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
像王相軍這樣的冒險家,哪怕我們理解不了他的選擇,但在同情其不幸的遭遇之外,也不妨尊重逝者。
日前,有消息稱,被稱為「冰川哥」「西藏冒險王」的探險達人王相軍,在西藏探險途中遇難。對此,12月28日,西藏嘉黎縣政府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已成立專班組,當地公安局正在搜救。目前暫無官方結論,但考慮到失蹤地點惡劣的自然環境,恐怕難有奇蹟發生。如他的同行在訃告中所寫,「他痴迷於冰川,最終也獻身於冰川」。
在網上,王相軍遇難的新聞下面,不少網民表示惋惜,但也不乏稱其「吃飽了撐的」「自己送死」等。王相軍弟弟表示,希望大家「嘴下留德」。
此前,不少人可能沒有聽過王相軍的名字,但他的故事有足夠的傳奇色彩。這位出生於1990年的四川小夥,花了7年時間徒步70多座冰川,拍攝了大量的影像資料,並在2019年12月6日受邀在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登臺演講。在他的短視頻帳號裡,也可看到他用鏡頭記錄下來的秀麗冰川,層巒疊嶂,壯闊而又清澈剔透,不由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毋庸置疑,這是一種「危險的美」。而戶外探險的巨大風險,也讓一些網友覺得王相軍這樣「對家人不負責任」。這也能理解。鏡頭下的王相軍,不修邊幅得像流浪漢,其探險之旅是普通人根本不會去設想的人生軌跡。
但不可否認,這個世界上依然有很多願意將內心熱愛追求到極致的冒險家,王相軍就是其中之一。在個人籤名裡,王相軍就寫道,「我只是熱愛大自然,深入其中,只想要去感受他的神奇美麗和能量」。
當王相軍從工地搬磚、流水線打工、餐館端盤子的職業角色走出,轉而朝向戶外探險,抵達並記錄壯美的冰川,他一定做好了迎接危險的準備。這種超越生死的純粹熱愛,用世俗層面的「意義」來衡量,本身已無意義。
同樣是戶外探險,王相軍不同於一些魯莽自私的驢友。後者為了追求刺激,可能會不顧阻攔闖入禁區,最終受困而不得不求助外界,浪費公共資源。相反,王相軍的探險經歷,向世人呈現大自然神奇壯麗的同時,也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影像資料。
相對於「冒險王」「探險家」這樣的標籤,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王相軍還是一個環保主義者。痴迷於冰川探險,既是出於內心熱愛,也是為了幫助保存這一見證地球演變的重要遺存。比如,他多次提醒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呼籲關注氣候變化,保護冰川。
極盡綿薄之力來推動環保意識提升,這正是他能夠受邀登臺聯合國的原因。也因此,對於他這次的意外遇險,相較於庸俗化的「送死」,我更願意稱之為是一種「犧牲」。
當然,這並不是鼓勵人們去冒險。諸多不幸案例證明,戶外探險是一項高風險活動,而單純為了追求刺激,不具備安全保障條件,且不遵守規則的違規涉險行為,任何時候都不應提倡。
但對於王相軍這樣的冒險家,哪怕我們理解不了他的選擇,在同情其不幸的遭遇之外,也不妨尊重逝者。其弟希望大家「嘴下留德」,對一個以身涉險來推動環保改變的冒險家來說,這樣的要求並不過分。
其實,換個角度看,這個世界之所以如此豐富多彩,也正是因為有太多王相軍這樣的熱愛者,為我們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而他們也因此有了不一樣的活法。我們不必模仿,也未必能理解,但不妨多些尊重。
□熊志(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