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回暖,商用車或將下滑10%
作者 | 沈天香
編輯 | Jane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2020年11月,我國商用車銷量達47.2萬輛,於今年第8次刷新當月歷史紀錄,其中重型 、輕型貨車銷量均刷新中國汽車產業歷史最高紀錄。
「得益於新基建和老舊車淘汰政策所帶來的需求紅利,及治超、治限等有力措施,我國商用車全年銷量有望突破500萬輛大關,創造歷史新高。」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
2020年12月11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21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多位汽車行業專家對商用市場發展進行解讀和預判。
「今年老舊車淘汰,包括超載、超限治理常態化,造成了商用車透支性的增長,尤其是貨車。」 中汽數據有限公司市場數據室主任李冰陽表示。
2020年3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進一步促進高排放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方案》的通知。其中涉及商用車方面——大型載客汽車補助為2.2萬元/車,載貨汽車補助為1.4萬元/車。
在此政策激勵下,國三排放標準汽油載客汽車和汽油載貨汽車面臨淘汰,激發了國三車商用車主的換車需求,且體量龐大。
李冰陽認為,包括老舊車淘汰、雙超和環保治理等政策,推動了商用車超常規發揮。其中,老舊車淘汰終端帶動量約46萬輛,對整體銷量貢獻將近9%。此外,治超治限釋放超載運力,帶動了增購需求,對銷量貢獻超過2%。
2020年是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三年行動計劃裡提出,重點區域在2020年淘汰國三車及以下排放柴油貨車100萬輛以上,各個省採取補貼,限行方式加速推出,是促進今年商用車實現較高銷量的原因之一。
2020年是極具特殊性的一年。
「明年針對汽車行業很難再出現比較大的刺激性政策。」 李冰陽預計,2021年乘用車和商用車將出現剪刀差,乘用車回暖,商用車由於透支影響下滑10%。
和中汽協的預測不謀而合,東風公司戰略規劃部戰略發展研究中心業務主任王帆在演講中表示:「2021年,我國商用車銷量或將達到440~454萬輛,同比下降10%~13%。」
「未來,商用車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王帆表示。
從整體環境來看,外部環境錯綜複雜,從中長期來看,呈現不穩定和不樂觀態勢。短期來看,當前全球疫情持續發酵,主要經濟體採取停工停產等措施應對疫情,或將影響部分供應鏈。此外還有中美貿易戰、世界經濟下行等因素。
從政策方面來看,未來將強調與節能環保、降本增效、網際網路、新基建相關的轉型升級,以產品、技術、排放、模式升級為主,產業政策將更加開放。同時,也給企業帶來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車發展迎來黃金時期,實力相對較弱的企業加速退場,貨運組織效率化,對車輛提出更高要求。
從用戶上來看,和乘用車比較類似,目前80後已經逐漸成長,年輕用戶群體佔比接近70%。這部分群體文化水平更高、自我認知能力更強、更加強調新潮生活方式,因此對車輛需求也帶來了一些變化,更加強調舒適性,乘用車講千人千面,商用車更加講究個性化的需求。
從行業競爭角度來說,商用車行業未來將進入更精細化、更高格局、更多維度淘汰賽的時代,整個行業出現加速整合的態勢。
同時,隨著股比放之後,外資品牌在中國地區也進行了布局,包括現代、比亞迪和日野、斯堪尼亞、北汽福田國產化奔馳重型卡車等。國內競爭國際化,中外品牌在商用車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需求端國內市場高端化趨勢也在持續。
「今年商用車銷量增長較高主要在於政策以及政府應對疫情採取相關措施。」王帆認為。
他舉例道,2016年受治超政策影響,商用車出現了銷量增長,背後是治超帶來社會運力不足,運價隨之升高,促進人們購買車輛。2020年貨車銷量雖高,但公路運價相對保持平穩,沒有發生劇烈波動,說明實際市場需求並不一定那麼旺盛。
拋開2020的特殊性來看,2021年無論最終達成440萬輛還是450萬輛,都是在正常的需求範圍。整體來看,我國商用車市場仍具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