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士,春日尋芳

2021-01-10 90後孤獨

大家好,這裡是初來乍到的孤獨君。

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一首詩是宋代朱熹的名作。雖然說是名作,但其實很多人初次見到這首詩的時候都是不明所以的,下面先來把詩寫一遍。

春日(宋朱熹)

春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天正是萬物復甦,生機盎然之時。很多人會選擇在三四月份天氣開始回暖的時候帶上家人,或邀上三五好友出去走走,散散心,聊聊今後的事。雖然今年因為疫情很多人只能幹坐在家裡,但不妨趁次機會,看看古人是怎麼度過春天的吧!

詩中的「勝日」指的是美好的一天,詩人的愉悅之情從開篇就躍然紙上,由此讀者就更加會想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

「勝日尋芳泗水濱」,在一個美好的日子裡。朱熹拋開繁冗的公務,在泗水之畔尋找春天的美好。

「無邊光景一時新」,「無邊」雖然簡單但是也明了,無邊無際的風光和景色讓詩人耳目一新,但這裡的「一時」又體現出了詩人長期因什麼事情壓抑,雖然心境得此美景一時開闊,日後也不免繼續煩憂。

「等閒識得東風面」,這裡的「等閒」帶有詩人的自謙。我們都知道朱熹是宋代的儒學名士,連皇帝都對他讚譽有加,但他這裡卻把自己說成是不值一提的人。連不值一提的人都認識這東風吹起後的樣子,體現出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這種感情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即使放到現在來說。

詩的末尾「萬紫千紅總是春」,縱然是沒讀懂的人想必也可以讀出來詩人的惆悵,感慨,和對未來的希望。「萬紫千紅」正是春意!「總是春」聽上去詩人似乎對春意有些厭倦了,但又恰恰說明了春意的無處不在和一如既往。

全詩來來回回地都在說詩人遊春,被春景所感,但根據當時朱熹所處的環境(長江以北淪陷)來說,他是不可能到泗水之畔去遊玩的。我們不能說以此認定整首詩只是詩人的想像,也許詩人正是在南方看到春景有所追思呢,斯人已逝也無從考證。

我們所知道的是:泗水之濱是孔子當初傳道授業解惑之地,而朱熹又是儒學大家,通過這首詩,表明了他即使身處流亡政府,依舊希望儒學可以傳承下去的心意。

講真,個人並不那麼喜歡朱熹。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詩人詞人裡不乏辛棄疾、陸遊等義勇之輩,甚至身為女流的李清照也有剛烈之心。朱熹身處高位,心中常常記掛儒學卻不盡力復國,雖有向皇帝進諫卻不敢冒死,甚至鴿子辛棄疾和陳亮,或者是貪圖高位又或者是儒學作祟就不得而知了。他主張勤修內政摒棄奸邪,但朝廷正是因為腐敗不堪才流落至臨安,說到底,也許忠肝義膽之人而非老學究更合我意吧。

朱熹的一生無可指摘,卻也少了一些濃墨重彩。

花開花謝乃世間常理,潮起潮落乃人生變遷,但願每個人能記住自己心中所求,正如朱熹,縱然不能復國,卻也把儒學好好地傳承了下來。

相關焦點

  • 論宋代朱熹《春日》《觀書有感》人格魅力心境的柔勁高深有多深?
    《論宋代朱熹《春日》《觀書有感》人格魅力心境的柔勁高深到底有多深?》朱熹的詩詞作品,多於詞,詩不多,單是這兩首詩,表面是言景色的,但其內涵有一曲同功之效。除了表面的一層景色美好的哲理性。更深層次是說理學和治學。《春日》是以景言理學的深層詩篇。而《觀書有感》則是言治學的詩篇。
  • 一天一首古詩詞,小學古詩詞,朱熹 春日
    春日 宋 ·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賞析: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
  • 古詩中的春天:宋代理學家朱熹的《春日》
    #發現美好時光#勝日尋芳泗水濱這是宋朝理學家朱熹寫的一首詩,詩名為《春日》。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就是「萬紫千紅總是春。」表面看,這是一首寫景詩,其實,景中蘊含了哲理。以此認為「尋芳」就是尋求聖人之道。「無邊光景」表示風光景物無邊無際,表示空間廣大,透露詩人膜求聖道。「東風」指代教化,「萬紫千紅」用顏色的豐富多彩比喻孔子教育的學生遍布各地,各有才能。在這首詩裡,詩人把聖人之道比作催生萬物的東風,體現了理學家的寫詩特點。
  • 65.春日-宋.朱熹:理學大家朱老師把一首哲理詩糊弄成詠春詩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 朱熹《春日》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構思運筆...
    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注釋 春日:春天。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尋芳:遊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濱:水邊,河邊。 無邊:無邊無際。
  • 詩詞賞析:朱熹《春日》
    《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賞析朱熹是南宋理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朱子,這在封建時代是一種很高的禮遇,能稱為子,是一種學術思想以至於個人品德方面的認可。同時,朱熹也是宋代以後學子們心中的永遠的崇拜者,因為朱熹校訂過後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成為了封建時代開科取士的必考科目。同時,朱熹格物致知,動靜觀,二元論對於後世的影響也很大,比如王守仁(王陽明)為了格物,對著竹林一站就是七天,結果除了感冒以後,別無收穫,這也讓他明白了各行其道的重要性。朱熹的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格物致知,自己的道還要自己尋找,所以他最終發揚了心學。
  • 《春日》注釋與賞析
    注釋:春日:春天。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尋芳:遊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賞  析此詩表面上看是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 【詩詞賞析】朱熹《春日》
    鑑賞         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
  • 宋代著名的理學大家朱熹的詩詞佳句賞析
    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於寓哲理於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首句點明出遊的時令、地點,下三句寫「尋芳」的所見所識。春回大地,詩人耳目一新。正是這新鮮的感受,使詩人認識了東風。仿佛是一夜東風,吹開了萬紫千紅的鮮花;而百花爭豔的景象,不正是生機勃勃的春光嗎?詩人由「尋」而「識」,步步深化,統率全詩的則是一個「新」字。但泗水在山東,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濱講學傳道;而南宋時那地方早已淪陷於金國,朱熹怎能去遊春呢?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42《春日》賞析
    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水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 未來講堂|朱熹《春日》 誦讀:黎春
    未來講堂|朱熹《春日》 誦讀:黎春 2020-11-04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妄說一首詩——朱熹《春日》
    第一次遇到這首詩,以為它寫的只是春日景象,作者春遊所遇無邊光景、萬紫千紅。今日再讀時,多了幾分推敲。意有所指詩文大意:春日裡踏春尋芳於泗水河畔,無邊無際的風光令人耳目一新,尋常人都知道是春天來了,看那百花齊放、萬紫千紅都是春天的印證。既是春遊,地點在「泗水」。
  • 讀一首詩朱熹《春日》,春色無邊實可喜,莫要擾擾說哲理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代: 朱熹《春日》說到春天,每個人眼前自然都浮現出一幅畫面。不必是哪一年,也不必是哪一處地方,見到春天的實景,則都可以一一照應。每年的春天,大都相似,而一旦一個新的春天來時,遊賞的興致都還依舊。
  • 《春日》誦讀及賞析
    原文誦讀與賞析:春日【作者】朱熹 【朝代】宋
  • 他用朱熹《春日》,喚醒每個人心中的春天
    他用朱熹《春日》,喚醒每個人心中的春天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 春日讀朱熹: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每當春姑娘衣袂飄飄的把溫暖的春風灑向田野大地,用她輕盈的腳步在千山萬水間踏出一片桃紅柳綠之時,我們便會感受到一種新生的力量,不油然地為這春天的光景而沉醉喝彩,這時,南宋朱熹的《春日》映入眼帘,恰好詮釋了我們對春天最真切的感悟。
  • 古詩古韻之《春日》賞析
    春日宋  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65《春日》賞析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水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無邊光景」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
  • 朱熹《春日》賞析及書法創作
    人們一般理解朱熹詩《春日》是一首寫景詩,它描繪了春天美好的景色:在春日天氣晴好的日子裡,作者到泗水邊遊覽,尋覓欣賞美好的春花。正值春回大地,景物立時煥然一新,極目所至,美好的風景無邊無際。春天的面貌是很容易辨認和識別的,滿目的萬紫千紅,溫煦柔和的春風,一派生機勃勃。
  • 部編版語文六(上)古詩解析:第6首《春日》
    春日[宋] 朱 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