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家用空調廣州工廠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受訪者供圖
美的南沙智慧工廠車間生產線上,工業機器臂自動運轉。旁邊長10米、高3米的大屏幕上,滾動著從原材料到成品製造全過程的數字信息。
惠州市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TCL液晶產業園內,研發人員正在對「5G+8K」超高清直播電視進行測試。
寶鋼湛江鋼鐵管控中心,坐在辦公室內即可遠程操作機械臂實現「一鍵煉鋼」,戴上AR智能頭盔,可以把現場巡檢情況實時直播到監控室,遠程協助處理故障。
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加速落地,是廣東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道縮影。
近年來,廣東高度重視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統籌謀劃加快推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聚焦戰略性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廣東全力打造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世界先進產業集群。
路徑創新探索
打造一批「燈塔式」示範 龍頭帶動效應明顯
作為製造強省,廣東製造業運用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創新應用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2018年,廣東在全國率先出臺《深化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實施方案及配套政策》,全面部署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發展。按照「先典型引路、後全面推廣」的實施路徑,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分類施策。
——在TCL彩電產品最大的生產組裝製造基地,TCL王牌電器歷經三年多的實踐探索,實現了從進廠生產到物流的各個環節的數據採集和全程跟蹤監控。「確立了數位化工廠建設後,我們又開展了一系列數位化轉型探索,形成研、產、銷一體化的數位化平臺」,王牌電器負責人表示,數位化轉型以來提效降本效果明顯。
——在佛山順德區,高力威機械有限公司發力轉型智能化製造,如今已成為玻璃深加工機械設備製造以及智能工廠技術整合服務商。在高力威的示範作用下,佛山一大批各細分行業的裝備企業已經紛紛轉型。通過主機廠帶動供應鏈企業上平臺快速協同工作,逐步形成了產業鏈資源在雲上集群。
——在深圳市光明區華星光電的生產線上,已經很少能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機械手臂。產品一旦出現了缺陷問題,檢測AI設備可以在5秒之內識別出來。「目前,華星光電在質檢環節之一的圖片檢測方面縮減了50%的人力」,華星光電ADC項目負責人劉慶表示。
從家電產業到先進裝備產業再到電子信息產業,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在南粵大地上落地開花,結出碩果。
這背後,離不開廣東省前瞻布局的頂層設計和創新開拓的路徑探索。
近年來,廣東聚焦大型骨幹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建設一批燈塔式標杆示範。圍繞電子信息、先進裝備、食品醫藥、輕工材料等重點行業,廣東大力支持行業骨幹企業和領軍企業牽頭,立足行業特點和數位化轉型實際需求,積極探索工業網際網路落地應用場景,建設「燈塔式」標杆示範項目。
在龍頭領軍企業和標杆示範項目的帶動下,全省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提速換擋,發展駛入快車道。
數字轉型賦能
企業「上雲上平臺」5G應用場景加速落地
數位化轉型,已經成為當前所有企業的必答題。廣東聚焦中小型工業企業,推動「上雲上平臺」,運用工業網際網路新技術幫助企業降本、提質、增效。
廣州花都獅嶺鎮,被譽為「中國皮具之都」,半徑5公裡內匯聚了8800家各類皮具箱包廠商,年產值達300億元。在消費升級、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倒逼下,獅嶺鎮加速探索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
「上雲上平臺,數位化轉型恰逢其時!」廣州金聖斯箱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輝古告訴記者,公司通過蓋特軟體將買家的需求上傳到公共平臺,對接給產業鏈上中下遊各環節企業,可以實現在線接單、比價、評估、交付等功能。
當前,獅嶺鎮大力推廣蓋特軟體「雲ERP」應用方案,實現品牌商企業的所有業務和數據「上線上雲」,將獅嶺鎮共享集中的物理優勢搬到線上。預計今年底推動15家骨幹企業上雲,拉動產業鏈上下遊100家企業上平臺,減少集群行業成本1400萬元。
獅嶺鎮箱包皮具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是廣東支持企業「上雲上平臺」實施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的一道縮影。
按照「企業出一點、平臺讓一點、政府補一點」的原則,以事後獎補方式,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大力推動中小型工業企業廣泛「上雲上平臺」。截至目前,廣東累計推動超過1.5萬家工業企業運用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實施數位化轉型,帶動50萬家企業「上線用雲」降本提質增效。
與此同時,廣東大力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試點應用,聚焦落地應用場景。
近年來,廣東通過落實「5G+工業網際網路」512工程部署,試點建設8個「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示範園區,重點推動行業龍頭企業與運營商合作,探索有價值的「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
在寶鋼湛江鋼鐵管控中心,超長的大屏幕上展現的是高爐、碼頭運輸帶等所有設備的運轉情況,工作人員實時畫面進行遠程操控。
這一切的實現,離不開覆蓋全廠區的5G高速網絡。今年寶鋼湛江鋼鐵中標工信部「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成為5G行業應用示範項目。目前,高危施工視頻監控等5G應用已實現正式商用,為寶鋼湛江鋼鐵提升效率達48%。
湛江鋼鐵、TCL等開展AR遠程檢修,美的、格力建設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內5G網絡化改造,AMR智能物流機器人在疫情大考中應用於「無接觸」的物流場景……當前,生產數據無線採集、雲化無人控制車、機器視覺檢測、虛擬實境人機協作等場景在廣東已初步應用。
「廣東推進位造企業上雲上平臺,把工業網際網路、5G、人工智慧形成系統化來推進,更加強化了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韌性。」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如是說。
激活內生動力
培育數位化產業集群構建完善生態體系
聚焦戰略性產業集群,探索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新模式,是廣東工業網際網路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生動註腳。
為探索符合廣東製造業集聚特徵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路徑,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於2019年推出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試點的工作方案。以產業集群為切入點,以特定行業、特定領域服務商為牽頭方組建產業聯合體,逐步推動集群中小企業依託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整體數位化轉型。
經過兩年時間,廣東省圍繞家電、模具、注塑、裝備、消費品等行業已在廣州花都獅嶺箱包皮具、東莞模具、汕頭玩具、湛江廉江小家電、中山古鎮燈飾等16個產業集群開展試點,探索集群數位化轉型新路徑。
「汕頭玩具產業集群以訂單提升為切入點,拉動集群數位化轉型」,奧飛娛樂董事長蔡東青表示,廣東澄海玩具產業有著健全的分工協作體系,產業聚集優勢非常明顯。以訂單提升為切入點,拉動集群數位化轉型。目前,實現綜合製造成本下降5%,設備故障率降低15%。
與此同時,廣東吸引了大批優秀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構建完善產業生態體系。
廣東充分發揮廣東製造業門類齊全、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首創「廣東省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重點引進培育優秀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及服務商。
截至目前,已有370多家優秀服務商入池,包括引進阿里雲工業網際網路總部、樹根互聯總部等省外優秀服務商落地廣東,美雲智數、格創東智等一批本地服務商不斷壯大。其中,華為、富士康、樹根互聯3家企業入選10家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數量全國第一。
疫情期間,樹根互聯在5天時間裡火速上線「根雲疫情防控大屏」,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目前,樹根互聯已連接超58萬個設備,賦能75個細分行業,連接超4700億資產支持超400項工業協議。
「廣東推動製造業企業開展數位化轉型擁有夯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出臺了政策,指明了方向」,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CEO賀東東這樣說。
今年5月,《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正式印發,廣東高起點謀劃培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今年9月,20個產業集群具體行動計劃陸續公布:一系列政策舉措為尋找新經濟浪潮下的廣東產業答案繪就了具體的「路線圖」。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廣東正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數字經濟、智能製造、5G、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集群深度融合,加速推進工業網際網路業創新應用。
下一步,廣東將緊緊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機遇,深入推進戰略性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高標準建設國家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提升製造業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歷史的契機等待奮進者、搏擊者。工業網際網路正全力助推廣東智造揚帆起航,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探新路謀新篇!
樣本案例·產業集群
案例1
東莞松山湖:
華為助力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我們見證了東莞松山湖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崛起與發展。」來松山湖創業10年的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石金博這樣說。
東莞松山湖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聯合華為,針對企業研發、生產效率低等痛點,推出10類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助力集群70多家製造企業率先運用工業網際網路實施數位化改造,研發效率平均提升了30%,生產效率提升了11%。
其中,華為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FusionPlant就是其提供的一種以雲服務支撐產業的新模式。一年時間,一大批企業藉此探索適應自身產業發展的創新「雲上」解決方案,帶動實現製造升級、效率提升、服務升級,激發「松湖智造」的發展潛能。
「雲上」助力製造升級。基於華為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FusionPlant打造的大數據平臺,製造企業德普特將大數據管理應用在生產線上,實現設備智能叫修,設備參數智能點檢,並且將生產車間自動化系統與企業其他信息系統結合,使數據服務於生產全流程。
「推動智能化之後,人工成本直接下降了25%—30%。」德普特CFO陳誠介紹說道。
「雲上」助力效率提升。過去,正業科技每年售後人工運維花費數百萬元。而在「上雲」後,正業科技的售後維護服務轉向遠程檢測、遠程診斷等,提升了服務效率、客戶滿意度與經濟效益。
「雲上」助力服務升級。藉助華為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FusionPlant,正業科技上線了雲仿真解決方案,可以支持多項仿真分析需求並行處理,加速設計方案迭代,提升了公司整體仿真效率並節省產品設計時間。
案例2
廣州花都獅嶺鎮:
皮具箱包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
中國皮具看廣東,廣東皮具看獅嶺。數據顯示,獅嶺鎮現有8800多家各類皮具箱包廠商、超1.68萬個配套服務商戶,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每年向全球客戶提供總數超7億隻箱包。
然而,盛名之下卻有成長之困。
「企業多而不強,至今無一家企業營業額超過5億元,規上工業企業只有150家」。據獅嶺鎮鎮長謝英俊介紹,近5年來獅嶺鎮皮具箱包產業總產值徘徊在300億元左右,龍頭企業面臨發展天花板。「數位化轉型是獅嶺皮具箱包產業在新形勢下走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他說。
為實現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制定了《廣東省特色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試點2020年工作方案》。
在廣州蓋特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徵看來,缺乏產業集群的供應鏈管理平臺,亟須通過數位化優化資源共享。該公司正是此次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的數據服務企業,目前獅嶺鎮規上企業25%使用該公司系統,實現企業的所有業務和數據「上線上雲」。
「傳統的生產和管理方式無法應對大規模、多批次、小批量的複雜要求,數位化轉型是獅嶺鎮皮具箱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蔡徵兵補充道。
據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依託訂單需求拉動產業鏈上中下遊各環節的企業上平臺,將實現「產業鏈企業」在線接單、比價、評估、交付、運輸等功能,將獅嶺箱包皮具龐大的供應鏈擰成一股繩。
目前,獅嶺箱包皮具產業集群已推動115家企業上雲上平臺,2019年用戶數量全省第一。箱包皮具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成後,將為獅嶺箱包皮具產業集群整體降本增效發揮重大價值,將成品、物料、人全面數位化,協同效率提升了40%、成本降低了10%,預計每年節約行業成本超3.5億元。
案例3
佛山順德:
小家電產業集群正崛起
11月11日凌晨,上個月剛建成投入使用的順德翼播直播基地仍燈火通明,主播的聲音此起彼伏,賣力地介紹順德小家電產品,屏幕上的銷售額隨之不斷攀升。
數據顯示,佛山順德小家電產業帶在1小時內成交規模便突破億元。龍頭企業方面,美的全網銷售額在零時8分便突破10億元。
「雙11」直播基地的火爆場景,反映出順德小家電產業集群積極尋求數位化轉型的強勁勢頭。
為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2019年以來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在16個產業集群探索開展數位化轉型試點。順德小家電產業集群,率先入選了廣東省產業集群工業互聯數位化轉型試點(2019年第一批)。
順德小家電產業集群貫徹新發展理念,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推動和加速產業集群與工業網際網路進程,打造技術領先、行業認可的產業集群應用示範點。
在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支持下,順德小家電產業集群通過與阿里雲、精工智能等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合作,推進實現傳統IT系統的集成與互聯互通,將產品條碼所承載的產品信息和生產過程數據,與生產運營管理系統進行交互,再經由生產運營管理系統,產品信息的可追溯性從單一企業擴展到整個產業鏈。
同時,順德小家電企業藉助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打通了200家企業與整個產業鏈的關聯數據,生產效率提升了15%,倉儲成本降低了30%。這對於順德小家電企業提高生產與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