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出來工作多年,已在他鄉定居,現在很少回家鄉。年紀大了,思鄉情切,月是故鄉明,每年回家鄉,清明祭祖。家鄉變化很大,中國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沿海城市,變化翻天覆地,田園牧歌式的農村已經不見了,一棟棟小洋房屹立,很多田野消失了,留下一間間工廠。昔日,山清水秀,荷葉飄香,稻穗沉甸欲墜的家鄉不見了,只留在腦海中,時不時的在夢中出現。
我的家鄉是位於高山下的海邊小村莊,村莊綠樹環抱,兩條小河從村莊後的水庫奔流而下,環繞村莊流入大海,村前是一片片稻田,小河兩邊是蓮塘與魚塘,記憶最深的是月光下的鄉間小路。
夏日,漆黑的夜空中,明月當空,高高懸掛,如一面巨大的圓形玉鏡。柔和的月光像銀色的輕紗般灑向大地,滿天繁星燦爛,如鑽石般閃閃發光。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晚風徐徐,撲面而來,如慈祥的母親那雙溫柔的手撫摩孩童的臉。風兒輕輕的吹拂路邊兩排綠色的小樹,翠綠的枝葉,隨著微風輕輕擺動,像一位位歡快的小姑娘在輕輕跳舞,令人賞心悅目。
小路的兩邊是一望無垠的金黃色的稻田,像金黃色的稻海。此時,稻穀已經成熟,金黃色的稻穗,粒粒飽滿,沉甸欲墜,沾滿露珠,在月光下,晶瑩閃爍。夜風一吹,層層稻浪輕奔向遠方,似潮水湧動,令人讚嘆。稻田間,無數螢火蟲兒飛來飛去,如夜間的小明燈,到處移動,又似星星的孩子們,墜落塵世,到處遊玩。蟋蟀彈奏悅耳動聽的田園小調,這位大自然的音樂家,為這寧靜,祥和的景色添加了不少生趣。小時候,有時跟小夥伴們來稻田邊捕捉螢火蟲,放在床裡,閃閃螢光,目眩神迷。有時跟堂哥兩人手拿電筒來照青蛙,田雞們晚上出來捕食蚊蟲,被電筒一照,呆呆不動,用網兜一罩,就捉個正著。每到春耕,天下大雨,河裡很多鯽魚跑進田裡,大人們犁田、耙田、插秧時,肥美的鯽魚跑出來,在水裡亂竄。每次,我和弟弟拿著小桶,捉好多鯽魚,此時的鯽魚又大又肥美,拿來煮湯,味道鮮美。
來到路中間的小河邊,小河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碧綠色的河水乾淨,明透。微風輕輕掠過河面,惹起一陣陣漣漪,在月光下閃爍發光。圓圓的月亮倒映在水面,水中多了一輪明月,想起小學讀過的課文《猴子撈月》的故事。河裡五彩繽紛的鵝卵石,在月光的撫摸下,像寶石般發出迷人的光澤。魚兒們成群結隊悠閒,自在的遊玩,偶爾,一兩條調皮的魚兒躍出水面,捕食水面上的水蜘蛛,濺起一串水花。蝦兒們在偷偷覓食。連平時白天不出來的螃蟹,也出來湊熱鬧,橫行霸道,欺負那些可愛的蝦兒,年老的大蝦為保護子孫後代與螃蟹作鬥爭。水甲蟲在水草中安靜地睡覺,做著甜蜜的夢,大有天塌下來,也叫不醒它的感覺。水蜘蛛揮著長長、結實、有力的大腿,在水面歡快的滑行。田螺們,背著它們沉重的鎧甲,慢慢地蠕動著,向它心中的理想邁進。小時候,我經常在這條小河邊釣魚,這條小河陪伴我走過童真的歲月。河水彎彎曲曲向前流,流進大江,流進大海,也流進了我的理想彼岸。
走過小河,來到一片蓮藕池。碧綠色的蓮葉,亭亭玉立,像一朵朵綠色的小傘,隨風舞動。調皮的露水,成群結隊,跑到蓮葉頂上玩,隨著舞動的蓮葉,跳動著,晶瑩的露珠在月光下,像鑽石般光彩奪目。潔白的蓮花,千嬌百媚,各展美姿。有的含苞待放,像待嫁的少女,害羞而不出來的那種美態。有的含苞怒放,像剛戀愛,心花怒放的少女在綠傘下久等愛人赴約未到,突見愛人時那種燦爛動人的笑容。有的含苞半放,像美麗的少女,遇到尷尬好笑的事,而忍住不笑,但還是笑一半出來的那種苦悶的表情……。晉陶陽明寫的《愛蓮說》講到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君子之花。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壞的環境下,又有幾人不學壞,不被汙染。埋藏在汙泥中雪白香甜的蓮藕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喜歡湊熱鬧的田園高音歌唱家——青蛙,正提高嗓音,歡快的歌唱,像是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歌。
過了蓮塘,就是一片花生地,翠綠色的枝葉,開著一朵朵小黃花,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這些花生都是小夥伴家裡種的,小時候跟小夥伴偷挖花生來烤。有一次,被他爸爸看到了,叔叔說,想吃花生,可以,以後收花生時,要幫忙,我們點頭答應了。在花生豐收時,我們幫叔叔摘花生,摘完花生,叔叔送了一大袋花生給我吃。
小路的盡頭是柏油大馬路。川流不息的車輛來回奔跑,人們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晝夜不休的奮鬥。在這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世界中,又有幾人關注一下窗外的世界,聽一聽大自然的聲音,淨化一下心靈。讓那久違的美好感受重現,鄉間的小路,自然的小路,夢中的小路,永遠在我心中。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家鄉換了新貌,以前的家鄉風景,只有我們這一代人才知道,身在異鄉,家鄉的秀美,仍然在夢中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