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牛排時,不是越貴越好!只要包裝有這3個字,都是合成牛排。現在的小朋友都是「食肉動物」,我家孩子幾乎天天都吵著要吃肉,幾天不吃就嘴饞,而且在眾多肉製品中,他最愛的不是羊肉,雞肉和豬肉,而是牛肉,尤其是超市裡冷凍的兒童牛排,更是愛不釋口,隔三差五就要吃一塊。
牛肉比羊肉的脂肪含量低,比豬肉的蛋白質高,所以給孩子多吃牛肉也沒什麼不妥,但有一點不太放心,就是超市裡的牛排總是會搞活動,基本上折扣下來,一塊牛排也就10元左右的價格,是不是很便宜?如今牛肉的價格居高不下,牛排卻這麼廉價,買的時候真的有些不放心,怕是牛肉品質不好,或者是大家口中常說的合成牛肉。
在網上看了很多資料後發現,原來牛排真的有很多講究。牛排是從歐洲中世紀開始流行開來的,因為豬肉和羊肉是平民的食用肉,而牛肉則是王官貴族們才能品嘗的高級肉,所以牛排直到現在還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吃牛排更注重禮儀,左刀右叉的配合加上高檔餐廳的服務,所以牛排的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牛排也分很多種, 比如從品類來分,有西冷牛排,菲力牛排和眼肉牛排3種,其中西冷牛排比其他兩個更加有韌性,吃起來也更有嚼勁,對增肌塑形有不錯效果,比較適合健身人士和男性朋友食用;菲力牛排肉質細膩,鮮嫩多汁,營養高易咀嚼好吸收,比較適合孩子和老人食用;而眼肉牛排肥瘦適中,脂肪均勻,比較適合女性朋友食用。
除了品類不同,我們最常見的還有2種牛排,一種是原切牛排,另一種就是合成牛排。原切牛排就是正經的牛肉,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直接將一整塊牛肉切成片狀然後真空包裝開始售賣,原切牛排唯一的缺點就是貴;而合成牛排又叫拼接牛排,是通過各種輔料和食品添加粘合劑,用重組,拼合,合成的方式把碎肉攢在一起的牛排,而且合成牛排食用的肉也不一定是牛肉,有可能是價格更為低廉的雞肉和鴨肉等等。
經過仔細的辨別後,小小發現從超市購買的10元特價牛排,就是合成牛排。其實辨認的方法很簡單,看牛排包裝上的配料表一欄,原切牛排一般只標有牛肉的部位,也有一些微醃製的原切牛排會標有食鹽,醬油等等,但合成牛排的配料表中如果出現「卡拉膠」這3個字,不論多大的品牌多貴的價格,都是合成牛排!因為卡拉膠就是一種天然的食品粘合劑,碎肉重組全靠它。所以選購牛排是,一定要先看配料表。
自從發現了合成牛排的秘密,我已經開始轉向網購了,比如網上的這款原切牛排,月銷過萬,牛肉的紋理分明,花紋細膩,通過微醃製的調理,吃起來更入味,而且牛排是60天內的新鮮日期,全程冷凍保鮮,順豐包郵到家,最讓人心動的是原價198元10片的原切牛排,如今有50元優惠卷,到手才148元,性價比超高,喜歡吃牛排的朋友不要錯過喲!
各位食友們,關於牛排的挑選你還有哪些新的方法呢?歡迎留言分享。食材有性格,小小有工坊,每日更新最in的美食做法與美食趣聞跟朋友們分享(本文為造飯師的圖文原創,禁止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