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俄羅斯文學,就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物,那就是普希金,這位偉大的詩人,幾乎是一個人建立起來用俄語寫詩的標準,他的文章、詩句至今仍在俄羅斯廣為流傳,有著意味著無限的意義,無論是在整個文學史上,還是俄羅斯民族、俄羅斯語言自身。
普希金作為俄羅斯人心中最偉大,最有才華的詩人,如果非要和中國的詩人相比的話,我們可以提及的詩人可就太多了,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蘇軾、陸遊等等,可謂是群星閃爍、數不勝數。甚至近代的徐志摩也能拿得出手。
事實上俄羅斯文學中也有很多著名詩人,如:茹科夫、巴拉廷斯基、丘特切夫、萊蒙託夫等等,但如果與普希金的短短只有38歲的一生,卻創作了800 多首抒情詩來比,可以與普希金比肩的人物就絕再無他人,這也是與俄羅斯人談及文學、詩人必談普希金的原因之一。
那麼為何是普希金?讓我們看看普希金出現時的西方文學是什麼樣的。在西方文學中經典中有兩個主要的詩人:莎士比亞和但丁。但丁通過用口語化的義大利語而不是拉丁語來寫作的,從而創立了義大利文學。當學者說普希金創造了俄羅斯文學,這結論是相同的道理。
同樣,莎士比亞的世俗文學是當時西方文學所寫著作的最大突破,普希金在為俄羅斯文學的貢獻也是如此。當時沙俄貴族以說法語為榮,文學著作也是歐洲語言為主,普希金幾乎是憑一己之力支持起來俄世俗文學,也由此開啟了俄羅斯文學的黃金時代。
普希金的寫作水平是毋庸置疑的,當時世俗文學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正是其用俄語創作世俗文學的舉動讓寫作不再是貴族們的權利,再加上創作的詩的心態是舉凡生活中的一切均能入詩,感情真誠,洋溢著生命的歡樂,歌頌愛情和美好,讓其作品廣為流傳。
俄羅斯1900年的人口識字率仍低於30%,到1920年代中期,識字率才達到50%。這樣的條件下,普希金的詩及其他創作能被大眾接受並口口相傳,足已證明其自身作品的獨特魅力,隨著科技的發展,他的眾多作品被翻譯成各國文字並傳播到全世界。
由於種種原因全球範圍內普希金的影響區域還只停留在泛俄語區,但當俄羅斯中小學生課本裡學普希金的文章,幾乎每個俄羅斯人都會背普希金的詩時,詩人的影響力早已深入在骨子裡,這一點其他詩人無法做到,所以才說普希金之後,俄國再無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