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遷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前進力量

2020-12-08 中國經濟網

  「西遷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資源。1955年4月,為了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為了改變當時高等教育布局不太合理的局面、支持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黨中央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遷往西安,1400多名教工、近3000名學生義無反顧參與西遷。如今60多年過去了,西安交通大學由一株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成為全國著名高等學府。西安交通大學的成長與進步,這些當年的「西遷人」居功至偉,功不可沒。他們為共和國的建設立下了汗馬之功,值得全社會尊敬。今天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人們應該從「西遷精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

  從「西遷精神」中汲取家國情懷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家國情懷是每個公民應有的精神支撐,家國家國,沒有國哪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家國情懷基因,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就是家國情的真實寫照,無論愛國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還是愛國將領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一種家國情懷的力量。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離不開家國情懷的支撐,千百年來家國情懷成為中華民族前進的「動力源」。「西遷精神」中蘊涵著濃濃的家國情懷,當下中國復興之路需要這樣的精神力量作為支撐。

  從「西遷精神」中汲取以身許國,勇於擔當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廣大知識分子「肩負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崗位、不斷學習、學以致用,做好本職工作」。知識分子是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以身許國是知識分子應有的胸懷。當年的錢學森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克服種種艱難險阻,隻身回到祖國懷抱,參與國家建設,成為知識分子學習的榜樣。當年上海交大的1400多名教職員工服從祖國需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無怨無悔地來到西安,參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建設,以身許國,默默無聞,把個人前途與祖國命運緊緊地維繫在一起,用知識和汗水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祖國培養了一批批棟梁之才,他們這種以身許國的寬廣胸襟值得人們敬仰。在今天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徵途上,仍需要這種勇於擔當,以身報國的精神。

  從「西遷精神」中汲取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大的歷史進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災難之後,中華民族就是這樣在艱難困苦中歷練、成長起來的」。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全面爆發,並對我國的經濟建設造成嚴重障礙。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要繼續發揚「西遷精神」,攻堅克難,早日戰勝疫魔。一方面,科研工作者要有一種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愛崗敬業,恪盡職守,早日研發出新冠肺炎疫苗和抗疫藥品,為人類健康提供一份保障;另一方面,面對世界疫情,全國人民要勠力同心,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慎終如始,貫徹好「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戰疫方針,繼續鞏固好我們的戰疫成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西遷精神」蘊含著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集中體現為「西遷人」公而忘私、埋頭深耕的精神品格和不懈追求。「西遷精神」是一種信仰的力量,有了這個信仰的支撐,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就一定願景可期。當年的「西行者」如今已是「廉頗老矣」,但是共和國不會忘記這些拓荒者,人民不忘記這些耕耘者。「西遷精神」將會成為中華民族的前進動力,鼓舞著全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責任編輯:李焱)

相關焦點

  • 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
    榜樣的力量,卻讓這個冬天變得格外溫暖。11月24日,國家以最高規格表彰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胸佩金色的獎章、身穿樸實的工裝……1689名全國勞動模範和80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齊聚人民大會堂,接受黨和國家對於勞動者的最高禮讚。「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習近平總書記為勞模深情「點讚」。
  • 總書記點讚過的那些中華民族偉大精神
    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用以滋養初心、淬鍊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習近平2020年4月20日至23日在陝西考察時的講話這是4月22日,習近平在西安交通大學交大西遷博物館親切會見西遷老教授。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西遷精神」「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要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培養更多一流人才。
  • 初心印記 | 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
    榜樣的力量,卻讓這個冬天變得格外溫暖。11月24日,國家以最高規格表彰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胸佩金色的獎章、身穿樸實的工裝……1689名全國勞動模範和80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齊聚人民大會堂,接受黨和國家對於勞動者的最高禮讚。「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
  • 西遷精神與中國知識分子的時代品格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到西安交通大學考察時,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獻身祖國航空事業」「哪裡有事業,哪裡有愛,哪裡就有家」「黨叫我們去哪裡,我們就背起行囊去哪裡」,這些口號集中展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品格。
  • 弘揚「西遷精神」 把愛國主義融入靈魂、寫進行動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期間來到交大西遷博物館,會見14位西遷老教授,並就「西遷精神」發表重要講話,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光明智庫特邀兩位西遷老教授講述當年的故事,並邀請兩位中青年學者代表暢談如何當好「西遷精神」新傳人,在新徵程上再創佳績。
  • 西遷大樹枝繁葉茂
    這是西安交通大學弘揚西遷精神,以西遷先賢為榜樣,傳承愛國奮鬥精神的又一體現。「以後每次經過這裡,看到西遷先輩,我們就會想起他們的光輝形象,會從心底泛起他們帶給我們的思想啟迪,會記起『祖國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到哪裡』的奉獻精神。」落成典禮上,師生們紛紛表態。
  • 時評: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號召全國人民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氣昂昂,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
  • 什麼是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
    這股氣,是14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是中華民族在困難挑戰面前不屈不撓的強大意志力。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也是對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檢視。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 中華民族為何生生不息?曹順慶:我們有國學這個魂
    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生生不息,中華文明為什麼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因為我們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我覺得,自強不息是中華文化、中華文明和國學中最值得我們尊敬和繼承的一點。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才能夠萬眾一心,克服種種困難,中華民族得以始終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才有真正所謂的精氣神,任何艱難困苦都難不倒我們。
  • 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京隆重舉行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儀式和群眾遊行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並檢閱受閱部隊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李克強主持
  • 在新時代新徵程中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
    自1956年交通大學主體部分西遷以來,一代代西安交大人懷揣著「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用激情、熱血和青春芳華,鑄就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戰略布局調整的成功範例。圖為經歷交大西遷的部分師生行走在西安交大校園內。
  • 「前進1956」機車模型背後三代人的交大情
    60餘年前,老一輩交大人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紮根祖國西部,為我國大西北建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形成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1955年4月國務院作出交通大學遷往西安的決定。1956年8月,交通大學師生乘坐由上海安排的西遷專列遷往古都西安。
  • 深挖吉林地域文化元素 原創動畫短片《生生不息》獲大獎
    原標題:深挖吉林地域文化元素,原創動畫短片《生生不息》獲大獎 「這部作品以松鼠一家為主線刻畫了四季分明的自然界中各種生命間的和諧與共生,表現了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道,象徵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拼搏向上的民族精神。」吉林藝術學院動漫學院副院長、動畫片《生生不息》主創史國娟說。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激發強大奮進力量
    中華民族歷經苦難但生生不息、中華文明面臨各種挑戰但綿綿不斷,一個核心密碼就是中華民族上下同心的團結精神。此次抗疫鬥爭再一次展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風貌。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繼往開來、再接再厲,向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前進前進前進進!
  • 戰「疫」中,習近平強調這樣的中國精神-廣西新聞網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我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展現出的中國精神成為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力量之本、信心之源,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中國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
  • 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從「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到踐行...
    要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就要繁榮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核心價值觀是維繫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紐帶,是一種文化立足於世的最根本的東西。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持和發揚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 為中華民族守住文化的根與魂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反覆強調傳承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 政治學科常考考點《中華民族精神》知識點詳解
    在教師資格筆試中,《文化生活》中「中華民族精神」這個知識點歷來是考查的重點,經常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這個知識點主要考察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徵等相關知識,下面我們將就此知識點與大家分享。【考點精講】中華民族精神(一)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
  • 紀錄片《成吉思汗靈櫬西遷》即將登陸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CCTV-9...
    日本侵略者密謀武裝劫持成吉思汗靈櫬,從精神上控制蒙古族人民,進而實現其先侵佔滿蒙,吞併全中國的野心。被安放在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靈櫬,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寄託和心靈高地。一旦被日寇控制,後果不堪設想。圍繞成吉思汗靈櫬的保護和遷移,各種矛盾空前激化。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組織統戰成員到西遷博物館參觀學習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統戰部組織校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文學院機關支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教研室支部和統戰考評聯合支部等共40餘人到西安交通大學西遷博物館參觀學習。在西遷博物館,大家參觀了「溯源」「西遷」和「致遠」3個主題展廳。從溯源南洋到交通大學西遷,「從南洋走來」到「與國家民族同向同行」,從「永遠飄揚的旗幟」到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遷精神」的重要指示,大家詳細了解了從黃埔江畔到渭水之濱,64年前,胸懷愛國之志的一群人,堅決響應黨和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紮根黃土,開啟了一個建設西部高地的風雲甲子,深刻領會了西遷人波瀾壯闊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