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義大利炮」,竟然是法國造?丨局器

2020-12-17 局座召忠

文/紫電

相信只要一聽到到「義大利炮」幾個字,大家的眼前就已經有畫面了:

在《亮劍》中,這門「義大利炮」的出場和劇中的表現,無疑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也成為了全劇最為經典的鏡頭之一。不過或許很少有人知道,這門「義大利炮」其實並非是義大利貨,而是一門正經的法國炮:暱稱「75小姐」的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

巴黎榮軍院展出的「75小姐」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從名字就能夠看出,「75小姐」早已經是一位「老姑娘」了: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誕生自1897年,1898年進入法國陸軍服役,是一種典型的野戰炮。這種火炮以輕便的重量和極高的射速而聞名。

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的設計師

約瑟夫·阿爾伯特·德波特中尉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自火炮誕生以來,巨大的後坐力就是制約火炮射速的主要因素。由於每次發射後,巨大的後坐力都會將炮身向後推動一段距離,炮兵必須先將火炮推回原位才能繼續發射。而配備了反後坐裝置後,火炮的後坐力將會被機械結構抵消,避免了因為後坐力造成的移位,從而大大加快了火炮的射速。

普法戰爭期間的法國火炮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在19世紀末,西方列強都已經開始研製火炮的反後坐裝置,其中液壓氣動長後坐結構的反後坐裝置最為常見,但都沒有推出一種成熟可靠的產品,直到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出現。也正是由於率先採用了液壓氣動反後坐裝置,「75小姐」在火炮發展史上擁有劃時代的意義,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種現代火炮。

英國QF 4.7英寸海軍炮的反後坐裝置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雖然是一門法國火炮,但M1897式野戰炮的反後坐裝置其實起源自德國:正在法國人想辦法完善不成熟的反後坐裝置時,一位德國工程師康拉德·豪塞爾開始推銷自己的液壓氣動反後坐裝置——但這套系統實際上是德國克虜伯淘汰的不成熟設計。

法國人並沒有直接買下這位工程師的專利,而是參照了這套液壓氣動反後坐裝置「山寨」了一套,裝在自己的新型75毫米火炮上。測試的效果比較成功,火炮的精度和射速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很快法國人就發現了克虜伯拒絕這一設計的原因:液壓系統存在嚴重的漏油隱患。

美國陸軍軍械博物館收藏的M1897式野戰炮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在經過兩年多的反覆實驗和測試後,兩名來自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年輕工程師發明了一種新型的制動活塞,大幅提高了液壓系統的可靠性,即使在最惡劣的戰場環境下也不會發生漏油故障。1896年,完成了改進的新型75毫米炮通過了進一步的測試,並得到了法國軍隊的認可。

除了劃時代的反後坐裝置外,M1897式野戰炮還採用了一系列當時的「尖端科技」——包括無煙火藥、金屬定裝彈和螺式炮閂。這樣的設計讓M1897式野戰炮的性能遠遠將所有同類產品甩在背後。而M1897式野戰炮的先進性能,對法國陸軍的建設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

M1897式野戰炮的螺式炮閂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由於M1897式野戰炮每分鐘可以發射超過15發炮彈,是同時期同類火炮的3倍還要多,因此法國陸軍將炮兵連的火炮數量從6門縮減到4門,這樣能夠達到更高的機動性和隱蔽性。由於法軍對M1897式野戰炮的性能高度保密,這樣的編制也令其他各國都無法理解。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的法軍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M1897式野戰炮的優越性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德軍士兵向法國人炫耀自己每分鐘可以發射8發炮彈的7.7 cm FK 96速射炮時,卻被法國人的M1897式野戰炮每分鐘30發的恐怖射速無情打臉。事實上,「75小姐」的強大火力震驚了整個歐洲軍界!

在一次戰鬥中,法軍一個半連的士兵在2門M1897式野戰炮的掩護下,向一個由2000名拳民防守的村莊發起了進攻。兩門火炮交替推進到距離村莊600米的距離上,隨後以最大射速向村莊猛烈射擊,掩護法軍步兵的刺刀衝鋒。在壓倒性的火力優勢下,法軍不費吹灰之力便佔領了村莊,僅有1名士兵受傷。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法軍幾乎將所有火炮都替換為M1897式野戰炮,但很快發現這種中口徑火炮的作用範圍仍然有限,並且彈藥消耗實在太快。因此沒過多久,法國人就開始換裝口徑更大的新型火炮。不過,仍然有大量的「75小姐」繼續活躍在戰場上。

一戰期間作為高射炮的M1897式野戰炮

(圖源:WW2DB)

安裝M1897式野戰炮的「聖沙蒙」坦克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軍仍然保留著大量的M1897式野戰炮,不過主要用於反坦克。但事實上這種火炮的穿甲能力並不理想。由於法國投降的速度過快,這些「75小姐」並沒有得到發揮作用的機會。

德軍在M1897式野戰炮基礎上

改裝的7.5cm Pak 97/38反坦克炮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除了法國軍隊之外,M1897式野戰炮也被出口到多個國家,包括英國、美國、波蘭、羅馬尼亞等國都有裝備。二戰爆發後,德軍繳獲了大量的M1897式野戰炮,並進行了改裝,繼續作為反坦克炮使用。實戰中德軍發現M1897式野戰炮雖然能夠威脅蘇軍的T-34和KV-1坦克,但精度難以滿足需求,也無法與德國火炮通用彈藥,因此很快退出了一線部隊。

英軍士兵使用美國M3自行反坦克炮

搭載的法國M1897式野戰炮

在義大利打擊納粹德國軍隊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而毫無疑問的是,這位來自法國的「75小姐」也曾經活躍在中國戰場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部分軍閥曾經購買了少數的M1897式野戰炮。而在抗日戰爭期間,蘇軍也向中國軍隊援助了少數M1897式野戰炮。總的來說,這些火炮的性能在中國已經相當優秀,但數量很少,彈藥也不多,很難起到多大的實際作用。

至於為什麼在《亮劍》中,這門法國炮被稱作是「義大利炮」,部分說法認為是義大利販子將這些法國炮轉手出售給中國,因此這些火炮就被當成了「義大利炮」,不過筆者並未找到能夠佐證這一說法的資料——或許這個小小的錯誤完全只是劇組的無心之失而已。

在法國前總統奧朗德的就任儀式上

「75小姐」的21聲炮響再次鳴響在巴黎榮軍院前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作為一種劃時代的經典之作,「75小姐」無疑是法國人的驕傲——直到今天,法軍仍然將M1897式野戰炮作為禮炮使用。而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和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庫中,也各有一位「75小姐」保留到了今天,似乎仍在講述她們跨越百年的傳奇故事……

M1897式野戰炮

藏於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相關焦點

  • 9個冷知識:《亮劍》中李雲龍的義大利炮,是法國研製的火炮
    1、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的義大利炮,是法國研製的火炮。 義大利炮為法制1897式75mm野戰炮。於1897年在法國研製的火炮。一戰時期義大利曾經從法國進口了一批這樣的火炮,戰爭結束淘汰下來的舊貨又被賣到了中國,最終在抗戰戰場上露面。
  • 學者:看那門義大利炮多珍貴
    看過亮劍的一定對裡邊的一個場景很熟悉,那就是李雲龍大喊著說: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他在這裡所說的義大利炮,便是富得流油的來源,因為這炮可不簡單。說是義大利炮,實際上並不是義大利貨,應該是法制1897式75mm野戰炮。也就是說,這炮,是法國貨。
  • 看,這倆義大利人擊沉三個國家的同一艘戰列艦 | 局器
    多年來的學術習慣讓局座更喜歡琢磨一件事的來龍去脈,而非事件本身,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這一點也對局裡的小編們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凡事都想了解來龍去脈,想知道背後的歷史故事,這也是局座召忠堅持軍事科普的初衷之一。
  • 在抗戰劇《亮劍》裡那門一炮定乾坤的義大利炮到底有多厲害?
    李三萬摘要:在經典抗戰劇《亮劍》中,「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給我拉來!」這句臺詞如今已經成了網上最火爆的網絡語言之一,那麼這門在平安格勒戰役中一炮定乾坤的義大利炮到底有多厲害?在經典抗戰劇《亮劍》中,「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給我拉來!」
  • 說好的冷兵器對抗,我卻在《戰意》裡了掏出義大利炮
    電視劇《亮劍》中的「二營長,把老子義大利炮拉出來!」是一個知名度非常高的梗,但你們知道嗎,其實所謂的「義大利炮」並不是真正義大利產的炮,正式學名是「法國施奈德M1897型75mm野戰炮」。
  • 火炮是戰爭的主要戰備之一,而「義大利炮」在網絡上走紅?
    於1897年在法國研製的火炮。由於這是世界第一款裝有反後座裝置的火炮,火炮射速高達15發每分鐘,遠超過同時代其他火炮,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放異彩,產銷量高達20000門以上。據史料記載,一戰時期義大利曾經從法國進口了一批這樣的火炮,戰爭結束淘汰下來的舊貨又被賣到了中國,最終在抗戰戰場上露面。由於炮身上刻有義大利文,所以在一些記載中便有了"義大利炮"的稱呼。
  • 軍事博物館看展:中外高射炮機關炮集錦,見到傳說中的十星高射炮
    蘇聯造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該型炮是蘇聯1937年以瑞典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為基礎研製的。最初口徑為45毫米,後經改進,1939年定型為「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美國造M1式40毫米高射炮主要戰術技術性能:口徑:40毫米;高低射界:-11至+90度;方向射界:360度;初速:880米/秒,射速:60發/分;最大射程:4661米。蘇聯造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高炮獨立第11營2連在開城地區擊落美機30架。
  • 印度護衛艦臨陣換炮:義大利炮意外失寵,強化對地打擊能力!
    這次下水的「希姆吉裡」號護衛艦雖有俄系血脈,但是搭載的設備在萬國造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美國的印記。 P-17什瓦裡克級為柴燃混合動力,2臺柴油機為法國貨,2臺燃氣輪機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LM 2500。到了P-17A型,柴油機換成了德國貨,燃氣輪機繼續採用美制LM 2500。 在武備上,P-17B型驅逐艦與P-17A型護衛艦同時出現了「臨陣換炮」的情況。這兩艘大型艦主炮原計劃為義大利製造的127MM主炮,並且已經完成了招標程序。
  • 這艘堪比大和號的超級戰艦,一炮未發就被「自己人」炸了|局器
    在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中,義大利被許可獲得了和法國海軍相等的主力艦噸位,並且兩國都被允許獲得額外的7萬噸主力艦配額,這對於海軍實力較弱的義大利稱得上是一個意外之喜。這種戰艦噸位僅有一萬多噸,但卻搭載了戰列艦水平的大口徑主炮,因此被稱為「袖珍戰列艦」。但經過了評估,義大利海軍沒有採用建造小型主力艦的計劃。
  • 《雪豹》中周衛國不識貨,竟然嫌棄大眼盒子炮!
    周衛國組織小分隊襲擊日軍的萊陽軍火庫,向團長提了不少條件,除了12套鬼子軍裝,12支日造三八步槍(每槍配80發子彈),48枚鬼子地瓜手雷(這有點難辦),一批定時炸彈外,再要12支嶄新的德國原裝駁殼槍(每槍配子彈200發),專門要求不要晉造的,只要德國原裝貨。
  • 坦克世界更新,義大利炮來了!波蘭線?二戰波蘭真的有坦克嗎?
    ▲在坦克世界中,這是意系1級車義大利模仿法國雷諾FT17,研製出了菲亞特3000,重6噸,裝備一門37mm炮,兩挺6.5mm機槍,速度為每小時21公裡,行程100公裡。這種小坦克造了數千輛,從1926年一直用到1943年的西西里戰役,也算是打遍全場了。
  • 抗戰神劇中的雷人火炮,從義大利炮到大和魂,如今更有九六式重炮
    知名度比較高的,有義大利炮,大和魂,在剛剛被停播下架的《雷霆戰將》中甚至出現了八路軍繳獲了日軍的九六式150毫米重炮,實在令人咋舌。火炮被譽為戰爭之神,在眾多的抗戰神劇中,自然少不了火炮的身影。知名度比較高的,有義大利炮,大和魂,在剛剛被停播下架的《雷霆戰將》中甚至出現了八路軍繳獲了日軍的九六式150毫米重炮,實在令人咋舌,這就讓我們一一道來。
  • 抗戰中最適合中國軍隊的火炮,真正的義大利造,可惜只裝備了100門
    抗日戰爭中,由於我國脆弱的工業體系,也就造成了裝備無法自主生產的窘境。我國連迫擊炮製造都困難,更不用說要求更高的火炮技術了。而在抗戰中,大量購買的外來武器中,有一款武器特別適合中國的國情。《亮劍》中的梗,義大利炮,其實是門法國炮。而中國有一款真正的義大利炮,百祿47炮。那它到底強在哪裡。
  • 歐洲多任務艦,法國和義大利共同研發製造,是護衛艦中新銳
    歐洲多任務艦是法國、義大利共同研製的護衛艦,這個護衛艦建造的目的是為了替換法國老舊的喬治·賴格級驅逐艦和義大利的西北風級護衛艦。在2002年義大利和法國的共同提出發展「新的護衛艦」的初步商議。在商議中,法意兩國將平均分攤新的護衛艦的研發成本,並各自支付自己想要造艦的費用。這個歐洲多任務護衛艦大量應用了拉法耶特級護衛艦和地平線級驅逐艦的開發經驗,這樣就節省了很大的成本。歐洲多任務護衛艦的艦體採用了模塊化的建造,在早期的設計中歐洲多任務護衛艦的排水量在4500噸。
  • 海軍「義大利炮」要「嗑藥」?神奇炮彈卻是白俄羅斯製造
    此前,義大利線僅有三艘金幣船,這次出爐了一條包含輕巡和重巡的完整科技線,總算讓這個昔日海軍五強之一的國家在窩窩屎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說起義大利這個國家,一戰是牆頭草,二戰是豬隊友,戰績糟糕,笑料不斷,真是既可氣又可笑。然而,義大利軍艦是真的香!顏值高、速度快、火力猛,特別是"義大利炮"已經是廣為人知的梗,而在海上更有"嗑藥炮"的名號,初速快,射程遠,就是比較費炮管。
  • 義大利熱衷小車拉巨炮,差點把155炮搬上輪戰!
    近日義大利國防部宣布將採購40輛半人馬座II式(Centauro II )8輪戰車,該車由義大利本土軍工集團奧託·梅拉拉製造。據悉半人馬輪戰車一款專門用來反戰車的載具,其在設計之初要求至少要具備舊型豹1式戰車的火力,但在此基礎上具備更加優秀的機動能力。
  • 一戰法國奇葩坦克,拖拉機底盤配義大利炮,不像坦克更像自行火炮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並不是法國「雷諾」FT-17坦克,而是「雷諾」FT-17坦克的先輩,拖拉機底盤配義大利炮、不像坦克更像自行火炮的法國奇葩坦克:聖沙蒙坦克。1903年,法國第6炮兵營的幾個軍官就搞出了一個新玩意兒:一輛裝載一門75毫米野戰炮和3名成員的炮車,並將其命名為「自行式火炮」,有了它,就可以為前線步兵提供強大的伴隨火力支援,必將戰無不勝。
  • 「紅色方案」即將成功,義大利迫不及待對法國宣戰了
    在面對義大利的防線上,法軍共有32 門75 毫米炮、4 門95 毫米炮和4 門135 毫米炮以及68 門81 毫米迫擊炮。法國空軍在全力對抗德國空軍,因此在南部可用於打擊意軍的空中力量非常有限。6 月11 日早上, 一隊SM 79 轟炸機從撒丁島起飛,轟炸了突尼西亞北部卡魯巴的法國海軍航空兵基地,摧毀了法國6 艘羅亞爾70 飛艇中的4 艘。次日,意軍以更多的兵力(21 架SM79 轟炸機)襲擊卡魯巴,但三分之一毀於法軍防空火力。第三次襲擊發生在6 月13 日,出動了3 架轟炸機,法國戰鬥機試圖攔截,但MS.406 戰鬥機對SM 79 的速度優勢不明顯,未能取得成功。
  • 義大利的「七豪傑」,失意的重巡,二戰前後義大利條約型重巡洋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陣營中,義大利海軍是僅次於舊日本海軍的軸心國第二大海軍作戰力量。雖然義大利海軍的實力還沒有上升到能夠和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正面對抗的程度,但是其仍然擁有包括戰列艦和重巡洋艦在內的各種中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給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帶來了一定的作戰壓力。
  • 義大利造大炮本想沙場立功,碰上翼龍無人機就成了廢鐵了
    戰爭的需求是巨大的,雙方不得不想盡了辦法收集各類裝備,以至於許多老古董也紛紛被拿了出來,也可以讓大家看到一些很稀有的裝備,在利比亞戰場上,人們就看到一款義大利製造的帕爾瑪利亞型自行榴彈炮,一款名氣不大的火炮,但不如M109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