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baidu
北方的春天來的悄然,柳綠花紅一番生機盎然景象。
想到,南宋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朱熹的這首詩,學習一番,不妥之處請指教。
第一次遇到這首詩,以為它寫的只是春日景象,作者春遊所遇無邊光景、萬紫千紅。
今日再讀時,多了幾分推敲。
意有所指
詩文大意:春日裡踏春尋芳於泗水河畔,無邊無際的風光令人耳目一新,尋常人都知道是春天來了,看那百花齊放、萬紫千紅都是春天的印證。
既是春遊,地點在「泗水」。泗水,在山東省內(春秋戰國時的魯國範圍內),而詩人生在南宋,此時山東已是金國領土,可想而知,朱熹並不是在泗水,只是借泗水代指。代指的正是孔丘一門,孔子當年開門講學、教授弟子於泗水旁。從而尋芳,也可理解為,渴求聖人之道。
由此,再讀「無邊光景」自有學海無涯、偉業聖途的祈盼和志向。與詩人終身成就吻合。
那麼,第三句「東風」自是由「東風解凍,蟄蟲始振」中引為感化教育的意思。師德昭著、桃李競輝才能反證教化之功。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對孔聖先師儒家學說的推崇,一方面也是說自己「理學」還有待繼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