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NBA60多年的歷史,我們總是能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比如說,球員時代麥可·喬丹是公認的聯盟第一人、以及聯盟歷史第一人。
但退役後,成為管理層領導球隊的喬丹卻是敗筆連連,如用狀元籤選中誇梅布朗、千萬大合同籤下比永博等,這和球員時代的光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再比如說太陽隊,因為在培養新秀方面,尤其是高位上的屢屢不成功,大有「高位新秀墳墓」的窘境。遠的不說,近幾年就有本德爾、約什·傑克遜、克裡斯這樣失敗的案例。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個和太陽隊有關的高位新秀——德拉甘·本德爾。
之所以說起本德爾,有個有趣的現象:
參加NBA選秀前,雖然並沒有在美國大學聯賽打過球,但因為「波神」波爾津吉斯的大獲成功,無形中讓他的預測順位非常高。
因此可以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畢竟從過往的履歷、技術特點上來看,本德爾和波神很像——都是歐洲大個球員,身材都是瘦高型,都有一手不錯的中遠投能力。
最終在16年的NBA選秀大會上,本德爾被太陽隊在第四順位選中。之所以選秀順位這麼高,就是剛才所說,因為波神的這個模板導致。事實上,太陽隊對本德爾還是給予厚望的,希望他能和布克組成新的「雙子星」組合,但現在遺憾的被艾頓取代了。
因波神而被太陽隊爆冷選中,按理說本德爾應該像前者那樣在NBA獲得成功,但事實上新秀合同結束後,本德爾就離開了聯盟(今年3月和勇士隊合同到期後,一直沒有新合同),也就是說僅四年時間,本德爾就從NBA「消失」了,那麼這昔日選秀的四號位為何沒能在NBA立足?
在我看來這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傷病。
遠的先不說,僅新秀賽季因為傷病,本德爾就缺席了39場比賽,這幾乎佔到賽季的一半了。
都說「傷病猛如虎」,這句話一點也沒錯。
傷病讓本德爾的運動、投籃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運動能力的下降讓敏捷性大大下降,至少已經很少見到他利用速度或靈活性在低位擺脫對手後的籃下攻堅了。
而且頻繁的傷病也讓本德爾錯過了「成長所需的養分」。
怎麼講?
一個年輕球員如何才能快速成長,顯然和高水平運動員不斷過招才是上上策——只有暴露自身的不足,才能有效去改正。
這就好比本德爾選秀的同屆榜眼秀英格拉姆。
英格拉姆有沒有天賦?必然是有的,不然也不會被稱為「小杜蘭特」了。但為何生涯前幾年打的很掙扎,或者說成長的很緩慢,就是因為頻繁遭遇傷病,旦迎來要漲球的時候準會遇到傷病。因此成長的速度被迫停了下來。
本德爾就有英格拉姆這樣的問題,只不過他的運氣沒有後者那麼好——如果不是遇到濃眉哥戴維斯的交易,湖人隊還是會繼續培養英格拉姆的,而太陽隊就沒有這樣的耐心了。
第二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怎麼講?
自進入NBA開始,中遠投就一直是本德爾最主要的攻擊手段——生涯場均16英尺到三分線外的出手比佔個人總出手的64%。
不是說大個子瘋狂投中遠投不好,但也要量力而為,尤其是手感不好的時候,更應該利用身高、力量的優勢多衝擊衝擊內線。
但本德爾不管手感如何,始終如飄在外線的風箏一樣,說白了身為一個內線卻完全是外線的技戰術打法。
在沒有命中率做保證的情況下,必然這得分數據不會太好看——事實上沒有一個賽季的場均得分過10。
這點和波神還不太一樣,雖然也偏愛投中遠投,但這隻佔個人出手比的不到40%,換言之還是以籃下進攻為主。
整體來說,本德爾之所以沒有在NBA立足,主要在於傷病和自身技戰術打法這兩點。
或許這就是「時也命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