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手機行業的 LCD 屏幕越來越少,高端 LCD 更是近乎絕跡。
高端 LCD 屏的最後一根獨苗 iPhone 11,但今年也沒了。
iPhone 12,LCD 屏幕即將被 OLED 替代。
曾經高喊「LCD 永不為奴」的人,不少也被迫投入 OLED 的懷抱。
雖然 LCD 屏幕視力友好、壽命長等優勢有很大的吸引力,但 OLED 的高亮度、高對比、高屏佔比、色彩豔麗的誘惑更為直觀。
更不用說,OLED 還有一個必殺技 —— 屏幕指紋。
截至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一款 LCD 手機支持屏幕指紋,支持的,無一例外是 OLED。
那麼,LCD 屏幕是不是永遠都不能 Yes 了?
當然不是啊!
昨天,國內屏幕供應商天馬就公布了一項,比市面上 OLED 屏幕指紋還要牛 x 的技術——
原理LCD 與 OLED 最大的不同,就是背光。
OLED 擁有自發光特性,每一個像素點都能獨立發光;
而 LCD 的屏幕本身不會發光,所以需要背光板。
因此,LCD 很難做薄,同時由於背光板的特性也就無緣屏幕指紋。
不過,天馬方案將光路調製單元集成在顯示屏內部。
首次實現觸控、顯示、指紋識別三合一,突破 LCD 屏內光學指紋難以匹配正常蓋板厚度的限制。
最終,屏幕厚度可降低 50% 以上。
厚度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全屏多點指紋識別。
目前市面上的屏幕指紋方案,都把識別模組放在屏幕下方,稱為「屏下」。
而天馬的方案,選擇把識別模組集成在液晶面板內,稱為「屏內」。
具體結構可參考下方的動圖。
也正是因為這一設計,識別模組到手指之間,沒有背光板阻擋,識別的光路更順暢。
而且!
最厲害的是 ——
這一方案將光路和傳感器覆蓋整個顯示屏,傳感器尺寸不受限制,跳過「固定單點」、「全屏單點」方式,一步到位實現「全屏多點」。
OLED 屏幕吹了三年的半屏指紋還沒出生,LCD 的全屏幕多點指紋識別就來了。
有啥用?
應用場景全屏多點的實現,可以讓指紋識別的應用場景更豐富。
首先,它可以簡化操作。
如,解應用鎖時,可以直接在圖標位置觸發指紋,而不是先打開應用,再點擊指紋。
可以大大提高鎖定應用的使用,安全性當然也全面提升啦。
付款同理,確認支付與指紋識別可以同時進行,讓商家更快掏空你的錢包。
另外,它還可以提升人機互動的多元化空間。
如,夫妻、家庭可以選擇開通一個聯名帳戶,只有多人手指同時識別時,才能動用資產。
何時上市天馬表示,目前 LCD 屏內多點指紋識別方案已經具備量產條件,正在向全球知名品牌終端送樣,並將適時配合客戶實現終端機型的全球首發。
也就是說,產品已經送到了手機廠商手裡。
只需要等各位老闆擰好螺絲,寫好首發 PPT,然後編一些自己研發的辛酸史。
...大概等個一年半載,全屏指紋識別的 LCD 屏幕就要來了。
LCD 屏幕指紋這個難題,業界一直在努力。
對於最基本的固定單點識別方案,很多供應商都已經公布了量產方案,如京東方、華星光電等。
不過它們暫時都還沒有後續。
另外,華星光電曾表示預計今年推出全屏單點,2021 年將推出全屏多點,原理與今天的天馬相同,都是「屏內」。
綜合來看,不論屏幕供應商把自己的方案說得多好,卻完全不見手機廠商商用的跡象。
唯一公開宣傳 LCD 屏下指紋的廠商 Redmi,也只是發了條微博。量產機型,至今沒有消息。
六月底光電公布研發計劃時,就有博主爆料:LCD 屏下指紋的速度和識別率基本持平上一代超聲波屏下,且抗幹擾能力差,前期投入的成本比直接用現成的 OLED 屏下還高,目前沒有廠商願意抗風險商用。
由此可見,手機廠商並沒有對 LCD 屏幕指紋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現在斷言 LCD Yes,還為時過早。
但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LCD 屏幕指紋總有一天會和我們見面,拿到真機再做結論也不遲。
不過...話又說回來,LCD 屏幕指紋上市的時間差不多和屏下攝像頭一樣了。
屏下 3D 人臉識別,只有區域屏幕指紋和全屏幕指紋識別,但要用挖孔屏,這兩個方案你更能接受哪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