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右腿殘疾,無兒無女無存款,住的破舊房子裡只有一張床、一臺電視機和一堆撿來的破爛,穿的是別人不要的,吃的是最便宜的盒飯。而這位生活清貧的老人卻堅持40年做好事,每個月的收入中只留下飯錢和煙錢,剩下的全部用於資助寒門學子和貧困老人。
這位老人名叫劉漢青,是金華環衛處的一名環衛工人,老家在蘭谿市黃店鎮劉家村。
出生貧寒的他,先後輾轉多地打工,因為意外斷了右腿,一直沒有成家。雖然命運和他開了玩笑,但這個淳樸的漢子沒有倒下,一直努力生活著。他不僅默默幫助身邊的朋友、鄰居,甚至還將自己省吃儉用存下來的積蓄,全部用來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孤苦人群。
「看到可憐的人,心裡就特別難受」
1953年,劉漢青出生於蘭谿市黃店鎮劉家村,6歲那年母親去世,兄妹兩人從此就跟姥姥相依為命。長大後,劉漢青在江西開過煤礦,因為發生事故斷了右腿。回到金華後,他賣過煤餅,在廠裡做過修理工、鍋爐工。2010年9月,劉漢青成為金華市環衛處的一名環衛工人。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他一直對生活充滿熱情。他說:「自己出身窮苦,深知過日子不容易,看到可憐的人,心裡就特別難受。」
「知道別人有困難,不幫點就心裡過不去」
40年前,劉漢青開始幫助貧困孩子上學。「那時我和幾個工友承包了個小煤礦,生活還可以。當時礦上有戶人家有3個孩子,非常聰明,但是因為家裡窮,上不起學,我就出了點錢供他們讀書。」他說,後來在礦上出了事故,斷了右腿就回到了老家。
2012年11月,一位名叫肖雅寧的初中生,將一封長長的感謝信寄到金華市環衛處黨總支書記徐國雄辦公室。原來,在2011年9月,劉漢青從電視上看到肖雅寧的母親因生病住院,花費30多萬元,而其父親肖蘇明長年患病,這讓一家人的生活陷入窘境。劉漢青看後心裡堵得慌,開始翻箱倒櫃找錢。而就在幾天前,他才將剛發的工資送給了一位沒錢讀書的高中生。一夜無眠後,劉漢青第二天起了大早,將撿回來的塑料瓶、紙板箱裝了滿滿一車運去賣。當他將賣廢品所得的200元錢塞到肖蘇明手裡時,對方流下了眼淚,一連說了幾個「謝謝」。
聽說金華婺州街有個住在棚屋的老人中風了,他將當月發的工資送了過去;聽說同事王洪英的兒子得了癌症,他又帶頭捐了200元錢,還跑前跑後組織其他同事捐款,給對方送了4000元錢。
一共幫助過多少人,劉漢青自己也記不起來。劉漢青說,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自己知道了這些人的困難,不幫點就心裡過不去。
「別人都把錢存在銀行,我把錢存在自己的心裡。」
劉漢青一個月基本工資1160元,加上年終獎等,每月平均收入約1800元。除了吃飯和抽菸,劉漢青基本不花錢,其餘錢都給了他覺得有需要的人。他說:「別人都把錢存在銀行,我把錢存在自己的心裡。」
這麼多年來,一起外出打工的老鄉紛紛蓋起了新房子,但劉漢青連身上的衣服、鞋子都是別人不要的。經常有人勸他,多少給自己留點錢。對此,劉漢青總是笑笑。他說,自己沒有結婚,沒有牽絆,只要不生病,日子總是能過去的。他說:「或許正因如此,才讓我能更自由地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
為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今年,他在蘭谿市黃店鎮劉家村的老家,著手籌辦蘭谿市劉家村愛心基金會。他從每個月的工資中拿出500元來捐給愛心基金會,給有困難的家庭和留守兒童等人獻愛心,用個人的行為帶動身邊更多人參與到愛心隊伍中來。
劉漢青的愛心故事,先後在金華電視臺、蘭溪電視臺、浙江衛視、甘肅衛視等媒體播出,他的愛心事業也在延續……
編輯 何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