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倆義大利人擊沉三個國家的同一艘戰列艦 | 局器

2021-01-19 珊瑚橘

2015年7月份,局座剛剛退休,在接受一家媒體的採訪時,他和記者談到了對自己未來想製作的節目的定位:



「以後我會做一些歷史性紀實性的東西,更加深層次的,比如軍事歷史、一些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新聞背後的故事等,有點類似軍事科普。」


實際上局座也是這樣做的。多年來的學術習慣讓局座更喜歡琢磨一件事的來龍去脈,而非事件本身,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這一點也對局裡的小編們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凡事都想了解來龍去脈,想知道背後的歷史故事,這也是局座召忠堅持軍事科普的初衷之一。


書接上回,在上一期《二戰時要是撿到了魚雷,裡面沒準就有個日本人 | 局器》中,小編從誕生到覆滅,細數了回天魚雷罪惡的一生,並且在結尾約定要扒一扒回天魚雷的「祖墳」。今天小編就來赴約,一窺回天魚雷的「歐洲血統」。


(圖源 jejaktapak)


沒錯,誰能想到這麼「昭和」武器,竟然是歐洲人發明的。而且這一次,英國人又一次佔著專利結果被別人捷足先登。


1906年英國皇家海軍在打造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無畏號戰艦時,將魚雷管安置在船殼吃水線下方,並在船側身加掛鋼製防魚雷網,可見那時英國海軍就對魚雷十分重視。


「無畏」號縱向剖面圖

其中20、30、32處均為魚雷倉

(圖源 Sas1975kr/ wikipedia)


三年後,皇家海軍中一名年輕的軍官兼設計師戈弗雷·赫伯特(Godfrey Herbert)目睹了魚雷的威力,但也意識到了航程短、控制難的缺點,於是靈光一現,將人與魚雷有機的結合起來,並且於1909年獲得了「載人魚雷」的專利。


當時正是一戰前夕,歐洲地區火藥味很濃,於是他向皇家海軍「推銷」自己的發明。當時全權掌管英國軍務的戰爭辦公室認為戈弗雷是泰晤士河的水喝撐著了,這種人騎魚雷的操作不是自殺式攻擊嗎?以「不切實際」和「不安全」為理由拒絕了載人魚雷。


位於倫敦的帝國戰爭辦公室舊址

(圖源 wikipedia)


一轉眼巴爾幹島這個火藥桶就被塞拉耶佛的火星子給引爆了,歐洲各國迅速抱團扭打在一起。1915年,37歲的義大利海軍少校拉斐爾·羅塞(Raffaele Rossetti)蒂面對奧匈帝國的兇神惡煞的大炮巨艦,也打起了魚雷的主意,同樣設計了一款具有西西里風味的載人魚雷。


(圖源 wikipedia)


和那名英國軍官一樣,拉斐爾和上級匯報後也碰了釘子,因為一般的軍官沒有他們這種腦洞。不過這個倔強的義大利人卻憑著手工藝的匠人精神,自己在造船廠裡偷偷摸摸的造起了原型機。他的想法吸引了一名年輕的海軍中尉的關注,這位同樣叫拉斐爾的年輕人表示自己願意加入「載人魚雷」的研製。


(圖源 hisutton)


「好嗨呦~終於加入到您的團隊中了!請問咱們一共有多少人在做這個項目?」


「算上你一共兩個人。噢,對了,我這個魚雷需要兩名駕駛員。」


1918年11月1日凌晨,兩名義大利「載人魚雷」駕駛員兼設計師親自披掛上陣,駕駛「水蛭」(Mignatta)號「載人魚雷」用了足足四個小時的時間摸到了當時還是奧匈帝國軍港的普拉港內。


(圖源TRAJAN 117/ wikipedia)


拉斐爾設計的第一代載人魚雷也就是「水蛭」號生動的詮釋了什麼叫作「簡潔」才是美,魚雷裡除了有個能載人的座位凹槽外,其他的和普通魚雷一樣,什麼都沒有!而之所以需要兩個人操作,是因為當一個人在座位裡控制魚雷的動力時,另一名駕駛員需要在旁邊「扶」著魚雷控制方向!


「扶桑」我懂,可「扶雷」是什麼操作……

(圖源 hisutton)


所以二人能「駕駛」魚雷潛伏到軍港裡本身就是一種奇蹟,按照之前無數次演習的步驟,兩位拉斐爾把炸彈從魚雷頭上卸了下來,悄悄的放在了軍港裡個頭最大的戰列艦底下,設置定時→丟棄尾部→橫渡海岸被哨兵發現。


是的,就在兩個人進行一系列「神仙操作」後,他們竟然被抓了。而更讓人頭大的是,他倆被捕後被送到了剛剛安放完魚雷炸彈的戰列艦上!而且倆人發動了意軍傳統技能,竟然招供了!雖然沒說自己是怎麼來滴,但是很明確的告訴艦長大家要是再不跑的話是怎麼沒滴。


普拉港內停著奧匈帝國最後的三艘戰列艦

(圖源 hisutton)


艦長是個剛烈的漢子,聽罷當機立斷組織船員有序的撤離了這艘戰艦。結果過了拉斐爾們說的計時時間6:30魚雷還沒爆炸,艦長微微一笑察覺事情不對,一口咬定這倆義大利人在忽悠大夥,於是又組織船員重新回到船上。十五分鐘後,一股強烈的衝擊波震倒了艦上的所有人,這艘戰列艦底部被炸出了一個巨大的窟窿。一艘兩萬多噸的戰爭巨獸沒用多長時間就沉到了水底,直到這時艦長才發覺自己被兩個從水裡冒出來的義大利人安排的明明白白。


(圖源 hisutton)


事後兩位拉斐爾竟然毫髮無損的被送回了義大利,也是後來倆人才知道,他們當晚擊沉的那艘軍艦曾經是奧匈帝國的「聯合部隊」號戰列艦,也是奧匈帝國海軍的旗艦。那時的奧匈帝國已經分崩離析,帝國境內一系列地區相繼宣布獨立。


解體後的奧匈帝國

(圖源 Niusereset / wikipedia)


而之所以說「曾經」,是因為他倆駕駛「水蛭」攻擊的前一天,這艘部署於帝國南部的戰列艦被分給了還沒正式宣布獨立的南斯拉夫王國……這就相當於他倆把一艘並不是交戰國的戰列艦給炸沉了,而且這艘戰艦是當時南斯拉夫王國甚至是後來克羅埃西亞海軍史上噸位最大的一艘艦艇……雖然只存在了一天。


當時的南斯拉夫王國位置

(圖源 wikipedia)


更尷尬的是三天之後義大利海軍就開進了普拉港,11月5日,軍港裡所有的奧匈帝國軍艦都升起了義大利海軍軍旗。


倘若沒有「水蛭」對「聯合部隊」號戰列艦的致命一擊,意軍在三天後就能收穫一艘兩萬噸的戰列艦……也就是說這倆義大利人本以為擊沉了奧匈帝國的軍艦,實際上卻擊沉了南斯拉夫王國的軍艦,並且等同於擊沉了自己國家義大利的軍艦。


(圖源 wikipedia)


一天之內,一發魚雷,擊沉了包括本國在內的三個國家的同一艘軍艦,我就想問問:


「還有誰?」


而且就是這種「騷操作」,這兩個人竟然還一人得了一塊義大利王國「金質勇氣勳章」。據說這塊勳章是專門獎勵給「在戰爭中做出傑出英勇的事跡的初級軍官」的。其中一位少校得到「初級軍官」獎章,也可以說義大利軍方的用心良苦。


(圖源 Wikipedia 製圖:七隻小狼)


之所以要獎勵他們,也是因為這一場烏龍仗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使用載人魚雷進行實戰,並且第一次就取得了成功。此役也展現了在「不對稱戰場」上,像魚雷這樣的先進武器將發揮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水蛭」只有「聯合部隊」號戰列艦的三十分之一大小

(圖源 Wikipedia/ hisutton 製圖:七隻小狼)


拉斐爾後繼有人,這一仗也為義大利海軍研究改進新的載人魚雷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礎上,義大利版的載人魚雷終於有了轉向系統!


(圖源 okrajoe/Youtube)


並且載人魚雷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二戰期間,從地中海沿岸波及到東南亞,一直波及到太平洋地區……


是什麼原因,讓邱吉爾寫信下令重啟載人魚雷項目?歐洲各國的載人魚雷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到底哪國的魚雷才是「回天」的「正宗」?下一期《局器》,無論是「自殺魚雷」還是「載人魚雷」,咱們都做個了結。



相關焦點

  • 22艘戰列艦艦隊:夜間遭遇驅逐艦,被擊沉萬噸戰列艦趕緊撤
    22艘戰列艦艦隊:夜間遭遇驅逐艦,被擊沉萬噸戰列艦趕緊撤整體而言,發生於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短促而激烈,總共只有兩天的時間,其中5月31日的白天中,海戰最為激烈,英德的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都加入了激烈的主炮對戰,相對而言,此時的英國戰艦損失比較大一些,損失了3艘戰列巡洋艦,而德過公海艦隊損失了1
  • 一艘布雷艦一天之內擊沉三艘戰列艦 土耳其海軍創造的「神跡」
    試圖闖入達達尼爾海峽兩艘英國、一艘法國軍艦被奧斯曼帝國海軍布設的水雷擊沉,另有一艘英國戰列巡洋艦和一艘法國戰列艦被重創。所有這些戰績,都是圖中這艘「努斯雷特(Nusret)」號布雷艦的傑作。儘管看起來它就像一艘拖網漁船或拖輪,卻成為奧斯曼帝國海軍,乃至現在土耳其海軍歷史上戰果最輝煌的一艘軍艦。
  • 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以大欺小」:3分鐘擊沉重巡洋艦
    為了阻止英軍馳援希臘,實現「新羅馬帝國」夢,義大利海軍出擊攻擊英軍從埃及到希臘克裡特島之間的運輸線,義大利海軍22艘各型艦船與英軍32艘各型艦船在龐大海域上爆發了海戰,其中義大利有1艘戰列艦和8艘巡洋艦,英軍有戰列艦3艘、巡洋艦10艘和1艘航空母艦。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歐洲這邊的德國在一戰結束之後面臨著賠款割地,再加上經濟大蕭條的影響引發很多人不滿導致右翼勢力上臺成立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由於受到1919年籤的《凡爾賽合約》限制德國海軍在一戰後僅保留了8艘舊戰列艦用於訓練及自衛,相關後續艦必須在老艦下水20年後才可開工建造,且新艦最大排水量不得超過1016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毫米。
  • 這艘堪比大和號的超級戰艦,一炮未發就被「自己人」炸了|局器
    但在談判中法國人毫不鬆口,義大利人也絕不願意讓步,兩國很快都開始建造新型戰列艦。顯然,這樣的計劃無疑是違反了條約限制的,因此義大利對外宣稱建造的是兩艘「3萬5千噸」級的新型戰艦。這兩艘戰列艦,正是義大利海軍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維內託級戰列驅逐艦「利託裡奧」和「維內託」(也稱利託裡奧級戰列艦)。
  • 【海戰歷史講堂】擊沉「霧島」號戰列艦
    (亦有說法稱霧島並非自沉,而是因無法控制進水而被美軍擊沉)  在12隻參加太平洋戰爭日本戰列艦中,是在戰列艦炮戰中被擊沉的第一艘戰鬥艦。  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軍艦上的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種吉兆:勝利在望的預兆。美軍的隊形是以4艘驅逐艦為前導,2艘戰列艦在後,單縱列魚貫而行,從薩沃島東南通過。
  • 日本金剛級戰列艦覆滅記
    當時日本人對這4艘金剛艦很驕傲,宣稱每條金剛艦都是所謂帝國強大實力的象徵。1艘就很牛了,如果4艘聯合出動,那陣勢還真可觀。從掃蕩東印度洋到中途島,4艘金剛級戰列艦讓美軍嘗到了不少苦頭,它們一度成了讓美國人傷透腦筋的傢伙。
  • 雷霆海戰十大戰列艦排名 你已擁有多少艘
    納爾遜級戰列艦於1927年完工服役,與日本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美國的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等7艘擁有最大口徑火炮的戰列艦,被各國海軍界人士稱為「big seven」。 義大利海軍原有的戰列艦已經顯得陳舊落後了,義大利海軍準備建造一種可以和「敦刻爾克」級相抗衡的新型戰艦,最後,義大利海軍決定設計建造35000噸級的戰列艦——即後來的維託裡奧?維內託級戰列艦。
  • 日本四大「金剛」戰列艦:被打出了三個第一
    對外戰爭馬前卒:被打出了三個第一 金剛級戰列艦共有四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和霧島號,其中金剛號是1911年由英國製造的,後三艘是日本自己製造的,而金剛號也成為了日本最後一次從國外訂購主力戰艦,也是在太平洋與美國海軍對戰中,唯一使用的國外製造的戰列艦。
  • 這艘德國最知名的戰艦,究竟是如何沉沒的?丨局器
    提起德國最著名的戰艦,俾斯麥號戰列艦無疑是絕大多數人心中的唯一答案。這艘傳奇戰艦曾創造了輝煌的戰績,但很快就在敵軍的優勢兵力面前迎來了終結。而正因為這樣的傳奇經歷,圍繞這艘戰艦的爭議也始終不斷。因此俾斯麥級戰列艦擁有卓越的續航能力,遠超同時期法國、義大利的同類戰艦。雖然實際操作中,德國人發現俾斯麥級戰列艦的續航能力並不能達到設計指標,但仍然已經足夠優秀。
  • 帝國夢碎地中海,二戰中的義大利海軍最強戰艦維內託級戰列艦傳奇
    不過在1941年3月的馬塔潘角海戰中,「維內託」號戰列艦就不是那麼幸運了,由於錯誤的情報,他們這次戰鬥中遭遇了英軍的兩個方向三個編隊海軍組成強大艦隊,包括3艘戰列艦和一艘航空母艦和眾多的驅逐艦。而義大利海軍方面僅有「維內託」號一艘戰列艦和幾艘重巡洋艦和輕巡洋艦、驅逐艦。結果此戰,義大利海軍損失慘重,「維內託」號戰列艦也遭到重創,但是最後還是頑強的返回了基地,開始了第一次大修。
  • 薩沙談:美軍飛機三小時擊沉超級戰列艦大和號
    作者:薩沙有史以來噸位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在琉球戰役中僅僅3個小時之內,就被美國飛機擊沉。美國人擊沉這艘花費了日本重大人力物力代價的超級戰列艦,只損失了不到10架飛機。具體情況如何,讓薩沙來打開這段塵封的歷史。
  • 44艘戰列艦海上決戰:英軍大敗,依舊海權不衰
    【話說軍世】勝利在戰爭中是雙方都嚮往的,不過慘勝如敗、大勝如敗的例子卻一直不少,如今的逐漸削減的英國軍事力量被不少人看衰,當然這是事實,不過英國一直有著傳統強國底蘊,在100年前,英國曾遭遇大敗,卻依舊堵著對方,讓其無可奈何。
  • 二戰時期,兩艘巡洋艦能像遊戲那樣,高爆彈硬剛並擊沉戰列艦?
    但是巡洋艦「擊沉」戰列艦的案例還是有的,只不過並不是硬剛,而且也不是巡洋艦用炮彈擊沉的,而是戰列艦迫於政治壓力下選擇自沉的,不過這個功勞也可以算在巡洋艦身上。 ,到了1939年12月份為了清除航線上的威脅,英國派出了包括航母在內的20多艘軍艦南下搜尋這艘「海盜船」。
  • 唯一被擊沉的「Big7」戰列艦:0.14英寸的「傲嬌」
    年的15年間保留下來的7艘戰列艦,也被成為「Big7」,到二戰時,有一艘「Big7」的結局非常慘烈。被擊沉的Big7:炸飛炮塔,遭「剖腹」斬斷在1943年6月的一天,這時的美軍已經佔領了瓜島,而在兩個月前,舊日本海軍的核心人物:聯合軍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則剛剛被美國海軍擊斃,一個月前北非戰場上的德國和義大利軍隊投降了,而此時,舊日本海軍為主不多的戰列艦中,作為曾經「Big7」之一的陸奧號卻詭異的沉沒了
  • 在二戰中,航空母艦憑什麼淘汰海上霸主戰列艦?
    1940年6月11日夜間,英國海軍上將安德魯·坎寧安爵士率領光輝號航空母艦,以及8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從埃及亞歷山大港出發,對義大利海軍基地塔蘭託進行偷襲。英國軍艦到達塔蘭託後,出動了20架艦載飛機,進行了5次攻擊,就擊沉了義大利2艘戰列艦,重創1艘戰列艦,自己卻只損失2架飛機。航空母艦的威力初次現象出來了。
  • 二戰日本戰績最佳的戰列艦:巨炮「舔」機場,「砸傷」戰列艦
    【話說軍世】說到日本戰列艦,大和號總是最先被提起得到,畢竟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其代表著火炮戰艦的巔峰,不過大和號的戰績乏善可陳,實在拿不出手,沒有和其他戰列艦對戰過,雖然說被認為擊沉過一艘護航航母,不過後來美軍資料顯示,這艘航母是被日軍其他戰列艦擊沉的,因此如果說二戰日本戰績最佳的戰列艦排名,大和號確實提不起勁兒來。
  • 身經百戰的厭戰號戰列艦
    停戰修理完畢後厭戰號重返第五戰列艦分隊,但不久之後便終究與姊妹艦勇士號相撞,導致本艦必須再次返港檢修。1917年7月,厭戰號與HMS Destroyer相撞,下個月在斯卡帕灣錨泊時又觸礁,當時一艘聖文森級戰列艦前衛號因彈藥庫爆炸事故而沉沒,導致數百人死亡。1918年,厭戰號的其中一個鍋爐室發生火災,迫使她再次入廠檢修。
  • 戰列艦之痛:是艦炮打七寸,還是炸彈穿甲板
    戰列艦對手:大口徑艦炮打七寸,看概率與運氣戰列艦天生就是海上火炮決戰的高手,因此實際上,大口徑艦炮並不是戰列艦最害怕的武器,對方戰艦大口徑艦炮對於自己最大的傷害在於擊中要害部位,也就是被「打七寸」,不過這種命中概率一般很低,低到要看運氣的程度。
  • 日本二戰歷史唯一,一艘擊沉美軍航母的戰列艦,金剛號,戰列艦 雷伊泰灣大海戰
    按照日本海軍命名慣例,以巡洋戰列 艦命名方式, 艦名的是以 大阪府的 金剛山來命名。 金剛號建造過程中以引進英國技術和設計的目的,在英國設計、建造,日本隨後還依據隨金剛引進的設計圖自行建造了比叡、榛名、 霧島3艘和金剛號一樣的同型艦。以上四艘稱為金剛級。1912年5月18日下水,隨後4艦也經過一系列改裝成為戰列艦。 「金剛號」戰列艦經過改裝後於1931年9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