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城市跟著地鐵「跑」!

2020-12-14 騰訊網

今年年底,隨著地鐵房山線北延和16號線中段兩條新線開通運營,北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裡程將達到714.6公裡(不含市郊鐵路),運營線路、車站數量和運力規模繼續穩居國內前列。可以說,北京軌道交通的核心網絡已經形成,地鐵真正成為了綠色出行交通方式的主力和首選。

兩條新線年底開通

地鐵16號線中段從既有北段終點西苑站向南到甘家口。京投公司所屬快軌建管公司總工程師王寧說,這條新線開通後,將進一步提高16號線的服務範圍。

王寧:

「16號線中段全長是11.4公裡,7個車站,A型車8輛編組,年底通車運營以後,與前期開通的北段貫通運營,北安河到甘家口僅需49分鐘,一共4個換乘站。」

地鐵16號線中段國家圖書館站/來自網絡

與16號線中段同期開通的還有房山線北延,線路南起樊羊路站,北到豐益橋南站,全長約5.25公裡,共4座車站,開通後從燕山地區坐地鐵到南三環只需67分鐘。市重大項目辦軌道交通工程處黃哲文介紹,兩條新線的開通,進一步擴大了北京軌道交通路網。

黃哲文:

「房山線北延以後將有效增強房山新城與主城的交通聯繫,為房山地區和豐臺科技園地區的居民出行提供更多的選擇。16號線中段運營以後,將有效緩解西北三環地區的交通壓力。到年底我市軌道交通通車總裡程將達到714.6公裡。」

年底即將實現通車的兩條地鐵新線/來自網絡

常規線路體驗不佳

藉助2008年舉辦奧運會的契機,北京啟動了大規模地鐵建設。僅用12年時間,北京用驚人的速度建立起地鐵核心網絡,徹底解決了軌道交通「有沒有」的問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分院軌道交通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少輝表示,儘管運營規模不斷擴大,但結構單一、換乘體驗差等問題也逐漸暴露。

楊少輝:

「目前北京的軌道交通還是以地鐵為主,基本上佔到80%左右。受站間距的制約,旅行速度上不來,導致長距離出行的時間會很長。建成網的布局和客流的走向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換乘比例特別是一次甚至兩次以上的都比較高,體驗性比較差,換乘站點設計上換乘距離比較長。」

北京地鐵擁擠的早高峰/來自網絡

從國際經驗來看,東京、紐約等公共運輸、特別是軌道交通發達的城市,在傳統地鐵模式為主的基礎上,市域快線、市郊鐵路等適合長距離、快速度通勤的模式迅速發展,具備多制式換乘功能的交通樞紐客流吸引力十分明顯。今年9月30號,市郊鐵路懷柔密雲線進入北京北站運營,北京城市鐵路投資公司運營管理部部長殷波說,由於可以換成地鐵、高鐵等其他方式,客流量明顯增加。

殷波:

「懷柔密雲線引入北京北站之後,長度達到了144.6公裡,沿途設置了7個站,創造了單日發送旅客4500餘人的最高紀錄,平日日均旅客發送量也達到了將近2300人,同開通運營前相比增長了將近5倍。」

市郊鐵路懷柔密雲線進入北京北站/來自網絡

但更多居住在遠離綜合換乘樞紐周邊的乘客,卻只能承受站站停、速度慢、換乘相對繁瑣的常規地鐵的「出行煎熬」。

乘客:

「它這個線確實是很便利,但是它僅限於你住在周邊這些人。範圍更遠的話,它還需要坐地鐵或者坐公交再過來。

畢竟住在周邊的人也是比較有限的,太遠的話各種換交通工具比較複雜,也比較麻煩,地鐵站跟火車站不通,還需要兩次安檢。

可能也跟大家的出行的需求不同有關係,線路沒有實現真正的公交化。」

多制式軌道交通融合統一

這種現象充分說明了乘客對於軌道交通融合發展和便捷換乘的新需求。在新一輪軌道交通建設中,車站功能融合的理念正在被貫徹執行。正在建設的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就是一座接入城際鐵路、市域快線和地鐵的新型車站,京投樞紐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登科介紹,這座車站不僅是交通中心,也是生活中心。

張登科:

「有兩條城際鐵路,一條是京唐城際鐵路,可以到唐山和天津濱海新區。一條是城際鐵路聯絡線,連接首都機場跟大興國際機場,還有區域快線平谷線以及地鐵M101線,還有地鐵6號線。通過地下空間一體化的融合,減少乘客的換乘距離。傳統的火車站地上都是一個大的屋蓋,沒有城市的功能。這個項目把車站跟城市進行融合,軌道交通周邊既有辦公的功能,商業的功能,同時也配套一些公寓。白天有人在那上班,晚上下班以後住公寓人又回來了,周邊的居民也能來到城市副中心辦公,不用再去中心城,成為一個老百姓留得下生活的地方。」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京投公司供圖

京投公司土地開發事業部總經理劉建紅表示,未來,這座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將成為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橋頭堡」。

劉建紅:

「副中心站可以1小時到達雄安新區,51分鐘到達濱海新區,15分鐘到達首都國際機場,打造一個高鐵、市郊鐵路、城際列車和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的樞紐典範,未來客流每日能到47.2萬人次,計劃2024年具備通車條件。」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施工現場/記者拍攝

軌道交通引導城市新發展

為適應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求,北京正在採用國際流行的公共運輸為導向發展模式建設新城,也就是TOD模式。京投公司規劃設計總部副總經理檀鵬晶說,這種模式將賦予地鐵站、車輛段等傳統交通場站新的功能。

檀鵬晶:

「TOD中的T主要指的是地鐵、輕軌等大運量的公共運輸服務,將人口集中在公共運輸周邊,公共運輸與工作、商業、居住為一體的混合用途土體相結合,居民和員工通過選用地鐵等綠色交通出行方式,將城市開發集中在公交走廊周邊,沿軌道交通廊道聚集人口,將軌道交通樞紐做成城市發展的活力節點,就業人口和居住人口在車站地區就地實現職住平衡。」

公共運輸導向的發展模式/來自網絡

在朝陽東壩地區,在建的東壩車輛段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京投公司所屬軌道公司四中心工程部部長姬偉介紹,未來這裡不僅將成為兩條地鐵線路列車的停放和檢修中心,也將成為集合多種功能的「新地標」。

姬偉:

「地鐵3號線和地鐵12號線的兩條地鐵線的車輛段統一建設,集約土地的利用。上蓋作為一個綜合體,集中了公交、地鐵、商業、居住、教育、醫療、娛樂、公園。居民在500米範圍內可以乘坐地鐵、公交,方便出行。通過它的建成,東壩地區整個居民的生活品質和交通出行,實現了一個極大的提升。」

東壩車輛段效果圖/來自網絡

公共運輸、特別是軌道交通引導城市發展,這種新模式有望從根本上改變北京職住分離、長距離通勤等痛點,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分院軌道交通研究所楊少輝建議,發揮這種優勢需要從規劃層面做好準備。

楊少輝:

「其實對於北京來說,實際上就是叫軌道導向的發展,建軌道就是建城市。更重要的是對居住、就業、商業這些用地和設施,要求他們向軌道站點周邊來聚集,城市的空間資源,應該向軌道交通站點周邊來集中,上班、回家能夠通過軌道一下就解決了。引導城鎮和功能向樞紐周邊來聚集,而不是蔓延式的或者平鋪式的發展,注重換乘的便利性,同時要考慮不同線路跨線運營的需求。」

市域快線平谷線時速160公裡新型列車/京投公司供圖

未來可期:軌道新網加速成型

十四五期間,北京將全面完成第二期軌道交通建設任務。市重大項目辦軌道交通工程處處長趙洪說,一張更大範圍、更多線路、更多制式、更加便捷的軌道交通新網絡,正在徐徐展開。

趙洪:

「在建線路一共是16條線段,總共304.6公裡。3號線、12號線、16號線、17號線、19號線等等,形成了以地鐵為主,輔以市域快線、中低運量、機場專線,還有軌電車的快慢結合、主輔清晰的多層次網絡。從長期線網規劃做到了2035年,一共是2500公裡,其中地鐵1500公裡,還有其他的市郊鐵路等等,到時候750米範圍內站點覆蓋率將達到80%。」

城市副中心東夏園交通樞紐效果圖/公聯公司供圖

記 者 | 黃 河

編 輯 | 朱豔婷

主 編 | 程 豔

相關焦點

  • 廣東省這4個城市已經通地鐵了,下一個通地鐵的會是哪座城市呢?
    1、廣州廣州地鐵( Canton Metro )的第一條路線於1997年6月28日開通,廣州也成為中國大陸第四條開通運營地鐵的城市, 到2018年,廣州地鐵共有14條運行路線,總長391.6公裡,共計205站,開通距離中國第三,世界第四,日平均客流量達到820萬人,日最大客流達到1002.57萬人
  • 【獨家】城市地下物流系統與地鐵聯合運作探析
    本期,我們將以城市地下物流系統為基礎,解析現階段城市地下物流系統發展的困難,根據城市地下物流系統與地鐵聯合運作形成地鐵物流系統的設想,分析地鐵物流系統的優勢與不足,並建立客貨共線和客貨分線的運作模式。即便是在經濟、科技領先的城市上海,其地下開發空間的深度仍集中在0~-30m。圖1所示為上海市規劃局公布的上海市地下空間概念規劃圖,文獻[1]中根據上海市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由淺至深的原則,將上海市地下空間分為四個階段:現有淺層開發深度0~-15m,近期中層開發深度-15~-30 m,中期深層開發深度-30~-50 m ,遠期超深層開發深度-50 m~∞。
  • 第44個地鐵獲批城市 允許建地鐵的76個城市 新一輪地鐵獲批城市
    最近地鐵獲批城市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熱烈反響,很多朋友會關心自己的家鄉是夠有建造地鐵,經濟能否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新鮮出爐了43個2020年獲批建地鐵城市,那麼第44個地鐵獲批城市將花落誰家?
  • 南方銀谷與51個城市地鐵大佬共議網際網路+
    11月13日,城市軌道交通資源經營2015年年會召開。南方銀谷作為地鐵WiFi運營商唯一受邀代表出席,與來自全國51個城市的軌道交通企業齊聚西安。本屆年會由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資源經營專業委員會主辦,西安地下鐵道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南方銀谷科技有限公司等協辦。
  • 我國已有45個城市建地鐵,部分三線城市計劃建,有你家鄉嗎?
    跟著心靈去度假,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地鐵是城市發展的產物,城市規模越大,人口越多,地面交通難以滿足交通出行的需要,地鐵就應運而生了。在有地鐵的城市,搭地鐵出行還是很方便的,對比地面交通的堵塞帶來的不確定性,地鐵就沒有堵車的煩惱,耗時短而且時間有保障。
  • 中國人的驕傲:這座城市的地鐵673公裡全球第一,是東京的兩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城市的發展尤為突出,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高樓林立,交通方便,其中變化最大的是地鐵,地鐵是當今人們最便利移動的公共運輸工具,其低廉,定時,快捷的特點,特別適應了當前城市生活節奏,為許多人所認可,知道中國最長的地鐵是哪裡嗎?
  • 中國人的驕傲,這座城市的地鐵673公裡全球第一,是東京的兩倍
    ,快捷的特點,特別適應了當前城市生活節奏,為許多人所認可,知道中國最長的地鐵是哪裡嗎? 上海是中國最早發展起來的城市,其經濟地位一直在全國居於前列,上海也是中國地鐵的先驅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地鐵建設歷史最多只有30年,但由於經濟增長,國內城市早已超過英國,特別是上海地鐵開通
  • 地鐵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地鐵標識也是一個城市的重要符號?
    圓環代表城市,該標誌可以任何色彩為背景。 圖案深邃富有層次,體現著城市軌道交通的一個個站臺和區間,象徵著地鐵讓城市得到延伸和發展。另外,標誌圖形也是淹城的簡化圖案,淹城是常州歷史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我國目前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城市區。其特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將近3000年的歷史。標誌由於達波設計。
  • 中國唯一一個實現全縣通地鐵的城市,不是北上廣,看下是你家鄉嗎
    大家都知道生活在大城市裡,畢竟,要說人多,交通是首要解決的問題,速度快,危險係數較小的交通工具,一定是地鐵,地鐵在城市的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領導作用,大家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地鐵也不是每個城市都可以做,需要滿足條件。
  • 詳解城市軌道交通車型|地鐵|車型|輕軌|上海軌道交通
    地鐵車型是指地鐵(城市軌道交通)所用車輛的型號。一般而言,世界各地軌道交通車型沒有標準,往往是按照某個地方的地鐵所需量身定製,比如紐約地鐵的A系統和B系統。在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地鐵、輕軌)車輛類型則往被分為A、B、C三種型號以及L型。四種車型的主要區分是車體寬度。
  • 中國有座魅力城市,一起建造8條地鐵,預計2020年全部通車
    國家的政策將會越來越好,各地共同發展,使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交通變得重要,方便交通的地區經濟得到發展,使人們出行更加方便舒適,這就是我國乾旱的交通基礎設施,例如地鐵,高速鐵路機場,我國西部有最強有力的城市,一下子建成了8座地鐵,地位一下子上升了很多。
  • 地鐵成網運營 青島「跑」得更快
    □本報評論員 初志偉青島地鐵1號線北段與8號線北段今日通車,地鐵運營總裡程達到245公裡,這意味著青島地鐵進入規模化成網運營時代,青島也躋身地鐵先進城市行列。1號線北段串聯青島北站、青島汽車北站、流亭機場三大交通樞紐,8號線北段連接膠州北站、濟青高鐵紅島站、青島北站以及即將投入使用的膠東國際機場。
  • 從徐州、南通、洛陽看地鐵價值,地鐵對三線城市意味著什麼?
    近年來地鐵的熱度陡增,很多城市都想修,但心裡又沒底,怕修了,客流量無法支撐,反而成為累贅。今天我們就以「敢吃螃蟹」的徐州、南通、洛陽為參考,討論一下哪些城市該修地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濟南,濟南城區人口420萬,但卻是最擁堵的省會城市,主要原因就是軌道交通系統推進的太晚。濟南前些年的頹勢,和軌道交通的落後不無關係。2、地鐵是人口磁石地鐵是城市擴張的利劍,地鐵規劃到哪裡,城市就會擴張到哪裡,人口就會定居到哪裡。
  • 地鐵時代來啦!第十個擁有地鐵的城市,成都地鐵發展現況
    成都地鐵會讓更多的市民為之自豪,也會為解決公交車的擁擠問題而努力。地鐵這樣的地下交通,擁有容量大、速度快的優點,是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特別是在成都市這樣繁華的城市,地上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重,就顯得地鐵更加重要。
  • 地鐵,城市最有價值的隱藏
    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地鐵就像紙幣的銀線,隱藏於城市地下,表面上看不到,但那正是最有價值的部分  倫敦市長鮑裡斯·詹森是位公共運輸粉絲,不久前他在體驗北京地鐵時給出了人多、便宜、有序的評價。這並非溢美之辭,比起世界上年頭最長、票價最貴的倫敦地鐵,北京地鐵確實當得起這些中肯的評語。
  • 廣東又一城市GDP過萬億,「大哥」廣州功不可沒:沒白替它搞地鐵
    廣東又一城市GDP過萬億,「大哥」廣州功不可沒:沒白替它搞地鐵,對於佛山這個城市,讀者會有什麼想法呢?可能很多人的記憶還留在香港電影裡,武學大家黃飛鴻可能會成為城市的代言人,他的經典佛山無影傳遍全國,來到佛山的幾個遊客發現,多麗爾這個城市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鄭州地鐵3、4號線將利好哪些城市功能板塊?來回看商報推出的地鐵試...
    鄭州從只有地鐵1號線,到如今即將開通的3號線、4號線,鄭州地鐵網初見雛形。這兩條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地鐵線路的開通,將利好哪些城市功能板塊?樓市商報推出「上天+入地——地鐵試乘直播」活動,一起來看看吧。 無論上下班通勤、求醫問藥、看比賽,還是購物,這條串聯鄭州六大片區的3號線都是一條黃金線路,並且與隴海快速路、京廣快速路高度重合,開通後將有效緩解這兩條道路的擁堵狀況,對加快鄭州城市區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中國「最特別」的城市,修地鐵不在地下打洞,卻讓地鐵在樓間穿梭
    地鐵畢竟是為人民提供方便的公共設施,但建設地鐵的成本也壓倒了很多城市, 成本也看到很多城市而嘆息,畢竟建設地鐵必須在這個地方支持強大的財政, 由於這個因素,我國六百多個城市中,迄今為止擁有地鐵的城市也只有38個。
  • 中國地鐵最多的大省,有5個城市開通了地鐵,卻不是廣東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地鐵不僅是一個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象徵,而開通地鐵的城市基本都是省會城市,畢竟是省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是有一定的實力,那麼你知道我國地鐵最多的大省嗎?有5個城市開通了地鐵,卻不是廣東!
  • 中國地鐵最「難修」的城市,如今卻成西部地鐵第一城
    隨著我們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們的出行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了,尤其是地鐵的大量鋪設,讓我們的出行變得更方便了,而且現在很多城市都鋪上了地鐵,我們現在乘坐地鐵出行都是特別稀鬆平常的事情。地鐵對於其他出行方式來說,比如對比駕駛汽車它,會更快,更方便,而且還不會造成堵車的情況,當然了不是隨便一個城市就有地鐵的,國家會根據城市建設以及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還有政府的支持,才能鋪設成功。所以一般的城市是不會有地鐵的。說一個數據就可以了解到地鐵的普及有多難,我們國家的城市有很多,但是擁有地鐵的城市卻只有三十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