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農村老家,真正的鄉間田野,熟悉的小路、久違了的家鄉美食

2020-12-16 村家有美食

導讀: 許久沒回老家的你,再次踏上鄉間田野是什麼心情?

今天周末回老家了,好久沒回來了。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道路寬了、房子高了、爸媽老了。記得小時候家裡都是泥土蓋的房子,家門口都是泥土地,一下雨就沒法走路全是水和泥,路幹特別慢,小朋友出去玩沾了一身泥卻還非常開心,現在家門口都是水泥路卻都不願出去玩了。

在農村一般的話都是種地,如果不種地的話就是出門打打工,掙家用,出去打工一年過年回家和親戚朋友一塊打打麻將,喝喝小酒,生活也是美滋滋的!有太陽的話,都是搬個小板凳在家門口太陽地坐著,喝喝茶,吃著瓜子不用一會就會有好多人聚集在一起,嘮嘮家常說說八卦,在農村一般都是吃得自己種的菜,不用去外邊買菜,在冬天曬點菜乾啥的,平常就可以吃,家常菜像土豆蘿蔔白菜都要存點。

媽媽種的菜長得真好!不禁想挖走一大包,包包子、餡餅、菜煎餅都是一絕啊!走進家門口就看見媽媽在院子裡曬的辣椒和柿子真是親切。以前沒見過媽媽曬過柿子,媽媽說今年家門口的那棵柿子樹結了好多的柿子吃不完,就試試曬成柿子餅可以存放好久,這樣的話想什麼時候吃都可以。

於是我很好奇就問了問媽媽是怎麼曬柿子餅的,媽媽說其實特別簡單。

具體做法步驟如下:

第一步選擇果大,含水量適中,無病蟲害的柿子,洗淨擦乾。

第二步把皮刮去,放在太陽底下曬10至12天,最好吊起來曬哦,柿子半乾時,即可停曬。

第三步捏柿餅是重要步驟之一,不要用力太大,以免捏破柿子皮,影響外觀。

第四步隔2至3天捏一次,將果肉的硬塊全部捏軟,柿子餅捏扁即可。

第五步將柿餅取出放在涼爽的地方曬乾,注意不能讓陽光曝曬。

最後我來到了田地,一望無際碧綠碧綠的,太美了!全是大蒜苗,果然是大蒜之鄉沒錯了。這是栽了一個多月的蒜苗,下次用它做點好吃的。突然好想回到農村建一處小房子、養幾隻雞、種幾畝田,美哉!

你們喜歡農村嗎?你們的老家是什麼樣的呢?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喜歡的朋友,不要忘記關注+收藏喲!如果您喜歡我分享的美食,請為我點個讚,您的每一個贊,都是俺繼續努力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思念以前的故鄉,月光下的鄉間小路,懷念兒時的童趣
    家鄉變化很大,中國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沿海城市,變化翻天覆地,田園牧歌式的農村已經不見了,一棟棟小洋房屹立,很多田野消失了,留下一間間工廠。昔日,山清水秀,荷葉飄香,稻穗沉甸欲墜的家鄉不見了,只留在腦海中,時不時的在夢中出現。
  • 記錄農村家鄉變遷
    坐著鄉村汽車,總愛靠近窗戶,不時張望窗外,聆聽著鄉音,熟悉而陌生。家鄉人的面孔和鄉音,時間總是讓我們陌生,試圖發現記憶中家鄉的改變。闊別家鄉已經十一年了,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所有的期待都是家鄉越來越好。這裡是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淳樸的皖北鄉土,兒時快樂的時光,美好的童年記憶,說不完道不完的小時候。
  • 時光|朱紹元:老家的小路
    在我的印象中,老家這些曾經熟悉的小路,爺爺是拄著拐杖在走,父親是扛著犁鏵在走,他們都沒能走出老家,最終走進了老家旁邊的墳墓;而我,是背著書包在走,非常榮幸地從老家的小路走進了寬闊的馬路,走到了繁華的街市。走近老家,一切都是那麼熟悉。
  • 冬天鄉間紅彤彤的柿子,藍色天空下的累累碩果,親切的家鄉景色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冬天是寒冷的,冬天是蕭瑟的,冬天是讓人充滿期待的。冬天的時候,獨自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滿山滿野都披上了金黃的外衣。一樹樹果實纍纍的柿子,自然、盈實,透著一種喜氣,是山鄉特有的冬韻。再沐幾次寒露、經幾日冬霜,就紅彤彤壓垂了樹枝。家鄉的柿子樹,記錄了山村冬日的甜蜜風情,更記載著我們兒時的歡樂!冬天鄉間紅彤彤的柿子,藍色天空下的累累碩果,親切的家鄉景色。
  • 和父母一起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摘一些刺兒菜回家烙餅吃!
    我和父母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去姨媽家探望剛出生的侄子。由於他太小了,還沒有滿月,我只能遠遠地在門口看一下他,以免打擾他吃飯和睡覺。.我的姨媽家在偏遠的農村裡面,走近她家就可以看到廣袤無垠的麥田和許多的樹木以及其他的菜園子。菜園子裡面種的有各種各樣的蔬菜,有大蔥、菠菜、韭菜、洋蔥還有很多的蒜苗呢!
  • 早晨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看我們發現了什麼?
    睜開眼睛,起床跑步,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空氣清新,鳥語花香,太陽正初升,一天就這樣拉開了序幕。當你參與其中的時候,你不僅懂土地,更懂糧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真的是農民的寫照,農村人很節約,是因為糧食真的來之不易,婆婆在用鏊子做烙饃,它只是我們美食中最普通的一部分,也最能彰顯人們對麵粉的情懷。
  • 70後,當我們老了就回農村老家,擇三間房子,一個院子,頤養天年
    70後的我們,大部分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對於農村的感情,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不管走到哪裡,都帶著一股濃濃的鄉土味。在外面漂泊久了,總想著回到家鄉,回到出生的那個原點。外面的都市很繁華,總是缺少了「落葉歸根」的感覺,也只有回到家鄉,心裡才覺得踏實,才覺得生命有了終結。
  • 川西平樂古鎮,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田園的氣息令人懷念
    喜歡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有說:旅行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去別人待膩的地方。待膩?不至於。我覺得,旅行就是——去看不一樣、不熟悉的空間。所以,我喜歡,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川西小鎮,平樂古鎮每到一地,在當地隨意地走走,是我的喜好。特別是在平樂古鎮,有兩千多年歷史、充滿了淳樸氣息的川西小鎮。如果你在鄉間小路中,步行一段,可能也會喜歡上這種感覺。那是一種在城市中行走完全不同的體驗。
  • 等我老了,一定要回於都老家,過這樣的生活……
    等我老了,一定要回於都老家,過這樣的生活…… ---以上為贊助商廣告--- 最近總聽到家裡長輩念叨 「等我以後老了,就回鄉下去」 「把老家的房子修一修,過得還要舒服些」 「落葉歸根」的真正含義 大抵就是如此吧 想起來
  • 藥是路邊草,只要認得到:農村田野這7種草藥認識下!
    俗話說「藥是路邊草,只要認得到」,農村田野很多雜草,都可以作為中藥材。只不過我們大部分人都不認識,不懂藥理,或者即使認識也不會用罷了。說一下山東這邊,被視為雜草的7種(類)中藥吧!白色的小花圍著莖稈繞一圈圈的,農村田野很常見。它有個很特殊的性質,就是一般到夏至時節,這草植物就會枯萎了。注意,北方常見的「夏至草」可不是南方用作涼茶的「夏枯草」哦!雖然夏至草也是夏季枯萎,但是夏至草命名時,「夏枯草」這名字早就有主兒了。
  • 場景速寫畫:鄉間、田野、街道、建築-阿道夫·門採爾
    場景速寫一:克洛茨堡的房子,靠近柏林場景速寫二:房子和光禿禿的灌木叢場景速寫三:小徑兩旁是光禿禿的樹籬場景速寫四:田野,樹木和羊群美術作品繪製材質:場景速寫(鄉間、房屋、小路、農田) – 鉛筆02美術作品
  • 太倉筆記: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梁東方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從來都是被歌曲吟唱的美。在鄉間小路越來越少的這個時代裡,當然更是。而如果不是刻意為之,能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的機會也已經少之又少。從太倉站下了車,沒有再坐公交,一路向北,先沿著公路走了一段。
  • 一位人大代表(已卸任)的鄉村小路情結
    「五一」期間,偕妻回了一趟湘南老家。臨別的前一天,妻對我說:「天氣這麼好,不冷又不熱,我們也難得回來一次,何不出去走走?」真是善解人意!妻把我沒來得及表白的意圖先給提出來了。我當即便一拍即合,滿口應道:「這提議真好!」「去哪呢?」妻看著一臉高興的我,問道。
  • 鄉間小路旁有1野草,外形醜到無人問,可它卻是頂級藥草,很值錢
    我們國家的農村地區,可以說數量是相當的多,就如同天上繁星一般,零零散散坐落在我們國家各個位置。很多人每年到了什麼假期以後,都會選擇去鄉下踏青,原因就是因為農村的自然環境非常好,雖然有些景區也有著較為不錯的自然景觀,但景區的自然風景畢竟是多多少少帶有人工雕琢的痕跡,不像農村的原始自然風貌。
  • 久違的田野
    轉過小巷末尾鄰居家的磚房,就踏上了下田的小路。莊稼地裡是沒有路的,只有你心裡裝著要去的方向,自己在雜草叢生的鄉野裡走出一條路來。我穿著毛呢面料的半身裙,亦步亦趨地跟在老母親後面。她說:「你穿的裙子,怕是要粘許多草籽哩,我在前邊給你趟路」。
  • 脫貧攻堅在行動 | 遠赴他鄉工作的大慶姑娘感嘆:最愛我的家鄉
    畢業後,她來到新疆油田工作,每年只有在春節假期,才會回老家待幾天。雖然也能感受到家鄉的變化,但寒冷的北方冬天,將她對老家的印象依然冰封在那片荒蕪裡。而去年的一次長假省親,徹底改變了她對老家當初的印象。2019年8月,李海燕回老家休產假。隨著車子慢慢駛入小村,迎接她的不再是沒過人的蒿草和漫天的蚊蠅,而是一路怒放的鮮花和迎風飛舞的彩蝶。
  • 來自農村名校學霸現狀:北上廣難安家,家鄉沒臉回,實在惹人心疼
    雖然生活水平上升了,教育發展也越來越好,但是出身農村的孩子,想要考上名校還是很困難,即使考上名校,最後真正能成功改變命運的人,少之又少,多半農村學霸在歲月蹉跎中沉淪,漸漸迷失自己,讓人唏噓不已。她的心裡很著急,生活費、路費、住宿費都是父母借來的,當她考上名校的那天起,所有人都認為她會在大城市有一份高薪的工作,所以她不敢回老家,每天編造美麗的謊言度日,最後,也只好找了一份很普通的工作維生。
  • 月光下一路花香的鄉間小路
    吃罷晚飯,我走出村部,穿過一條開滿油菜花的小路,徑直上了河壩,漫無目的向前而行。這條河道,從官橋百米港下來,往東一直延伸到太白湖畔。記得小時候走過的那一段叫羅城壩,好長好長的一段黃泥路,現在全部換成了水泥路,有點象武穴的黃廣大堤。
  • 夏吃野菜正當時,農村這3種「網紅」野菜,一定不要錯過!
    其實在農村老一輩農民眼裡,野菜都不是美食,那是不得已而吃的菜,味道都多多少少會有些苦澀。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慢慢有了合理膳食的觀念,野菜因其豐富的營養和膳食纖維,又度成了餐桌上的「網紅」。農村田野野菜種類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