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第三季回歸:陳丹青主講義大利文藝復興溼壁畫

2020-12-22 和訊網

  

《局部》第三季開播發布會在京舉行

  2020年1月8日起,近年來最有品質的國產藝術類節目《局部》第三季,正式回歸。近日,《局部》第三季開播發布會在京舉行。

  這檔由陳丹青主講,文化品牌「看理想」和優酷共同出品的節目,前兩季總播放量超過1.1億,豆瓣評分高達9.5,網友譽為「看理想系列中最精良、最值得深思的節目」。

  《局部》由陳丹青主講

  《局部》第三季以「偉大的工匠——義大利文藝復興溼壁畫」為主題,繼續跟隨陳丹青的洞察和語言,深度尋訪義大利十多所教堂、修道院、宮殿、府邸,全程實景拍攝,在成百上千的溼壁畫原作面前,講述我們不太熟悉,甚至從未關注的大量繪畫珍寶。

  《局部》節目聯合出品方「看理想」創始人劉瑞琳女士表示,「看理想」在起步之初是以BBC藝術紀錄片為楷模的,比如像約翰·伯格《觀看之道》,還有克拉克的《文明》,羅伯特·休斯的《新藝術震撼》、西蒙·沙瑪《新藝術的力量》,這些都是藝術世界中鼎鼎有名的紀錄片,理想國都翻譯出版了它們的同名書籍。但這些紀錄片都是電視時代的節目,而《局部》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作品。今天其實不止環境、條件,各方面的包括播放形式以及與觀眾互動的方式都不可同日而語。今天也有了新的網際網路觀眾和年輕一代的製作團隊,他們都為這個節目注入了完全不一樣的鮮活的東西。《局部》動用了很多新的拍攝素材和剪輯手段,使得畫面呈現更細膩、更豐富、更多變,這不僅帶來了更豐富的信息量,更深入的感知可能,而且讓整個節目更具現代感。同時注入了陳丹青獨特的語言、獨特的視角、也帶來他獨特的魅力。

  陳丹青一再強調:《局部》不是課堂,不賣知識

  陳丹青一再強調:《局部》不是課堂,不賣知識,甚至也不是給學習繪畫的人看的,而是觀景器,是帶大家去沒去過的地方,看沒看過的畫。

  《局部》第三季上線信息:2020年1月8日起,優酷獨播,每周三更新一集,會員搶先看一天,春節停播一周,節目共12集。在上線之際,我們先來體驗本季節目的精彩看點。

  提到文藝復興藝術,大家首先想到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但陳丹青不講述他們。他的理由是:這三個名字已經被過度傳播,觀眾非常熟悉,他在本季12集節目中,挑選了十多位光滿四射的大師。

  他們是:奇馬布埃、馬索利諾、烏切洛、利闢、巴託洛、維基耶塔、弗朗契斯卡、格佐裡、曼坦納、圖拉、庫薩、齊蘭達約,還有超過十位偉大的無名工匠。

  陳丹青認為,歷史敘述不該簡化。文藝復興近三百年,精彩透頂的無名畫家,不可計數,有著錄的傑出畫家,逾百名,其中,至少三十位空前絕後的大師,由於篇幅限制,目前只能呈現十多位。

  而他們的畫作、名字,影響、成就,長期被忽略,更由於歐洲各國美術館難以收藏龐大的溼壁畫,觀眾不易去到各地小鎮教堂中拜訪他們,本季《局部》團隊走到拍到的部分地點,為我們展開了一份眼花繚亂的文化地圖和觀賞點。

  《局部》上兩季的內容主要來自博物館油畫經典,時間段大致在17到19世紀。這一季,陳丹青講述的焦點是分散在義大利各地的溼壁畫,時間段鎖定13到15世紀。那是被遮蔽的一大片繪畫景觀,而在500多年前,這片繪畫景觀既是義大利各地君王與臣民的教科書,又是圖像的狂歡。

  在第二集和其它各集中,為了普及「溼壁畫」的基本知識,陳丹青介紹了溼壁畫的材料、功能和製作方式,包括五百年來這些瑰寶及其所在教堂曾經的滄桑與新生。

  溼壁畫不可能搬運,不容易看到,因此難以像油畫那樣,進入大眾的視野和認知。目前,全世界七成以上的溼壁畫仍然在義大利各地教堂、宮殿、莊園、私宅。本季《局部》就是引領觀眾來到在這些難以抵達的珍貴現場。

  在《局部》第三季12集的全部講述中,貫穿陳丹青個人的視角和觀點。他質疑部分藝術史宣導的進步論,為我們逐一對比不同時段,不同風格,不同師徒之間的微妙差異,讓作品的高清影像打開更為開放的歷史視野,期使引發別開生面的思考。

  「看理想」介紹

  2015年,「看理想」誕生,它脫胎於著名文化品牌「理想國」,由梁文道擔任策劃人。

  創立至今,已推出幾十檔節目,視頻節目如《一千零一夜》《局部》《圓桌派》《100個職業的告白》及「爾雅系列」,音頻節目如《八分》《從中國出發的全球史》《20世紀中國小說》《故事便利店》《10件作品裡的西方藝術史》及多部廣播劇和有聲書。

  2018年10月,看理想App上線,搭建一座虛擬的「文化中心」,這裡有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各類空間。一切知識以及文化創作都是我們的演員,每天都有不同劇目輪番上演。

  自推出葡萄酒「年華」以來,「看理想」的產品類型,從文化形態延伸至生活形態。同時,亦會舉辦「室內生活節」等大型文化活動。

  經過幾年的演變與沉澱,「看理想」初步成為一個綜合類的文化品牌,推動中國人文素養與生活美學的成熟。

  原標題:《局部》第三季回歸:陳丹青主講義大利文藝復興溼壁畫

(責任編輯:徐悅 )

相關焦點

  • 匠心之作:豆瓣評分9.6的《局部》第三季,帶你走進溼壁畫的世界
    2017年主講人陳丹青在佛羅倫斯停留三個月,走訪義大利各處教堂,最終為《局部》第三季確定了主題:偉大的工匠——義大利文藝復興溼壁畫。2018年陳丹青開始重新學習文藝復興的藝術史,並進行講述稿件的準備與撰寫。2019年《局部》攝影組經過多方努力獲得了義大利幾十所教堂、修道院的許可,得以進入內部實景拍攝。
  • 走進文藝復興的義大利
    溼壁畫:被忽略的藝術世界陳丹青的局部第三季,圍繞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展開,以一個藝術家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鮮有人知的溼壁畫藝術。在我們所熟悉的,被陳列在各大博物館藝術館內供人瞻仰的油畫大作之外,還有這樣一種,數量龐大,幾乎遍布義大利各大文藝復興重鎮的藝術形式:它就是溼壁畫。科普:壁畫在發展過程中衍生出兩大分支,乾性壁畫和溼性壁畫。
  • 《局部》就是一部直觀的美術簡史?
    《局部》第三季近日收官。與普通的藝術鑑賞類節目不同,節目藉由陳丹青的眼睛、語言、洞察與審美,講述中西方名畫的箇中奧秘。這檔由陳丹青主持的文化類節目,旨在「以畫家之眼觀看藝術傑作中為人忽略的局部,講述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生命不同尋常的故事」。
  • ...局部》特集線下展映 三季講稿成書首發 – Mtime時光網
    今年年初,系列視頻《局部》第三季即將上線之際,山西博物院首次展出四座北朝(公元六世紀)墓室壁畫。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些沉睡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壁畫,是可以比肩拜佔庭、義大利、西班牙、敦煌、雲岡、麥積山等偉大藝術品的稀世珍寶。
  • 《回顧展的回顧》埋伏了日後的《局部》
    理想君有注意到大家對兩本著作的評價,其中有一點說到作品裡頭的文章,在陳丹青之前的幾本文集裡頭出現過,未免有炒冷菜的嫌疑。理想國出每一本作品,都經過慎重考慮,陳丹青之前的文集斷貨,所以我們以新面目呈現。12月,陳丹青《局部》從屏幕裡躍出,三季講稿結集成書(《局部:陌生的經驗》《局部:我的大學》《局部:偉大的工匠》),現已開始預售。
  • 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三位著名畫家,引領了藝術的一個新時代
    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指的是 1400 年到 1500 年之間那一百年,這期間湧現出了三位著名畫家,引領了藝術的一個新時代。他們是馬薩喬、弗拉·菲利普·利比以及貝諾佐·戈佐利。馬薩喬馬薩喬(Masaccio,1401—1428),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短暫的一生帶來了一場繪畫革命:在畫面上自由地運用遠近法(透視法)來處理三度空間關係
  • 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畫家Piero della Francesca簡介及作品欣賞
    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1416-1492年)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著名畫家。出生於義大利的聖塞波爾克羅,父親是一位紡織品富商,母親是一位貴婦人。有可能弗朗切斯卡最初接受教育就是在聖塞波爾克羅,這個小鎮上融合了周邊佛羅倫斯、錫耶納和翁布裡亞的文化。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0座瑰麗無比的文藝復興建築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起源於15世紀初的佛羅倫斯,是古典文化的「重生」。後面這種風格傳播到整個歐洲,取代了中世紀的哥德式風格。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主要建築元素包括柱子、壁柱、踏板、內飾、拱門和穹頂。以下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10個代表建築。
  • 張敢:看懂文藝復興——達文西時代的名家與名畫
    張敢為了研究透徹那個偉大的時代,他與義大利學者梅畢娜Giuseppina Merchionne一起主編了《義大利壁畫修復》,重現了義大利壁畫修復的歷史。他還研究基督教美術,因為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密碼,文藝復興從中世紀走來,我們只有了解了基督教,才能看懂文藝復興,從而看懂西方藝術。文藝復興的核心是義大利,那裡的每個教堂、博物館,還有城市布局,都體現著文藝復興的精神。因此他還常年往返義大利,他的足跡踏遍了知名博物館的每一個展廳,也踏遍了那些不知名的小教堂。
  • 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
    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 南京博物院 展覽日期:2018年11月28日至2019年2月24日 展覽介紹: 2018年11月28日至2019年2月24日,「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
  • 8張油畫帶你認識8個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人,其中一個太有名
    首都博物館正在舉行「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文化和生活」展覽,其中的油畫部分,展現了當時義大利人的肖像。這位女子表情生動,其髮型是威尼斯人的典型髮式(16世紀);油畫作者老帕爾馬是威尼斯畫派最重要的畫家之一。這是一幅陶板油畫,畫中男子戴著典型的15世紀的弗洛倫薩式帽子。
  •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你所不知的秘密
    Fresco在義大利語中是新鮮的意思,如今它還有另外一重意思,即溼壁畫法。這是一種刷底壁畫,得趁著泥灰土潮溼時在上面塗色,泥灰土在這兒起到黏合劑的作用,這樣當泥灰土幹後,顏色就附著在上面了。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泥灰土幹透後,壁畫不容易脫落,經久不壞。
  • 文藝復興「復興」了什麼?它為什麼首先發生在義大利?
    「文藝復興」一詞最先是由義大利藝術史家喬治奧·瓦薩裡在其《義大利藝苑名人錄》的序言中提出的。該詞源自義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寫為法文「Renaissance」,意為再生、復興,中文譯作「文藝復興」。這裡所說的復興主要是指復興古典文化,即古希臘羅馬文化。當時一些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提出「回到希臘去」的口號,聲稱要重新振興已湮沒的古典文化,使之「再生」。
  • 跟著文藝復興美術三傑遊覽義大利,看他們的傳奇人生
    01誰是文藝復興美術「三傑」文藝復興美術三傑分別為: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相信大家在高中的歷史書中都有背過。義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義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今天讓我們跟著文藝復興美術三傑的畫作一起遊覽義大利,看看這個1文藝復興發源地的「人文主義」光輝。梵蒂岡博物館位於梵蒂岡城內,由羅馬梵蒂岡大道可達。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展(2)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0月22日 (外代二線)(13)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展 10月22日,人們在法國巴黎羅浮宮參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展。 該展覽為法國巴黎羅浮宮與義大利米蘭的斯福爾扎城堡合作舉辦,共展出超過140件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