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網貸業務、轉型小貸公司、接入央行徵信……,這段時間,網貸行業動態不斷。
其中,2月15日,老牌網貸平臺積木盒子對外公告稱,決定即日起開啟戰略轉型,申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同時,穩步退出網貸業務。
而在積木盒子宣布轉型網絡小貸之後,與其密切相關的美股上市公司品鈦亦備受關注。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6月,積木盒子宣布成立母公司PINTEC(品鈦)集團,定位為智能金融服務商。同年9月,品鈦集團將旗下的網貸平臺積木盒子劃分至新成立的積木集團。
與此同時,記者還注意到,品鈦在資金來源上曾高度依賴積木盒子。
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末,品鈦促成貸款中99%的資金均從積木盒子上募集,不過,至2019年上半年,來源積木盒子的新增資金佔比則下降至45%,2019年上半年新增促成貸款中,積木的佔比下降到30%。
網貸行業專業人士張葉霞在接受採訪時亦分析指出,此次積木盒子的轉型對於品鈦應該有一定程度影響,但影響不是很大。因為根據資料顯示,品鈦一直通過逐步加大與其他持牌金融機構的合作力度,降低積木盒子資金提供比例過高所帶來的風險,積木盒子在品鈦的資金來源佔比也是逐年下降的。
品鈦與積木盒子的淵源:資金來源曾高度依賴後者
2013年,積木盒子成立,最早以P2P業務為大眾所知,涉及企業貸、房屋貸等業務。
2016年6月,積木盒子宣布成立母公司品鈦集團,定位為智能金融服務商。同年9月品鈦集團宣布,將旗下的網貸平臺積木盒子劃分至新成立的積木集團。原品鈦集團CEO董駿出任積木集團CEO,積木盒子CEO依舊由謝群擔任,品鈦集團CEO一職由原集團COO魏偉接任。重組完成後,品鈦集團與積木集團將各自成為獨立法人,進行專業化運營。
對於分拆重組原因,彼時品鈦方面對外表示,「以讀秒和璇璣為核心的智能雙核業務,以及積木盒子的P2P的兩類業務的客戶類型、服務方式、技術要求、監管法規、以及未來發展路徑都有較大不同,重組有利於兩個團隊各自聚焦在核心業務上,發揮最大優勢開拓市場。」重組使得積木盒子的定位更加清晰單純,完全杜絕了混業經營的風險,符合最近出臺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使其已經具有的合規優勢進一步放大。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進行了分拆重組,但品鈦集團與積木集團業務上還有不少往來。
從品鈦招股書來看,品鈦與積木集團籤署了一系列的協議。根據雙方的框架協議,積木集團同意每月向品鈦批准的借款人提供不少於積木盒子募集的50%的資金,而品鈦同意為積木集團提供一定的服務和支持,包括借款人轉介、還款管理、交易和技術支持。
同時,《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品鈦的資金來源曾高度依賴積木盒子。
數據顯示,2016年末,品鈦促成貸款中99%的資金均從積木盒子上募集。
不過,之後佔比不斷下降,2017年末降至81%,2018年末降至62%。2019年半年報顯示,來自積木盒子的資金佔比進一步下降至45%,2019年上半年新增促成貸款中,積木的佔比下降到30%,金融機構資金佔比70%,同比增長36%。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董駿出任了品鈦代理CEO一職,而在2019年品鈦在三個業務層面上進行了優化:資金來源多元化、信貸業務產品結構優化及成本優化。
針對業務的資金來源結構多元化,董駿去年12月曾在接受零壹財經專訪時表示,中國大部分的科技金融公司在早期的時候都對P2P資金有一定的依賴性,主要的原因是金融機構都對新型的信貸資產,特別是在線消費類小微信貸資產的熟悉程度不夠。隨著我們業務的持續發展,我們的資產越來越多的受到了主流金融機構的認可。所以2019年第三季度我們最重要的一個進展,就是在資金來源結構上,主要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從存量角度,我們的機構資金來源已經超過了70%,從增量角度,我們的機構資金超過了90%,所以我們的新增業務可以說已經完全擺脫了對於P2P的依賴。
品鈦主要收入來自技術服務費
談及此次積木盒子的轉型對於品鈦的影響,張葉霞向本報記者表示,應該有一定程度影響,但影響不是很大。因為根據資料顯示,品鈦一直通過逐步加大與其他持牌金融機構的合作力度,降低積木盒子資金提供比例過高所帶來的風險。
「鑑於歷史因素,在分拆之初,積木盒子曾是品鈦的重要合作夥伴。在分拆之後品鈦定位於解決方案服務商,大力拓展金融機構客戶,客戶來源多元化是品鈦持之以恆的發展方向。目前,品鈦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取得顯著進展。」品鈦方面也坦言。
根據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在通過品鈦解決方案所促成的新增信貸額中,來自非P2P的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佔93%;在存量信貸中,非P2P的金融機構佔比佔67%。
官網也顯示,品鈦主要為金融機構和商業機構提供高效的智能零售金融解決方案,涵蓋消費場景分期、個人信貸、小微企業信貸、財富管理、保險經紀等領域。主要金融合作夥伴包括興業消費金融、新網銀行、雲南信託、翼支付等。
2月25日,一位分析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品鈦未來業務發展重點之一就是加強與金融機構和商業機構在消費金融業務上的合作。
比如2月10日,品鈦宣布與百信銀行開展合作,其為百信銀行提供智能信貸技術解決方案,雙方合作第一階段將聚焦線上消費金融類產品等等。
除此之外,《華夏時報》記者還注意到,作為一家為B端提供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的公司,品鈦收入主要由技術服務費、分期服務費和財富管理服務費三個部分構成。
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品鈦實現營收7.763億元;淨利潤1.152億元,同比增長631%;調整後淨利潤為1.481億元,同比增長225%。其中,從收入結構來看,2019年前三季度,品鈦技術服務費為6.433億元,佔收入的比重達到82.86%,比2018年同期的5.86億元增長9.8%。
由此不難看出,提供個人與小微企業信貸系統服務獲取的技術服務費成為品鈦重點業務。
品鈦財務長Steven Sim早前也曾提到,「公司將業務重點轉向提供技術服務。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投資於優化我們的技術服務。」
此外,品鈦也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場。比如2018年4月,品鈦與新加坡大華銀行成立合資公司AVATEC(華鈦科技),其核心業務是為東南亞地區提供智能信貸服務與解決方案。在2017年10月,品鈦還與香港富衛集團(FWD)達成合作,二者合資在新加坡成立一家金融科技公司PIVOT,面向東南亞地區推廣智能投顧技術服務等等。
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