考試,赴美國留學。CUSPEA計劃是由哥倫比亞大學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策劃的。當年只考取了28人,是錄取人數最少的一年。
1991年,盧徵天在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獲得碩士學位。隨後,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於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
1994年到1997年,盧徵天在科羅拉多大學JILA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
1997年至2015年,盧徵天一直在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從事原子物理研究工作。從助理研究員一直做到資深研究員。盧徵天博士的研究主要是根據1997年獲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朱棣文的"原子陷阱理論"發展出更進一步的分析與運用。
2000年,他在《科學》雜誌發表了《原子陷阱追蹤分析》。根據這種新的技術可以探測出單個原子,尤其是非常稀有的原子,將來在太陽活動歷史、地表水分析及地球環境檢測等方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由美國聯邦能源部推薦,盧徵天獲得"青年科學家總統獎"和「美國能源部青年科學家與工程師獎」雙重殊榮。
同時,從2004年到2015年,盧徵天還是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的教授。
2006年,盧徵天入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2009年,盧徵天獲得美國物理學會Francis M. Pipkin獎。
2011到2013年,盧徵天擔任了美國核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2015年,盧徵天入選國家特聘專家,全職回到科大任教。他分別在芝加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的物理課程。
2015到2016年,盧徵天擔任了美國物理學會精密測量專業委員會主任。
2015年,盧徵天還擔任了德國核物理馬普所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任期到2021年。
2017年 ,科技部批准組建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研究中心是適應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特點的學科交叉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專家論證意見,經研究,決定批准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
從2017年開始,盧徵天擔任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諮詢委員會委員。同時,他也是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教授。
三、「歸來仍是少年」
2008年,中科大少年班升格為中科大少年班學院。
2019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管理團隊換屆。盧徵天接任新一屆學院院長。校長包信和院士親自向盧徵天頒發聘書。
當年的少年班畢業生學成歸來,接掌了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國際頂級科學家出任少年班學院院長。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想做就做,想愛就愛,想闖就闖。當年熱愛物理,想做科學家的少年,出走半生,載譽歸來,不忘初心,繼續在科學的路上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