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法國著名劇作家莫裡哀

2020-12-04 騰訊網

莫裡哀(MOLIERE1622—1673)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

生平:

1622年1月15日生在巴黎一個具有「王室侍從」身份的宮廷室內陳設商家庭。本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青年時代曾受當時唯物主義哲學家加桑迪影響,喜愛古羅馬哲學家盧克萊修的詩作。中學受到良好的教育。1643年,他向父親宣稱放棄世襲權利,與貝雅爾兄妹等9個朋友組成「盛名劇團」,在巴黎演出。1644年取藝名為莫裡哀。1645年劇團倒閉,莫裡哀受到債主控告而被監禁。出獄後他加入老藝人杜弗萊斯納的劇團,到外省巡迴演出。1645—1658年的13年間,他們走遍了法國西南地區。這段流浪藝人的經歷使莫裡哀加深了對法國社會的觀察和理解,也磨鍊了他戲劇藝術的才華。返回巴黎後於1658年10月24日在羅浮宮為國王演出獨幕喜劇《多情的醫生》(失傳)。路易十四批准把王宮附近的小波旁劇場撥給他們使用。1660年,莫裡哀從死去的兄弟那裡收回「王室侍從」的頭銜,以便出入宮廷,接近路易十四,爭取得到保護。即使這樣,在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國家裡,莫裡哀的創作道路仍然是極為坎坷。他的現實主義諷刺喜劇直接表現尖銳的社會矛盾,每次演出,在當時幾乎都成為了引起轟動的國家大事,遭到封建衛道者們一次次圍攻。為了爭取劇本上演,他不得不進行持久的艱苦鬥爭。

莫裡哀不僅是喜劇詩人、編劇、戲劇理論家,還是優秀的演員,

飾演了許多重要的角色,他的演技和嗓子為當時的人們所稱道。作為法國最早的「導演」,他在排練時嚴格要求,善於引導,為法國培養出一批有才能的青年演員。他的劇團成了今日法蘭西喜劇院(又名莫裡哀之家)的前身。作為劇團的領導和舞臺監督,他享有很高的威望,經常籌備大規模的宮廷慶典。長期緊張的工作使他積勞成疾,得了肺結核。1673年2月17日,在參加《沒病找病》演出後在巴黎去世。

創作活動:

莫裡哀共留下33部劇作(其中一部與高乃依、基諾合寫)和8首詩。他的戲劇創作活動分為三個時期。

1、1658—1664年。莫裡哀率劇團回到京城後,1659年公演了第一部重要的現實主義喜劇是《可笑的女才子》。該劇諷刺了矯揉造作的風氣,刺痛了貴族沙龍集團,他們趕緊指使文人編寫劇本進行回擊,一度還將它禁演,並以擴建羅浮宮為由將小波旁劇場拆毀,企圖使莫裡哀流落街頭。經過莫裡哀申訴,國王將王宮劇場修整後撥給他使用。從1661年起,莫裡哀劇團就一直在這個劇場演戲。

接著,莫裡哀演出反對封建夫權思想、歌頌戀愛自由的社會問題喜劇《丈夫學堂》(1661)和《太太學堂》(1662)後一部五幕詩體喜劇獲得巨大成功,有力地動搖了悲劇的體裁獨尊的地位,從而引起莫裡哀同以勃艮第府劇團為中心的保守派文人長達兩年以上的論戰,在文學史上稱之為「喜劇之戰「。《太太學堂》中的資產者阿爾諾耳弗把一個孤女送進修道院教育了十三年,想為自己培養一個「白痴」似的愚昧馴順的妻子,但阿涅斯一但同生活接觸之後,就衝破了封建道德的枷鎖。這個戲被對手們加上「有傷風化」、「詆毀宗教」等罪名。1663年6月莫裡哀寫出《〈太太學堂〉的批評》予以全面駁斥,同時提出演喜劇比悲劇更難的主張。保守派文人編寫了些劇本反擊,還對莫裡哀進行人身攻擊。在國王的授意下,同年10月莫裡哀又演出短劇《凡爾賽宮即興》,對當時悲劇表演中程式化的、誇張的腔調和姿勢盡情嘲笑。「喜劇之戰」在法國舞臺上開闢了喜劇以及歌舞劇的新時代。1663年,國王賜給莫裡哀「優秀的喜劇詩人」稱號和每年1000法郎津貼。後來,莫裡哀劇團成了「國王劇團」。

2、1664—1666/1669年。1664年5月12日,莫裡哀在凡爾賽宮盛大節日晚會上演出《達爾杜》(初演時為三幕)。這部喜劇大膽諷刺了社會的基礎之一-----天主教會,以致一貫以詩人的保護者姿態出現的國王路易十四在教會的壓力下也急忙下令禁演。有個教士甚至要求對莫裡哀施火刑。莫裡哀沒有被威脅嚇倒。他加寫了兩幕,成了五幕詩體喜劇,把劇名改為《騙子》,劇終時偽君子被當眾拆穿、逮捕。1668年,由於天主教內部派系鬥爭加劇,教皇頒布「教會和平」的詔書,加之莫裡哀數次上書,經路易下十四批准,1669年2月5日《達爾杜弗》終於以定稿本的形式公演。演出盛況空前。《達爾杜弗》是一部思想深刻、藝術成熟的「政治喜劇」。在這部喜劇裡,莫裡哀塑造了一個性格突出而又有極大概括意義的典型形象騙子達爾杜弗。後來,這個名字就成了「偽君子」的同義語。

在《達爾杜弗》1664年首次遭到禁演之後,莫裡哀接連演出《唐璜》(或名《石宴》,1665)和《憤世嫉俗》(1666)兩部劇本,以示抗議。唐璜雖是西班牙傳說中人物,在莫裡哀筆下卻成了17世紀法國放蕩淫佚、玩世不恭的沒落貴族。通過他的嘴,莫裡哀把偽善作為封建統治階級所具有的時髦「惡習」再次加以揭露。

《憤世嫉俗》的主人公阿爾塞賽斯特對封建社會中橫行霸道、虛偽奸詐等醜惡的習俗作了直接的譴責。但他慷慨激昂地宣講的抽象道德原則是貴族們根本不會接受的,這就使他成為一個既可悲又可笑的人物。這齣喜劇偏重於哲學和心理的分析,深得古典主義理論家波瓦洛的讚賞。

3、1666—1673年。這個階段,莫裡哀對喜劇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屈打成醫》(1666)歌頌一個樂於幫助一對青年戀人反抗封建家長的樵夫斯嘎納耐勒,取材於13世紀法國一首民間敘事詩。他還配合宮廷的慶典活動寫了幾齣歌舞劇。《昂分垂永》(1668)雖是一部大型機關布景神話喜劇,卻也不乏對凡爾賽宮廷的諷刺。

在莫裡哀一生的最後幾年中,他主要取笑的對象是上層資產階級,批判他們努力把自己貴族化的可笑企圖。他創造了形形色色的資產者形象,他們各自具有不同的性格。

《喬治-當丹》(1668)中的同名主人公是個富農。他花了大錢娶了一個貴族小姐,想以此抬高社會地位,結果不但被戴上了綠帽子,在貴族丈人的訓斥下不得不向老婆跪下求饒。

《吝嗇鬼》一譯《慳吝人》(1668),是莫裡哀最深刻的「性格喜劇」之一。放高利貸的阿巴貢老頭嗜錢如命,可又想娶一個妙齡女郎。這姑娘開門碰巧是他兒子的情人。他兒子的聽差偷走了他埋藏在花園裡的一箱金幣,使這個慳吝人痛不欲生。最後他寧可放棄姑娘,要回金幣。在《吝嗇鬼》中,致富的渴求和吝嗇強有力地支配著阿巴貢,在法語中他的名字已成為「吝嗇鬼」的同義語。

接著,莫裡哀又寫了幾齣芭蕾舞喜劇。《浦爾首雅克先生》(1669)塑造了一個外省土地主滑稽可笑的形象,他以為有錢就能娶到美麗的姑娘而在巴黎受盡捉弄。《貴人迷》(1670)則是莫裡哀「世態喜劇」代表作,描寫庸俗的資產者想依仗金錢的勢力躋身貴族貴族行列的醜態,對當時的社會生活作了現實主義的反映。

1673年莫裡哀寫出了最後一部傑作《沒病找病》,譴責自私自利的資產者為了自己的的健康而犧牲兒女的愛情。

藝術特點

莫裡哀的喜劇種類和樣式是多樣化的,已超越古典主義的範圍。他寫了亞歷山大體的或自由體的詩劇,也寫了散文劇。他演出的一些符合當時「大型喜劇」規格的五幕詩體劇,也演出了不少比較靈活的三幕散文體劇。對古典主義至高無尚的「三一律」和其他戲劇規則,莫裡哀並不墨守,他用散文寫成的《唐璜》就有明顯的違背:每幕的地點都作了改變,各種等級的人物和生活場景互相對照,喜劇中有悲劇因素,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夾雜著超自然的景象。

莫裡哀是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始人,他把這種體裁叫作「新的混合品種」。從《討厭鬼》(1661)、《逼婚》(1664)至《貴人迷》《沒病找病》,莫裡哀總共寫了10幾部把音樂、舞蹈與喜劇情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喜劇,演出時特別受到歡迎。

從整體來看,莫裡哀的所有喜劇幾乎都具有鬧劇的因素,後期創作尤為明顯,說明他堅持平民的趣味。但莫裡哀革新了民間的鬧劇,他的喜劇在風趣、粗獷之中表現出嚴肅的態度。他採用漫畫式的手法不僅僅在於逗笑,而是為了鮮明突出地塑造人物形象。他擺脫庸俗的滑稽和無聊的噱頭,從生活本身發掘喜劇性。他揶揄的「滑稽人」越自作聰明,實際上就越醜態百出,也就越使人發笑。

莫裡哀的喜劇都是直接為舞臺演出而寫作的。他把日常生活用語提煉後搬上舞臺,顯得自然、生動。劇中人物講話的語氣都恰如其分。對話俏皮、機智、緊湊,本身就是動作。莫裡哀在喜劇中還運用了豐富多彩有民間語彙、諺語、格言等。他的喜劇閃耀著人民智慧的光芒。

莫裡哀自覺地站在人民大眾一邊。他的喜劇裡,飛揚跋扈,外強中乾的貴族人物總是被諷刺取笑的丑角,而熱情正直、機智勇敢的僕人則是歌頌的對象。《司卡潘的詭計》(1671)中的「下等人」司卡潘是全劇的主角,把主人騙到一條口袋裡用棍子痛打,以致布瓦洛看不過去《詩的藝術》中要求莫裡哀「少和人民來往」。但正是這種民主主義的精神,反映了莫裡哀具有法國社會第三等級的反封建傾向。

喜劇理論

莫裡哀通過他的一些序言、論戰性劇本等,闡述了一套有創見的現實主義喜劇理論和編導經驗。他強調喜劇要反映現實、寓教於樂。在《太太學堂》的批評中,他指出喜劇要是「公眾的鏡子」。「必須照自然描畫」,「要求形象逼真」。又說喜劇是直接針對世風習俗的「諷刺」、「一般性的批評」。在1664年的「陳情表」中,他進一步說:「喜劇的責任既是在娛樂中改正人們的弊病,我認為執行這個任務最莫過於通過令人發笑的描繪抨擊本世紀的惡習。「在《達爾杜弗-序》中,他闡明「惡習變成人人的笑柄,對惡習就是重大的打擊」。他一向認為觀眾是喜劇的「唯一裁判」,觀眾的笑聲就是對喪失理性的滑稽人最好的輿論制裁,迫使他們改正惡習,並使別人引以為戒。他主張作品要自然、合理,把「常識」定為文藝批評的標準,強調對作品和演出須以社會效果進行批評。

影響

莫裡哀的喜劇已成為典範性作品,影響了許多國家喜劇事業的發展。如,博馬舍、哥爾多尼、歌德、果戈裡等。在法國,人們認為莫裡哀代表了「法蘭西精神」。僅法國法蘭西喜劇院,從1680年10月21日創立到1980年的三百多年間,就上演過莫的喜劇29783場。拉辛的戲8697場,高乃依的戲7019場。莫裡哀的戲已譯成各國的文字出版,並經常被各國上演。中國也出版了《達爾杜弗》(也譯為《偽君子》)、《吝嗇鬼》《貴人迷》(譯為《醉心貴族的小市民》)、《司卡班的詭計》《太太學堂》等等。著名的譯者有李健吾、趙少侯等。

莫裡哀的喜劇是世界文學和戲劇寶庫中的珍貴遺產。

羅錦鱗:原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導演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著名導演藝術家。

相關焦點

  • 著名相聲藝術家楊少華,幾句話逗樂啟功,換得「中國莫裡哀」真跡
    喜歡相聲的朋友一定都認識楊少華,他是中國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歡。楊少華師從著名相聲藝術家郭榮啟,在北京啟明茶社說學相聲,學成後被調入南開區曲藝團,成為了一名專業演員。楊少華不愧是著名的相聲演員,一見到啟功,幾句話就把啟功逗樂了,瞬間讓啟功喜歡上了這位陌生人,楊少華開著玩笑對啟功說:他們都說我是中國的莫裡哀,但是我卻不知道莫裡哀是誰,您知道嗎?啟功知道這是笑話但是還是解釋道:莫裡哀是十七世紀法國著名喜劇大師,是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他們把你比喻成中國的莫裡哀,看來大家都很認可你呀。
  • 喜劇大師莫裡哀:道盡人間喜劇,可他的悲傷有誰知
    法國著名諷刺喜劇作家莫裡哀一生創作了大量喜劇,他把歡笑送給了觀眾,而留給自己的,則是不幸婚姻帶來的無盡煩惱。莫裡哀40歲時,和他的戲班子裡的女演員亞爾瑪特結婚。亞爾瑪特年輕,講究衣著,喜歡打扮,而且還是一個善於迷惑異性的人。他倆時常吵架。
  • 20個著名外國作家及代表作簡介
    (相關閱讀:《哈姆雷特》節選、簡介、簡答) 四、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 塞萬提斯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作家,代表作是《堂吉訶德》。他以騎士小說的寫法描寫堂吉訶德和他的侍從桑丘的冒險經歷,達到諷刺騎士制度和騎士文學的目的。
  • 莫裡哀《偽君子》:娶了別人女兒,繼承了家產,又惦記起來嶽母
    引言:莫裡哀本名叫約翰·巴狄斯特·波克蘭,作為在世界戲劇創作史上唯一一位可以與莎士比亞抗衡的戲劇家,他代表了法國古典主義創作時期最先進前衛的創作理念與思想,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得到當時社會矛盾的發展狀況。
  • 法國劇作家雅絲米娜·雷札 作品中文版首次出版
    南都訊 記者朱蓉婷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法國當代重要劇作家雅絲米娜·雷札(Yasmina Reza 1959-)作品中文版,「雅絲米娜·雷札作品集」目前已有《藝術》《殺戮之神》《巴比倫》三部劇本及小說面世
  • 莫裡哀《偽君子》:偽君子都逃不開偽善
    ——《偽君子》莫裡哀是十七世紀法國著名喜劇作家,被贊為可以和莎士比亞齊名的戲劇家。他的作品多次登上法蘭西戲劇院,其中《偽君子》的演出次數常年排在首位。「喜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別人看。」莫裡哀在敘述故事的時候冷靜地像一個旁觀者,看起來不摻雜一絲半點個人情感,事實上他卻巧妙地運用細節描寫,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可以說莫裡哀的《偽君子》打破了傳統古典主義的循規蹈矩,用大膽誇張的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場偽善的鬧劇,詼諧幽默的背後發人深省。
  • 透過「高拉莫」分析法國古典主義文學的特色
    他於17世紀開始流行於西歐,尤其是法國一帶。所以當人們提起古典主義,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國古典主義,那麼我們今天就通過高乃依、拉辛和莫裡哀(簡稱「高拉莫」)的部分作品,來分析一下法國古典主義文學的特色。莫裡哀畫像在分析一種文化思潮時,可以從他產生發展的背景說起,古典主義之所以能夠在歐洲興起,又在法國發展,是因為法國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國家,在政治上強調絕對王權,這是他能夠繁榮發展的政治基礎,並且此時的領導階層方面無比和諧
  • 法國鬼節逛墳指南
    正如著名學者熊培雲在《巴黎·墓地書》一書中所說,每座公墓就像是」一座座微縮的建築藝術博物館「。每年萬聖節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更是絡繹不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巴黎的三個主要公墓及棲息於此的名人們。這裡一共安葬了七萬多人,其中有很多過去數百年中為法國做出貢獻的名人,莫裡哀、巴爾扎克(第48墓區)、普魯斯特(第85墓區)等都長眠於此。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巴黎公社社員牆,就在公墓的東北角。1871年「5月流血周」時,公社最後的一批戰士被槍殺在此,共147名。
  • ...活動「我與名家零距離」 一 著名劇作家齊飛:我與《倒黴大叔...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嘉賓檔案:齊飛,著名劇作家,省管優秀專家、省文史館館員。創作的劇目有《倒黴大叔的婚事》《清明雨》《七品青蓮》《燕振昌》《撼天情》《魂斷上河圖》《天山人家》《吉鴻昌》《太康人家》《駐村第一書記》等二十多部,戲曲電視劇、電影、廣播劇等二十多部。
  • 日本著名劇作家井上廈患肺癌去世 享年75歲
    搜狐娛樂訊 日本著名劇作家、曾獲得文化功勞獎的井上廈,9日晚10點22分,因肺癌在神奈川縣鎌倉市的家中去世,享年75歲。去年10月井上廈被診斷為肺癌,之後一直在和病魔戰鬥。9號傍晚從醫院回到家中突然身體狀況惡化。  曾寫過多部作品的井上廈,還為正確使用日語發表過多部作品。
  • 法國巴黎著名景點介紹
    1、 羅浮宮博物館——蒙娜麗莎、斷臂維納斯羅浮宮是世界上古老、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崙時代。目前,羅浮宮是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這裡的鎮館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蒙娜麗莎》和《勝利女神》。
  • 國際MBA:法國各個高等商學院簡介
    ESSEC 艾塞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  創建於1907年的ESSEC高等經濟商業學院位於法國巴黎,是一所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如今的ESSEC高等商學院開設了一系列的課程,致力於商業與管理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 法國龔古爾童書獎的著名童書作和插畫師Eric Battut 的作品欣賞
    Le Roi qui demandait la luneby Eric Battut分享這本曾獲得法國龔古爾童書獎的著名童書作者和插畫師Eric Battut 的《想要奔月的國王》。簡介:「每天晚上,彼得國王都在看月亮,他的夢想是散步去見見他的貴族,他為實現夢想要付出一切,甚至是他的王國。不久,這個夢想變成了王室的命令……「在多番努力之後,彼得國王終於到達了月球。但是,沒有鐵皮小城堡沒有朝臣的國度居住的是誰?彼得國王真的在月球上嗎?難道不是月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