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忙下田,農閒科研,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年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從培養教師職業素養出發,將教學工作與農業裝備技術專業建設深度融合,提出專業教師要「農忙下田,農閒科研,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的基本教學思路。
實踐中,一線教師工作熱情與活力被激發,他們將教學工作與提升教師專業技能、教科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緊密結合,立足教書育人,緊追科技前沿。學校做到了產教融合與人才培養同頻共振,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
學校機電工程學院共有36名黨員教師。其中,由16名黨員教師組成的智能農機服務團隊已成為學校的黨員示範崗。該團隊教師均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其中副教授5位、講師9位、助教2位。
自創建以來,團隊始終圍繞智慧農機助力國家戰略開展了一系列科研教學緊密融合的工作。團隊成員廣泛聯繫校企合作企業技術服務骨幹,組建了無人機植保、旋耕機維修、農機自動導航等技術保障服務團隊。
團隊利用微信網際網路以及「雲上智農」App等平臺,以遠程視頻指導及深入農戶、田間現場技術示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省內多地多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開展旋耕機維修、無人機植保、農機自動駕駛作業等多項技術服務,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為此,學校上下逐步形成「能幹事、幹成事」的工作氛圍。
如今,學校教師的腳步已邁出國門,全體教師幹事創業激情高漲,曬成績、比業績、亮風採,精氣神不斷提升:學校專門派出兩位教師,他們不顧環境惡劣、飲食不習慣及人身安全問題,遠赴肯亞,協助當地教育部,完成為期6個月的「農機專業師資培訓」工作;學校還有5名一線教師入駐興化某企業,不顧酷暑蚊蟲,挑燈夜戰,繪製近1000張圖紙助力企業產品升級,並指導生產調試……
沉到基層解難題,創新思路立課題
基於教學與技能培訓的需要,學校建立了校級「農機虛擬仿真實訓室」「智能農機田間作業實訓基地」,並與江蘇大學共建「國際農機人才培訓基地」。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推行的全國首個「省級大學生農機駕駛考培基地」也落戶學校,實現了「農機助學、送考進校」,為農業機械化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關鍵性人才。
學校全體教師「沉到基層解難題,創新思路立課題」,教科研成果逐年增長。兩年來,學校教研室共獲得校級產業創新團隊1個、省級信息化教學獲獎1項、校級及地方科研課題10個、省級科研課題7個;授權、受理髮明專利12個;教師發表省級以上科技論文10餘篇、編寫各類教材4部。
自2017年起,學校實施「援智工程」,率先到肯亞、加納、象牙海岸等艱苦地區進行支教工作、參與企業急切的技術研發工作、深入鄉村實施技術指導。教師深入一線,全心全意服務當地人民,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
通過「援智工程」的實施,學校全體教師不忘本職,善於積累總結,凝練形成一批教材、課件、課題項目、專利論文等教科研成果。
為了培養更多理論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師生團體,學校提出「教-訓-賽」業務能力提升模式,培養行業「技能大師」。為此,學校鼓勵一線教師率先垂範,發揚苦幹、奉獻精神,參與教學、實訓、大賽等組織工作。期間,教師們積累實訓、比賽經驗,「反哺」課程教學,並將思政元素、勞動教育要義融入到課程中,凸顯課程教學實戰化,課程思政全程化。一線教師也開始主動思考專業建設和發展,積極探求實施課程思政的育人模式。
產教融合與人才培養「同頻共振」
學校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增加了「農業信息化」「智慧農業」等服務項目,為20餘家合作社、家庭農場提供技術指導。學校與常州市金壇某生態農業公司籤訂了校企合作共建產學研基地的協議。
學校農業裝備應用技術專業教師帶領學生赴金壇開展農機「三下鄉」服務,進行數百畝農田小麥夏收後的耕整地作業服務,幫合作單位解決了農忙時節的技術難題。
為解決上海某技術公司農機北鬥自動導航試驗環節缺乏場地,缺乏農機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等問題,學校還與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共建精準農業試驗基地及精準農業工程中心,為企業產業升級提供有效保證。
在江蘇農博園開展的農機田間無人聯合收割機秋收作業實踐中,學校師生作業精準、智能,平均1小時能收割6畝水稻,效率極高。全體師生緊貼農機智能化、高精尖發展方向,貢獻才智、貢獻力量。暑假裡,「惠農飛防」社會實踐團奔赴句容多個鄉鎮深入鄉村開展「惠農飛防」公益助農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服務鄉村振興。
依託江蘇省現代農業裝備工程中心、江蘇省農機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成功舉辦了國家級、省部級、市級農機相關技能競賽,充分發揮了學校在農機新技術使用、維修領域的優勢。
此外,學校還定期開展針對農機考評員、農機維修工、農機師資、基層農民及農機合作社帶頭人等多層次的技術技能培訓。目前,全校師生多次參加國家、省、市(廳)級各類技能大賽,先後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8人次、江蘇省技能大賽一等獎4人次等榮譽。近三年來,畢業生「雙證率」保持較高水平,就業率均達99%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8%以上。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0年12月11日 07 版)
(數據和信息來源: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