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害嶽飛的奸臣万俟卨,他的名字怎麼讀?他到底是什麼人?

2020-12-05 煮酒君

一提起民族英雄嶽飛墓前的幾尊跪像,你最先想到的是否是秦檜的那一尊?那你是否還曾注意到,在秦檜身邊還有一尊書著万俟卨(音同"莫其謝")之名的跪像?

嶽飛墓前的跪像共有五尊,分別是當初陷害嶽飛的主要"劊子手"秦檜、秦檜之妻王氏、王俊、張俊和万俟卨。而秦檜和万俟卨,又是這五人中唯二還被寫進了《宋史·奸臣傳》的大奸吝。

秦檜我們再熟悉不過了。而万俟卨,作為一個開封府武縣(今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走出來的讀書人,倒是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悉的背景。

在看到"万俟卨"這個名字而不知其讀音的時候,你覺得其中的姓氏是什麼,"萬"?當你知道在這裡"萬"讀作"莫"的時候,你也許就已經有了猜測:這個名字和少數民族有些關係。

確實,"万俟卨"這名字的姓氏其實是"万俟",而非"萬"。在最初,"万俟"也不是一個姓氏,而是一個鮮卑部落的名稱。

鮮卑万俟部落的歷史,可追溯到兩漢時期"戲份"頗多的匈奴一族。東漢末期,大量匈奴人南遷,與漢族、鮮卑族等民族進行融合。

而万俟部落的前身大抵是鮮卑中與匈奴融合較多的一支,所以記載北朝歷史的《北史》直接將万俟部落稱為"先匈奴之別種也"(一說是某匈奴部落稱万俟)。

後來鮮卑拓跋部的實力不斷壯大,東晉時,万俟部便主動追隨拓跋部,為拓跋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因為逐漸靠近中原,整個部族有意無意地不斷漢化,万俟部落的人們便將部落之名作為他們的姓氏,"万俟氏"始現。

北魏獻帝拓跋鄰時期,因為他把全國七分,又想派遣兄弟們去管理,便改了他們的氏。而這其中一支也是"万俟氏"。因此"万俟"作為姓氏,有至少兩個源流。

已知的万俟家出現在歷史上的第一位名人,是北魏末年在西北統帥少數民族起義軍的万俟醜奴。万俟醜奴原本是敕勒族起義軍領袖胡琛的部將。後來胡琛因起義軍內部不和被殺,万俟醜奴便順勢接手了胡琛的兵將。

在巔峰時期,万俟醜奴建立了大趙政權,成了把北魏孝明帝愁得連飯都吃不下的"刺頭"。不過他"起"得快,跌得也快。北魏永安三年(530),也就是万俟醜奴稱帝的三年後,他就在北魏大軍的夾擊中被俘,最後落得了身首異處的下場。

可能是万俟部落的人們繼承了先祖骨子裡的勇武之氣。除了万俟醜奴,万俟普和万俟洛父子也是戰功赫赫。万俟普官至太尉。万俟洛官至相當於副宰相的左僕射。

宋代,万俟家除了養大了万俟卨這個奸臣,還出了万俟詠這位詞賦名家。万俟詠生活在兩宋之交,和万俟卨幾乎同一時代。因為他籍貫不詳,所以我們也不知他和万俟卨有多少關係。但就他屢試不第,以致最終徹底放棄仕途的經歷來看,他至少和万俟卨不是一路人。

万俟詠自號"大梁詞隱",又精通音律,所以周邦彥、晁元禮等人和他交往頗深,一行人創作了不少新詞、好詞。且時人還稱他為"詩賦老手"。万俟詠的詩賦之名甚至超越了他的詞作成就,成了他在世時身上最顯著的標籤。

而無論是和反抗北魏黑暗統治的万俟醜奴相比,還是和在文學領域成績卓越的万俟詠相比,万俟卨都太丟万俟氏的臉面了。

万俟卨在政和二年(1112)成為太學生,後來在相州、潁昌等地的官學任教。大概是不甘做一輩子夫子,他又先後做了太學錄、樞密院編修官、尚書比部員外郎,以謀求晉升。但紹興初年,因為盜賊四處劫掠,洽在動亂地區的万俟卨便不得不東躲西藏。

可誰也沒想到,這場動亂居然是万俟卨發家之路的起點。因為被盜賊圍困,万俟卨不得不組織城中青壯年守城,一直抵抗到盜賊主動離開。

隨後他便被朝廷提拔為湖北轉運判官,後改為提點湖北刑獄。也是在這個任期,万俟卨因為嶽飛對自己不夠有禮而記恨上了嶽飛。

万俟卨是什麼時候勾搭上秦檜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在該調任湖南轉運判官,他就奉秦檜之命在皇帝面前詆毀嶽飛。正是因為他選擇做秦檜的爪牙,他之後才沒有再調任地方,而是在中央漸漸高升。

也正是因為他選擇做秦檜的爪牙,如今嶽飛的墓前才有了他的跪像。

秦檜的同黨不只万俟卨一人,但只有他一人和秦檜一起進了《宋史·奸臣傳》。"万俟"從部落名到姓氏,冠了不只一人,卻只有万俟卨一人遺臭千年。

如此,"万俟卨"常被誤讀,倒算是万俟氏的一種幸運了。

相關焦點

  • 陷害嶽飛的奸臣万俟卨,他的名字怎麼讀?他是漢人嗎
    在杭州嶽飛墓前跪著四個鐵人跪像,他們分別是王氏、秦檜、万俟卨、張俊,在江西的嶽母面前又增加了第五位奸臣的跪像,他就是參與作偽證,誣告嶽飛謀反的王俊。今天咱們結合標題,主要講講万俟卨。對於万俟卨這三個字,很多朋友可能會讀錯。
  • 為啥要立「万俟卨故裡」碑?專家的解釋似是而非,讓人哭笑不得
    今年年初,河南省原陽縣文管所突如其來地在齊街鎮麥寨村樹碑設立了一塊題為「万俟故裡」的石碑。石碑正面上書「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登錄單位」,中間寫有「万俟卨故裡」字樣,落款「原陽縣文物管理所立」、「二○一八年一月二十六日」。石碑的背面是題為「南宋宰相万俟卨簡介」的一篇人物小傳。此碑一出,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議。
  • 千秋罵名,跪在嶽飛墓前的都是誰?
    談到大名鼎鼎的嶽飛,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精忠報國,一心為民,誓要北伐中原,收復山河,然而他的一腔熱血被趙構、秦檜等人陷害了。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河南省湯陰縣人。
  • 《嶽飛傳》中秦檜為何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嶽飛?
    《嶽飛傳》中秦檜以莫須有即或許有罪名陷害嶽飛父子。他為何要陷害嶽飛父子?1.秦檜反對立異姓皇帝,由反對議和變為忘仇議和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兵圍攻宋都城汴京。徽、欽宗被迫出城求和,被金扣在金營。秦檜是進士學歷,文採飛楊,這個時秦檜還不是奸臣。金人聽說秦檜這個人後,就把他做為人質弄到軍中。建炎四年十月,秦檜和妻子王氏及僕從一家,從軍中取道漣水軍水砦經海上返回行在臨安。
  • 嶽飛墓前本來跪著五個人,如今少一人,少的那個是誰?
    這是文章頭部 嶽飛死後數百年,人們一直在懷念他,主動造塑像祭奠他,並在他墓前雕刻了跪著的罪人們,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應該就是秦檜了,但是除秦檜之外,參與當年謀害嶽飛的還另有人在,他們也沒有逃脫人們的譴責。
  • 嶽飛手下12位將領,為何有9人指認他謀反?莫非史書寫錯了?
    同年四月,嶽飛就被調離了他一手拉扯起來的嶽家軍,前往臨安樞密院任職。不久之後秦檜又指使其黨羽万俟卨、羅汝楫彈劾嶽飛,要求免除他樞密副使之職。當年八月九日,嶽飛被免去樞密副使,貶為「萬壽觀使」這一閒職。嶽飛也感受到了朝堂對自己的排擠,索性主動請求歸回到了廬山舊居賦閒。嶽飛此舉無疑是在以退求自保,自古功高震主的人大多沒有好下場。但他的退讓並沒有讓針對他的迫害停止,休息了兩個月之後就被投入了大理寺的獄中。
  • 宋朝「以敕代律」制度:嶽飛冤案的罪魁禍首,秦檜只是奉旨行事
    公元1139年,著名民族英雄嶽飛以「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殺害,這是眾所周知的大冤案。可是,造成這千古奇冤的根源是什麼?有人說是秦檜,有人說是宋高宗趙構,這些說法只是表象,並沒有說到問題的根源。
  • 宋高宗為什麼要殺嶽飛?一代名將嶽飛,不是戰死沙場,而是被害死
    至於第三條,嶽飛有職無權,寧肯退隱山林,又何罪之有?万俟卨已在奏章中提議免去嶽飛的樞密副使之職,將其「出之於外」,然而,高宗、秦檜卻還遲遲沒有懲處嶽飛。於是,進入八月之初,御使中丞何鑄和殿中侍御使羅汝楫便又相繼上疏,內容仍然是重複万俟卨所奏之事,最後則是催促高宗、秦檜對嶽飛「速賜處分,俾就閒祠,以為不忠之戒」。而且,万俟卨等人還將前後所上奏章一概抄了副本,一併交與嶽飛過目,事已至此,嶽飛惟有請辭。
  •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為何以「莫須有」之罪殺嶽飛?
    這裡羅列嶽飛的主要罪狀有三條:第一,增援淮西,「稽違詔旨,不以時發」;第二,出使楚州,宣稱「楚不可守,城安用修」;第三,擔任樞密副使之後,鬱鬱不樂,意圖辭職。第一、第二兩條,是張俊栽贓他的,純屬虛構。至於第三條,嶽飛有職無權,寧願退隱山林,這又有什麼罪呢?万俟卨已在奏章中提議免去嶽飛的樞密副使之職,將其「出之於外」。
  •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將背叛了他?這些手下為什麼要背叛嶽飛?
    嶽飛的被陷害,現在我們公認的是趙構、秦檜、万俟卨和羅汝楫等人合謀,這個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爭議。其實在嶽飛被害的過程中,嶽飛的四個得力手下也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他們為了保全自己而背叛嶽飛,成為了被世人唾罵的對象。
  • 嶽飛入獄後誓不屈服,堅稱自己無罪,獄卒吐露九個字令其無話可說
    在連下十二道金牌將其從前線召回後,奸臣秦檜夥同万俟卨、張俊等人,在高宗趙構的授意之下對嶽飛進行攀咬。不久,嶽飛死於大理寺獄中,其子嶽雲與部將張憲公開斬首。結合相關史料,不難發現宋高宗高宗對於嶽飛的態度非常曖昧,可謂是又愛又恨。一方面,他需要嶽飛這樣的良將來為他阻擊金人;另一方面,他又對嶽飛的抗命不遵感到痛恨。除此之外,嶽飛還犯了一個錯誤,這才讓宋高宗趙構對其生出了殺心。
  • 因同學名字才知道的生僻字上熱搜,這幾個最容易念錯!你會讀嗎?
    除了多音字,還有一些日常生活中非常罕見的生僻字,也會因為某種美好的寓意,出現在人的名字中。今天這個話題就登上了微博熱搜,卓小越就借這個機會來盤點一下姓名中最容易讀錯、最生僻的那些字!快來看看你會不會讀吧!
  • 史學大家們談起宋高宗都說「嶽飛必死」,這是什麼邏輯?
    這就擺牌了,嶽飛必須被「謀反」其它結果免談。一旦沒有「謀反」,那就是斷案有問題。就這樣,同情「犯人」的主審官何鑄被更換為万俟卨(後來跪在嶽飛像前的四醜之一)。  宋金協議期間嶽飛羈押受審,也就是沒有帶領嶽家軍「搗亂」。按理說協議之後應該放出嶽飛。但這只限於您、我、天下人的認知。「臣構」(趙構對金的自稱)胸有大志,他眼觀的已經不是搗不搗亂的問題。  万俟卨上任後努力配合和秦檜,趙構收羅嶽飛罪名,希望儘快讓嶽飛「謀反」,儘快結案。
  • 嶽飛逝世後無人替他報仇,人緣這麼差?十萬大軍還是有人站出來的
    歷史上最令人唾棄的奸臣是誰?提到這個問題相信大家想到的一定就是秦檜,因為他曾經陷害了忠臣嶽飛,直到今天秦檜和他的妻子依然跪在嶽飛墓前,忍受著世人的憎惡和謾罵的口水。這麼多年過去了,秦檜也在嶽飛的墓前跪了那麼久,應該夠他贖罪的了,可以站起來了吧?但是這個觀點並不被世人所接受。不過說到這裡不禁會令人思考,當年嶽飛在被陷害的時候他身邊有那麼多士兵,為何沒有一個人幫他說話呢?這一切還得「歸功於」殺死嶽飛真正的兇手——宋高宗。
  • 嶽飛遇難後,他和秦檜的後代,分別有什麼結局?
    今天要介紹的人物便是著名的抗金名將嶽飛。我們大多數人對於他的印象都是嶽母刺字以及那首盪氣迴腸的《滿江紅》,雖然不曾經歷過那個時代,但從他的故事以及詩詞中,很容易看出他對祖國的敬愛之情。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淳樸善良,經常幫助身邊人,所以嶽飛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品德薰陶,但不幸的是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在父親去世的那一年,他剛滿二十歲,弱冠之年,為了家中生計他決定投軍,從小習武的他很快就在軍中立了功得到了晉升。
  • 內鬼,嶽家軍裡陷害嶽飛的都有誰
    此後一千多年,我們都知道誣陷殺害嶽飛的兇手是宋高宗趙構、宰相秦檜,以及楊存中、張俊、万俟、何鑄、羅汝楫等人,但還有一些幫兇往往被我們忽略了,比如號稱「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嶽家軍裡就有不少陷害嶽飛的內鬼。
  • 為何秦檜敢陷害嶽飛卻不敢動韓世忠?
    我們都知道韓世忠是南宋有名的將領,他和嶽飛可以說是並駕齊驅,他在18歲的時候從軍,打起仗來勇不可當,他的妻子梁紅玉是一位女中豪傑,十八版武藝樣樣精通,她是韓世忠的賢內助,幫助成為將領的韓世忠訓練軍隊。但是我們知道宋朝建國最忌諱的就是武將手中的兵權,因此,作為南宋朝廷三大主力將領之一的韓世忠很快就被朝廷召回朝廷,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將他的兵權收回,而韓世忠作為老將,首當其衝的遭受到了奸臣秦檜的迫害,但是韓世忠卻以明哲保身的方式全身而退,而另一個主力將領的嶽飛則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迫害致死。那麼為什麼秦檜能夠陷害嶽飛成功,而不沒有陷害成功韓世忠呢?
  • 嶽飛死後五年,抗金名將牛皋暴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1142年1月,抗金名將嶽飛遇害,五年後,嶽家軍中的一位猛將牛皋暴亡。由於受到民間文學的影響,人們對牛皋的名字非常熟悉,對於他的死因,也存在著不同的說法。小說中寫道牛皋是因擒住金兀朮後,大笑而亡的,「虎騎龍背,氣死兀朮,笑殺牛皋」。那麼歷史上的牛皋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 嶽飛朱仙鎮大捷到底是真是假,十二道金牌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真相
    面對捲土重來的敵軍,嶽飛僅以八百背嵬軍與之決戰,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將金兵砍瓜切菜般消滅得乾淨,甚至「殺兀朮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朮只得狼狽潰逃。這便是宋金戰爭中為人津津樂道的「朱仙鎮大捷」。此戰嶽飛僅用數百人,便殲滅金軍十萬主力,收復汴京指日可待。但也正是這場輝煌的勝利,促使高宗下決心召嶽飛火速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