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克羅索:後疫情時代經濟發展 關鍵在...

2020-12-14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文巧 每經編輯:高涵

因新冠肺炎疫情推遲兩個多月後,全國「兩會」正在北京舉行。

伴隨著疫情的減緩趨勢,許多國家已經將重啟經濟擺在了議程之上。在此背景下,中國重啟經濟的經驗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將呈現怎樣的特點?經濟重啟的關鍵是什麼?中國又將在全球經濟復甦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每日經濟新聞》就此特別對話 「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美國巴克內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彼得·卡爾·克羅索(Peter Karl Kresl)。

彼得·卡爾·克羅索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復甦需重塑消費者信心

世界旅遊組織統計的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全球有217個國家和地區實行了邊境限制和封鎖措施。在此情況下,各國第一季度經濟指標均呈下滑趨勢。

美國一季度實際GDP下降了4.8%,超過預期的-4.0%,創下了2008年以來最大單季跌幅;英國一季度GDP環比萎縮2%,為2008年第四季度經歷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季度降幅;韓國一季度GDP環比下跌1.4%,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季環比降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此前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2020 年全球經濟預計將急劇收縮 3%。同時,IMF點明,這次衛生突發事件和相關防控措施造成的產出損失,甚至可能使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損失相形見絀。

「疫情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可能還會持續至2021年。」克羅索教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幾乎所有的行業都難以避免此次疫情帶來的衝擊,甚至是醫療保健領域,由於醫院不能進行常規的擇期手術,其營收將會受到重挫,而受影響最大的還是製造、零售、旅遊、餐飲和娛樂企業。若紓困資金不能很快到位,那麼經濟衰退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只有在成功控制疫情後,也就是在相對長的一個時期內不再有新增病例,我們才能考慮經濟恢復的問題。」克羅索教授說道,「而其中關鍵的一點是重塑消費者信心。在美國,經濟增長的70%都來自於消費者支出。只有消費者在重建個人或家庭財務狀況並有信心走上街頭後,他們才能將剩下的可支配收入用於零售、娛樂、旅遊或其他支出。」

中國經濟展現強勁韌性

隨著防控措施的逐步放寬,各國政府不斷出臺刺激政策幫助經濟活動恢復正常,IMF預計世界經濟將在 2021 年有所緩和,全球經濟有望增長5.8%。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2020年全球經濟總體萎縮3%,但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測卻是正向趨勢,增幅預計為1.2%。中國是少數幾個有望在2020年實現正增長的國家之一。

另一方面,據新華社報導,在全球經濟受挫的背景下,但隨著疫情受控,中國的主要經濟指標包括工業、服務業、社零和進出口均有大幅改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比1-2月收窄12.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9%,比前兩個月回升20多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5.9%,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嘉偉 攝

對於疫情後中國經濟的發展,克羅索教授認為,經濟增長是由出口或國內消費商品以及生產者市場所推動,這是中國經濟強勁實力和韌性的體現。

「經濟韌性即一個國家在經歷衰退後恢復經濟的能力,如果一個行業崩潰,該行業的資金、勞動力和能源可以流向另一個行業並紮根下來。」克羅索教授解釋道,「經濟韌性在接下來的一兩年中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過,它也將受到金融機構在經濟重組時提供資金的能力的影響。」

「中國擁有非常強大的電子產品、汽車和汽車零部件、服裝生產等市場。毫無疑問,中國肯定有能力在國際生產者和消費品市場上再次獲得成功,只需要具備幹勁和進取心即可。」他這樣評價道。

一組數據很好地佐證了克羅索教授的觀點。4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在經歷了連續三月的負增長之後轉正。據海關總署數據,4月出口同比增長8.2%。整體來看,出口呈現為逐月改善的趨勢。

在克羅索教授看來,從長遠來說,中國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不會受到影響。

他說道,「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已經達成了非常偉大的成就。未來,只需要在全球生產領域中繼續找準自己的位置。」

全球化仍然是趨勢

防控日益常態化的「後疫情時代」已經來臨。

在「後疫情時代」,全球化是否會面臨嚴重倒退?對此外界眾說紛紜,觀點不一。

對此,克羅索教授的觀點是,「後疫情時代」中全球化仍然是趨勢,封閉型經濟是需要避免的。「在全球化的體制下,自由貿易、資本和人口流動以及國際技術和研究成果共享使得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從中合理地受益,而封閉性經濟完全限制了這些積極舉措。」

「推動經濟復甦的關鍵因素將是各國進行廣泛合作以實現共同的目標的能力——包括創造經濟增長,提高就業,保證穩定的金融市場,消除貿易壁壘等。」克羅索教授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在全球經濟受到疫情衝擊的大背景下,企業停工現象普遍,多數股票從年初至今表現疲軟,但包括亞馬遜、奈飛、微軟等在內的科技股卻呈現出強勁的漲勢。

克羅索教授表示,技術密集型企業不會受到太大的負面影響。在「後疫情時代」,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復甦將是最為強勁而迅速的。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可能將減少對傳統人工勞動力的需求,更加偏愛自動化、機器人以及在家辦公等模式。這一特點可能只會在少數幾個領域中得到強勢的體現,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多的領域也將呈現這種趨勢。」克羅索教授說到。

他進一步闡釋道,「以汽車製造領域為例,該行業的勞動力密集度已經遠低於幾十年前,通常都是由一個工人管理一組機器人完成工作,許多生產線上的工作已經消失了,這個行業已經從傳統的藍領體力勞動轉變為高科技領域。高科技正是『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的關鍵因素。」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克羅索:成都經濟和文化資產卓越性獲國際認可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彼得卡爾克羅索與現場視頻連線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文創企業的活力,關係到一座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的經濟活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榜單採用企業自願報名和協會推薦方式,遵循嚴格的評選流程與標準。據悉,該榜單由成都市文產辦指導編制,每經智庫邀請了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彼得·卡爾·克羅索、如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伍豔豔、西南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沈思等國內外專家擔任評審。
  • 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克羅索:文創崛起將助力成都定位全球坐標
    作為本次活動的重要嘉賓,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美國巴克內爾大學經濟系教授彼得卡爾克羅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各個城市而言,當下積極啟動文化創意產業項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繼續努力在全球視野中尋找成都坐標,挖掘成都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將助力這座城市在國際舞臺上走得更遠。」克羅索說。
  • 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彼得卡爾克羅索:成都城市品牌未來可塑性極強
    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經濟學家、美國巴克內爾大學經濟系教授彼得·卡爾·克羅索如此表示。今日(5月19日)下午,2018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與創新論壇在成都舉行。本屆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與創新論壇,「智囊團」陣容華麗升級。
  • 城市競爭力專家彼得卡爾克羅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望成為經濟...
    「這個『經濟圈』,將有望成為與環渤海、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群媲美的城市群,成為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標誌』。」克羅索說。「過去幾年,成都競爭力已提升到了更高水平」NBD:據我們所知,您的新書《城市和品質生活》即將問世。如今,一些城市正在積極培養生活和消費場景,發展新經濟。
  • ...發布會丨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經濟學家彼得·卡爾·克羅索...
    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丨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經濟學家彼得·卡爾·克羅索VCR寄語成都東部新區 每日經濟新聞
  • 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後疫情時代的城市文化建構
    後疫情時代,在危機中尋找機遇,變壓力為動力,關鍵在於直面疫情造成的各種挑戰;同時以積極的姿態把握疫情給經濟增長、社會治理、城市建設和文化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加快創新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推進全球經濟復甦,加快社會生活和國際交往全面回歸正常。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圖片來源:攝圖網「全球中心城市是全球發展的火車頭」,這是城市時代的共識。它們不僅創造核心價值,還決定著價值全球分配,因而放大了影響全球的功能。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智能時代,這些頂級城市的規模、形態、功能並非一層不變。
  • 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廣州進入前50
    報告建立了衡量全球1000多個城市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同時選取全球城市發展的重要問題作為主題報告進行深入研究。報告指出,在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方面,廣州在全世界排名42位,在中國排名第5位。在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方面,廣州在全世界排名69位,在中國排名第6位。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房價影響中國城市生活環境排名
    它們不僅創造核心價值,還決定著價值全球分配,因而放大了影響全球的功能。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智能時代,這些頂級城市的規模、形態、功能並非一層不變。可以說,在全球城市價值鏈體系的不斷演變中,這些中心城市始終面臨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 頂級城市洗牌!全球競爭力「北升南降」,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來源:城市進化論(ID:urban_evolution)作者:餘蕊均 楊歡原標題:《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誰在領跑中國城市?》「全球中心城市是全球發展的火車頭」,這是城市時代的共識。它們不僅創造核心價值,還決定著價值全球分配,因而放大了影響全球的功能。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智能時代,這些頂級城市的規模、形態、功能並非一層不變。可以說,在全球城市價值鏈體系的不斷演變中,這些中心城市始終面臨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 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最新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發布
    「人類邁入城市時代以後,全球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都主要集中在城市,組織全球專家開展全球城市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對於全球意義重大。」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表示,本報告中,總體報告利用城市發展的新理論框架,從全球城市歷史價值鏈的嶄新視角開展研究,作出了具有重要價值的發現,以及對當前和未來具有重要意義的經驗啟示。
  • G30董事會主席雅各布·弗倫克爾先生:後疫情時代全球化仍將持續
    G30董事會主席雅各布·弗倫克爾先生:後疫情時代全球化仍將持續 2020-12-14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迎戰後疫情時代 2020年安永企業家獎揭曉
    安永企業家獎分別在全球60多個國家逾145個城市舉辦,表彰成立和領導成功、增長型和充滿動力企業的企業家,如今已經是第15個年頭。  安永中國主席兼大中華區執行長陳凱表示,今年的安永企業家獎展現了當下中國行業發展的一些重要趨勢:科技行業在榜單中的佔比逐年上升,今年更取代服務業成為佔比最高的獲獎行業。
  •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深圳位列第九 香港上海北京躋身前2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深圳位列第九,中國三個城市躋身前20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
  • 為重塑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指明方向(和音)
    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的大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在全球多邊舞臺上發出時代強音,提出中國方案。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習近平主席系列講話及中方提出的各項倡議,為全球擺脫當前危機提供了思路,為重塑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指明了方向。團結合作抗擊疫情,依然是全球面對的緊迫任務。習近平主席全面系統闡述中國對國際抗疫合作的理念和主張。
  • 後疫情時代,加快推進建設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國際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12月7日,由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廣州市南沙區教育局承辦的「新時代教育開放發展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本次論壇聚焦「後疫情時代」教育國際交流發展趨勢,就如何加快推進建設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國際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 周小川:從七個方面理解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
    周小川:從七個方面理解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 2020-07-23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匠企說】特梅特張陽:後疫情時代 產品、服務鑄造品牌核心競爭力
    【匠企說】特梅特張陽:後疫情時代 產品、服務鑄造品牌核心競爭力    慧聰供熱採暖網  後疫情時代的第一個冬天已經到來。然而,國內疫情的穩定雖然是給壁掛爐企業製造了機會,但國外未得到控制的疫情,卻也給進口貿易帶來供應鏈、物流等困難。     面對疫情帶來的諸多影響,郝弗特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名特梅特)作為原裝進口品牌,將如何化危機為轉機?行業疫後的市場和業態又將會怎樣?
  • 全球各領域12位專家,預測疫情後的城市發展
    如果對疾病的恐懼成為一種新的常態,那麼城市的未來將變得乏味,甚至我們可能會迎接一個反烏託邦的未來。但是,如果城市能像過去面對災難時那樣,找到自我調整的方法,那麼當下或許就是它們最偉大的時代。為了幫助我們理解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城市生活,《外交政策》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2位專家提出他們的見解與預測。
  • ...月28日啟幕: 後疫情時代全球資本抉擇與突圍論道高光時刻即將到來
    在疫情的影響下,全球資本該如何抉擇與突圍,率先步入「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又該如何依託資本市場的助力,把握「危」中之「機」,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的重要話題。  11月2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新格局、新市場、新挑戰 ——2020南方財經國際論壇」將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隆重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