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楊最近很煩,領導臨時出差,讓他臨時接下一個任務,他熬了三個晚上做出來,發過去領導說這不行那不對,給他氣了個半死,怎麼交接的時候不說清楚,結果還把這個情緒宣之於口「你每次都說不清楚就讓我幹」,倆人因此好幾天不說話,關係搞得很僵。
其實很多職場上的不順心,都是因為跟同事、領導溝通不暢導致的。在山本昭生的《換位溝通:掌握關鍵對話的溝通必修課》一書中就指出了這種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以個人為中心。
領導:你都跟我做這個項目這麼久了,難道我還需要說那麼細嗎?
小楊:我都按照你交代的做的,有問題賴我,交代的時候怎麼不說清楚啊?
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每個人都「換位思考」一下:
領導:怎麼說小楊能準確獲得全部信息
小楊:如何說讓領導覺得我已經全部懂了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太難了。作者在書中這種情況進行了深入剖析。
一、為什麼換位思考那麼難?
1.跟不喜歡的人很難換位
小楊和領導平時關係就不好,以前領導就曾經交代不清楚工作讓他白忙乎過,他心裡有種刻板印象:「我認真聽他也說不清,他就不是個能說清楚事情的人。」都這麼不喜歡領導了,就不會主動站在對方角度想問題。
2.以為換位思考,就要一步換到對方立場
小楊也曾嘗試過,想想領導想要的是什麼,但是每次去想的時候,腦海裡就會蹦出「更多客戶、更高業績」,他尋思領導也沒啥新想法了,除了這還能有啥,他沒當過領導,也想不到啊。
二、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換位思考呢?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2個方法。
1.具備強烈的以對方為中心的意識
其實可以試想一下,再討厭的人,你跟他溝通完,做事的是你,最後因為溝通不順利,事情做不成的還是你,如果你不主動去考慮對方,吃虧的往往不是他,而是自己。
以對方為中心的職場溝通方式,是一種策略,提高自己效率,讓自己更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比如領導再一次布置任務,當你腦海裡有根弦「我得使勁聽他想說什麼,聽不懂我得抓緊問,要不我回頭吃虧,白忙一場」,這時候你聽看起來是以對方為中心的,圍繞他要表達的內容進行快速理解和記憶,但實際最終的目的依然是為自己的。
如果這個方法不太好理解,我們換個場景,部門開會,輪到你說的時候,你以前可能會想,我說啥領導也不聽,還非得問我,有什麼用。現在你想想,領導為什麼明明都不採納你意見,還要問你一下?有的領導就是要通過人人發表意見,最終自己拍板的跟誰都不同來體現自己特別;有的領導是明知道你的意見不會用,但既然人人都說了,不讓你說好像又顯得很不尊重你。
領導有很多想法,如果是前者,那你就快點說,長話短說,45秒以內搞定;如果是後者,你就慢點說,讓領導那種給你尊重的感覺給到位,說1分鐘就可以了,也別太長。
2.訓練換位思考能力,並不需要立刻站到對方角度考慮問題
過去我們可能一聽說換位思考,就要立刻想對方怎麼想的,但因為身份角色和成長環境差異,我們常常想不到他到底想要什麼,這怎麼辦呢?作者在書中提到了「雙面思維」,即對任何問題思考兩面性。
比如你去看奇葩說的辯題,你看看正方觀點,再看看反方觀點,自己也試著從這兩個角度出發去思考一遍。
工作中的問題也是如此,你先把問題寫下來,然後拋開身份角色不提,不考慮你要什麼、領導要什麼,你站在一個任何人看待這個問題可能會想到哪些角度,先羅列,再匹配。比如羅列了5個,那就猜猜哪些可能是領導想要的,萬一賭錯了,再拿下一個出來,這總比憑空想領導想要什麼快多了。
總結:
《換位溝通:掌握關鍵對話的溝通必修課》講的是提升溝通能力的技巧,讓別人不僅聽得懂我們說的話,更能按照我們的期待做事,核心方法就是站在「換位思考」的大前提下,具有強烈的以對方為中心的意識,然後再去學習具體的溝通技巧。
下一次為你拆解書中提到的3種1分鐘溝通法,專門用於解決日常求助別人、會議發言、自我介紹等常出現又總說不好的溝通問題。
關注@箏小錢,出版社籤約講書人,每天為你拆解乾貨技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