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害嶽飛的奸臣万俟卨,他的名字怎麼讀?他是漢人嗎

2020-12-15 小王子說歷史

在杭州嶽飛墓前跪著四個鐵人跪像,他們分別是王氏、秦檜、万俟卨、張俊,在江西的嶽母面前又增加了第五位奸臣的跪像,他就是參與作偽證,誣告嶽飛謀反的王俊。今天咱們結合標題,主要講講万俟卨。

對於万俟卨這三個字,很多朋友可能會讀錯。万俟卨不姓「萬」,他真正的讀音為mòqíXiè(莫其謝),現在可能很多朋友明白了,當姓「萬」讀mò的時候,這個名字一定和少數民族有關。「万俟」也不是姓,他是一個鮮卑部落的名稱。

万俟的姓氏起源

万俟,原本是鮮卑族的部落名稱。東晉的時候,万俟部落就隨拓跋氏進入中原,《姓譜》記載:「拓跋氏有万俟部落,以部落為姓。」万俟部落的人就被外界稱為万俟氏。

還有一種說法万俟氏來自鮮卑族拓跋氏,拓跋氏在北魏時期鮮卑族是十大貴族姓之一,在東晉時期,北魏由拓跋鄰繼位,他的三弟在公族中產生了万俟姓。《魏書官氏志》記載:「万俟,後魏獻帝季弟之裔。」《尚友錄》:「後魏獻帝季弟之後為十姓,魏書官氏志稱万俟氏。」

然而在《北史》中,對万俟氏卻有不一樣的記載。《北史》曰:「万俟,其先匈奴之別種也。」

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万俟氏

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万俟氏,就是万俟醜奴。在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間,貴族統治階級殘酷的剝削農民,北方六鎮先後爆發了軍人起義。高平鎮敕勒族酋長胡琛率部下起義,當時万俟醜奴是胡琛的部下。

胡琛死後,万俟醜奴統領了這支起義軍,万俟醜奴緊接著和北魏政府軍抗衡。北魏建義元年(528年)万俟醜奴在高平稱天子,並設置了文武百官。建義二年(529年)万俟醜奴控制了涇水、渭水等地方,魏國大將蕭寶寅投奔了万俟醜奴。

遷移傳播

早期,万俟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西北地區與山西一帶,後隨北魏王朝遷入河南、河北和山東等地,並在山東形成万俟氏聚集地,以蘭陵郡為郡望。現今,萬侯人口主要分布在安徽、北京、遼寧和福建等地。

万俟卨陷害嶽飛

万俟卨字元忠,開封陽武縣人,根據《宋史》記載,万俟卨依附投降派秦檜,搜羅罪名陷害抗金忠臣嶽飛,無所不用其極。嶽飛最終被「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於風波亭。万俟卨如何彈劾嶽飛的,咱們結合史料,為大家談談。

紹興十一年秋七月壬孑(公元1141年8月),万俟高向朝廷上疏說:「樞密副使嶽飛,建議朝廷放棄淮西、淮東之地,專門守住長江以南的土地;並且,嶽飛掌握朝廷的重兵十萬人馬,在紹興十一年沒有橫一根草去攔截金軍,現在又放出議論要朝廷放棄淮西與淮東,使整個朝廷受到震動。這行為是配不上做大臣行為的開始。」

趙構發話說:「山陽(淮安)是戰略要地,有了淮安則可保護淮東,無淮安,通州與泰州就不能守住,金賊一來,直接奔向蘇州與常州,這根本豈不援?前不久派張俊、嶽飛往山陽安排戰略防守措施,二人登城巡視後,嶽飛竟然說:『楚州(淮安)守不住的,為什麼還要修建城池?『大概是嶽飛感覺士兵們修城辛苦,不願意修了,嶽飛想藉此來獲得士兵的歡心。這個人說出這等話,我不信任他了。」秦檜說話了:「嶽飛對人說出這樣的話,恐怕大家還不知道了。」

當時,張俊與嶽飛都在鎮江。万俟卨又向朝廷上奏:「今年(1141年)春天,金兵大舉進犯淮西,張俊軍隊全部出動,與金軍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朝廷嚴詔催促嶽飛來支援,嶽飛藉故稽留,稍微進軍到舒州與蘄州,然而不進軍了。又固執地要朝廷放棄山陽(淮安),導致大家議論紛紛,所幸的是張俊阻止了嶽飛的議論,這議論紛紛的情況才得以控制。」

朝廷當時沒有理會萬俊高的彈劾,於是御史何鑄、羅汝揖交叉彈勃,並把彈勃的文章交給嶽飛一份,嶽飛擋不住壓力,提出了辭職要求。(紹興十一年)八月甲戌,也就是公元1141年九月,嶽飛被免除了樞密副使的職務。這才有了後面的「風波亭事件」。

在陷害嶽飛後,万俟卨被任命在參知政事,又以報謝的身份出使金國,跟金人搭上關係後,便於秦檜爭權,被罷黜,貶出京城。秦檜死後,万俟卨被召回京升任宰相,由於執行投降政策,被老百姓所憎恨,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万俟卨去世,時七十五歲,諡號「忠靖」。

相關焦點

  • 陷害嶽飛的奸臣万俟卨,他的名字怎麼讀?他到底是什麼人?
    一提起民族英雄嶽飛墓前的幾尊跪像,你最先想到的是否是秦檜的那一尊?那你是否還曾注意到,在秦檜身邊還有一尊書著万俟卨(音同"莫其謝")之名的跪像?嶽飛墓前的跪像共有五尊,分別是當初陷害嶽飛的主要"劊子手"秦檜、秦檜之妻王氏、王俊、張俊和万俟卨。而秦檜和万俟卨,又是這五人中唯二還被寫進了《宋史·奸臣傳》的大奸吝。
  • 為啥要立「万俟卨故裡」碑?專家的解釋似是而非,讓人哭笑不得
    今年年初,河南省原陽縣文管所突如其來地在齊街鎮麥寨村樹碑設立了一塊題為「万俟故裡」的石碑。石碑正面上書「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登錄單位」,中間寫有「万俟卨故裡」字樣,落款「原陽縣文物管理所立」、「二○一八年一月二十六日」。石碑的背面是題為「南宋宰相万俟卨簡介」的一篇人物小傳。此碑一出,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議。
  • 千秋罵名,跪在嶽飛墓前的都是誰?
    談到大名鼎鼎的嶽飛,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精忠報國,一心為民,誓要北伐中原,收復山河,然而他的一腔熱血被趙構、秦檜等人陷害了。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河南省湯陰縣人。
  • 《嶽飛傳》中秦檜為何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嶽飛?
    《嶽飛傳》中秦檜以莫須有即或許有罪名陷害嶽飛父子。他為何要陷害嶽飛父子?1.秦檜反對立異姓皇帝,由反對議和變為忘仇議和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兵圍攻宋都城汴京。徽、欽宗被迫出城求和,被金扣在金營。秦檜是進士學歷,文採飛楊,這個時秦檜還不是奸臣。金人聽說秦檜這個人後,就把他做為人質弄到軍中。建炎四年十月,秦檜和妻子王氏及僕從一家,從軍中取道漣水軍水砦經海上返回行在臨安。
  • 嶽飛墓前本來跪著五個人,如今少一人,少的那個是誰?
    這是文章頭部 嶽飛死後數百年,人們一直在懷念他,主動造塑像祭奠他,並在他墓前雕刻了跪著的罪人們,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應該就是秦檜了,但是除秦檜之外,參與當年謀害嶽飛的還另有人在,他們也沒有逃脫人們的譴責。
  • 宋朝「以敕代律」制度:嶽飛冤案的罪魁禍首,秦檜只是奉旨行事
    杭州嶽王廟 杭州嶽廟,在嶽飛的墳墓前跪著四具鐵人,代表冤案的兇手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mò qí Xiè)。發人深省的是文徵明的題壁。很有意思,對區區一個秦檜能夠陷害嶽飛提出了質疑。 面對金兵的入侵,嶽飛率領「嶽家軍」英勇抗擊,留下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千古佳話。嶽飛的《滿江紅》又是何等氣概?嶽飛因抗金、愛國而冤死,天下並行無不為之痛惜! 然而,面對強大的封建統治階級,嶽飛的嶽家軍、愛國群眾卻「敢怒而不敢言」。
  • 宋高宗為什麼要殺嶽飛?一代名將嶽飛,不是戰死沙場,而是被害死
    在中國古代的史官,幾乎都是只罵奸臣,不罵皇帝的,文徵明卻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宋高宗才是殺害嶽飛的元兇,實屬難能可貴。高宗殺害嶽飛,原因十分複雜,如嶽飛力拒和議、力主迎回二帝、聯絡兩河義軍等等。此外,嶽飛有三件事得罪了高宗,使他懷疑嶽飛不忠。
  •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為何以「莫須有」之罪殺嶽飛?
    這裡羅列嶽飛的主要罪狀有三條:第一,增援淮西,「稽違詔旨,不以時發」;第二,出使楚州,宣稱「楚不可守,城安用修」;第三,擔任樞密副使之後,鬱鬱不樂,意圖辭職。第一、第二兩條,是張俊栽贓他的,純屬虛構。至於第三條,嶽飛有職無權,寧願退隱山林,這又有什麼罪呢?万俟卨已在奏章中提議免去嶽飛的樞密副使之職,將其「出之於外」。
  • 因同學名字才知道的生僻字上熱搜,這幾個最容易念錯!你會讀嗎?
    除了多音字,還有一些日常生活中非常罕見的生僻字,也會因為某種美好的寓意,出現在人的名字中。今天這個話題就登上了微博熱搜,卓小越就借這個機會來盤點一下姓名中最容易讀錯、最生僻的那些字!快來看看你會不會讀吧!
  • 嶽飛手下12位將領,為何有9人指認他謀反?莫非史書寫錯了?
    而南宋為了鞏固皇權,也試圖趁機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比如嶽飛和韓世忠。此次議和,金國是有條件的,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宋高宗趙構與嶽飛君臣之間雖然有隙,但他也不會輕易動殺心,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嶽飛對國家的重要性。但是在外部的壓力之下,再加上內部矛盾,嶽飛立刻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將背叛了他?這些手下為什麼要背叛嶽飛?
    嶽飛的被陷害,現在我們公認的是趙構、秦檜、万俟卨和羅汝楫等人合謀,這個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爭議。其實在嶽飛被害的過程中,嶽飛的四個得力手下也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他們為了保全自己而背叛嶽飛,成為了被世人唾罵的對象。
  • 嶽飛入獄後誓不屈服,堅稱自己無罪,獄卒吐露九個字令其無話可說
    在連下十二道金牌將其從前線召回後,奸臣秦檜夥同万俟卨、張俊等人,在高宗趙構的授意之下對嶽飛進行攀咬。不久,嶽飛死於大理寺獄中,其子嶽雲與部將張憲公開斬首。結合相關史料,不難發現宋高宗高宗對於嶽飛的態度非常曖昧,可謂是又愛又恨。一方面,他需要嶽飛這樣的良將來為他阻擊金人;另一方面,他又對嶽飛的抗命不遵感到痛恨。除此之外,嶽飛還犯了一個錯誤,這才讓宋高宗趙構對其生出了殺心。
  • 嶽飛逝世後無人替他報仇,人緣這麼差?十萬大軍還是有人站出來的
    歷史上最令人唾棄的奸臣是誰?提到這個問題相信大家想到的一定就是秦檜,因為他曾經陷害了忠臣嶽飛,直到今天秦檜和他的妻子依然跪在嶽飛墓前,忍受著世人的憎惡和謾罵的口水。這麼多年過去了,秦檜也在嶽飛的墓前跪了那麼久,應該夠他贖罪的了,可以站起來了吧?但是這個觀點並不被世人所接受。不過說到這裡不禁會令人思考,當年嶽飛在被陷害的時候他身邊有那麼多士兵,為何沒有一個人幫他說話呢?這一切還得「歸功於」殺死嶽飛真正的兇手——宋高宗。
  • 內鬼,嶽家軍裡陷害嶽飛的都有誰
    此後一千多年,我們都知道誣陷殺害嶽飛的兇手是宋高宗趙構、宰相秦檜,以及楊存中、張俊、万俟、何鑄、羅汝楫等人,但還有一些幫兇往往被我們忽略了,比如號稱「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嶽家軍裡就有不少陷害嶽飛的內鬼。
  • 為何秦檜敢陷害嶽飛卻不敢動韓世忠?
    我們都知道韓世忠是南宋有名的將領,他和嶽飛可以說是並駕齊驅,他在18歲的時候從軍,打起仗來勇不可當,他的妻子梁紅玉是一位女中豪傑,十八版武藝樣樣精通,她是韓世忠的賢內助,幫助成為將領的韓世忠訓練軍隊。但是我們知道宋朝建國最忌諱的就是武將手中的兵權,因此,作為南宋朝廷三大主力將領之一的韓世忠很快就被朝廷召回朝廷,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將他的兵權收回,而韓世忠作為老將,首當其衝的遭受到了奸臣秦檜的迫害,但是韓世忠卻以明哲保身的方式全身而退,而另一個主力將領的嶽飛則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迫害致死。那麼為什麼秦檜能夠陷害嶽飛成功,而不沒有陷害成功韓世忠呢?
  • 史學大家們談起宋高宗都說「嶽飛必死」,這是什麼邏輯?
    4月,嶽飛軍權被剝奪調為所謂樞密院副使一職。  8月,就這「樞密副使」的破職也被罷免!  10月,以「謀反」之罪將嶽飛投入大理寺大牢(今天的杭州小車橋附近)。審訊期間,嶽飛義正詞嚴。他們為了儘快讓「謀反」之罪坐實,對嶽飛百般折磨,嚴刑拷打。當衣服打爛露出背後的「精忠報國」四字時,主審官何鑄十分動情,意識到此案就一徹頭徹尾的大陰謀。
  • 嶽飛遇難後,他和秦檜的後代,分別有什麼結局?
    後來金無力面對北宋的強軍準備議和,嶽飛本人是極力反對議和的,但朝廷自然是想議和,不僅如此,還開始"處理"他們這些有兵有權的將領,嶽飛就在此時落入了賊手,被誣陷入獄,儘管他至死也不認那些罪行,甚至露出自己的後背"盡忠報國"四字,來表明自己的忠心,但最後還是慘遭殺害。
  • 伍子胥被賜劍自刎:是被奸臣陷害?還是他咎由自取?
    吳國人同情伍子胥,在江邊給他修建了祠堂,並把這個地方命名為胥山。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所滅。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究竟是被奸臣伯嚭陷害?還是伍子胥咎由自取?伯嚭,春秋晚期人,生於楚國貴族家庭,是楚國名臣伯州犁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