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說一首詩——朱熹《春日》

2020-12-22 啟示薄
源自baidu

北方的春天來的悄然,柳綠花紅一番生機盎然景象。

想到,南宋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朱熹的這首詩,學習一番,不妥之處請指教。

第一次遇到這首詩,以為它寫的只是春日景象,作者春遊所遇無邊光景、萬紫千紅。

今日再讀時,多了幾分推敲。

意有所指

詩文大意:春日裡踏春尋芳於泗水河畔,無邊無際的風光令人耳目一新,尋常人都知道是春天來了,看那百花齊放、萬紫千紅都是春天的印證。

既是春遊,地點在「泗水」。泗水,在山東省內(春秋戰國時的魯國範圍內),而詩人生在南宋,此時山東已是金國領土,可想而知,朱熹並不是在泗水,只是借泗水代指。代指的正是孔丘一門,孔子當年開門講學、教授弟子於泗水旁。從而尋芳,也可理解為,渴求聖人之道。

由此,再讀「無邊光景」自有學海無涯、偉業聖途的祈盼和志向。與詩人終身成就吻合。

那麼,第三句「東風」自是由「東風解凍,蟄蟲始振」中引為感化教育的意思。師德昭著、桃李競輝才能反證教化之功。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對孔聖先師儒家學說的推崇,一方面也是說自己「理學」還有待繼續發揚。

相關焦點

  • 讀一首詩朱熹《春日》,春色無邊實可喜,莫要擾擾說哲理
    ——宋代: 朱熹《春日》說到春天,每個人眼前自然都浮現出一幅畫面。不必是哪一年,也不必是哪一處地方,見到春天的實景,則都可以一一照應。每年的春天,大都相似,而一旦一個新的春天來時,遊賞的興致都還依舊。春天帶給人的,除了「無邊光景一時新」的美麗可喜,還有春盡花落的悲傷。美麗的春天,總是容易遲暮,傷春的詩詞,絕對多於因春天產生的喜悅。
  • 一天一首古詩詞,小學古詩詞,朱熹 春日
    春日 宋 ·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注釋:春日:春天。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 朱熹極唯美的一首詩,完全可與他那名篇《春日》相媲美
    朱熹的詩很多都充滿了哲理,因為朱熹不僅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這種雙重的身份,也令他的作品不僅抒情,裡面更是充滿了哲理。例如他的《春日》表面上是寫遊春觀感,但實際上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哲理詩。但他的這首《秋月》,則又是不一樣,全詩雖然少了那一份哲理,但整首詩可謂是如詩如畫意境高遠。
  • 65.春日-宋.朱熹:理學大家朱老師把一首哲理詩糊弄成詠春詩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 朱熹《春日》賞析及書法創作
    人們一般理解朱熹詩《春日》是一首寫景詩,它描繪了春天美好的景色:在春日天氣晴好的日子裡,作者到泗水邊遊覽,尋覓欣賞美好的春花。正值春回大地,景物立時煥然一新,極目所至,美好的風景無邊無際。春天的面貌是很容易辨認和識別的,滿目的萬紫千紅,溫煦柔和的春風,一派生機勃勃。
  • 【詩詞賞析】朱熹《春日》
    鑑賞         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
  • 未來講堂|朱熹《春日》 誦讀:黎春
    未來講堂|朱熹《春日》 誦讀:黎春 2020-11-04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春日》:朱熹也有春天
    [摘要]關於這首詩,一些人曲裡拐彎地分析,說是什麼歌頌孔子、發現孔子學說如何偉大的一首詩。真好笑。這就是一首踏青的詩歌,「萬紫千紅總是春」,還有什麼比這句話更能描寫春天的美麗嗎?春日​【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那天吃好中飯,有些累,想休息一會兒,微信響了,女兒問,「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中的「春心」是什麼意思。她百度了,還是不怎麼懂。
  • 詩詞賞析:朱熹《春日》
    《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賞析朱熹是南宋理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朱子,這在封建時代是一種很高的禮遇,能稱為子,是一種學術思想以至於個人品德方面的認可。同時,朱熹也是宋代以後學子們心中的永遠的崇拜者,因為朱熹校訂過後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成為了封建時代開科取士的必考科目。同時,朱熹格物致知,動靜觀,二元論對於後世的影響也很大,比如王守仁(王陽明)為了格物,對著竹林一站就是七天,結果除了感冒以後,別無收穫,這也讓他明白了各行其道的重要性。朱熹的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格物致知,自己的道還要自己尋找,所以他最終發揚了心學。
  • 古詩中的春天:宋代理學家朱熹的《春日》
    這是宋朝理學家朱熹寫的一首詩,詩名為《春日》。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就是「萬紫千紅總是春。」表面看,這是一首寫景詩,其實,景中蘊含了哲理。有人分析說,根據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這首詩創作之時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佔,泗水遊春不是寫的實景,而是作者的神遊。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育學生。以此認為「尋芳」就是尋求聖人之道。「無邊光景」表示風光景物無邊無際,表示空間廣大,透露詩人膜求聖道。
  • 朱熹《春日》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構思運筆...
    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賞析 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
  • 論宋代朱熹《春日》《觀書有感》人格魅力心境的柔勁高深有多深?
    《論宋代朱熹《春日》《觀書有感》人格魅力心境的柔勁高深到底有多深?》朱熹的詩詞作品,多於詞,詩不多,單是這兩首詩,表面是言景色的,但其內涵有一曲同功之效。除了表面的一層景色美好的哲理性。更深層次是說理學和治學。《春日》是以景言理學的深層詩篇。而《觀書有感》則是言治學的詩篇。
  • 他用朱熹《春日》,喚醒每個人心中的春天
    他用朱熹《春日》,喚醒每個人心中的春天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 朱熹最有哲理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有深意,每個人至少要認真讀一次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理學思想對於後世產生了要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明清兩朝,所以他也是是繼孔子和孟子之後,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而且他的除了是一位思想家,還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同樣有很多膾炙人口經典的詩作流傳於世,其中最經典的要數《春日》,這首詩情感細膩,寫出了不一樣的春色美景
  • 朱熹的這首詩構思巧妙,用詞淺顯明白,卻句句另有深意
    不過,小佛還是不得不承認,朱熹建學校這個事值得稱讚,另外,朱熹存世的詩文歷代評價也不低,比如大家上學時背誦過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與這首詩名氣相當的是他的另一首七言絕句《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 朱熹《春日》,你真以為是寫春天的景色
    宋朝的朱熹,也是在這樣的天氣,出去逛一圈,回來,就有了首《春日》詩。咱比不了朱熹,但也總得寫點啥,充充風雅。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就是朱熹寫的那首詩,也是學校課本上的詩。
  • 《春日》注釋與賞析
    注釋:春日:春天。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尋芳:遊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賞  析此詩表面上看是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 一首不按常理出牌的詩,最美的景下是最深的愁,其中7字回味無窮
    論起深藏不露的春景詩,首推的自然是南宋儒學大師朱熹的《春日》,那句「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美得令人心醉,但寫這首詩的時候朱熹所遊的泗水早就被金人佔領,朱熹這場春遊根本就不存在,那讓百花齊放的東風指的其實是聖人的教化,令人如沐春風。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另一首春景詩,名叫《春思》。
  • 宋代名士,春日尋芳
    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一首詩是宋代朱熹的名作。雖然說是名作,但其實很多人初次見到這首詩的時候都是不明所以的,下面先來把詩寫一遍。 春日(宋朱熹) 春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天正是萬物復甦,生機盎然之時。
  • 朱熹說春天是萬紫千紅的
    這句詩出自於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一詩,詩人為什麼會說到「萬紫千紅總是春」呢?我認為,如果單純地去解讀這一句詩的話,會有以偏概全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也不能準確地把握詩意。只有將這一句放到整首詩的意境中去解讀,才能更好地理解詩人為什麼會說「萬紫千紅總是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