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農業直播丨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1-01-20 創意農業創始人

農忙下田,農閒科研,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年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從培養教師職業素養出發,將教學工作與農業裝備技術專業建設深度融合,提出專業教師要「農忙下田,農閒科研,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的基本教學思路。

實踐中,一線教師工作熱情與活力被激發,他們將教學工作與提升教師專業技能、教科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緊密結合,立足教書育人,緊追科技前沿。學校做到了產教融合與人才培養同頻共振,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

學校機電工程學院共有36名黨員教師。其中,由16名黨員教師組成的智能農機服務團隊已成為學校的黨員示範崗。該團隊教師均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其中副教授5位、講師9位、助教2位。

自創建以來,團隊始終圍繞智慧農機助力國家戰略開展了一系列科研教學緊密融合的工作。團隊成員廣泛聯繫校企合作企業技術服務骨幹,組建了無人機植保、旋耕機維修、農機自動導航等技術保障服務團隊。

團隊利用微信網際網路以及「雲上智農」App等平臺,以遠程視頻指導及深入農戶、田間現場技術示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省內多地多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開展旋耕機維修、無人機植保、農機自動駕駛作業等多項技術服務,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為此,學校上下逐步形成「能幹事、幹成事」的工作氛圍。

如今,學校教師的腳步已邁出國門,全體教師幹事創業激情高漲,曬成績、比業績、亮風採,精氣神不斷提升:學校專門派出兩位教師,他們不顧環境惡劣、飲食不習慣及人身安全問題,遠赴肯亞,協助當地教育部,完成為期6個月的「農機專業師資培訓」工作;學校還有5名一線教師入駐興化某企業,不顧酷暑蚊蟲,挑燈夜戰,繪製近1000張圖紙助力企業產品升級,並指導生產調試……

沉到基層解難題,創新思路立課題

基於教學與技能培訓的需要,學校建立了校級「農機虛擬仿真實訓室」「智能農機田間作業實訓基地」,並與江蘇大學共建「國際農機人才培訓基地」。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推行的全國首個「省級大學生農機駕駛考培基地」也落戶學校,實現了「農機助學、送考進校」,為農業機械化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關鍵性人才。

學校全體教師「沉到基層解難題,創新思路立課題」,教科研成果逐年增長。兩年來,學校教研室共獲得校級產業創新團隊1個、省級信息化教學獲獎1項、校級及地方科研課題10個、省級科研課題7個;授權、受理髮明專利12個;教師發表省級以上科技論文10餘篇、編寫各類教材4部。

自2017年起,學校實施「援智工程」,率先到肯亞、加納、象牙海岸等艱苦地區進行支教工作、參與企業急切的技術研發工作、深入鄉村實施技術指導。教師深入一線,全心全意服務當地人民,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

通過「援智工程」的實施,學校全體教師不忘本職,善於積累總結,凝練形成一批教材、課件、課題項目、專利論文等教科研成果。

為了培養更多理論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師生團體,學校提出「教-訓-賽」業務能力提升模式,培養行業「技能大師」。為此,學校鼓勵一線教師率先垂範,發揚苦幹、奉獻精神,參與教學、實訓、大賽等組織工作。期間,教師們積累實訓、比賽經驗,「反哺」課程教學,並將思政元素、勞動教育要義融入到課程中,凸顯課程教學實戰化,課程思政全程化。一線教師也開始主動思考專業建設和發展,積極探求實施課程思政的育人模式。

產教融合與人才培養「同頻共振」

學校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增加了「農業信息化」「智慧農業」等服務項目,為20餘家合作社、家庭農場提供技術指導。學校與常州市金壇某生態農業公司籤訂了校企合作共建產學研基地的協議。

學校農業裝備應用技術專業教師帶領學生赴金壇開展農機「三下鄉」服務,進行數百畝農田小麥夏收後的耕整地作業服務,幫合作單位解決了農忙時節的技術難題。

為解決上海某技術公司農機北鬥自動導航試驗環節缺乏場地,缺乏農機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等問題,學校還與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共建精準農業試驗基地及精準農業工程中心,為企業產業升級提供有效保證。

在江蘇農博園開展的農機田間無人聯合收割機秋收作業實踐中,學校師生作業精準、智能,平均1小時能收割6畝水稻,效率極高。全體師生緊貼農機智能化、高精尖發展方向,貢獻才智、貢獻力量。暑假裡,「惠農飛防」社會實踐團奔赴句容多個鄉鎮深入鄉村開展「惠農飛防」公益助農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服務鄉村振興。

依託江蘇省現代農業裝備工程中心、江蘇省農機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成功舉辦了國家級、省部級、市級農機相關技能競賽,充分發揮了學校在農機新技術使用、維修領域的優勢。

此外,學校還定期開展針對農機考評員、農機維修工、農機師資、基層農民及農機合作社帶頭人等多層次的技術技能培訓。目前,全校師生多次參加國家、省、市(廳)級各類技能大賽,先後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8人次、江蘇省技能大賽一等獎4人次等榮譽。近三年來,畢業生「雙證率」保持較高水平,就業率均達99%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8%以上。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0年12月11日 07 版)

(數據和信息來源: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美麗校園

相關焦點

  • 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之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
    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之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正式掛牌 2020-12-22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科特派」賦能東莊農業現代化發展
    5月28日,在秀嶼區東莊鎮營邊生態休閒農業園,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吳則焰帶著青年博士,向農業園的技術人員講授葡萄套袋技巧(如圖)。再過20來天,這裡多達8種的葡萄就將成熟。營邊生態休閒農業園內等待採摘的可不止葡萄,板慄南瓜、水果玉米、冰淇淋果等農作物也在開花結果,一片生機盎然。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正式掛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掛牌儀式。賈敏傑 攝長城網訊(記者 馬靜 通訊員 賈敏傑 郭英)12月21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正式掛牌。這標誌著新樂與西農校地合作又結碩果、再上新臺階,對新樂市人才工作以及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掛牌儀式。
  •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人文學院丁鴻院長一行來蘇州農業職業...
    6月12日下午,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人文學院丁鴻院長一行來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考察交流。學院黨委書記李振陸、院長傅兵、副院長孔婷婷,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顧金峰、副院長馮琳出席了調研座談會。座談會由黨委書記李振陸主持。
  • ——聚焦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三全育人」建設成效
    作為國家首批「雙高計劃」A檔建設單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關注思政教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實施「三全育人」,「十大育人體系」同向發力,創新亮點不斷湧現,如春雨潤田般培育出大批「根正苗紅」的傑出農林人才,不僅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高質量助力,更為新時代高校思政建設提供了借鑑。
  • 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之翼」
    耕作栽培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正在做的課題,也是事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通過輪翻、免耕及秸稈還田等技術集成,提升耕地地力。所長李柱剛說:「發展現代農業,良好生態和綠色有機是主旋律。我們的使命就是為我省大糧倉保駕護航,所以我們要利用科技手段推動農業『減肥』『增綠』。」
  • 帶著夢想出發 | 為農產品插上「雲翅膀」
    帶著夢想出發 | 為農產品插上「雲翅膀」 2020-12-22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鎮高校「思政工作逐校行」活動在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舉行
    12月15日上午,在鎮高校「思政工作逐校行」活動在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學院黨委書記巫建華,鎮江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局黨委副書記朱定明,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中北學院、紅山學院、鎮江高等專科學校、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金山學院分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參加了活動,學院相關職能部門及二級學院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聚力「十四五」 奮進黑龍江】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之翼」
    近日,記者來到省農科院,現場感受到農業科技人員備受全會精神鼓舞,願以自己的加倍努力為龍江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的滿腔熱情與十足幹勁。用科技推動農業減肥增綠「全會提到要建設『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國家戰略示範區,切實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這讓我們從事土壤研究的科研人員備受鼓舞。」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張寒教授入選中國青年農業經濟學家...
    12月19日,中國青年農業經濟學家論壇暨北京農業經濟學會2020學術年會在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農業經濟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農業技術經濟學會青年學者委員會、北京農業經濟學會主辦,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承辦。
  • 江蘇這兩所高校正式合併,成立了「農林技術」大學,你會去嗎?
    鎮江有非常有名的大學江蘇大學和江蘇科技大學。不管是江蘇大學還是江蘇科技大學在全國範圍內都是重本線招生。一個地級市可以擁有兩所實力不俗的一本大學在中國是比較少見。但是最近,鎮江為了進一步整合本市的高教資源,現已立項把江蘇大學京江學院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組建大學,暫定名為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大學。
  • 數字農業大會給廣東種業插上科技「翅膀」
    如今,廣東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再次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12月12日,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與第十九屆廣東種業博覽會一同舉辦,充分展現數字科技與現代種業的多維度融合,打造國家級、國際性、綜合性大規模數字農業平臺。  數字農業和廣東種博會在廣州柯木塱相遇,必將擦出絢麗的火花,為廣東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 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基層...
    「當前我省已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各個產業技術體系要把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提上日程,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從貴州省「十四五」規劃中找到本體系的發展方位、前進方向,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行動。」省農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何慶才介紹,省農科院承接全省13個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工作,他希望各個體系要著眼大勢、提高站位,做好加強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提前謀劃農業產業智慧化、完善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等方面工作。在「十三五」收官之際,貴州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圓滿完成任務,為「十四五」開局、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打下良好基礎。
  • 惠民縣科技局局長霍先成:推動「科技下鄉」,服務鄉村振興
    為群眾服務,為百姓站臺,按照「同戰疫情,振興惠民」萬人直播挑戰賽進程,4月15日晚上8點,惠民縣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先成攜本土優質產品、特色農副產品走進淘寶直播間,助力脫貧攻堅,助推農村電商發展。「寶寶們,晚上好!
  • 將課堂開進田間地頭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成立「鄉村振興學院」
    向邦全教授(右一)走進農戶家中了解仔豬死亡情況 韋燕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4日5時56分訊(張華)近日,「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鄉村振興學院天元鄉分院」在巫溪縣天元鄉成立,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陳章、天元鄉鄉長楊成明為分院揭牌
  • 為脫貧攻堅收官、鄉村振興起航插上「東航之翼」
    鄉村振興「加滿油」,讓當地旅遊「熱」起來東航的飛機一班班飛進佤鄉、飛進貧瘠的山川,給當地民眾帶來了理想與遠方,更為鄉村振興工作鑄造了大格局,讓當地旅遊熱起來。為助推旅遊業全面興旺,東航積極宣傳推廣鄉村文化,結合地方特色幫助貧困村打造「脫貧名片」。
  • 日本鄉村振興戰略概況介紹
    這些法律法規合稱為「地區振興五法」,在《農業基本法》的基礎上,明確了各地區農業發展的政策目標與實施方法,為長期穩定保障農村振興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1999年,日本政府出臺新的《食品農業農村基本法》,明確了農業政策改革的新方向,強調農業的多功能性和鄉村振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把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作為政策的主要目標[6]。
  • 改革破浪前行 鄉村全面振興 嘉善大雲吹響人才振興「雲號角」
    走進繆家村,一股濃濃的「兩創」氛圍撲面而來:各地村書記絡繹不絕組團打卡繆家鄉村振興學院;美華水產養殖場場長楊珍,精心為鎮上的「農創客」準備著創業微課;剛為石斛種植大棚裝上雙層保溫膜的柴金甫,在這一季收穫了大雲鎮首個「全國勞動模範」的殊榮……  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既需要培養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也需要挖掘能工巧匠、鄉土藝術家;既需要有號召力的帶頭人、有行動力的追夢人,也需要善經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