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測問明朝氣數,劉伯溫說「吾主萬子萬孫」,是什麼意思?

2020-12-24 劇透歷史

每一個開國皇帝,最想知道的事情大概都是自家江山能否長長久久。但這可沒地兒問去,皇帝雖說是「天子」,抬頭向天叫一聲爹,也不會有個神靈出來應答。

不過,傳說中朱元璋找劉伯溫問了這個問題,劉伯溫竟然也回答出來了。真是一個敢問一個敢答。

朱元璋不用多介紹,大家都知道他,草根出身,逆襲成為明朝開國皇帝,非常的厲害。劉伯溫則神秘多了,有很多奇異的本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未卜先知,測算吉兇,跟個活神仙似的。

身邊有個這樣的人,朱元璋自然有什麼疑難問題都找他。

某天,朱元璋打算問問明朝能存在多久,命人去召劉伯溫。劉伯溫到的時候,朱元璋正在吃燒餅,故意賣個關子,用碗把餅倒扣起來,讓他猜碗下是什麼。

劉伯溫掐指一算,說「這是個圓的東西,長得像太陽又像月亮,剛剛被龍咬了一口」,沉吟片刻賣足了關子後,才說出這是個燒餅!

朱元璋對劉伯溫的神奇能力更信了三分,給他賜了座,上了茶,直接問道「先生,我老朱家能坐多久的江山?」

劉伯溫搖頭道「天機不可洩露,上天自有安排。」

這種答案顯然不能讓朱元璋滿意,他就又追著問。劉伯溫無奈,只好再次掐指,過了好一會兒才說「吾主萬子萬孫。」

在朱元璋聽來,這就是自家繁榮昌盛、長坐江山的意思,十分開心。

其實此話另有玄機,這裡的「萬」不是量詞,而是指萬曆皇帝,劉伯溫說的是朱家江山將毀滅在萬曆的子孫手中。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正是萬曆的孫子。事實上,明朝在萬曆年間就有了衰敗之相,雖然有萬曆三大徵這樣的勝戰,也有薩爾滸之戰那樣的失敗戰役。

薩爾滸之戰中,後金(滿清)以6萬兵力,打敗了明朝11萬精銳。這是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戰,明朝失去了遼東的大部分領土,對後金的策略由主動進攻轉為被攻防禦,喪失了原先的戰略優勢,後金自此崛起。

萬曆皇帝起初還比較英明,但後來和文官們在立儲之事上有分歧,他想立喜歡的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文官們依據祖制和禮法讓他立皇長子朱常洛。萬曆沒鬥贏大臣們,一氣之下懈怠政事,20多年不上朝。

文官集團力保的朱常洛也讓人一言難盡,為人糊塗,沉迷女色,登基一個月死於紅丸案,是史上有名的一月天子,來不及有什麼政治建樹。

得知他駕崩的那一刻,文官們肯定相對無言,早知你這麼短命,當初何必為了幫你爭位跟你爹鬧得那麼僵硬?

如果下一位君主有中興之能,明朝也許還有救,但繼位的是朱常洛的長子朱由校,平生最愛木工活,厭煩本職工作,就愛拿著錘子鑿子做些新鮮玩意兒,是皇帝中的魯班大師。

他在位期間,魏忠賢與客氏專權,朝中黨爭愈烈,還遭遇多次天災人禍,激化了各種社會矛盾,局勢一年不如一年。

等朱由檢接手的時候,明朝已經成了一個爛攤子。他雖有雄心壯志,能力卻欠缺了一點,還沒有識人之能,導致明朝這艘大船沉得更快了。

不過此時的朱元璋,並不知道自己打下的江山將經歷什麼樣的變故,會有什麼樣的結局。他信了劉伯溫的話,認為江山長久,也對後世之事很好奇,問劉伯溫會發生哪些大事。

劉伯溫本不敢回答,說有些事情不太好,會讓陛下生氣。朱元璋知道他擔心自己一怒之下殺了他,便賜下免死金牌,讓他大膽說來。

於是,劉伯溫便說了或唱了一大段話,有1912個字,就是後世極為有名的「燒餅歌」。歌中預言了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李自成造反、滿清入關、鴉片戰爭、慈禧當政、太平天國等事。

後世之人一聽就明白,但朱元璋不懂,聽得雲裡霧裡,想讓劉伯溫解釋得更清楚一點,不過這次劉伯溫是打死也不多說了。

想來也知道,劉伯溫要是解釋清楚了,朱元璋肯定勃然大怒,定然命令他逆天改命,那可怎麼辦?天數已定,且是人力能改?若是不改,只怕小命當場不保。

雖說他有免死金牌,可明朝的免死金牌含金量不夠,不大管用。李善長就有,後來不還是被殺了嗎?

當然啦,以上只是故事。我認為以朱元璋的見識,不至於向劉伯溫問出這種問題。而劉伯溫也是被後世神化的人物,他要真是這種神人,何必臣服於朱元璋?

相關焦點

  • 劉伯溫作《燒餅歌》,朱元璋問有何破解之法,劉伯溫說非人力可為
    都知道,《燒餅歌》是他所做的預言,也是我國歷史上十大預言之一,其中,清楚明白地預言了明朝之後的所有大的歷史進程。相傳,公元1368年的某日早晨,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內殿吃他最愛的燒餅。但是,當朱元璋剛剛咬下一口正要感慨之時,太監卻火急火燎地來報皇帝,說:「軍師劉伯溫求見陛下。」可能是朱元璋當皇帝當得有點無聊,於是,他便突發奇想,想要測試一下劉伯溫的能力。
  • 朱元璋問:我大明京城固若金湯誰能攻破?劉伯溫答九個字,真準
    雖虧欠了劉伯溫,但很快朱元璋就啟用了楊憲,他可是被劉伯溫看中的人。楊憲之後,朱元璋再重用胡惟庸,這是淮西派系的人——哪料胡惟庸卻要謀反,於是大開殺戒了!雖朱元璋生前一再壓制劉伯溫,但哪料劉伯溫的名聲卻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響。以至於後來,都有了「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之說。而他跟朱元璋之間的許多記錄,也就一再出現在各種史料之中。
  • 比瑪雅預言還準的古代預言大師「劉伯溫」,揭示上古預言術的本質
    ,於是把燒餅往盤中一放,拿碗一倒扣,就問到劉伯溫說:「先生身明數理,可知這碗中是何物呀?」劉伯溫捋了捋鬍鬚,掐指一算說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之間碗中乃燒餅是也」。朱元璋一聽,驚呼一聲:「準!」,於是接著問道:「那先生能不能幫我算算後世的事情」? 劉伯溫說道:「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 朱元璋封爵150人,李善長被封為國公,為何只封劉伯溫伯爵
    其實,當時比朱元璋勢力大的軍閥有不少,比如陳友諒、張士誠等,劉伯溫是在「擇主」、挑選值得輔佐之人,最終朱元璋打動了他。 1360年,劉伯溫來到南京,成為朱元璋的謀臣,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被朱元璋稱為「吾之子房」,以下是實打實的三件功勞。
  • 朱元璋要殺劉伯溫,劉伯溫:這個字我不認識!朱寫完竟饒了他一命
    朱元璋要殺劉伯溫,劉伯溫:這個字我不認識!朱寫完竟饒了他一命在實行專制統治的古代,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一代明君可以帶領著全國上下努力發展走上繁榮富強;相反的,暴君也會使原本昌盛的國家一步步走上滅亡的道路。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個明朝天子朱元璋的故事。
  •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在明代開國功臣中,劉伯溫在民間的影響非常大,說他是「能掐會算」的神人,有「前知五百,後知八百載」之能,所以,人們常常將他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相提並論。這樣的能臣幹吏,理應受到重用,那麼,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給予了劉伯溫什麼樣優厚的待遇呢?他所得官職,與現在相比,又相當於什麼級別呢?
  • 朱元璋派去日本使者被殺,發誓剿滅日本,劉伯溫一句話警醒朱元璋
    朱元璋在臨終之時曾留下警言:「日本不過彈丸之地,不必處心積慮,但一定要警惕。」原來在明朝初期,邊界時常遭到日本侵犯。朱元璋派遣使臣去與日本和談,然而派去的七位使臣全被殺掉,朱元璋大怒,在一次朝會上表示:「要攻佔日本。」而這個決定卻遭到了一個人的反對。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劉伯溫?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朱元璋和劉伯溫在一起打天下的時候屬於英雄惜英雄,劉伯溫也是個大能人,朱元璋想到的事情他想到了,朱元璋沒想到的事情他也想到了,這讓朱元璋很是忌憚劉伯溫,但是從根本上還是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鬥爭才有了朱元璋非殺他不了的理由。
  • 朱元璋開倉賑濟難民,自己假扮成災民乞討,回來後連斬五名高官
    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同時又是一個充滿疑慮的魔王,他在一統天下、建立國家之後,便對功臣做出了「卸磨殺驢」的舉動。對劉伯溫來說,神機妙算,才能出類拔萃,朱元璋當然更是一帆風順。據了解,有一次,朱元璋為了考驗劉伯溫,把他請進了宮中,以拉家常的方式開始聊天,聊起天來,就開始亮劍:「大明江山能維持多久?」
  • 明朝功臣劉伯溫:在高人與凡人之間,他到底奇葩在哪裡?
    不一樣的人生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關於其傳說十分豐富。據說他能掐會算,會呼風喚雨,至於冒他的名而出的風水堪輿之作以及預測禍福的《推背圖》《燒餅歌》之類,比比皆是。如果剔去這些虛幻迷離的色彩,還其歷史的本來面目,我們可以看出,劉伯溫確實是一位學者、軍事家、政治家和特立獨行的智達之士。
  • 劉伯溫神機妙算,他的倆兒子什麼結局?為何沒人願意跟他家聯姻
    劉伯溫被朱元璋稱之為:吾之子房。可見劉伯溫在大明朝開國的作用有多大,他和張良一樣,最初都沒有投靠明主。張良早先跟著韓王成,後來才投奔了劉邦,而劉伯溫早先跟著元朝混,他是元朝的進士,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後來歸隱山林後,再出山才跟了朱元璋。
  • 「斬龍狂人」劉伯溫
    而劉伯溫續命成功,幫助朱元璋打下了天下。 除了七星燈續命,傳說中劉伯溫對於"奇門遁甲"等各種玄學的東西都很是精通,能算命、看風水、測吉兇,尤其擅長斬龍之術。
  • 朱元璋大宴群臣時,劉伯溫從哪三道菜看出殺機?
    但像什麼烹殺常遇春之妻做妒婦湯、給徐達賜燒鵝引他病發、給劉伯溫下毒、給朱棣剝橘子想殺他等等,那是一個比一個離奇,朱元璋仿佛活在影視劇裡,按著劇本的情節機械地上演一個個片段。當然了,最離譜的還是「火燒功臣樓」這個橋段,劉伯溫從三道菜看出朱元璋的殺機,就發生在這個故事裡。說是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後,對當初追隨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們產生猜疑,總擔心他們搶自家的帝位,於是想要弄死他們,以保朱家江山萬萬年。
  • 劉伯溫到底有多厲害,用4個字就預言了大明朝的滅亡時間
    剛剛我們提到的朱元璋手底下,非常聰明的人就是劉伯溫,他最早跟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也是朱元璋最為信任的一個人。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的建立明朝,劉伯溫的功勞是非常大的。
  • 劉伯溫斬殺了那麼多龍脈,卻唯獨放過了長白山,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提及明朝,不得不說一下開國皇帝朱元璋,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人生,從最初的放牛娃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巔峰,成為時代的領導者和決策者,也許他不是最厲害的那個,但絕對是最聰明的那個,在評價自己的肱股之臣時他曾說道: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 朱元璋分封開國六公爵,為何徐達只排第二,而劉伯溫只封了侯爵
    然而,在朱元璋大封功臣時,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只能排在功勞簿上的第二位,而幾百年來被民間傳得神乎其神的劉伯溫,更是只被封了一個小小的伯爵。 這又是怎麼回事,究竟朱元璋在明朝初建的人事安排上,葫蘆裡賣著什麼藥呢?
  • 劉伯溫說朱元璋有「帝王相」,但是兩人的相識,真的那麼傳奇嗎?
    而這些傳奇故事裡,就有一個朱元璋和劉伯溫的故事。劉伯溫說朱元璋有「帝王相」,但是兩人的相識,真的那麼傳奇嗎?我們都知道,朱元璋並不是什麼皇親貴族,放過牛,當過乞丐和和尚,總之也是吃了很多苦的人。有傳言,就在朱元璋是一個放牛漢的時候,這個劉伯溫就已經注意到了他,而且劉伯溫十分確信,朱元璋未來一定能成為皇帝,不過這個傳言到底可不可信呢?
  •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原本打算遠徵日本,為什麼劉伯溫出面勸阻?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曾向周邊的國家派遣使者,一方面是告知他們蒙古統治中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已經被明朝所取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宣揚國威,重建朝貢體系,畢竟古時候歷朝歷代,中國都以天朝上國自居。 周邊的幾個小國家,在接見了明朝使者之後,都選擇俯首稱臣,唯獨日本不打算向明朝低頭。
  • 劉伯溫臨終前送朱元璋一筐魚,所謂何意,朱元璋17年後才恍然大悟
    在民間的各種傳說之中,劉伯溫此人能掐會算、智多近妖,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更是在民間留下了劉伯溫斬龍脈的傳奇故事,讓後人對他十分敬仰。而史書中的劉伯溫也並非是泛泛之輩,他精通兵法、天文、數理,而且用兵如神,運籌帷幄,素有明朝「小諸葛」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