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百萬粉絲短視頻主播、冰川探險愛好者王相軍失蹤一事受到多方關注。12月30日,王相軍弟弟告訴南都記者,從哥哥20日出事至今,他們一直在多方尋找,仍然沒有任何結果。意外的發生,也引發了業內關於戶外探險運動、尤其是冰川探險這種風險係數極高的項目如何規範發展的探討。南都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隨著登山、徒步等戶外運動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興趣愛好,藉助短視頻直播平臺,他們通過分享拍攝內容從而獲得了更多流量關注。作為內容上傳與審核的視頻直播平臺,對意外的發生是否需要承擔責任,也值得引起更多反思。
事發:二次拍攝過程中不慎踩到暗冰滑入冰瀑
12月26日,王相軍弟弟用哥哥的短視頻帳號「西藏冒險王」發布了一條視頻,配文「2020年12月20號我的哥哥,你們的老王,永遠的留在了這個他最喜歡的瀑布裡」,「他這一身痴迷於冰川,同時獻身於冰川,這裡是他最好的歸宿。」
王相軍弟弟告訴南都記者,哥哥出事的位置很偏僻,在地圖上搜不到路,「那個地方我哥之前去過很多次,對那個地方很熟悉,他說那裡有幾疊的瀑布,很好看,這次過去也是去拍個視頻。」王相軍弟弟說,在意外發生前,他與同行隊友已經拍過一條視頻,但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在拍攝第二次時,王相軍踩到了有暗冰的石頭上,滑入冰瀑中。
王相軍跌入冰河失蹤的消息在網絡上傳開,不少網友表示遺憾的同時,對於事發當時同伴是否救援到位也產生質疑。12月29日,同行隊友在個人短視頻平臺上傳了一段視頻,講述了當天王相軍發生意外與救援的經過。
同行隊友稱,事發當天氣溫零下9度,海拔在4500米左右,王相軍摔下去的第一時間他曾用三腳架救援,但周圍全是懸崖絕壁,很光滑,他們沒有帶上百米的繩子,只好找人幫忙。
同行隊友稱,「去叫救援是老王(王相軍)提議的,他說沒有體力了」,大約十幾分鐘後,他在附近不遠處的修路工棚裡找來了四個工地的人,返回現場後發現「人和桶都沒了」,之後他們又到瀑布下遊去尋找,仍然沒有找到,誰也不想發生這種意外,「當時很絕望」。其還表示,當地警方也已介入調查此事。
11月29日,同行隊友還在短視頻平臺上傳了一段意外發生前王相軍用自己的手機拍攝的一段視頻,視頻中王相軍一邊拍瀑布一邊向同行隊友解說如何拍攝這個畫面。「請不要扭曲事實真相,這個視頻是老王在教我如何拍攝」。同行隊友稱。
11月30日,南都記者再次聯繫上王相軍弟弟,其表示目前仍沒有關於哥哥的任何消息。在此之前,南都記者通過與戶外探險專家的採訪中得知,其願意向此次救援提供支持。王相軍弟弟告訴南都記者,他目前人在拉薩,等專業救援力量到達後一起再去事發地。
業內聲音:科學的戶外探險要做好安全保障、對風險有預判
12月29日,一段王相軍最後跌落冰河的視頻在網上流傳開。視頻中,王相軍在沒有攜帶任何輔助安全裝備,腳上也沒有穿被視為攀爬冰山最重要的安全保障——冰爪的情況下,在冰河旁邊的巖石壁上步履輕鬆,在快速跳過幾塊巖石後腳下一滑,跌入湍急的冰河中。
12月29日,南都記者採訪到了擁有十多年冰川探險和科考經驗的中國青年科學探險家溫旭,他此前與王相軍有過多次接觸。
談及對王相軍的印象,溫旭告訴南都記者,「他是一種特別積極向上的性格,真的特別熱愛冰川,非常有熱情,很單純,尤其在少有的對冰川感興趣的是非常可貴的。」他也關注到王相軍拍攝的許多冰川的圖片,這些圖片對於研究冰川現狀,包括氣候變化對冰川的影響、了解冰川消亡的情況,提供了寶貴的研究素材,非常有意義。
溫旭告訴南都記者,他認為王相軍對冰川的執著是非常難得的,但是戶外探險也需要有做好個人安全保障,包括熟練地使用攀登的器材,比如冰爪、繩索、安全帶,懂得自我保護,做好安全預案,很多意外其實可以避免的。
今年1月,溫旭剛剛完成了世界首例單人無助力無補給從南極海岸出發抵達南極點,整個過程歷時58天,他一個人靠一對滑雪板、一架承重180多公斤的雪橇,採用越野滑雪的方式行進1400公裡抵達南極點。在他看來,冰川探險過程中除了需要應對冰川流動速度和方向的不確定性,也對個人在極端情況下的臨時處置和反應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冰川探險過程中會遇到許多風險,比如滑墜、裂縫、雪崩,除了對冰川探險的熱情,也要對危險有足夠的預判,哪裡存在風險,怎麼去規避這些風險,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更科學地進行冰川探險。」溫旭告訴南都記者,王相軍有許多戶探險的實地經驗,具備一定的戶外探險技巧和能力,但是一些專業技術和安全保障還可以再規範和提高。
溫旭告訴南都記者,原本他也跟王相軍約好,今年冬天等老王回來後,他們打算找個地方做一些基礎的冰上行走和登山的基本技術的培訓,提高這些技能以保證他的安全,沒想到這個約定,可能將成為永久的遺憾。
對於當下戶外探險愛好者在短視頻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探險拍攝作品,溫旭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外部的影響一定不能影響個人的判斷。「去任何存在風險的地方,首先要了解風險來自於哪兒,出了意外情況如何應對,這也是把探險變得更科學更安全的非常重要的內容,如果對戶外探險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盲目地去做一些探險的嘗試,這是需要冷靜一下的。」
行業現狀:數據顯示登山與徒步穿越事故率最高
南都記者注意到,根據中國登山協會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研討小組的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內地地區全年事故發生的活動中參與總人數2055人,其中登山和徒步穿越連續多年成為事故頻發的運動項目。數據顯示,2019年登山事故共發生163起,造成32人死亡、3人失蹤、59人受傷,徒步穿越事故共發生82起,共造成21人死亡。
有學者指出,登山和徒步穿越事故較多是由於這兩個項目相對於其他項目來說門檻較低,對技術、裝備等方面要求較低,使得參與人群較多,成為大眾最易接近的項目。但是,正也因此容易導致參與者麻痺大意、放鬆警惕,因缺乏登山戶外經驗,缺少專業的知識、裝備和技術,沒有做好行前計劃的制訂和當地天氣以及地形地貌的了解,再加上一定的盲目性和安全意識的淡薄,導致事故頻頻發生。
2019年6月14日,來自中國香港的28歲的登山愛好者吳嘉傑與同伴在巴基斯坦北部利裡戈冰川上遊的高峰失聯,救援人員在接到報警求助的一周後在崑崙山脈的利裡戈冰川發現兩具遺體,事發原因是遇到雪崩。
2019年5月,甘肅肅北一名登山愛好者在肅北縣黨城灣鎮29號冰川區域失聯,掉入冰裂縫中。據當地公安事後通報,當地公安等部門與民間力量組成的救援隊經過三天36小時的緊急搜救,最終在該冰川區域內長70米左右、深度30米的縫隙內找到遇難者遺體。
2017年11月,被稱為國內「高空挑戰第一人」的吳永寧在挑戰極限運動過程中失手墜亡,引發對「帶血直播」的關注與譴責。生前,26歲的吳永寧以「極限-詠寧」的名字在多個短視頻平臺發布自己極限高空挑戰的視頻,他在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下,頻繁攀爬各大地標性高樓,甚至在高樓邊緣做引體向上、倒立甚至翻跟頭的動作,很多視頻中他還自己舉著自拍杆對自己的極限挑戰進行拍攝或直播,接受粉絲打賞。
探討:粉絲經濟時代,視頻直播平臺的責任界定值得反思
頻繁發生的意外事故,也為戶外探險行業如何規範發展敲響了警鐘。事故背後,這種極端的吸粉進而變現的模式或許更值得反思。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吳永寧出事前,不少網友曾在他發的視頻下面留言提醒他從事這類極限運動的危險性,他曾回復一位網友稱自己對極限運動有百分百把握,不會掉下去。其好友直言:「我覺得網絡視頻害了他。」
吳永寧去世後,吳永寧家屬何某將吳永寧曾發布過視頻的多家網絡平臺訴至法院。據吳永寧家屬的另一名代理律師李鐵華介紹,除了「花椒直播」、微博、快手三家平臺,其他平臺都選擇了調解。
在訴「花椒直播」經營者密境和風公司的案件中,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花椒直播」平臺作為信息存儲空間的網絡服務提供者,且該平臺與吳永寧共同分享了打賞收益,理應對其承擔相應的安全保障義務。
一審法院認為,自吳永寧註冊花椒平臺的帳號至其墜亡之間的近4個月內,其陸續在花椒直播平臺上傳了百餘個危險動作視頻,平臺並未進行相關的任何處理,這是對吳永寧進行危險活動的放任,甚至是肯定。因此,平臺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對吳永寧的死亡承擔次要且輕微的責任,法院一審判決密境和風公司向何某賠償3萬元。2019年11月22日,該案二審宣判,維持原判。
在吳永寧家屬訴新浪微博和快手平臺網絡侵權責任案中,法院審理認為,微博運營方微夢公司對吳永寧所負的安全保障義務要求其對吳永寧發布的信息進行被動審查,被告微夢公司更無法預知、防範吳永寧拍攝相關視頻時可能遭遇的危險。
另一家被訴的快手平臺運營方北京一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一笑公司」),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一笑公司主觀上並未放任吳永寧在「快手」平臺上發布危險動作視頻,確實對吳永寧上傳至快手平臺的相關危險動作視頻進行了相關的審核,且採取了必要的屏蔽措施。
據此,2019年6月11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審理認為,兩案中的被告微夢公司和一笑公司均已盡到了其安全保障義務,不應對吳永寧的死亡承擔侵權責任,並駁回原告何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採訪:南都記者 王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