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從今以後俄羅斯的軍用飛機型號再無「米格」了?現在俄羅斯空軍當中裝備的戰機基本上都是蘇霍伊的「蘇」系列戰鬥機,反而米高揚飛機設計局的「米格」系列戰機是越來越少了,因為大名鼎鼎的米格設計局衰落了。
蘇聯時期的米格戰機,可以說是世界戰鬥機歷史中非常經典的型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米格戰鬥機可以說是一枝獨秀,米格21甚至在越南戰場上把美軍飛行員都打出了心理陰影,而當年無人駕駛橫穿半個歐洲的米格23,更是讓很多國家開始緊張,還有讓西方世界頗為驚訝的米格25。
米格戰鬥機的行為是前線戰機,其機動性與爬升能力都非常卓越,但缺點也十分明顯,就是航程比較短,再加上載彈量有限,這也成為了米格比較致命的缺陷。而後來的蘇霍伊因為注重國土本身的防禦,對航程以及載彈量的研究頗為注重,這也導致了米格戰鬥機後期被蘇霍伊合併的結果。
雖然蘇聯當時的戰鬥機性能十足,但是美國這邊也一直沒閒著,啟動了代號為F-X的計劃,也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F-15和F-16戰鬥機。看到美國研究之後,蘇聯這邊也沒閒著,也開啟了代號為PFI的計劃,最後研製成功了可以使用中央升力布局的米格27和米格29,但這兩款也成為了蘇系戰鬥機體系配合的最後一代戰機。
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部署在東歐的大量前線機場被荒廢,米格29的先天優勢也開始出現了問題,與米格29做配合的地面雷達和防空系統也全部消失,這也讓米格的缺點暴露無遺,成為了致命性的弱點,最後連俄羅斯都開始嫌棄這款戰鬥機,而此時蘇27戰鬥機將嶄露鋒芒。
蘇30的問世,徹底解決了蘇系戰鬥機用途單一的問題,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多用途攻擊機,例如蘇32的海軍型多用途攻擊機,和艦載型的蘇33戰鬥機,甚至是矢量發動機的蘇35。也正因為蘇系戰鬥機的壯大,蘇霍伊成功合併了米格,同時也登上了俄羅斯航空軍工的王者地位。
隨著軍工科技的發展,米格戰鬥機雖然性能還是很強悍,但是經過通貨膨脹以及價格上漲等原因,米格的造價越來越高,這也讓國際軍火買家不再看好,這也對導致了米格戰鬥機的衰落。再加上目前的世界戰鬥機格局中,多用途戰鬥機比價吃香,具備長航程和大載荷等優點,蘇霍伊的側衛戰鬥機脫穎而出,從某個方面來看,已經可以替代米格系列戰鬥機,雖然輕型戰鬥機市場依然存在,但是具備的戰略縱深能力有限,所以並不能很好地完成各項任務。
米格雖然在之前大放異彩,但是沒落也是歷史的必然,併科技在不斷發展,而米格戰鬥機的定位就代表了它的局限性,所以俄羅斯未來的發展也不會再將米格戰鬥機當作重點項目進行升級,再加上第五代戰機陸續都將服役,米格系列戰機還是有很多的用途,但是在多用途的實戰中,的確沒有更大的利用價值,再加上蘇聯之前打造的空戰體系已經瓦解,俄羅斯軍工的方向也有所變化,所以俄羅斯軍用飛機在無米格,也是必然的現象。
米格戰鬥機作為經典的戰鬥機型號之一,其性能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只關注之前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的升級才可以將空軍逐漸形成高科技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