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的畫家們往往樂於從聖經故事中取材,比如,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很多畫家以「聖母瑪利亞和約瑟帶著剛降生的基督,為了躲避猶太希律王的屠殺逃往埃及路上的情景」為主題,創作了大量的油畫。
義大利巴洛克畫派的卡拉瓦喬,在《逃往埃及路上的休息》這幅油畫中,細緻描繪了耶穌一行逃往埃及的過程中的艱辛、勞苦。聖約瑟手拿聖經正在向他前面的天使詢問著什麼,為下一步做好打算。而旁邊的聖母則是抱著耶穌,或許由於旅途的勞累已經坐著睡著了。
此畫風格樸實,有一種卡拉瓦喬早期作品的寧靜柔和。畫中的聖約瑟看起來像是一位普通勞動者,面孔飽經風霜,前額布滿皺紋。卡拉瓦喬沒有美化畫中人物,而是用現實生活中下層人物形象來表現聖徒們和聖母,表達他現實主義繪畫的思想。
義大利畫家科雷喬(correggio 1494-1534),其畫風意境新奇,色彩微妙,善於表現柔和和甜蜜的女性美,他繪畫的《與聖弗朗西斯一起,在逃往埃及途中休息》,畫面濃鬱的黃昏色調,烘託出其抒情性風格。
科雷喬的「聖母」題材畫中,聖母與聖弗朗西斯總是如影隨形:
作為巴洛克藝術的先行者,科雷喬那獨具風貌的藝術,往往顯得別出心裁,令人刮目相看。
而荷蘭畫家大·讓·布魯格爾,則把《逃往埃及途中休息》描繪成了一幅眾人忙碌幹活的風景畫,弱化了對人物形象的具體刻畫。
義大利畫家彼得羅·達·科爾託納所描畫的《神聖家庭在逃往埃及途中休息》,作品帶有比較明顯的巴洛克風格,人物形象豐富飽滿多了,聖母慈目低垂,面帶笑容。遠處的聖約瑟在尋找著什麼,空間的處理上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西班牙畫家弗朗西斯科·德·蘇巴朗 的《逃往埃及途中休息》,具有典型的塞維亞畫派特徵,平凡中含有詩意。畫中並沒有過分渲染宗教氣息,而是於寂靜中洋溢著大眾生活的情趣,具有強烈的世俗化傾向。
作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和版畫家,費德裡科·菲奧裡·巴洛西 描繪的這一主題,畫面溫馨且輕鬆,色彩也靚麗鮮豔了。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伯納迪諾·盧伊尼 繪畫的《逃往埃及途中休息》,人物眾多,駝馬成群,絲毫沒有勞苦的意味。而且畫中將女性的優雅、端莊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畫中所描繪的女性的眼睛都是延長的、纖細的,這點可以明顯地感覺到。
而畫家喬吉姆·帕特涅爾·(帕蒂尼爾)筆下的《逃往埃及途中休息》 ,聖母安詳地端坐著,正在哺乳。延展開去的的空間裡,是一幅無限遼闊風景畫。畫家把現實的風景和想像中的世界,經過精微推敲和幻想的詩意處理緊密地揉和在了一起。同時,整個畫面在透視處理上,把水平要素和垂直要素結合在一起,並通過色彩的處理來表現空間的延伸和推移。
總之,我們簡單欣賞了不同時期、不同藝術流派、不同畫家所繪製的同一主題的油畫,細細體味著藝術之美。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或感受呢?歡迎參與「油畫藝術推介」話題討論。
#油畫藝術推介#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來自您的閱讀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歡迎收藏、關注、點讚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