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大:長效機制幫扶長田村脫貧「摘帽」

2020-12-14 瀟湘晨報

「之前幹農活沒有什麼收入,現在不僅學會了百香果種植技術,一個月還有3600元工資。」2020年11月9日,正值收穫時節,在海南省東方市天安鄉長田村百香果種植基地裡,金黃的百香果已掛滿藤蔓。40多歲的脫貧戶劉麗玲像往常一樣在基地修剪藤枝,看著即將豐收的果實,她已喜上眉梢。

今年3月,經過村裡推薦,劉麗玲進入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協助村裡建立的田美合作社百香果種植基地工作,不僅有了穩定的工資、獲得產業分紅,還學會修枝、施肥等種植技術。「有了穩定的工資收入,現在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生活也有了盼頭。」她高興地說。

長田村地處偏遠,全村共236戶100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6戶614人。此前,村民以種植南瓜、玉米等傳統經濟作物為主,不僅收益低,還極易受市場影響。如今,村裡新興起的百香果種植等產業,正助力村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2016年4月,長田村被確定為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定點幫扶村。五年時間裡,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以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為重點,不斷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截至2020年11月,全村貧困人口家庭人均純收入達12700元,脫貧成果得到了鞏固。如今,長田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作為幫扶單位的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也在長田村裡種下了長久的幸福。

精幹的隊伍 長效的機制

如何建立一個脫貧長效機制,讓經濟落後的長田村走出困境,讓貧困戶脫貧不返貧?這是來自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的駐村幹部駐村伊始就在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是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在幫扶工作中一以貫之的使命。

從2016年4月長田村被確定為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定點幫扶村開始,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就把打贏長田村脫貧攻堅戰作為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來抓,一套圍繞著「長效脫貧」的工作機制迅速建立起來。

為統籌抓好扶貧工作,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成立了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各工委負責人擔任組員,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五年來,扶貧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定點幫扶工作具體事項,明確職責分工,使每項工作有專人抓、有監督檢查,落到實處。

加強脫貧工作指導,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將定點扶貧工作定為每月主任辦公會議固定討論事項,督查扶貧工作計劃是否落實、有效等。常委會黨組和機關黨組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開展「如何確保未脫貧人口如期實現脫貧」等專題調研,形成「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和調研報告。

五年裡,海南省人大常委會領導班子成員多次到長田村開展脫貧情況調研,召開省市有關部門、鄉鎮、村「兩委」幹部座談會,研究解決長田村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有力推動了長田村脫貧的步伐。

2018年6月,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許俊(右一)在長田村調研扶貧產業發展情況。(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供圖)

人才是開展脫貧工作的重要基礎。2016年以來,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精心挑選了5位政治素質硬,工作能力強的處級幹部駐村,專職開展扶貧工作。

駐村扶貧工作隊駐村伊始,通過上千次走訪農戶,摸清村民家庭情況、生產生活情況、致貧原因,通過調取有關資料等方式,摸清底數,了解長田村的基本情況。扶貧工作隊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脫貧計劃和脫貧措施,為下一步實施精準幫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保障扶貧工作隊工作的開展,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出臺了扶貧工作隊員待遇保障制度,落實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經費。為及時交流情況,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創建了定點扶貧微信群,邀請鄉村幹部、農作物種植專家以及龍頭企業有關同志加入,全天候交流情況、反映問題、指導工作,時刻把長田村貧困戶的動向握在手上,記在心上。

在常委會黨組和機關黨組的密切指導下,駐村扶貧工作隊摸清底數,廣泛聯繫群眾,開展產業扶貧,不留死角幫扶貧困戶等行動取得了成功。

優質的產業 穩定的支撐

初冬時節,北國已是寒風凜冽、葉落金黃。此時,遠在海南島長田村的扶貧產業花卉基地內,卻展現出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大棚內,一盆盆正在怒放的吉利紅花,正在全自動智能灌溉控制系統的呵護下,享受著陽光雨露的滋潤。這處花卉基地,正是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通過產業打頭陣助力長田村脫貧攻堅的一處縮影。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2016年幫扶工作一開始,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經過和鄉鎮、村裡幹部群眾討論研究,決定因地制宜發展熱帶高效農業和庭院經濟,為長田村村民提供穩定的收入。

2018年,長田村設立了田美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自投資金200萬元,協調海南省林業廳投入資金100萬元、東方市政府支持資金50萬元,建設長田村200畝百香果、花卉種植產業基地。

優質的產業,離不開長效的生產激勵機制。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市場+龍頭企業+農戶」五位一體利益聯結方式,村裡參與種植基地勞動的貧困戶增加了工資性收入和收益分紅,雙重增收促進可持續扶貧模式建立起來,村民脫貧的內生動力被充分激發。

為進一步拓展產業,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還於2018年投入了120多萬元,幫助農民在已荒廢的280多畝地塊兒上建設農田基礎設施,鼓勵農民種植反季節瓜菜。

如今,隨著合作社百香果、花卉產業的蓬勃發展,長田村一年四季果美花香。據統計,截至2020年9月30日,長田村村民參與百香果、花卉基地務工7000餘人次,工資性收入98萬餘元。這兩個項目不但讓村民不出村就有工作,還給貧困戶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工作收入和股份分紅。

2020年6月,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何西慶(左二)在長田村了解貧困戶對《海南省脫貧攻堅扶貧手冊》的知曉情況。(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供圖)

內在的幫扶 思想的進步

「扶貧幹部總有離開的時候,但脫貧致富奔小康卻是一件久久為功的事業。」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派駐長田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怡遠表示,當他來到長田村,工作中想的最多的問題,便是如何為長田村鞏固長效脫貧機制。

五年時間裡,海南省人大常委會的扶貧幹部們通過提升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開拓村民脫貧思路,培養村民的脫貧技能,打造了一個積極向上、自發在脫貧致富路上邁進的新長田。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通過強化黨建、培養幹部、完善制度,為長田村打造一個富有戰鬥力的班子,是這幾年來海南省人大常委會脫貧幹部們的重點任務。

其間,駐村扶貧隊和村委會對黨員進行分組,由村黨支部成員任各組組長,以便組織黨員開展活動和及時聽取黨員意見,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規範黨組織生活。為了提高村「兩委」幹部的工作能力,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多次組織村「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致富帶頭人赴外縣考察,參觀學習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經營管理先進經驗,開闊鄉村幹部視野。為方便村委會和黨員開展活動,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幫助長田村建設和完善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服務設施,對村委會辦公設施進行更新。

面對五年來村幹部隊伍的變化,長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吉桂玲感慨:「如今,一個團結為民,富有戰鬥力、凝聚力的村黨支部被打造出來。這是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在幫扶過程中,為長田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駐村工作隊走村入戶收集村情民情,了解農戶現實訴求。(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供圖)

與此同時,為提高村民的脫貧技能和內生動力,來自海南省人大常委會的幫扶幹部們的努力也從未間斷——

為幫助貧困戶提高養殖、種植技術,人大常委會機關組織東方市畜牧局人員、種植專家對貧困戶進行養殖、種植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貧困戶養鵝、養豬養羊、茄子種植的技術。

為幫助村民學習先進脫貧經驗,人大常委會機關組織鄉、村班子成員和貧困戶代表到瓊中、樂東等地參觀葡萄、芒果種植、美麗鄉村建設等扶貧產業項目,開拓他們的視野,增強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

外出務工是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但讓習慣了守在家中的村民轉變思路走上打工路,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讓村民感受到打工的好處,駐村工作隊發動村民到紅泉農場、公愛農場等地採摘芒果、修剪枝條,參加的群眾每日收入120元至200元。通過駐村工作隊的不斷努力,村民外出務工比例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9月30日,長田村實際外出務工人數為314人,同比增長22.65%。

美麗的長田 長久的幸福

鄉村美不美,事關廣大農民群眾長久的福祉。美麗整潔的村容村貌,更是村民脫貧致富後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走進長田村,只見一棟棟嶄新的民房錯落有致,乾淨整潔路面貫穿全村,富有民族特色的農家庭院圍牆別具一格,綠植遍布院內各個角落。

2020年11月,海南省東方市天安鄉長田村風景。(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供圖)

花園般的村莊環境和暢通無阻的村內道路早已成為長田村一道亮麗的風景。收入增加的同時,環境的變化也讓村民越來越有幸福感。

很難想像,就在幾年前,長田村裡道路破敗不堪、髒水亂潑、垃圾亂倒,不少村民還長期過著人畜混居的日子。

在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啟動幫扶工作後,在幫扶幹部的建議下,長田村召開了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了人居環境整治攻堅重點事項。村「兩委」幹部帶頭拆除破敗廢棄建築物、房前屋後的牲畜圈舍,規整庭前院後,美化庭院環境。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群眾自覺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主人翁責任感明顯增強。

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海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直接投入44.78萬元在長田村新建一條長401米、寬3.5米的生產通道。該生產通道的建成,為長田村村民發展生產增收、生活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也讓他們徹底告別了「晴天滿身土、雨天兩腳泥」的日子。

「村裡環境的改變特別大,走在路上或是在家門前都感覺特別乾淨,平時我們外出在路上丟個垃圾都不好意思。」長田村村民張蓮芳告訴記者,收入越來越高,環境越來越美,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舒心。

2019年年底,長田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如今的長田村,全村村民廚廁齊備,「廁所革命」群眾滿意度高,移動通信手機無信號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汙水管網已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垃圾分類基本設施配備初步到位,特色民族村寨正加緊建設當中……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扶貧隊在長田村定點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效,得到省市有關領導和部門的充分肯定,東方市多次組織鄉鎮和村「兩委」幹部到長田村召開現場會,介紹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幫扶長田村發展產業、促進增收的經驗。

脫貧攻堅戰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將以釘釘子精神一鼓作氣,強化組織領導和工作措施,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努力不讓返貧、不新增貧困人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長田村群眾帶來長久的幸福。

【來源:中國人大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長田村有了長遠致富路
    ■ 本報記者 李磊  「扶貧幹部總有離開的一天,如何在幫扶點建立一套長效脫貧機制,讓貧困戶脫貧不返貧,讓當地百姓今後能夠沿著這個機制一路致富奔小康,是我們扶貧幹部最重要的任務。」
  • 蔣和勝 鄒濤 李小瑜:積極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脫貧後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系統考察我國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整體形勢、深入分析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基礎上,強調「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我國實現穩定脫貧面臨三重困難,即穩定增收難、成果鞏固難、持續保障難。造成上述困難的深層次因素在於,一方面,脫貧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的動力和能力不足。
  • ...關於全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建立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長效機制...
    特別是9月4日,由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各有關專委會、人大代表圍繞全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長效機制情況進行集體調研視察,對我市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體系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在此深表感謝。受市人民政府委託,下面就全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長效機制情況作如下報告。
  • 龍門江冚村:因地制宜幫扶特色產業 結出脫貧金果
    這是2016年4月,市菸草專賣局駐江冚村「第一書記」張育才上任後對江冚村的第一印象。 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必須不折不扣兌現脫貧承諾。在幫扶之下,龍門縣龍田鎮江冚村積極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等多項措施,貧困戶去年全部達到上級「八有」的脫貧標準,村集體年收入2016年以前還不到4萬元,預計今年將達到50萬元。
  • 中國太保:建立保險扶貧長效機制 助力脫貧攻堅收官
    2018年10月,中國太保與內蒙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鐵沙蓋鎮、察右後旗白音察幹鎮(以下簡稱「兩鎮」)和雲南大理州永平縣北鬥鄉黑豆場村、博南鎮卓潘村和水洩鄉世興村(以下簡稱「三村」)確定2018-2020年結對幫扶關係。在中國太保一系列脫貧幫扶政策的支持下,「兩鎮」和「三村」已提前9個月全部完成脫貧摘帽任務。
  • 全國人大機關助力內蒙古自治區太僕寺旗、察右前旗脫貧摘帽...
    前不久,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機關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曾在太僕寺旗掛職駐村第一書記的楊波收到了當地村民的問候簡訊。3年前,楊波從北京引進水果玉米種植,可觀的收入讓當地老百姓嘗到了甜頭。為做好內蒙古自治區太僕寺旗、察右前旗(「兩旗」)定點幫扶工作,2016年以來,全國人大機關先後派出11名優秀幹部扶貧掛職;投入幫扶資金和物資2000餘萬元;協調引進各類幫扶資金和物資3.05億元;協調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捐贈公益項目和物資1000餘萬元;支持修建6所貧困村黨員活動陣地……全國人大機關相關負責同志和扶貧幹部深入「
  • 羅紹昀到淦田鎮、朱亭鎮督導脫貧攻堅工作
    11月12日 , 區委書記羅紹昀先後到淦田鎮南塘村、朱亭鎮雙江村督查脫貧攻堅工作 , 並在南塘村掛牌督戰 , 走訪慰問脫貧戶 。 在南塘村和雙江村村部 , 羅紹昀與當地鎮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進行交流 , 詳細了解近期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脫貧戶和邊緣戶的生產生活情況等情況 。
  • ...建立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長效機制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於全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建立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長效機制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市政府:2020年10月28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於全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 脫貧摘帽之後怎麼幹?習近平這樣部署
    可以考慮設個過渡期,過渡期內,要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駐村工作隊不能撤。——2020年3月6日,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貧困縣摘帽後,要繼續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實現已脫貧人口的穩定脫貧。
  • 固始縣:「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發布會由信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餘金霞主持,固始縣人民政府縣長王治學、固始縣委副書記葉金廣、固始縣扶貧辦副主任戴鳳亮、固始縣石佛店鎮黨委書記尹輝、固始縣李店鎮三保村駐村第一書記李俊達、固始縣張老埠鄉橋頭村黨支部書記汪榮秀、河南省牧富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學義參加發布會為大家介紹固始縣脫貧攻堅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
  • 敢教日月換新天 贛州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4月26日,從江西省貧困縣脫貧退出新聞發布會上傳來消息,贛州市于都縣、寧都縣、興國縣、贛縣區4個縣(區)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誌著贛南革命老區11個貧困縣自此全部脫貧摘帽,歷史性實現整體脫貧。  站在歷史的節點長長回望,這樣的喜訊,怎能不讓贛南老區人民刻骨銘心!
  • 打通穩定致富的渠道——全國人大機關助力內蒙古「兩旗」脫貧的...
    2015年,察右前旗和太僕寺旗的貧困發生率分別為11.82%和5.23%,2020年3月4日,「兩旗」正式脫貧摘帽,2.99萬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在「兩旗」脫貧攻堅的進程中,全國人大機關的定點幫扶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以來,全國人大機關累計為「兩旗」投入幫扶資金和物資2000餘萬元,協調引進各類幫扶資金和物資3.05億元,先後派出11名優秀幹部赴當地扶貧掛職。
  • 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公司對口幫扶2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
    11月14日,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公司對口幫扶的夏瑪勒巴格村和吉格代克其克村退出貧困村序列。至此,該公司對口駐村幫扶的新疆三縣一市共20個深度貧困村已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圖為駐于田縣拜什託格拉克村工作隊員周靜幫助貧苦戶採摘玫瑰花近年來,新疆能源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及中央新疆座談會精神,積極響應國家能源集團脫貧攻堅總體部署要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及「一把手」工程,緊盯脫貧摘帽目標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要求,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以貧困村為主戰場
  • 四年落實上億元資金幫扶878戶脫貧 高新區對口幫扶化州脫貧攻堅...
    2020年4月,隨著茂名化州市河龍村和甲隆村最後兩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完成危房改造,暫未摘帽的1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貧困人口36人已全部落實了「八有」措施,正在逐級上報待審批出列。至此,高新區幫扶的11個省定貧困村89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2614名貧困人口將在本月底全部脫貧摘帽,珠海高新區對口幫扶化州脫貧攻堅取得關鍵性成效。
  • 全國人大機關助力「兩旗」脫貧摘帽
    這些小學生的面孔,也出現在《關於全國人大機關幹部職工結對幫扶定點扶貧地區貧困學生活動的通知》中。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從2018年冬天開始,全國人大機關就在持續關注這些孩子。這些關注的背後,則是一場脫貧攻堅戰。
  • 堅持「戰疫」「戰貧」兩不誤 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12月14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四川省扶貧開發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向此德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道「加試題」,四川堅持「戰疫」「戰貧」兩不誤兩推進,一鼓作氣、乘勢而上、決戰決勝,實現了剩餘的7個貧困縣摘帽、300個貧困村退出、20萬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七個貧困縣的摘帽,標誌著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 文峰區扶貧辦築起返貧致貧「防火牆」:建機制 抓長效
    12月9日上午,文峰區扶貧辦工作人員深入寶蓮寺鎮三十里舖村脫貧戶湯石子家進行走訪。今年57歲的湯石子因腿部殘疾喪失了部分勞動能力,平時在村裡從事公益性崗位。該區扶貧辦通過脫貧人口大數據分析,為其提供了扶貧售賣車宣傳員用工崗位,進一步增加了他的家庭收入。    「我們通過分析研判區殘聯、區醫保、區衛健、區民政等部門提供的因病因殘重點人員名單,篩選出14戶低收入戶作為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
  • 山西最後17個貧困縣這樣實現脫貧摘帽 脫貧各有特色
    2019年是山西省脫貧攻堅任務最為艱巨、決戰決勝的一年,有17個貧困縣計劃摘帽退出,其中國定縣16個,分別是廣靈、天鎮、渾源、寧武、靜樂、偏關、代縣、五臺、興縣、石樓、臨縣、壺關、平順、永和、大寧、汾西,其中包括10個深度貧困縣;省定縣1個,即榆社縣。2月27日,省政府批准以上縣摘帽退出。至此,山西最後17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17個貧困縣是怎樣脫貧摘帽的?
  • 河北赤城:「長效產業」支撐「脫貧保穩」
    ▲赤城縣樣田鄉樣田村,糧農在篩選玉米。通過科學耕作,當地玉米品質和產量大大提高。▲延崇高速、張唐鐵路、112國道在赤城縣交匯。交通的改善為該縣脫貧攻堅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如今的赤城縣鵰鶚鎮康莊村,棟棟新居拔地而起。該縣通過推進「空心村」治理和易地扶貧搬遷、民宿民居建設,有效改善了村民居住條件。昔日的赤城縣鵰鶚鎮康莊村,房屋破舊,環境落後。
  • 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摘帽 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昨天,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摘帽,省內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至此,全國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貴州省生態移民局副局長 徐敏:通過配套產業園區、加強培訓幫扶等措施,保障搬遷家庭戶均一人以上就業,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發展產業是貴州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目前已發展蔬菜、食用菌、茶葉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有效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