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神獸」們又重回校園。在漫長的假期中,很多兒童享受到了多種美食,口腔健康情況堪憂。尤其是換牙期的兒童,不好好處理可能為之後留下隱患。那麼,換牙期兒童常見的口腔問題有哪些?寶爸寶媽們又該如何應對呢?快來了解一下。
混合牙列期,又稱換牙期,是指從初期牙齒(乳牙)開始脫落,至牙齒依次被替換(恆牙)這一階段乳牙和恆牙同時存在,一般在6~12歲。在這一時期,由於牙列不完整、乳牙、恆牙都共同存在於口腔內,所以口腔情況較之前、之後都為複雜,是保障兒童今後牙齒、頜骨正常發育和健康口腔的重要時期。
換牙期兒童常見問題有哪些?
1.齲病(蛀牙):60%的齲齒發生在六齡牙,即孩子第一顆萌出的恆牙,六齡牙作為牙齒中的「戰鬥機」,承擔著強大的咀嚼食物和促進面部骨骼正常發育的功能,一旦齲壞,終身不可替換。齲病嚴重影響兒童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
蛀牙(六齡齒)
2.牙齒發育及咬合關係異常:替牙期「錯牙合畸形」的患病率高達56.8%~79.4%,已經成為我國學齡兒童嚴重的口腔健康問題。包括牙齒數目異常、形態異常、結構異常和萌出與脫落異常共四大類。
牙列不齊
3.牙外傷:兒童恆前牙外傷發生的高峰年齡段集中在7~9歲,達52.8%。牙外傷引起的牙髓壞死、根尖周病變可能導致繼承恆牙發育或萌出方向的改變,因此,所有的乳牙外傷都應定期複查,嚴密觀察牙髓狀態及根尖周病變的發生。
牙外傷
孩子居家護牙有策略
1.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每日至少早晚各一次有效刷牙、每次刷牙時間不能少於2分鐘;堅持使用牙線潔牙,避免食物殘渣留在牙間隙內;養成勤漱口的好習慣,保持口腔清潔;減少高糖零食和碳酸飲料的攝入;推薦使用含氟牙膏;儘早並定期給牙齒塗氟,有效預防齲齒;
2.密切觀察並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吮指、咬下唇、咬鉛筆、吐舌頭、口呼吸、偏側咀嚼。
3.密切觀察孩子是否有咬合異常。以上不良行為習慣是引起以下咬合異常的主要影響因素,一旦發現,請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口腔行為習慣,並及時就醫。
常見四種異常咬合關係
4.居家環境安全避免牙外傷及牙外傷應對。
第一,居家環境安全。讓孩子儘量在空間大的地方玩耍;避免讓孩子接觸尖銳的物品;保持房間內地面清潔乾燥,尤其是衛生間。
第二,牙外傷應對。不要緊張與恐慌,沉著應對,處理得當會使損傷的牙齒恢復正常外形與功能;較輕微的牙外傷,可囑孩子避免咬硬物2周;牙齒完全脫位(如果乳牙全脫出一般不再植),請用清水衝洗乾淨放入原位;部分損傷脫落,請把脫落部分撿起清水衝洗乾淨放入牛奶或含在嘴巴中(切記禁止使用紙巾等幹的物品包裹),並及時就醫;牙齒周圍軟組織撕裂傷,及時醫院就診。
5.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營養
寶貝替牙期間,家長們要鼓勵孩子多吃纖維素高、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比如牛肉、胡蘿蔔、芹菜、玉米等,減少過於精細食物對牙齒的「愛撫」,一方面保持對乳牙的刺激,促使乳牙按時脫落,另一方面通過咀嚼運動,促進牙床、頜骨和面骨的發育。另外督促孩子多吃蛋白質及鈣、磷含量豐富的食物,但一定注意將食物煮熟、煮透。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護師侯黎莉、副主任護師李麗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來源:人民網科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