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最有哲理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有深意,每個人至少要認真讀一次

2020-12-12 小雷說詩詞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理學思想對於後世產生了要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明清兩朝,所以他也是是繼孔子和孟子之後,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而且他的除了是一位思想家,還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同樣有很多膾炙人口經典的詩作流傳於世,其中最經典的要數《春日》,這首詩情感細膩,寫出了不一樣的春色美景,從而成為了宋詩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可謂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宋詩裡面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整首詩意境唯美,看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美得也是猶如一幅畫。朱熹的詩看似很簡練,可是寫得很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一定能夠感受到那種獨特的美,每一句都美得猶如一幅畫,連起來那就是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

那麼朱熹眾多的作品中,另外這一首《觀書有感.其一》,那也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不僅寫得很美,同時還充滿了哲理,詩人正是告訴了我們許多的大道理,所以這首詩也是別具一格,也是寫得很有韻味,自然這樣的作品,只要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思,那對於自己也是會有幫助,這也正是朱熹詩作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是思想家作品中自然會融入哲理,再說哲理也是宋詩的一大特色,儘管後人對於宋詩的評價褒貶不一,認為宋詩中的哲理失去了詩歌的神韻,一味地講究哲理,反而使得詩歌沒有了靈性。其實這要看個人的理解,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從中學到東西,明白更多的道理,那麼也就足夠了,而且朱熹這首詩意境唯美,哲理也是很深刻,所以讀他的作品還是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

第一二句便是寫得很有趣,同時也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遠處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看上去非常的壯觀,也非常的漂亮,天上的日光還有雲的影子全部都倒映在了水中,在那水面上波光閃動。這兩句看似很一般,可是結合下面的兩句,我們就會發現,這兩句其實別具一格,正是為了下面的兩句做鋪墊。

第三四句則是直抒胸臆,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也令這整首詩更具有哲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你要問為個麼池塘裡的水這麼清澈,那麼我可以告訴你,正是由於前方還有活水源源不斷地注入,才使得這池塘裡的水清澈見底。這兩句寫得很巧妙,正是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思考。

朱熹的很多詩都充滿了哲理,寫得也是很巧妙,而且他的詩情感細膩,看上去可能寫得很一般,但是只要細細品來,則是會發現他的作品別具一格,每一首都寫得很有韻味,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獨特的才情,還有他對於人生的解讀,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一讀,只要讀懂了,那也是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這也正是思想家與普通詩人的區別,可能對於一般的詩人,只是描寫一般的景物,可是朱熹卻是深入思考,才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讀來也是令人拍案叫絕。

相關焦點

  • 讀一首詩朱熹《春日》,春色無邊實可喜,莫要擾擾說哲理
    ——宋代: 朱熹《春日》說到春天,每個人眼前自然都浮現出一幅畫面。不必是哪一年,也不必是哪一處地方,見到春天的實景,則都可以一一照應。每年的春天,大都相似,而一旦一個新的春天來時,遊賞的興致都還依舊。春天帶給人的,除了「無邊光景一時新」的美麗可喜,還有春盡花落的悲傷。美麗的春天,總是容易遲暮,傷春的詩詞,絕對多於因春天產生的喜悅。
  • 曾鞏的詠物詩別具一格,這首經典的《詠柳》,每一句都有深意
    唐宋八大家裡的曾鞏論名氣遠不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人,這也使得很多人認為他是屬於在裡面打醬油,如果你要是這麼認為的話,那就太低估了他的實力,要知道他的文章和詩歌,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並不遜色於那些人,只是由於為人低調,再加上他的作品入選課本少,使得他有一些冷門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少年時代的王安石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而且還有著過大的人生志向,青年時代還主動提出去到地方上任職,無非是希望紮根於底層,可以去做一番事情,正是這樣的一種經歷,才使得王安石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也讓他的作品更具有震撼力,以這首《登飛來峰》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高遠,每一句都寫得很有韻味,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 陶淵明一首很有趣的詩,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最後一句還充滿哲理
    但是陶淵明深入到生活中去,仔細觀察四個季節不同的變化,從中感悟生命,所以這首詩也是充滿了哲理,每一句都另有深意,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只要讀懂了自然會有所收穫。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
  • 李白最激勵人心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讀懂了一定會有收穫
    李白被稱為「詩仙」,無論是才華,以及才情,那都是遠勝過其他的詩人,而且他的詩自成一派。可能熟悉的唐詩的朋友都知道,唐詩不像宋詩,它更多的還是以抒情為主,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心境,還有對於事物最真切的感知;不過宋詩不一樣,更多的還是偏向於哲理,雖然後世對於宋詩褒貶不一,認為它失去了詩歌的神韻。
  • 朱熹的一首絕句,樸實無華,情真意切,最後7字深蘊哲理
    每一個人來到世間都是一種緣分,從生到死,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個寒暑,但每個人的精神品質,以及為世界創造的價值都不同。活在世上就要學會感恩,感謝天地賜予生活的必需品,感謝父母撫養我們長大,也要感謝那些無私幫助過自己的人們。
  • 郭沫若很有氣勢的一首詩,每一句都霸氣十足,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戰聲》,這也是一首現代詩,通篇描寫得氣勢磅礴,每一句都霸氣十足,讀來令人熱血沸騰。那麼這首寫於1937年8月20日清晨,當時正處於抗戰時期,這個時代的郭沫若正值壯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抗戰中,所以他寫下這首詩,正是告訴了人們一定要站起來,拿起手中的武器保衛自己的的家園,整首詩一氣呵成,每一句都表達出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戰爭很殘酷,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團結在一起,要勇於鬥爭,只有這樣才能夠把侵略者趕出去。
  • 謝枋得很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處處引經據典,每一句都另有深意!
    陶淵明一篇經典的美文《桃花源記》,寫了一處沒有戰亂,風景如畫的桃花源,裡面生活的人與世無爭,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這也是詩人最嚮往的生活。當然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世界是不存在,只是詩人一種美好的願望。謝枋得是那個時代著名的才子,字君直,號疊山,江西信州弋陽人,南宋時期的進士,同時也是一位文學大師,他以一已之力編撰了《千家詩》,另外在文學上有著極高的造詣,除了《武夷山中》這種膾炙人口的名篇之外,還有這一首《慶庵寺桃花》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意境唯美,每一句都美得猶如一幅畫,讀來讓人拍案叫絕。
  •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娓娓道來寫得很深刻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蘇轍送別哥哥蘇軾到鄭縣,也就是今天的鄭州,然後他一個人獨自回到京城,還特意寫了一首詩《懷澠池寄子瞻兄》寄贈哥哥,這讓蘇軾很是感動,隨後他又回贈了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兩首詩都是經典名篇,而且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兄弟感情深厚,彼此都牽掛著對方,可以說是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
  • 朱熹的這首詩構思巧妙,用詞淺顯明白,卻句句另有深意
    這首詞用詞非常簡單,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首寫春天景致的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的確很像。首句點明踏春的地點是泗水邊,踏春的時間是在勝日,勝日一般指節日或親朋相聚之日這裡應該指的是晴天,而此行的目的就是「尋芳」,也就是尋找美麗的景致,其後三句都是尋芳所見所感。
  • 朱熹極唯美的一首詩,完全可與他那名篇《春日》相媲美
    朱熹的詩很多都充滿了哲理,因為朱熹不僅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這種雙重的身份,也令他的作品不僅抒情,裡面更是充滿了哲理。例如他的《春日》表面上是寫遊春觀感,但實際上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哲理詩。但他的這首《秋月》,則又是不一樣,全詩雖然少了那一份哲理,但整首詩可謂是如詩如畫意境高遠。
  • 65.春日-宋.朱熹:理學大家朱老師把一首哲理詩糊弄成詠春詩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首詩是作者春天郊遊時所創作的遊春觀感,而根據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這首詩創作之時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佔,作者也未曾北上到達泗水之地。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生字寫一寫
  • 讀書有什麼用?朱熹的這首詩,短短4句,卻是最好的回答
    再如北宋文學家蘇軾,亦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的詩句。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觀書有感》,卻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它出自於南宋理學家朱熹之手,是朱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說到這首詩,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詳。畢竟詩中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極富有哲理意蘊的千古名句。
  • 呂洞賓一首充滿哲理的詩,寫得很是深刻,最後七個字更是出神入化
    這首詩只是描寫了一個小小的牧童,但是每一句都很唯美,還充滿了詩情畫意,整首詩其實並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但是寫得又是活靈活現,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呂洞賓的才華,還有才情也是無人能及,最後由於看淡的世事,選擇了去到終南山修行,後來我們都知道,他修行成功,還與另外七人成仙。
  • 王之渙很勵志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後令人振奮
    古代詩人大都有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的經歷,生活閱歷極其豐富。因此他們很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中悟出樸素而深刻的哲理。所以他們的詩詞作品,往往有著啟迪人生的作用。如白居易的「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蘇軾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鸛雀樓》,便是一首具有啟迪人生作用的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有著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美稱的王之渙之手,是王之渙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於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相信大家非常熟悉。
  • 一天一首古詩詞,小學古詩詞,朱熹 春日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賞析: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
  • 「源頭與活水」:讀朱熹的《觀書有感》,讓你明白的某些道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 此人寫了一首拍馬屁的詩,只有短短的兩句,但其中一句成為名言!
    那麼說起詩詞,可能大部分的人影響都是會想到唐詩,然後才會想到宋詞,其實我們還是不應該忽略宋詩,裡面也是有很多非常不錯的作品,而且宋詩與唐詩有著很大的區別,那就是唐詩比較注重於抒情,然而宋詩則是比側重於哲理,所以閱讀宋詩最大的收穫,那就是能夠從中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也能夠學會更多的東西。
  • 宋代高僧曾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說盡人生哲理,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一說起詩,我們的腦海裡閃現出來的,大多都是唐詩,畢竟「唐詩宋詞元曲」早已成了一個固定的印象了,但是你不要以為,宋代沒有詩。相反,宋代的詩多以哲理性為主,在優美韻律中,體現人生哲理。宋朝時,人們多崇尚哲理,加之宋明理學在這裡興起,於是宋人「好以議論為詩」,也就是用詩歌來說理。大多數人覺得,在詩歌中加入人生哲理,多顯得蒼白無力、繁雜枯燥,但其實在這其中也不乏寫得極其優美的作品。
  • 蘇軾很有智慧的一首詩,讀後給人啟迪,值得一讀
    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不同,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詩中的大智慧,你知道幾點?第一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