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蝦下行,巴沙魚轉冷,進口冷鏈也是疫情受害者

2020-12-08 新凍派

今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各行業全面復工復產,經濟恢復提速。10月份,國新辦宣布前三季度中國多項重要經濟指標出現年內首次正增長,消費增速年內首次轉正、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年內首增。市場消費需求增加,進口資源迎來一波漲價潮。

但是進入冬季,天氣寒冷,新冠病毒在汙染物體表面存活時間相對延長,再加上國外疫情還在蔓延,無症狀感染者增加,11月以來各港口各城市頻繁在進口冷鏈食品中查出新冠陽性,觸發了新的監控機制,國家在「外防輸入」層面重點強調「人、物共防」,而進口冷鏈食品是防控重點,隨之成為眾矢之的,價格重新陷入泥潭。

11月27日,武漢發現2份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肉外包裝樣本、1份越南進口冷凍巴沙魚片外包裝樣本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因為貨物是由陽邏水運港進口,且曾在監管冷庫存儲,該批貨檢出陽性後,陽邏港當即決定將冷庫裡現存15萬件貨進行一一檢測、消毒。

而同時,從未進入監管冷庫、僅在陽邏碼頭儲存的其他冷鏈貨物,一樣需要件件消殺。

「今年的巴沙魚市場反反覆覆,9、10月份曾出現過積極的轉變,中國訂單量猛增,甚至出口短暫的供給短缺,造成價格上漲,很多人還相信年底前價格還要大漲。但事實證明,市場是動蕩的,中國頻頻在進口冷凍食品中檢出新冠病毒,衝擊了買家和消費者的信心,11月份銷量再次下降」 越南當地工廠表示對前景的擔憂。

在冷鏈外包裝樣本檢出新冠病毒後,中國採取的一系列嚴格的查驗,耗時為疫情前的4倍,而且貨物積壓在港口和冷庫,並沒有被市場消化。11月以來,越南對中國出口的巴沙魚總量以周為單位,大幅波動。

除了對行情的影響,由冷鏈病毒事件引發的貿易糾紛也頻頻出現。一些進口代理公司的進口貨櫃,只收了購買方的定金,並代為墊付了全部尾款,但是貨物到港時因為管控在港口滯留,產生大筆額外費用,且下遊銷售渠道不通,導致購買方不願意繼續履行合同,產生貿易糾紛。還有大量海外工廠的訂單被要求延期發貨,或者少發貨等。

在大家詬病「為什麼不能少進口一些的時候」,進口冷鏈的從業者其實也是這次「冷鏈涉陽」事件的受害者。

在廣州,上海,深圳等關口,通過建立多個監管倉,要求兩證明一報告等措施,形成統一的流程管控,將風險防控點前置,既保證了風險點的控制,預防措施,能夠溯源,兼顧市場流通和效率,也能降低從業者的損失。

目前冷鏈食品新冠陽性的檢出率為萬分之零點四八,進出口冷鏈食品涉及到就業、外貿等多個領域,關係國計民生和經濟發展。未來1-2年內,疫情防控將成為常態化工作,「外防輸入」 「人物同防」的大背景下,我們期盼更多加信息化,準確的控制,和預防,應急措施處置,給予企業以「預見性」,賦予其未雨綢繆的能力,從而降低對行業的傷害。

相關焦點

  • 1139條貨櫃,疫情下,中國巴沙魚進口量卻在增長
    儘管有疫情的影響,但是4-5月份,中國巴沙魚的進口量逆勢上揚,甚至超過了去年同期值。5月份,在世界經濟不確定和中國經濟逐漸恢復的背景下,中國從越南進口了1139條標準貨櫃巴沙魚,越南向全球出口2262條貨櫃巴沙魚,中國市場在全球佔有絕對優勢地位。
  • 進口巴沙魚「掃」出來是國貨,北京豐臺市場監管局立刻進店核查
    北京晚報昨天刊發了《進口巴沙魚「掃」出來是國貨》一文後,昨天下午,豐臺區市場監管局對首航超市南頂村店以及永輝超市馬家堡店進行了實地核查,要求所有進口冷鏈食品經營者,嚴格按要求登錄使用「北京冷鏈」系統,未經錄入系統的進口冷鏈食品不得進行銷售。
  • 樊哥話生鮮:全球巴沙魚市場及疫情對中國影響!
    主要是因為中國人也開始消費叉尾鮰整魚和魚片了,出口轉內銷了。(價格便宜、沒有魚刺、烹飪相對簡單的叉尾鮰整魚和魚片,也受到中國年輕人的喜愛)2012-2018年全球冷凍巴沙魚、鮰魚魚片出口格局。2018年全球冷凍巴沙魚、鮰魚魚片進口格局。2012年美國是全球最大巴沙魚魚片的進口國,而到了2018年中國進口的巴沙魚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巴沙魚消費國家。
  • 河南一批進口蝦核酸陽性!貨物流入濟源
    本批貨物在濟源的銷售店鋪為六和冷鮮凍品商行(南街集貿市場南門裡東),主要賣給下街王婆大蝦、南夫特色大蝦、河合張三石爆炒雞、周園路891燒烤工廠、蓮東香辣乾鍋蝦,其餘為零售顧客購得。附:濟源示範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公告(第18號)2020年12月11日,濟源示範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接到鄭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通報涉事冷凍貨品情況的函》,該市在對厄瓜多進口南美白蝦(批次:20200319)協查時,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 福建連江:就地封存漁具店存疑進口蝦磚
    中國消費者報福州訊(記者張文章)11月下旬以來,福建省連江縣市場監管局多措並舉做好冷鏈食品監管,加大對冷鏈食品各環節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督查,積極探索進口冷鏈監管新方向,近日在漁具店查獲無《消毒證明》和《核酸檢測報告》的冷鏈食品南極捕撈磷蝦蝦磚,當即實行就地封存。
  • 厄瓜多凍蝦檢出問題,厄:出口後概不負責!中國為何不叫停進口
    8月12日,安徽省蕪湖市一家餐飲店進口的厄瓜多凍蝦外包裝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據公開報導不完全統計,這是自7月以來,我國第9次在冷凍海鮮食品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而早在6月18日我國代表人士就曾指出,將「從源頭上管控好進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中國消費者的健康安全」。這番言論也意味著,真正做到拒病毒在國門之外,幾乎不可能。那麼,南美海鮮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我國為什麼仍選擇進口?我們又應如何防範及應對?我國將對厄瓜多凍蝦檢驗檢疫!
  • 記者全程體驗:進口冷鏈食品上架前需要經過這幾步
    「北京冷鏈」實施「首站賦碼、進出掃碼、一碼到底、掃碼查詢」,對產品流通開展追溯管理。北京二商肉類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承擔北京市儲備肉任務的重點企業。其貿易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防控下進口貨物有嚴格的進出庫流程和消毒要求。進口貨物到港口後,由海關率先負責組織核酸抽檢取樣、消毒,合格後通知放行。
  • 違反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規定,這些單位被查處!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威海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消息,為防範新冠肺炎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播,強化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根據山東威海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關於規範冷鏈食品報備及追溯管理的通告》要求,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全力推進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對發現的不執行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措施的行為,一律停業整頓,公開曝光,納入誠信體系,實施聯合懲戒;致使疫情擴散的
  • 四川省發布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指南
    摘要:1月10日,四川省發布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指南,指南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進口冷鏈食品生產加工中發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如何處置?
  • 又是進口,又是冷鏈!「冷鏈藏毒」真的防不勝防?
    自從「冷鏈藏毒」現象進入公眾視野,「冷鏈」防控難度的特殊大背景就總被專家提及:一邊是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多國疫情出現反彈;一邊是我國肉類進口規模的龐大。  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2月6日21時48分,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6700萬例。
  • 疫情考驗進口冷鏈物流 車釐子市場下沉至三、四線城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考驗進口冷鏈物流,消費下沉至三、四線城市,「車釐子自由」還有多遠?從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脈西麓,一路向西橫跨太平洋,歷時23天,滿載著368噸智利進口車釐子(櫻桃)的「天貓車釐子號」漂洋過海抵達了中國。
  • 【緊急】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通告(26名密切接觸者最新結果公布
    針對近期國內相繼出現的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核酸檢測呈陽性情況,現就全面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各冷凍冷藏庫、農產品批發市場、水產品市場、商場超市、餐飲企業等從事進口冷鏈食品經營的市場主體,要嚴格落實進貨查驗記錄製度,建立完善的購銷貨臺帳,嚴格做到「四個一律不允許上市」:無購進銷售憑證一律不允許上市;無口岸檢驗檢疫證明一律不允許上市
  • 大田曝光4起進口冷鏈食品經營違法違規行為
    東南網1月9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連日來,大田縣市場監管局堅決貫徹上級部門關於進一步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嚴把進口冷鏈食品安全質量關,嚴厲打擊進口冷鏈食品經營違法違規行為。現公開曝光4起有關進口冷鏈食品經營違法違規行為,希望廣大進口冷鏈食品經營者引以為戒,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
  • 中檢集團: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
    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本報訊(記者 張欽)國資委11月18日發布消息,為貫徹落實有關文件精神,切實做好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有害生物防治產品線組織技術專家制定《中檢集團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
  • 事關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甘肅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進一步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的指導意見》,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省市場監管局、省商務廳、省衛健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蘭州海關制定了
  • 大連:進口與內貿冷鏈食品貨櫃、散貨的消殺信息將納入進口冷鏈...
    冷鏈食品貨櫃及散貨開展線上  委託消殺的通知  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0〕255號)、大連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總指揮部令第14號和省、市關於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相關要求
  • 華南海鮮市場疫情源自進口海產品?專家:不排除冷鏈傳入可能,但缺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北京新發地、大連和青島這幾起疫情都是由海產品引起,那麼使我們想到了最早在武漢發生的那些疫情也是在華南海鮮市場,是不是也是由於進口海產品引起,這個也給我們一個提示,使我們有一個新的思路、新的技術方向。」
  •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碰嗎?怎麼處理?來看權威回應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9日下午3時舉行第五十八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請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市場監管局負責人介紹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監管
    本報訊 通訊員謝曉蓉報導:為貫徹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和「人物同防」疫情防控策略,進一步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管理常態化防控工作,連日來,崇陽縣市場監管局周密部署重點對涉事凍品流入境內的排查,監管處置有關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壓實企業責任。
  • 全球最大的巴沙魚供應商將如何布局中國市場?
    歐洲市場關於巴沙魚的負面消息並不是第一次,業內也有說法稱歐美國家之所以這麼做,主要原因是巴沙魚影響了當地魚類發展。    「西班牙因為巴沙魚環境問題禁止進口。今年4月我們參加布魯塞爾展時與一家比利時大型超市籤約,他們在比利時市場份額達到27%,這就證明在歐洲的其他市場我們還是很受歡迎的。」張麗卿對海鮮指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