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云:「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困境,學會後退,學會放下,自然寸寸歡喜。
歷經紅塵百態,你便明白:懂得後退,實在是人生的大格局,大智慧。
通達之人,都懂得適時後退
生活中,我們好像總是很容易被大大小小的瑣事糾纏。
不管是早起擠公交,還是去銀行辦業務,總有人霸座插隊,出口成「髒」。
心情好時發張美美的自拍,總有人在底下評論:「你怎麼這麼自戀!」
或許,你會因此火冒三丈,恨不得晚起袖子大吵一架。
但你要明白,這些爭執不僅於事無補,還會毀掉自己一天的好心情。
生活裡遇見爛人爛事,要學著後退一步,別多計較。
路上有條狗衝你吼,你要是與狗對著叫,贏了,說明你比狗還兇,輸了,說明你還不如狗。
唯一明智的做法,就是避免爭論,轉身離開。
俗語有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真正的格局,是學會後退一步,遇到懶人別計較,遇到破事別糾纏。
有時候,一味橫衝直撞,只會讓你碰得頭破血流。
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河氣蓋世,只因不願退守江東,而自刎於烏江,將萬裡江山拱手送給了對手劉邦。
如果當初,他願意後退一步,回到江東暫避鋒芒,待到養精蓄銳,未嘗不可東山再起。
可是,項羽沒有後退的勇氣,終至英雄隕落,只剩烏騅獨鳴,虞姬悲泣。
生活裡,別去學項羽。你要是明知前面有堵牆,就不要傻乎乎一個勁往前衝,有本事後退,才能及時止損。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適時後退,不是退縮的懦夫,而是變通的圓融。
激流勇退,是一種人生哲學
春秋末期有一個很著名的政治家,名叫範蠡。
範蠡有個好朋友叫文種,他們一起投奔了越王勾踐,幫助他出謀劃策,一舉滅掉吳國,因此官拜上將。
功成名就之際,範蠡卻依然選擇離開越國,他還給文種寫了一封信,要他警惕「兔死狗烹」,並勸他一同離開。
文種貪圖官爵,沒有聽從範蠡的勸誡,果然不久後,就被越王找理由殺死了。
而範蠡離開越國後,棄政從商,最終成為富甲一方的巨賈,後人讚譽他說:「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俗話說:「激流勇退,謂之知機」。
意思就是說,人要懂得看清形勢的變化,做出適當的進退,才有先見之明。
進退之間,考驗的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與格局。
如果取得一時的成就,便驕矜自滿而不知後退,就很容易會滿盤皆輸。
比爾蓋茨是全球聞名的企業家,他創辦了大名鼎鼎的微軟公司,年紀輕輕就已經數年蟬聯福布斯全球富人榜第一名。
正在微軟公司發展如日中天時,比爾蓋茨卻選擇了提前退休,將生活的重心轉移到了慈善事業上。
他說過:「前半生的我致力於經商致富,後半生的我要投身慈善,把錢用在最值得的地方。」
對他而言,激流勇退是功成名就後的謙虛,是榮華富貴中的理智,也是敢於掀翻一切從頭再來的勇氣。
《道德經》有云:「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意思是說,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便驕矜自滿,只會給自己留下禍根。
一件事圓滿了,就及時抽身離開,含蓄收藏,這才是自然消長的規律。
人生海海,起落浮沉本是尋常,修得一份激流勇退的智慧,不被浮華蒙蔽雙眼,才是深刻的人生哲學。
後退的最高境界,是以退為進
唐朝的布袋和尚寫過這樣一首詩:
手把青秧插滿天,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農人在田中插秧時,往往是倒退著的,每退一步,便插下一株秧苗。人在後退,可秧苗在向前延伸,退至無所退,抬眼便見滿田碧綠怡人。
插秧看似簡單,其中卻蘊含著以退為進的大道理。
所謂捨得,從來都是有舍才有得;所謂進退,也必定是有退才有進。一時的捨棄,會換來更多的收穫,一時的後退,意味著未來的前行。
有一場TED演講,名字叫做《休假的力量》。
有一位著名的設計師,在紐約有自己的工作室,他設計的作品總是深受歡迎。
曾有人問他,為什麼總會有源源不斷的靈感。
他回答說:「每隔幾年,我都會關閉工作室,暫停一切工作去休假,在這段閒暇的度假時間裡,我有機會進行自我反省,重新確認前行的方向。」
所謂休假的力量,並不是躺在沙灘上曬太陽睡大覺那麼簡單,而是指在前行的過程中,別忘了停下來回頭看看,給自己一段時間,安靜地回顧與思考。
人來人往,時光匆匆,每個人都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每個人都在害怕懶惰,害怕倒退,害怕來不及。
可有時候回頭看看,恰恰是為了走得更遠,重新審視過往,從過去的自己身上積累經驗,積蓄力量,重新上路時,我們才能昂首闊步,繼續向前。
當你覺得前路艱險,不妨後退一步,回頭看看,給自己一段沉澱和思考的時光,所有的困惑也許就會豁然開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遇到爛人和爛事,適時後退一步,能得大從容。
面對功名與誘惑,敢於激流勇退,方見大格局。
遭逢困惑與艱險,懂得以退為進,才是大智慧。
人生在世,願你懂得後退的道理,修得從容的心地,不懼起落,無謂風雨。
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