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種,全市小麥適期播種面積大,播種質量好,苗情總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地塊適播期降水偏少,表層土壤墒情較差,加之前茬作物騰茬較晚,所以播種偏晚;二是個別地塊整理質量較差,田間秸稈量大,坷垃較多,鎮壓不實,出苗質量差,缺苗斷壟現象較嚴重;三是個別地塊播量偏大,有旺長趨勢。針對當前小麥苗情,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勻的基礎上,促根增櫱,促弱控旺,培育壯苗,保苗安全越冬。應重點抓好以下關鍵措施:
一、查苗補種,種好晚茬麥
前茬作物騰茬較晚沒有完成播種地塊,要趁墒搶播晚茬小麥;因土壤乾旱無法播種的地塊,要借墒免耕播種,努力擴大小麥種植面積。
小麥出苗後,要及時檢查出苗情況,對缺苗斷壟的地塊及時進行補種工作。補種時間越早越好。為促進小麥早出苗,應先將種子在溫水中浸種5~6個小時,促種子吸足水分,然後開溝播種澆水。要注意補種原品種種子,防止品種混雜。補苗地塊可於小麥三葉期後疏密補缺,進行移栽,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節」為宜。補苗後踏實土壤並澆水,適當補肥,促早發趕齊,確保苗全。
二、分類管理,適時鎮壓
1.對於土壤表墒較差、小麥出苗困難的麥田,要抓緊澆好保苗水,提高小麥出苗率和整齊度。澆水後,要注意適時劃鋤,破除板結。
2.對於整地質量差、地表坷垃多、表層土壤松暄的麥田,可在冬前結合澆水或降雨後進行1~2次鎮壓,以壓碎坷垃,彌實裂縫,踏實土壤,使根系和土壤緊實結合,提墒保墒,促進發育。
3.對於播種偏深的地塊,要及時退土清棵,減薄覆土層,使分櫱節保持在地面以下1~1.5釐米,促使早分櫱,冬前形成壯苗。
4.對於地力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狀的麥田,應抓住冬前有利時機追肥澆水,並及時中耕鬆土,促根增櫱,一般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0~15公斤。
5.對於冬前旺長麥田,可以視苗情長勢,採用鎮壓2~3次,既可控旺長,又可踏實土壤,防透風、防凍害。
三、適期澆好越冬水
澆越冬水能有效防止小麥凍害死苗,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還可以踏實土壤、粉碎坷垃、消滅越冬害蟲。因此,一般麥田,尤其是懸根苗,以及耕種粗放、坷垃較多及秸稈還田的地塊,要澆好越冬水。澆水的時間要因地制宜。地力差、施肥不足、群體偏小、長勢較差的弱苗麥田,越冬水可於11月下旬早澆,並結合澆水追肥,一般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進生長;一般壯苗麥田,當日平均氣溫下降到5℃左右(11月底至12月初)夜凍晝消時澆越冬水為最好,早澆氣溫偏高會促進生長,過晚會使地面結冰凍傷麥苗,要在麥田上大凍之前完成澆越冬水。澆越冬水要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量不宜過大,但要澆透,以澆水後當天全部滲入土中為宜,切忌大水漫灌。澆水後要注意及時劃鋤,破除土壤板結。
四、適時化學除草,做好病蟲害防控
冬前化學除草效果好於早春,要在小麥3葉後且最低氣溫在5℃以上時實施。防除闊葉雜草,可畝用40%唑草酮水分散粒劑4~6克,或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毫升,或50克/升雙氟磺草胺懸浮劑5~6毫升,對水30千克對莖葉進行噴霧。防除禾本科雜草,可畝用30克/升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20~35毫升,或69克/升精噁唑禾草靈水乳劑40~60毫升,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2~4克,對水30千克對莖葉進行噴霧。
冬前苗期應注意查治灰飛蝨、蚜蟲、地下害蟲等,預防小麥叢矮病等。防治蚜蟲,可畝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或10%噻蟲·高氯氟懸浮劑10~15毫升,對水30千克噴霧防治,同時注意防治田邊雜草上蚜蟲;防治地下害蟲,可畝用0.08%噻蟲嗪顆粒劑40~50千克,或3%辛硫磷顆粒劑3~4千克,撒施後劃鋤覆土。注意交替輪換用藥,延緩病蟲抗藥性發展。
【來源:東營市農業農村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