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之後,俄國再無詩人

2020-12-16 譯神7500KM

提及俄羅斯文學,就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物,那就是普希金,這位偉大的詩人,幾乎是一個人建立起來用俄語寫詩的標準,他的文章、詩句至今仍在俄羅斯廣為流傳,有著意味著無限的意義,無論是在整個文學史上,還是俄羅斯民族、俄羅斯語言自身。

普希金作為俄羅斯人心中最偉大,最有才華的詩人,如果非要和中國的詩人相比的話,我們可以提及的詩人可就太多了,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蘇軾、陸遊等等,可謂是群星閃爍、數不勝數。甚至近代的徐志摩也能拿得出手。

事實上俄羅斯文學中也有很多著名詩人,如:茹科夫、巴拉廷斯基、丘特切夫、萊蒙託夫等等,但如果與普希金的短短只有38歲的一生,卻創作了800 多首抒情詩來比,可以與普希金比肩的人物就絕再無他人,這也是與俄羅斯人談及文學、詩人必談普希金的原因之一。

那麼為何是普希金?讓我們看看普希金出現時的西方文學是什麼樣的。在西方文學中經典中有兩個主要的詩人:莎士比亞和但丁。但丁通過用口語化的義大利語而不是拉丁語來寫作的,從而創立了義大利文學。當學者說普希金創造了俄羅斯文學,這結論是相同的道理。

同樣,莎士比亞的世俗文學是當時西方文學所寫著作的最大突破,普希金在為俄羅斯文學的貢獻也是如此。當時沙俄貴族以說法語為榮,文學著作也是歐洲語言為主,普希金幾乎是憑一己之力支持起來俄世俗文學,也由此開啟了俄羅斯文學的黃金時代。

普希金的寫作水平是毋庸置疑的,當時世俗文學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正是其用俄語創作世俗文學的舉動讓寫作不再是貴族們的權利,再加上創作的詩的心態是舉凡生活中的一切均能入詩,感情真誠,洋溢著生命的歡樂,歌頌愛情和美好,讓其作品廣為流傳。

俄羅斯1900年的人口識字率仍低於30%,到1920年代中期,識字率才達到50%。這樣的條件下,普希金的詩及其他創作能被大眾接受並口口相傳,足已證明其自身作品的獨特魅力,隨著科技的發展,他的眾多作品被翻譯成各國文字並傳播到全世界。

由於種種原因全球範圍內普希金的影響區域還只停留在泛俄語區,但當俄羅斯中小學生課本裡學普希金的文章,幾乎每個俄羅斯人都會背普希金的詩時,詩人的影響力早已深入在骨子裡,這一點其他詩人無法做到,所以才說普希金之後,俄國再無詩人。

相關焦點

  • 俄國文豪普希金,因老婆出軌與人決鬥被害死,有可能是國王的圈套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於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於聖彼得堡,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及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
  • 胡學星評《俄羅斯文學》︱「迷宮」內外的普希金與俄國文學
    凱利的做法頗為獨特,她將普希金的《「紀念碑」》一詩拆解開來,從中挑出七句詩來表徵作家崇拜等俄國文學傳統,並將這些傳統一一揭示出來。在完成拆解「紀念碑」這一步驟後,凱利開始「拆解」七句詩所表徵的俄國文學傳統。藉助這些 「路標」,凱利開啟了對俄羅斯文學這座「迷宮」的「發現之旅」,並使之呈現出立體性、動態性和開放性。
  • 普希金在俄國的地位有多高,他到底做了哪些事
    說起俄國的文學,很多人都比較了解,因為俄國文學在整個國際上的地位非常高。尤其是19世紀、20世紀的俄國,產生了眾多影響世界的文學家。可以說光是俄國的文學家就可以說整個西方國家相媲美了。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託爾斯泰、果戈裡、高爾基等。
  • 「沙皇的黑人」:普希金的非洲血統
    童年時期的普希金。由於普希金的曾外祖父在詩人出生前就過世了,再考慮到他在《奧涅金》的註腳中的說法——「值得被銘記的人,卻因缺少歷史傳記,很快便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不難想像,詩人應該是以自己在俄羅斯的經歷為原型,重構了先人在巴黎的那段歲月。
  • 普希金之死:為愛而生,為愛而死!
    但已不願再讓它打擾您,不願再引起您絲毫悲切。這首1829年創作的《我曾經愛過您》是有「俄國詩壇的太陽」之稱的偉大詩人普希金最膾炙人口的詩作之一。普希金(1799—1837)——俄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十九世紀俄國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只有短暫的38年,卻留下了永垂不朽的文學成就。他以詩和小說為人稱道,其中愛情詩佔了大部分。詩人總是多情,普希金可以說是為愛而生,最後他也是為愛而死。
  • 夜讀|普希金與「莫斯科的精靈」
    畫師技法嫻熟而又善解人意,可以有效地掩蓋你的缺點,突出你的優點,畫成之後既很像你又絕對比你本人好看,於是你的心情自然被這些畫師所點化,宛如晴天。面對美麗多情的新娘,普希金把所有的不愉快暫時忘卻了。他在給友人普列特涅夫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已結婚,十分幸福。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永遠這樣生活下去,因為這種生活不能再好了。我的生活十分新鮮,似乎完全是另一個世界。」可見詩人對這次婚姻的珍惜和滿足。其實,在此之前詩人就曾寫過一首題為《聖母》的十四行詩,對他的未婚妻給予了無與倫比的讚美。
  • 普希金,居家隔離人士中的「一股清流」
    他閉關三月,瘋狂寫作,最終成果包括《葉甫蓋尼·奧涅金》三章、《四小悲劇》、《別爾金小說集》、30餘首詩歌、13篇評論、17封書信……這段隔離故事被後人稱為普希金的「波爾金諾之秋」。人們驚嘆於他的創造力,但確也再沒有誰突破過這個神奇的記錄。可以說,普希金如今也是最值得疫情期間隔離在家的我們崇拜的偶像之一。
  • 文壇巨匠普希金一生傳奇,欣賞他十句名言,俄國文學之父實至名歸
    從17世紀至今,俄國文學名家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諸多名家當中最愛的還是那位巔峰級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不過,今天不講陀思妥耶夫斯基,要講述地是他的前輩——普希金。曾經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俄國只保留一位文學家的話,這個人非普希金莫屬。
  • 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年)普希金(1799—1837年),全名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俄國現代文學的創始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普希金詩歌出身沒落貴族家庭的普希金從小受到良好教育,8歲能用法語寫詩,12歲開始文學創作生涯。貴族子弟學校畢業後進入彼得堡外交部工作。
  • 普希金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鍾情娜塔莉婭到與情敵決鬥而命喪黃泉
    談到普希金,想必大家腦海裡浮現的便是他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今天,我們把普希金的文學作品放在一旁,我們來看看他的愛情故事:在一次舞會上,他對娜塔莉婭一見鍾情,隨後便對其展開猛烈的追求,兩人婚後由於無共同愛好、無共同話題,由最初的激情歸於平淡。
  • 普希金代表作《給一個異國女郎》
    普希金代表作《給一個異國女郎》 2020-09-21 1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普希金寫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可知道他的死因後,忍不住笑了
    中國讀者認識普希金,得源於這一首被選錄進語文課本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會使人認為普希金是一位飽經風霜但沉著冷靜的智者,然而生活欺騙了普希金,而普希金卻欺騙了我們。還有人會說,這就是一篇量產的雞湯文,為什麼在詩壇的地位竟然如此之高,甚至被選為了現代詩必背?這是因為普希金在俄國文壇是統治級的存在。
  • 疫情中的普希金與波爾金諾之秋-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戲劇領域,普希金先前已經寫出將歷史公案與人性複雜相扭結的作品《鮑裡斯·戈都諾夫》,他在波爾金諾之秋寫的四個小悲劇,儘管是舊瓶裝新酒借用前人的題材,但它們承載了普希金對戲劇新可能性的摸索。可以把四個劇本看成內在統一的四幕悲劇(儘管別林斯基認為四部各自為政),這是詩人複雜內在世界的外化,仿佛20世紀存在主義思考的問題在這裡已預先觸及了,這是向死而生的最直接的沉思。
  • 汪劍釗:在盛產詩歌的俄羅斯,普希金不是孤獨的太陽
    「只要這世界上還有一位詩人在歌唱,我的名聲將得到傳揚……因為我在殘酷的時代歌頌過自由。」——普希金《紀念碑》誠如普希金所言,提起俄羅斯詩歌,我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他的名字。普希金因其天才般的語言與創造力,被後世奉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其生活的時代也被看作俄羅斯文學的黃金時代。別林斯基曾在《一八四〇年的俄國文學》中稱:「正是從普希金開始,才有了俄羅斯文學」。不過俄羅斯詩歌之所以為世人矚目,絕不是只有一個普希金就能做到的,跟這顆太陽一起閃耀的,還有不少光亮度與之接近或稍微暗弱一點的詩歌星星。
  • 說說《文豪野犬》中形象反差大的角色,普希金第一個當之無愧
    《文豪野犬》是一部以現實中文豪為原型,進行再創作的作品,那麼作者肯定對人物形象、設定方面會比較注意,畢竟褻瀆歷史人物是不太好的事情。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 從葉賽寧到阿赫瑪託娃,白銀時代天才詩人們的詩歌選集
    本書是由俄語文學專家、普希金紀念獎章得主鄭體武教授翻譯的詩歌譯本。其中,「女詩人卷「收錄了 9 位女詩人的 200 餘篇詩歌代表作,「男詩人卷」收錄了 16 位男詩人 230 餘篇詩歌代表作。這些詩人包括阿赫瑪託娃、茨維塔耶娃、吉皮烏斯、勃留索夫、曼德爾施塔姆、勃洛克、馬雅可夫斯基,等等。
  • 短暫一生的偉大詩人普希金,為何死在一場決鬥中?詩中早有顯露
    這樣一位高產詩人,一生似乎都是在流放中前進,也因為如此,他才能寫出各類體裁的詩文,才能成為大詩人。2、一生都在追求愛情和自由,連死亡都如此浪漫30年代普希金其實是寫過短篇小說的,名叫《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兒》,所以他的創作不僅限於詩歌這一類文學體裁,可見他真的是一位高產作者。
  • 普希金筆下的小人物:小人物形象的發展演變
    18 世紀以來俄國文學史上先後出現過古典主義、感傷主義、浪漫主義等文學思潮。在諷刺劇作家馮維辛的《紈絝子弟》裡,阻礙俄國社會前進的主要社會根源--農奴制的罪惡早早就被彰顯了出來。而俄國歷史上第一位貴族革命家、啟蒙思想家拉季舍夫更是在深受歐洲啟蒙主義影響之後在其代表作《從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中對封建專制和農奴制度進行了無情的鞭撻,揭示了農奴悲慘的生活處境的政治根源,主張以君主立憲推翻封建專制制度。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顯露了人本主義情懷和人文主義精神的端倪,促進了非等級價值觀和平等意識的逐步建立,為後期小人物形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 俄國社會思想的發展——農奴制的增長
    十九世紀30-40年代俄國先進秕會思想的發展,屬於俄國革命運動第一時期,即貴族革命時期。可是,在這20年間,俄國革命運動出現了與十二月黨人的革命活動不同的新特點。首先,是革命鬥爭參加者的耐會成分發生重大變化。除了先進的地主貴族以外,平民知識分子以及出身於平民知識分子社會地位相近的無領地官宦貴族的人物也日益積極地參加鬥爭。
  • 川大84歲教授深情告白:我曾經愛過你,普希金也曾為愛情低到塵埃
    這首詩是被譽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浪漫主義的傑出代表普希金所寫的。我們很多人對普希金的記憶可能停留在中學時代那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著急;其實,幾乎每一位享譽世界的詩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坎坷的愛情,然後留下了感人至深的情詩,愛情是詩歌永恆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