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橘子大量上市的季節,橘子吃起來方便,受到很多人的青睞。
然而今年8歲的小偉愛吃橘子,一天吃了10多個,時間一長,他的臉部、手臂蠟黃蠟黃的,竟成了「小黃人」。 家長趕緊帶小偉來到唐山市中醫醫院醫院就診,才找到真正的原因了。唐山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葉珊檢查後確定小偉得的是 「橘黃症」。也叫胡蘿蔔素血症,跟他吃了太多橘子有關。小偉的媽媽這才想起,小偉的皮膚變黃,確實是最近貪吃橘子後才出現的。
什麼是「橘黃症」:
唐山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葉珊介紹:對於突然的皮膚發黃,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黃疸型肝炎,例如常見的A型肝炎,但大家可能沒有想到,吃橘子也可能出現皮膚的黃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橘黃症」。
「橘黃症」也叫高胡蘿蔔素血症,主要是因為胡蘿蔔素攝入量過高,同時身體轉換維生素 A 效率低下,不能及時將胡蘿蔔素轉變成維生素 A;大量胡蘿蔔素就會隨血液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當患者血液及汗液中胡蘿蔔素含量增高時,會讓皮膚呈現黃色,出現「橘黃症」。除了橘子,像胡蘿蔔、柿子、芒果和木瓜等水果都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當食用過多,胡蘿蔔素在血清中超過 250μg/dl 時,都會讓人「變色」。
除了柑橘類水果、胡蘿蔔,南瓜、木瓜、紅薯、番茄、芒果、黃花菜及菠菜等,也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吃這些食物要把握好量,一次吃太多,或連續攝入過多,人體代謝不掉,就會進入到血液中,從而在皮膚內沉積,可能誘發橘黃症,甚至損害肝腎功能。不是所有人都會得橘黃症。」李醫師說,人體消化胡蘿蔔素,需要一種特定的酶,只有缺少這種酶的人群才易得橘黃症。
橘子雖美味,食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陰虛體質的不要吃
中醫認為,橘子性溫,多吃易上火,特別是屬於陰虛陽盛體質,最好少吃,不然會出現口舌生瘡、口乾舌燥、咽喉幹痛、大便秘結等症狀。建議吃些柑桔,可免上火症狀。
控制食用量
據研究,每天吃3個橘子,就能滿足一個人一天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若食用過多,過量攝入維生素C時,體內代謝的草酸會增多,易引起尿結石、腎結石。另外多吃對口腔和牙齒有害。飯前或空腹不宜吃 橘子好處雖多,但宜常吃,不宜多吃。因為橘子果肉中含有一定的有機酸,為避免其對胃黏膜產生刺激而引起不適,對胃不利,建議不要空腹吃橘子。(史愛華 朱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