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江:精心打造「多彩毛南」 讓群眾記住鄉愁

2020-12-19 廣西新聞網

2020年12月12日 12:30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覃錚 編輯:王飛

廣西新聞網環江12月12日(通訊員 蒙是宜)黨的十九大以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緊緊圍繞打造「世遺環江·多彩毛南」民族文化品牌,創新思路,多措並舉挖掘、傳承和保護毛南族傳統文化,並賦予新的獨特魅力,讓群眾記住鄉愁。

譯製毛南語電影,記住鄉音。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民族文化自信,傳承和保護好毛南族語言,增強毛南族群眾對本民族語言的認同感和自信心,環江民宗局結合農村廣大群眾對電影文化的需求情況,精選題材,精心籌劃,精工製作,先後譯製毛南語電影《劉老莊八十二壯士》《舉起手來Ⅱ》《十八洞村》《生死96小時》等,並在毛南族群眾聚居區免費巡迴放映,深受群眾歡迎。

收集整理毛南山歌,記住鄉曲。組織民間山歌能手深入毛南山鄉收集和整理毛南山歌,結合新時代文化主旋律,重新編寫新的歌詞,利用縣非遺中心音樂專業人才優勢,委託音樂專業機構錄音製作,賦予山歌新時代的音符。先後錄製專輯《有一個飄香的地方》《歌,從這裡飄來》等毛南風情山歌,製作光碟1500多張免費向社會推送,毛南山歌已成為環江絢麗民族文化中一張亮麗名片,飛出環江,飄向世界。

舉辦毛南歌舞培訓,記住鄉韻。充分挖掘毛南族民間歌舞文化精髓,傳承千年民族文化基因密碼,匯成歌頌美麗新時代洪流讚歌。精心組織舉辦毛南族木鼓、祥鼓和毛南族山歌舞蹈培訓班,培養傳統藝術傳承人。組建由中小學生組成的「毛南花竹帽藝術團」,把民族歌舞引進校園,民族文化從娃娃抓起,不斷培養民族藝術後備力量。選派毛南歌舞優秀劇目參加國內外文化交流展演活動,向世人展示毛南民族獨特的傳統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文化自信。

傳承毛南族手工技藝,記住鄉賢。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通過收集整理創新升級,不斷展現毛南族非物質文化的獨特魅力。舉辦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培訓班和 「肥套」儺面雕刻技藝培訓班,傳承毛南先民高超勞動智慧和留給後人吉祥的寓意和美好的藝術感受,不斷壯大技藝傳承隊伍,培養「非遺」傳承人50餘人。

編寫毛南族民間故事集,記住鄉戀。高度重視毛南族民間故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組織社會各界熱心人士深入毛南山鄉,走訪各界群眾,收集少數民族民間故事,努力挖掘壯、毛南、苗、瑤等民間故事蘊藏的文化精粹,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體現民族團結進步主流思想的故事編寫成集,出版了《毛南族民間故事選讀》《壯、苗、瑤、布依族民間故事選》等書箱,向社會推送。組織編寫民族文化進校園教材工作,出版《風情毛南 香美環江》《毛南族民間故事選讀》等書籍作為中小學校地方課程,印刷2萬餘冊,向中小學校師生贈送,推進民族文化引進校園活動,樹立民族優秀文化標識。

相關焦點

  • 峭壁上劈出幸福路——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脫貧觀察
    環江縣下南鄉黨委書記覃純果說,下南鄉98%的人口都是毛南族,精準脫貧以來,毛南族群眾在黨的政策關懷下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接下來,下南鄉將在產業、基礎設施、文化、生態等方面再加把勁,讓毛南族群眾和全國其他民族群眾一起圓小康夢。告別望天吃飯的「窮窩窩」,搬到縣城附近的現代化住宅區,還成為一名社區幹部,對於譚順泉而言,不過是短短不到兩年的事情。
  • 古田鳳埔蘇墩村:留住記憶 記住鄉愁
    據悉,該項目是為了記住鄉愁、留住鄉情、啟迪後人,使鄉村文化振興擁有更加豐富的精神內涵。蘇墩村是整村搬遷形成的庫區移民村。958年為響應國家「一五計劃」興建古田溪水電站,蘇墩村村民毅然獻出自己美麗的家園支援國家建設。
  • 廣西北投集團三年認購環江貧困群眾大米15萬公斤
    群眾正把打包好的米過稱。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黃仲 攝廣西新聞網環江11月15日訊(通訊員 蒙宏譙 黃松濤 黃仲)連日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明倫鎮相堯、豹山、才帛三個村的群眾忙著把今年剛剛收穫的大米打包,等著前來採購的卡車。「我今天出售1000斤大米,後援幫扶單位來收購的時候高於市場價1.2元,讓我增收1200元。」
  • 集齊「五香」開席,毛南風味真香!
    在希望的田野上·舌尖品鄉愁一直在說環江五香,那這五香買回去之後,有什麼烹飪技巧呢?毛南族美食怎麼吃更香?下面這個攻略大趕緊收好。記者 譚麗娜:來環江一定要吃「五香」,香牛香豬香米香菇和香鴨,去哪裡可以買到環江五香呢?
  • 貴南高鐵環江三標二分部隧道實現全部貫通
    廣西新聞網環江11月5日訊(通訊員 蒙宏譙 黃創寶)11月4日,隨著「轟隆」的一聲巨響,從貴南高鐵環江三標段西南村一號隧道的工地傳來喜訊:由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貴南高鐵項目經理部二分部承建的西南村一號隧道順利貫通了!這是該分部繼今年8月貫通2號隧道以來,最後一座隧道貫通。
  • 環江這裡來了好多人究竟是什麼活動
    12月9日,深圳市福田區對口幫扶環江醫療專家組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開展學術交流及大型義診活動,讓居民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外省醫療專家服務。當天,深圳市福田區醫療專家組先後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病房對患者進行檢查,共同討論病例,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診療方案。隨後,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大門口進行義診活動。此次活動共有來自深圳市福田區對口幫扶醫療專家11人,涉及婦產科、婦科、兒科、內科、中醫科等領域。活動現場圍滿了前來諮詢、問診的群眾。
  • 環江:油茶林下套種菊花 扶貧園裡務工增收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覃義樂 攝廣西新聞網環江11月11日訊(通訊員 覃義樂 王淙嶽 莫啟文)時下正是採摘菊花的好季節,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大沙坡的萬畝現代特色林業扶貧產業園中,務工人員每日正忙著採摘芬芳馥鬱的菊花。據了解,該扶貧產業園於2018年1月開工建設,以油茶種植為主導。
  • 村村向上·沅江|三眼塘村:美麗鄉村讓人記住洞庭鄉愁
    靠的就是益陽幹部群眾的堅守與努力!決戰決勝之年,紅網益陽站聯合各區縣市融媒體中心、分站推出《決勝2020,看益陽山鄉巨變》系列報導,講述益陽脫貧故事。此為沅江篇章。沅江市胭脂湖街道三眼塘村一角。三眼塘村的食用玫瑰。
  • 首扇風機葉片安全送達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龍巖鄉境內震撼現場
    近日,華能環江界子良風電項目部工作人員克服了吊裝平臺狹小、道路彎多路窄、運輸難度大、設備龐大等問題,精心組織運輸工作,經歷15天成功地將該風電項目首扇風機葉片安全送達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龍巖鄉境內。當日,群眾駐足圍觀,紛紛拿出手機拍照記錄這一首扇「巨無霸」,現場頗為壯觀。
  • 何以解「鄉愁」?不妨跟著這本書,來貴州安順鄉愁文化園找答案
    「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應騰)「這個『黔之腹、滇之喉』的小山城,不止停留在閱讀的記憶裡,而是情景再現,一解心中的鄉愁。」9月26日,「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在安順經開區多彩萬象旅遊城開園。「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正式開園「鄉愁是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和繼承。」
  • 央視大型系列紀錄片《記住鄉愁》之《襄陽古城——匯通南北 崇文...
    原標題:央視大型系列紀錄片《記住鄉愁》之《襄陽古城——匯通南北 崇文尚義》在襄陽舉行開機儀式   12月10日上午,央視大型系列紀錄片《記住鄉愁》之《襄陽古城—
  • 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開幕 1500餘件民間藝術品勾起觀眾「鄉愁」
    「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16日在國家博物館舉行開幕式。該展集中展示1500餘件(套)山東民藝藏品,全面系統反映了山東地區傳統鄉村社會的生產生活面貌及蘊於其中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意趣。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依據山東地區順天應時的傳統勞作方式、生活方式大致分四個單元:農事器用、康樂人家、衣裳錦繡、遊藝鄉風。
  • 「民間文化的拾荒者」:「撿拾」民藝,記住鄉愁
    南1展廳正在展出「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1500餘件(套)民藝展品都來自他多年下村中的「拾撿」,那些鍋碗瓢盆、桌椅板凳、被褥衣裳、農具玩具……被拭去時間的塵埃,擺放在博物館裡,琳琅滿目地展示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帶著叫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氣息。
  • 「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學術研討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央廣網北京9月9日消息 今天下午,「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學術研討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本次學術研討會以解讀山東民藝為切入點,詮釋傳統鄉愁記憶與文化情懷,記住本來,面向未來,闡發鄉土社會蘊藏的活態價值與倫理精神,致敬百姓傳世匠心創造與生活表達,為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積極的思路參照。
  • 2020年9月時政熱點分析:留住城市記憶 記住鄉愁
    2020年9月時政熱點分析:留住城市記憶 記住鄉愁 2020-09-14 16:14:14| 來源:中公教育
  • 多彩農路循環一號線加快建設速度了!
    多彩農路循環一號線加快建設速度了!區委書記董國喜強調,要堅持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品打造,做到高度重視、高效推進、高頻調度,著力把多彩農路循環一號線打造成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經濟大道、生態大道、景觀大道、幸福大道。區領導陳張、張在明、謝鵬、黃克濤、胡珍、胡娟娟等出席會議。
  • 以國際化視角重塑經典,《記住鄉愁》國際版第二季將播
    據悉,由五洲傳播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家地理聯合製作的《記住鄉愁》國際版第二季,將於9月14日、9月21日在國家地理《華彩中國》欄目和騰訊視頻面向全球播出。劇照先睹為快!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長江蜿蜒流淌哺育兩岸的中華兒女,讓我們無論身在何處,永遠都會記住鄉愁!《華彩中國》欄目由國家地理與五洲傳播中心聯合打造,是以中國題材為主題的紀實類電視節目專欄。欄目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開播,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逾4億收視用戶。
  • 《詠環江七景》作者:梁容琿
    來源:《環江》第24期 作者:梁容琿 環縣古塔懷古古塔恢弘鎮北關,傲經世事接雲天。元滅宋後環洲多聚蒙、羌等外族,明起義,長時期血腥戰亂不息環江百姓飽受戰亂之苦。註:秦長城自西向東越環江而過直達甘肅臨洮。
  • 通川:讓鄉村美起來 將鄉愁留下來
    通川區牢牢把握「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總體目標,發動群眾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鄉村美起來、將鄉愁留下來。新年前夕,歷時半年的通川區羅江鎮金鳳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打造完畢,通川農村再添一處美麗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