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之痛:是艦炮打七寸,還是炸彈穿甲板

2020-12-22 ALEX俊赫

【話說軍世】戰列艦作為以火炮為武器大型戰艦的巔峰,一直是不少軍迷心中圖騰所在,尤其是二戰時代的戰列艦,在火力、機動性和防護能力上,都達到了均衡巔峰值,不過這也是其最後的輝煌時代,艦炮、魚雷和炸彈,哪個戰列艦最為忌憚的武器,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戰列艦對手:大口徑艦炮打七寸,看概率與運氣

戰列艦天生就是海上火炮決戰的高手,因此實際上,大口徑艦炮並不是戰列艦最害怕的武器,對方戰艦大口徑艦炮對於自己最大的傷害在於擊中要害部位,也就是被「打七寸」,不過這種命中概率一般很低,低到要看運氣的程度。

二戰時代大口徑艦炮的命中率大約只有1%-3%,即便有了雷達幫助命中率也不算高,這主要與交戰距離有關,比如說1941年的丹麥海戰中,俾斯麥號與胡德號、威爾斯親王號對戰中,雙方在相距10.9海裡(約20.2公裡)的距離上炮戰,第三次齊射擊中胡德號,第5次就擊沉了對方,5次齊射為40發380毫米主炮彈,這已經是很驚人的命中率了。

1940年7月的卡拉布裡亞海戰中,雙方共計5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以及其他多艘戰艦炮戰了近49分鐘,結果打出了一大堆「miss」的結果,只有在距離炮戰結束僅剩4分鐘的時候,英國厭戰號在24公裡的距離上打中義大利愷撒號一炮,這場海戰戰列艦的交戰距離基本都在20公裡以上。

而戰列艦大口徑艦炮對戰,還要命中並擊穿戰列艦要害部位,運氣就要佔很大的成分了,還是在1941年的丹麥海戰中,俾斯麥號被擊中三發15英寸(381毫米)主炮彈,也擊中了威爾斯親王號,最後俾斯麥號依舊逃脫了,就實際情況來說,戰列艦並不害怕對方戰列艦艦炮對決,畢竟雙方實力基本對等,互有擊穿對方的能力。

戰列艦之傷:水下魚雷中軟肋,看對手的勇氣

相比較於大口徑艦炮,魚雷對於戰列艦水線以下的防護傷害極大,雖然一枚魚雷就擊沉排水量數萬噸戰列艦的戰例極罕見,被3顆魚雷擊沉的皇家橡樹號也更多敗在了,德國潛艇突破英國軍港防線的勇氣上,但是魚雷依舊嚴重威脅戰列艦的航行安全。

不過,二戰魚雷的射程比較有限,遠距離發射攻擊時,戰列艦有充足的時間躲避,比如說1944年雷伊泰灣海戰中的薩馬島海戰,日本大和號帶領的戰列艦重巡洋艦艦隊,被美軍驅逐艦抵近發射魚雷,逼迫著「掉頭亂轉」,而這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魚雷攻擊戰列艦,需要很近的距離,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或者更好的時機。

在實際海戰中,戰列艦被10枚魚雷命中才可能會被擊沉,武藏號沉沒前中了20顆魚雷,一般戰列艦都有護航艦艇,在戰艦對戰中,潛艇或者驅逐艦想要用魚雷擊沉戰列艦,穿過艦艇防禦圈,頂著戰列艦炮火抵近,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而魚雷對於戰列艦最大的威脅在於:破壞戰列艦艦體導致進水,嚴重的破壞還可以重創對方,更會導致戰列艦航速降低失去機動性優勢,從而更容易被其他戰列艦捕捉或者被航母艦載機發現,俾斯麥號最後失去逃脫的機動能力也是因為魚雷。

戰列艦之痛:空投炸彈穿甲板,無法逃脫只能硬挺

上述的大口徑艦炮和魚雷會威脅戰列艦安全性,不過真正威脅更大的是:海軍航空兵空投彈;主要是因為對比二戰時代的飛機,戰列艦的航速不論多快,都沒有機動性優勢,戰機攻擊方式多樣可以空投炸彈和魚雷,而戰列艦則無力擺脫對方的追擊,只能選擇硬抗。

而戰列艦雖然裝甲防護能力突出,許多超級戰列艦裝甲總重量已經超過了2萬噸,但是水平甲板防護能力很有限,大和號裝甲總重量2萬1266噸,已經佔到了其標準排水量的三分之一,上甲板厚度也僅達到55毫米,中甲板厚度為200毫米。

而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作為戰後裝甲最厚的水面戰艦,它的裝甲可以抵禦1.5噸穿甲炮彈的攻擊,但共有3層的水平裝甲也不過222毫米,這還是因為在建造過程中特別增強了水平裝甲防禦能力。

艦載機空投炸彈對於戰列艦威脅極大,義大利羅馬號就是被德國一枚制導炸彈擊穿7層甲板炸斷龍骨擊沉,而英國厭戰號戰列艦也曾被空投制導炸彈直接擊穿6層甲板重創,當然二戰主流空投武器並不是制導炸彈。

但就現實情況來說,單獨依靠艦載機空投炸彈並不會直接擊沉戰列艦,但不過普通炸彈對於戰列艦的上層建築損傷極大,同時也可能會擊穿甲板造成內部重創;戰列艦可能會因此失去防空能力甚至戰鬥力。1943年法國讓巴爾號戰列艦,在盟軍空襲中曾被用1000磅炸彈(約454公斤)命中,整個後部甲板損毀嚴重。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

大和號的結局,不僅是巨艦主義的終章,也是戰列艦天敵:艦炮、魚雷還是炸彈的述說。

為最後的戰鬥中,大和號被艦載機重點「招呼」時,不僅無力逃脫只能硬抗,理論上可以對抗世界上全部戰列艦的大和號,最終被一堆「小飛機」伺候到壽終正寢。

其中魚雷的攻擊不僅使大和號失去航速不斷進水,更讓艦體失去平衡,大和號只能注水以保持艦體穩定,最終機械室和鍋爐倉都被注水,航速僅剩7節;而第一波炸彈攻擊,大和號就被兩顆225公斤炸彈就擊穿了後甲板,而大和第一炮塔前方被1000磅穿甲彈(約約454公斤)擊中,中央甲板也被炸彈命中起火,上層建築損毀嚴重。

魚雷並沒有導致大和號的直接沉沒,大和號在最後時仍有浮力,但是不斷被炸彈和魚雷的攻擊中,大和號已經實際失去了還擊能力和戰鬥力,最終被10枚魚雷和24顆炸彈,送葬大和號魂歸大海。

其他閱讀:

魚雷擊穿3萬噸戰艦:巨大威力撕開14米長大口子

無用的雞肋:水上飛機航母的興衰,民國曾創「首次」

日式戰列艦:扶桑危樓高千丈,伊勢平尾彈飛機

現代造航母為何這麼難?二戰日本20多艘航母其實就是鐵殼

強國中的最弱海軍:二戰蘇聯海軍

相關焦點

  • 二戰戰列艦艦炮的威力有多大?現代主戰坦克能否抗住一擊?
    戰列艦那半米裝甲真不算什麼,何況連複合裝甲都沒有,部分裝甲還是用多孔水泥之類的材料。戰列艦的優勢是有多層裝甲,有些還帶間隙,是為了緩衝爆炸傷害和剝離艦炮穿甲彈的被帽之類的,對抗坦克的破甲彈可能還有點兒效果,對抗坦克的穿甲彈就別想了。艦載武器和裝甲的設計思路跟坦克完全不一樣,不要直接拿厚度去對比,沒意義,而且半米厚真不算什麼,現在主戰坦克正面厚度都是幾十公分,而且材料還更好。
  • 《艦炮與魚雷》俾斯麥號戰列艦戰鬥截圖曝光
    祖龍娛樂首款3D真實公平海戰手遊《艦炮與魚雷》採用全3D畫面展現美、日、德、法近百艘二戰時期傳奇名艦的風採,全效物理駕駛和真實的彈道模擬,為玩家帶來身臨其境的海戰體驗。隨著備受期待的德系戰艦加盟,強大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成為熱議話題,官方今日公布了多張該艦的戰鬥截圖,強大的火力呼之欲出,讓我們先睹為快。
  • 衣阿華級戰列艦406mm MK7艦炮圖賞
    衣阿華級戰列艦作為美國最先進的戰列艦的同時也是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且退役最晚的戰列艦,因此她所搭載的三座三聯裝MK7主炮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主炮之一。該型主炮單門重量121噸,三聯裝炮塔重量1730噸,能夠將單發1.2噸重的MK8型超重彈(穿甲類炮彈)發射到33公裡外,穿甲威力僅次於日本大和級戰列艦460mm艦炮。
  • 誕生於一戰,卻打出了戰列艦動對動最遠命中紀錄,英制15英寸炮
    MK-I型15寸炮最早誕生於1915年,並應用到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上,到1946年最後裝備到前衛級戰列艦上,並服役到1959年,該款艦炮的服役年限長達44年,是英國的大型艦炮當中應用最廣泛、服役年限最長一款火炮。
  • 做最強最快的艦:擁有吉尼斯紀錄的驅逐艦
    【話說軍世】而航空母艦大放異彩和戰列艦最後榮光的二戰,驅逐艦這種中小型艦艇還不是海軍主力艦,與現代通用驅逐艦的地位差別很大,不過二戰中較強的驅逐艦也有很多,其中就有本應該有出「出色表現」的法國空想級驅逐艦。
  • 戰列艦380毫米艦炮遠射:穿甲能力有多強?鋼板如紙片
    【話說軍世】集防護、火力與機動於一身的戰列艦堪稱海中怪獸,而其標誌性的就是其巨大的炮塔和粗壯的艦炮,到二戰時代,主流戰列艦的主炮口徑都超過了380毫米,大和號更是達到了460毫米,那麼他們的穿甲能力如何呢?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日本在一戰之前就建造了「扶桑」級無畏艦,一戰開始後又建造了「伊勢」級無畏艦、「長門」級戰列艦等多款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充分借鑑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將其滿載排水量設計為了3.2萬噸、4座雙聯裝406毫米主炮最大射擊仰角高達30度,適合進行遠程火力打擊。
  • 衣阿華級戰列艦:我才是終極戰列艦之王,奈何只有跑龍套的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拘泥於艦隊決戰思想的日本海軍建造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和級戰列艦,那麼,美國海軍能與之相抗衡的應該是戰爭末期服役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了。其實在二戰時,航母與飛機已是戰爭的主角,戰列艦幾乎已成跑龍套的配角,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時,美國對此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的大改造,重新煥發青春氣息,甚至還投入到90世紀初的海灣戰爭。
  • 現代化的戰列艦能抵禦二戰航母空中打擊嗎?
    當年的艦炮口徑大炮彈重,對付敵方軍艦和岸上目標堪稱摧枯拉朽,但是對於小巧靈活的空中目標,正應了那句話——高射炮打蚊子。戰列艦是二戰時期火炮威力最猛的戰艦但是這些「蚊子」卻實實在在具備毀滅性的殺傷力,只要漏網一架敵機,無論帶的是重磅炸彈還是魚雷,其打擊都能傷筋動骨,十幾枚炸彈和魚雷就可以把當時最強的戰艦炸得失去戰鬥力。
  • 風帆的落幕,蒸汽機時代的來臨,鐵甲艦時代的艦炮裝甲與火炮布局
    順道俘虜了150名軍官,老式的無裝甲風帆戰列艦,面對擁有爆炸能力的開花彈,風帆戰列艦引以為傲的數以百計的艦炮在開花彈時代,成為了風帆戰列艦的催命符,一發恰到好處的高爆彈就可能讓一艘風帆戰列艦成為一團碩大的煙花。錫諾普海戰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慘敗,標誌著風帆戰列艦時代的喪鐘已經被敲響。
  • 專門給對方「刷戰績」:日本戰列艦的四大「金剛」
    艦炮對決損失的第一艘同樣是在瓜島海戰中,比睿號沉沒後,霧島號又在夜間偷偷溜去準備炮擊機場,結果霧島號一時興奮:「作死」般打開探照燈,雖然擊傷了倒黴的南達科它號戰列艦(因電力中斷誤入戰場中央,變成了炮靶),結果另一艘美軍戰列艦華盛頓號,突然從黑暗中跳出來收「人頭」,406毫米艦炮讓霧島號無力招架,隨後沉沒;霧島號也因此成為了太平洋戰場上,在炮戰中被擊沉的第一艘日本戰列艦。
  • 艦娘殺卡牌介紹之賭國運之艦-大和號戰列艦
    艦娘殺卡牌介紹之賭國運之艦-大和號戰列艦 時間:2016-10-13 14:35:59 來源:3DMGAME 作者:
  • 戰艦世界:蘇聯戰列艦科技樹公布
    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WG公司的大會上,WG公司放出了令玩家們猜想多年,如今即將實現的戰船:蘇系戰列艦。長久以來,作為遊戲中最早出現的國家,蘇聯海軍科技樹中也僅有兩艘戰列艦,沙俄最後一代戰列艦「沙皇尼古拉」和蘇聯海軍第一艘,也是最後一艘戰列艦「十月革命」號。
  • 日本四大「金剛」戰列艦:被打出了三個第一
    艦炮對決損失的第一艘 同樣是在瓜島海戰中,比睿號沉沒後,霧島號又在夜間偷偷溜去準備炮擊機場,結果霧島號一時興奮:「作死」般打開探照燈,雖然擊傷了倒黴的南達科它號戰列艦(因電力中斷誤入戰場中央,變成了炮靶),結果另一艘美軍戰列艦華盛頓號,突然從黑暗中跳出來收「人頭」,406毫米艦炮讓霧島號無力招架
  • 戰爭巨獸之殤,走向末路的大艦巨炮,是誰埋葬了戰列艦
    戰列艦擁有可以摧毀一切水面艦艇的艦炮群,(風帆戰列艦以及炮房鐵甲艦依靠數量取勝,艦面旋臺鐵甲艦誕生之後依靠質量取勝)擁有厚重的裝甲,想要在常規交戰模式中摧毀一艘戰軍艦非常艱難!擊沉一艘戰列艦那就是難上加難!常規的炮戰,難以直接消滅敵方水面艦艇。
  • 大和級戰列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它的結局如何?
    二戰時期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巨大成功,航母的作用被開發出來,從此以後航母成為海軍最仰仗的軍艦,而作為紅極一時的戰列艦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我們今天就以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為例講述它悲慘的結局。副炮為四座三聯155毫米口徑艦炮,還有12座雙聯裝127毫米艦炮,;45座三聯裝、21座單裝25毫米高炮,兩座雙聯裝13.2毫米機槍,艦橋旁邊圍滿了密密麻麻的各型火炮,整個戰列艦幾乎是全副武裝。
  • 奇妙的火藥粉末變革:讓戰列艦巨炮成為海洋霸主,24公裡命中
    【話說軍世】在火炮成為風帆戰艦的主要火力後,戰列艦名字的來源「戰列線」戰術開始出現,在蒸汽機為海軍艦艇們帶來更強動力後,身披鐵甲的戰列艦便的更大更威武,不過戰列艦真正成為「大艦巨炮」,還有一項因素,那就是炮彈火藥粉末的變革。
  • 逐鹿全球角逐四海,舷側對敵設計,吹響戰列艦復興號角的君權
    英國皇家海軍君權級戰列艦裝備有4門MkⅡBL型13.5英寸L30倍徑後膛炮,10門MkⅣ型152.4毫米速射炮,12~16門的57及47毫米速射炮,7根16寸魚雷發射管,兩臺三脹式蒸汽機作為動力來源,三軸雙槳,設計航速15節,最大航速17節。
  • Y系戰列艦魔法背後的真實
    一戰後英國人的戰艦在設計命名時,戰列艦按照從大寫字母L到Z的順序進行排列,後面根據炮塔形制,雙聯標2,三聯標3,小改動用小寫字母abc標出。而戰列巡洋艦的命名規則是從大寫字母K到A的倒序排列,數字和小寫字母含義則與戰列艦相同。
  • Iowa號戰列艦簡述(上)
    方案1在更長的艦體上安置了4座mk6三連裝艦炮,增加的噸位被用於提升防護和動力以保證航速可以保持在27節。在美國人續約《倫敦海軍條約》之前,這個設計也可以改為容納9門18inch艦炮。而方案2同樣裝備12門16inch艦炮,與此同時卻有著35節的恐怖航速,15節航速下擁有20000海裡的超長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