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萎靡的情況下,一邊是奢侈品店門口排起了長隊,一邊是中低端品牌的銷量暴跌,甚至倒閉破產。擁有125年歷史的施華洛世奇也不能避免……
在奧地利西部,地處阿爾卑斯山山麓,有一個名為瓦騰斯(Wattens)的偏僻小鎮,這也是世界著名的水晶製造商施華洛世奇公司的總部。
作為全球領先的水晶製造商之一,施華洛世奇目前旗下主要分為Swarovski Crystal Business(施華洛世奇水晶)、Tyrolit(泰利萊固結磨具)、Swarovski Optik(光學儀器)三大業務線。2019年,施華洛世奇集團年銷售額為35億歐元,其中水晶業務的年銷售額為27億歐元。
但由於今年國際奢侈品市場遭受了疫情的沉重打擊,亞洲和美國市場需求下降,施華洛世奇第一季度銷售額出現大幅下滑。
被曝將裁員6000人 關店3000家
據媒體報導,受疫情及重組計劃影響,施華洛世奇預計今年核心的水晶業務全年銷售額或大跌。同時,該集團還決定將裁員6000人,其中包括總部200個職位,同時關閉3000家精品店。施華洛世奇還宣布進行重組計劃。
今年3月,施華洛世奇此前任職18年的家族傳人 Markus Langes-Swarovski 退出執行董事會,不再執掌公司運營;今年5月,施華洛世奇任命了 Giovanna Battaglia Engelbert 擔任首位全公司範圍的創意總監。
今年6月,公司首次裁員涉及600人的崗位變動,施華洛世奇多個部門及管理層也受到波動。「這項變動對於確保我們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集團執行長兼董事會主席Robert Buchbauer表示,公司希望通過此舉「更有效地重新定位自己」,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組織結構和業務模式。
Robert Buchbauer回應稱:「痛苦但不可避免,是公司重組計劃的一部分。」而根據重組計劃,施華洛世奇還計劃把珠寶、家居飾品和位於總部的景點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等多項業務合而為一。
施華洛世奇謀求上市
之前曾提出最終不了了之
資料顯示,施華洛世奇公司於1895年由Daniel Swarovski創立,家族中大約200位成員擁有公司的股份。該集團由施華洛世奇仿水晶業務、Swarovski Optik(光學設備)和Tyrolit(研磨產品)三部分組成,其中仿水晶業務由第五代家族成員共同管理,在全球約170個國家設有2680間分店,員工人數達3.45萬人。
受到疫情的影響,品牌創始125年的施華洛世奇今年的營收預計受到重創,下降30%至約20億歐元(約為24億美元)。而在疫情暴發前,施華洛世奇曾預期2020年其核心水晶業務的銷售額可實現4%-5%的增長。
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危機,8月21日,這家全球最大的人工水晶製造商施華洛世奇官方表示,將不排除其背後家族放棄部分股權,以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尋求戰略合作夥伴的方式尋求注資紓困。
執行長Robert Buchbauer坦承,作出這一決定並不容易,但是是早就應該採取的措施。實際上,施華洛世奇在2018年時就提出了上市計劃,但最終不了了之。
這位執行長還表示,如果施華洛世奇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學會「少即是多」,這意味著施華洛世奇應該退出批發業務,因為來自埃及、中國更便宜的競爭大大削薄了利潤。
為何淪落至此?
不僅僅是因為疫情
據21世紀經濟報導,除了疫情「黑天鵝」的原因之外,施華洛世奇前些年被「全球化」牽著鼻子走的業務布局為今天埋下了伏筆--過快的業務擴張導致經營成本的暴漲,最終在疫情的蕭條中被龐大的線下銷售網絡拖累。
一直以來,施華洛世奇仰賴明星帶貨、敏銳的潮流觸覺、上新速度快和在高檔大型活動場景中刷存在感等方式擁有著極度高效的品牌傳播效果。而無論是眼鏡框、檯燈座、小雕像還是美甲元素,這些出現在高定服裝和名人身上的閃耀單品卻能僅以不到100歐元的價格即可獲得。憑藉微弱的利潤率和短暫的消費者忠誠度,施華洛世奇活躍在大眾奢侈品的低端市場。
但好夢未能長久,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逐漸轉向高端珠寶,以人造水晶著稱的施華洛世奇銷售趨於不振。加之場上也出現了不少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同類型的時尚配飾品牌都選擇進入仿水晶輕奢珠寶市場分一杯羹,比如近兩三年在中國市場開始流行的Pandora潘多拉,目標是成為首飾界的ZARA,則更是把施華洛世奇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壓縮。再加上疫情暴發,空無一人的購物商場和門店一下子從生財的「金豬」變成了巨大的經營成本,營運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綜合每日經濟新聞、21世紀經濟報導等
全球經濟萎靡的情況下,一邊是奢侈品店門口排起了長隊,一邊是中低端品牌的銷量暴跌,甚至倒閉破產。擁有125年歷史的施華洛世奇也不能避免……
在奧地利西部,地處阿爾卑斯山山麓,有一個名為瓦騰斯(Wattens)的偏僻小鎮,這也是世界著名的水晶製造商施華洛世奇公司的總部。
作為全球領先的水晶製造商之一,施華洛世奇目前旗下主要分為Swarovski Crystal Business(施華洛世奇水晶)、Tyrolit(泰利萊固結磨具)、Swarovski Optik(光學儀器)三大業務線。2019年,施華洛世奇集團年銷售額為35億歐元,其中水晶業務的年銷售額為27億歐元。
但由於今年國際奢侈品市場遭受了疫情的沉重打擊,亞洲和美國市場需求下降,施華洛世奇第一季度銷售額出現大幅下滑。
被曝將裁員6000人 關店3000家
據媒體報導,受疫情及重組計劃影響,施華洛世奇預計今年核心的水晶業務全年銷售額或大跌。同時,該集團還決定將裁員6000人,其中包括總部200個職位,同時關閉3000家精品店。施華洛世奇還宣布進行重組計劃。
今年3月,施華洛世奇此前任職18年的家族傳人 Markus Langes-Swarovski 退出執行董事會,不再執掌公司運營;今年5月,施華洛世奇任命了 Giovanna Battaglia Engelbert 擔任首位全公司範圍的創意總監。
今年6月,公司首次裁員涉及600人的崗位變動,施華洛世奇多個部門及管理層也受到波動。「這項變動對於確保我們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集團執行長兼董事會主席Robert Buchbauer表示,公司希望通過此舉「更有效地重新定位自己」,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組織結構和業務模式。
Robert Buchbauer回應稱:「痛苦但不可避免,是公司重組計劃的一部分。」而根據重組計劃,施華洛世奇還計劃把珠寶、家居飾品和位於總部的景點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等多項業務合而為一。
施華洛世奇謀求上市
之前曾提出最終不了了之
資料顯示,施華洛世奇公司於1895年由Daniel Swarovski創立,家族中大約200位成員擁有公司的股份。該集團由施華洛世奇仿水晶業務、Swarovski Optik(光學設備)和Tyrolit(研磨產品)三部分組成,其中仿水晶業務由第五代家族成員共同管理,在全球約170個國家設有2680間分店,員工人數達3.45萬人。
受到疫情的影響,品牌創始125年的施華洛世奇今年的營收預計受到重創,下降30%至約20億歐元(約為24億美元)。而在疫情暴發前,施華洛世奇曾預期2020年其核心水晶業務的銷售額可實現4%-5%的增長。
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危機,8月21日,這家全球最大的人工水晶製造商施華洛世奇官方表示,將不排除其背後家族放棄部分股權,以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尋求戰略合作夥伴的方式尋求注資紓困。
執行長Robert Buchbauer坦承,作出這一決定並不容易,但是是早就應該採取的措施。實際上,施華洛世奇在2018年時就提出了上市計劃,但最終不了了之。
這位執行長還表示,如果施華洛世奇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學會「少即是多」,這意味著施華洛世奇應該退出批發業務,因為來自埃及、中國更便宜的競爭大大削薄了利潤。
為何淪落至此?
不僅僅是因為疫情
據21世紀經濟報導,除了疫情「黑天鵝」的原因之外,施華洛世奇前些年被「全球化」牽著鼻子走的業務布局為今天埋下了伏筆--過快的業務擴張導致經營成本的暴漲,最終在疫情的蕭條中被龐大的線下銷售網絡拖累。
一直以來,施華洛世奇仰賴明星帶貨、敏銳的潮流觸覺、上新速度快和在高檔大型活動場景中刷存在感等方式擁有著極度高效的品牌傳播效果。而無論是眼鏡框、檯燈座、小雕像還是美甲元素,這些出現在高定服裝和名人身上的閃耀單品卻能僅以不到100歐元的價格即可獲得。憑藉微弱的利潤率和短暫的消費者忠誠度,施華洛世奇活躍在大眾奢侈品的低端市場。
但好夢未能長久,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逐漸轉向高端珠寶,以人造水晶著稱的施華洛世奇銷售趨於不振。加之場上也出現了不少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同類型的時尚配飾品牌都選擇進入仿水晶輕奢珠寶市場分一杯羹,比如近兩三年在中國市場開始流行的Pandora潘多拉,目標是成為首飾界的ZARA,則更是把施華洛世奇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壓縮。再加上疫情暴發,空無一人的購物商場和門店一下子從生財的「金豬」變成了巨大的經營成本,營運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綜合每日經濟新聞、21世紀經濟報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