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落葉美嗎?環衛工冒雨清掃 鄭州有市民呼籲:能否留住一抹秋韻?

2020-12-25 大河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寧田甜文平偉攝影

  深秋季節,金黃的葉子,隨風翩然而下。站在風中,像是電影裡的主角。踩上去,綿綿的,莎莎的。落葉,帶給這個城市很多美景。但落葉卻也給市民和環衛工們帶來了些許煩惱。有的落葉遭車輛碾壓,如果不及時清掃,行人容易滑倒,行車也不安全。有的落葉胡亂飛舞,滿大街都是,一片髒亂。

  秋季城市落葉問題,市民、環衛工、管理者等各方如何看待?既要保留秋韻和城市美景,又要保證市容市貌和市民安全,如何兼顧?市民呼籲,能否在有條件的黃葉紅葉景觀街道上留住落葉之美?

  走訪:葉落靜美的街道,落葉依然被清掃?

  11月18日上午7時50分許,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先來到鄭州市的銀通路,此時天空正下著濛濛細雨。

  人流稀少的銀通路和英才街交叉口東南角人行道上,環衛工正揮舞掃把打掃落葉,掃成一堆堆後,等待小車拉走。

  「沒辦法,必須掃。這是要求。」環衛工說,不掃會影響街道乾淨整潔,也擔心樹葉滑,影響行人安全。

  對此,附近居民認為,此處是一段尚未正式開通的道路,幾乎沒啥人流車流,為何不能留住落葉,讓附近居民感受一下秋韻和城市美景?

  鄭州市的東風路,法桐長勢很好,走在路上,景色宜人。但環衛工們也正忙著清掃慢車道和人行道上的落葉。

  鄭州市的緯一路,法桐落葉襯託得道路更美。在緯一路和花園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南的人行道上,記者看到,環衛工也在加緊清理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上的法桐樹葉。

  環衛工們說,這兩天颳風下雨,落葉尤其多。僅11月17日一天就清理了六七次,「今天已經清掃三次了,邊掃邊落,根本掃不及。」

  上午11時許,在鄭州市英才街南北兩側的人行道上,環衛工也在忙著清掃落葉。旁邊,放著裝樹葉的編織袋。

  記者觀察發現,因為時不時有風吹過,法桐樹葉一直飄落,把道路裝扮得像畫一般,走在人行道上,很是愜意。

  環衛工清掃過的地方,不一會,又鋪上了一層金黃。

  環衛工說,「今天已經清理三次了,但還是清不完。」

  中午12點15分,記者趕到鄭州市工人新村附近的人民路段看到,快車道和人行道、非機動車道上全是法桐落葉。因為落葉量太大,環衛工們根本清掃不完。不過,人民路的個別路段,清掃得相對乾淨。

  記者在人民路法桐濃密的街道上走上一番。走在鋪滿落葉的人行道上,感受飄落的黃葉,別有一番浪漫情致。

  但是,很多工人都在熱火朝天加緊清理此處落葉。

  18日下午3時許,記者在入圍鄭州法桐最美榜的迎賓路上看到,道路兩側的綠化帶裡,青草搭配落葉,很有意境。此處機動車道上幾乎沒有落葉,但非機動車道和綠化帶裡卻有很多。

  現場,記者看到,有環衛工正在清掃綠化帶內的落葉。

  聲音:有條件的景觀街道,能否讓落葉短暫停留?

  對待落葉問題,市民、環衛工和城市管理者聲音不一。

  市民蔡先生說,12月17日,喜歡攝影的他前去鄭東新區鄭州之林公園拍落葉之美,卻發現保潔人員在清掃落葉,這讓他很掃興。

  他說,鄭州很多路段的落葉都在清掃,「中州大道和農業路南的綠化帶,都在清掃。馬路邊影響行人通行的掃了比較理解,但公園和綠化帶裡的落葉多好看,是城市一景,為何非要那麼快就掃掉?」

  鄭州市民劉先生認為,「落葉被車輛碾壓後看著髒亂不說,還有點滑,也不安全。還是清理乾淨比較舒服」。

  還有市民建議,鄭州其實有的路段無論是法桐還是銀杏樹葉,秋冬季節的落葉都很美。鄭州是否可以考慮挑選一些有條件的特色景觀路段,保留落葉之美景,讓其短暫停留幾天讓市民好好欣賞?

  還有環衛工擔心,如不清掃萬一誰抽菸的菸頭扔到樹葉上會發生火災。

  回應:不搞一刀切,各區可根據情況保留「落葉之美」

  鄭州市城管局市容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陰雨天氣,鄭州之所以讓環衛工及時清掃落葉是因為擔心影響市容市貌,尤其落葉被車輛碾壓後腐爛,粘住地面,路滑,存在行人摔倒的安全隱患。不過,市民呼籲保留秋葉之美的想法,很好。北京此前也討論過「落葉緩掃」的問題。許昌的做法,鄭州也注意到了。鄭州之前也曾有探索。去年,鄭州就曾專門下發落葉清掃應急預案,要求各區在公園、遊園等不影響行人通行的地段可以緩掃落葉。比如去年在高新區有銀杏樹的路段如銀杏路,就是緩掃。

  在落葉問題上,該負責人說,鄭州不搞一刀切。各區可根據各自情況和天氣狀況,選擇落葉美麗的路段,選擇緩掃的時間段,給市民留住秋色之美,後續維護工作跟得上即可。不過,遇到雨雪天氣,為了路面安全,還是要及時清掃的。

  徵集您認為鄭州適合保留落葉的景觀街道有哪些?

  鄭州有很多美麗的街道,在深秋的季節,您認為哪個街道適合保留落葉,適合市民去打卡感受秋韻之美?不妨撥打大河報·大河客戶端新聞熱線96211或在大河報·大河客戶端留言告訴我們。

  他山之石

  ○許昌:繼續實行「落葉不掃」,給市民留下最美秋景

  許昌市從2019年開始,對北海公園、許都公園等4個場所,新東街、紫雲路等6條道路的部分路段實行「落葉不掃」,涉及銀杏、美國紅楓等多個樹種。保留區域的環衛、園林作業人員對落葉中的垃圾進行撿拾,對快車道正常清掃。

  ○南京:晴好天氣下會挑選地段保持「落葉不掃」,雨雪大風天氣會及時清掃

  2018年計劃試點「落葉不掃」,即在天氣條件較好的情況下,保持落葉2-3天不清掃,供大家觀賞。當年的「落葉不掃、任性賞景」活動共計挑選了10條道路、7個公園景區、20處市民廣場,計劃自當年11月初啟動至11月底結束,在此期間選擇天氣晴朗、風力較小的時間段開展。

  「落葉不掃」並不是衛生不打掃,園林、環衛部門日常的清掃工作將主要以撿拾落葉中的果皮紙屑等垃圾,保持環境的整潔衛生為主。

  建議騎自行車、電動車經過落葉地段的小夥伴,儘量下車推行,以防滑跌以及傷及遊人。

  「落葉不掃」活動期間如遇雨雪大風天氣,園林、環衛部門將及時進行落葉清掃,切實保證城市環境整潔和市民出行方便。

  ○杭州:任性規定15條街不掃落葉保留一方秋色,「一片葉子」的浪漫想法讓很多人愛了

  關於落葉掃還是不掃的問題,在杭州已經持續爭論了四五年。2017年,杭州任性地出臺了「不掃落葉」政策,從十月份到十二月底,湖濱路、南山路、北山街等十五條道路白天不掃落葉,專供大家賞秋。

  這一人性化政策的出臺,讓很多人愛上了杭州,「有的時候只是因為一片葉子而已。」大家覺得,「不掃落葉」是杭城秋季最浪漫的想法。


相關焦點

  • 鄭州市民呼籲,這些路上的落葉能不能別打掃?
    但落葉也給市民和環衛工們帶來了些許煩惱。有的落葉遭車輛碾壓,如果不及時清掃,行人容易滑倒,行車也不安全。有的落葉胡亂飛舞,滿大街都是,一片髒亂。 秋冬季節的城市落葉問題,市民、環衛工、管理者等各方如何看待?既要保留秋韻和城市美景,又要保證市容市貌和市民安全,如何兼顧?
  • 一年落葉季 環衛清掃忙
    環衛工人清運落葉落葉雖美,環衛卻忙。當前,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市區道路兩側樹木落葉增多,我市城衛系統針對這一季節性問題,組織環衛工人每天清晨6點上崗,對路面落葉進行及時有效清理,充分發揮人工作業「快速保潔」優勢,為廣大市民營造潔淨舒適的出行環境。同時,加強對環衛工人的安全教育,在非機動車道清掃落葉時注意往來車輛, 確保作業安全。
  • 鎮江市區設置七條「落葉緩掃」景觀道路
    昨天,記者從市城管局獲悉,為了留住這份深秋初冬獨有的美麗,今年起,我市將在部分景區及其周邊設置7處秋冬季節城市落葉景觀道路,實施「落葉緩掃」政策,讓市民、遊客感受「葉落知秋」的深秋美景。7處景觀道路演繹「葉落知秋」記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上海市就開啟了「落葉不掃」的試點工作,從2014年的6條道路,至2020年的41條道路,上海市「落葉不掃」試點為市民開啟了一個與自然相互交融的通道。2017年秋,北京市也首次開啟「落葉不掃」,讓市民感受深秋之美。
  • 南京「落葉不掃」擴大到42處 落葉成景 美了秋冬
    南報融媒體記者 孫琳攝高大的銀杏樹矗立兩旁,層層疊疊如黃金般的落葉一路鋪陳,踩上去沙沙作響;一陣風吹過,樹葉簌簌飄下,從市民遊人身上划過,搖曳著身姿飄落地面,形成一片「落葉毯」……眼下正值深秋初冬,在南京市的公園廣場及街頭綠地,「落葉不掃」給南京城增加了濃濃的秋韻和詩意,五彩斑斕的落葉成為一道新風景。市民遊人紛紛打卡,流連忘返。
  • 環衛工一天能收集七車落葉 機械作業很給力
    原標題:環衛工一天能收集七車落葉 機械作業很給力    魯北晚報訊  進入深秋,市區落葉大量增加,直接加大了環衛工的勞動強度,有的環衛工一天收集的落葉達到七車。    目前,市區街道落葉主要集中在黃河二路、黃河三路、黃河四路、渤海八路、渤海九路等路段。
  • 南京「落葉不掃」擴大到42處 落葉成景美了秋冬
    南報融媒體記者 孫琳攝高大的銀杏樹矗立兩旁,層層疊疊如黃金般的落葉一路鋪陳,踩上去沙沙作響;一陣風吹過,樹葉簌簌飄下,從市民遊人身上划過,搖曳著身姿飄落地面,形成一片「落葉毯」……眼下正值深秋初冬,在我市的公園廣場及街頭綠地,「落葉不掃」給南京城增加了濃濃的秋韻和詩意,五彩斑斕的落葉成為一道新風景。市民遊人紛紛打卡,流連忘返。
  • 瀏陽環衛保潔試用新設備落葉清掃機
    「大吹風」露臉街頭清落葉     瀏陽日報訊(記者李丹)「就好像一個『大吹風』,功率還不小,能把地上的落葉朝著一個方向吹。」昨日上午,瀏陽大道龔家橋段,看到一名清掃落葉的環衛工人所使用的新機器,不少市民覺得挺新鮮。
  • 「人工+機掃」結合 海州環衛日均清掃落葉8噸
    雖然落葉很美,卻給環衛工人保潔增加了些許困難。為減少落葉對道路環境的影響,我市環衛部門啟動落葉清掃預案,採用「人工+機掃」結合的模式,對落葉相對密集的非機動車道進行近距離吸塵式重點清掃、巡迴收集,提高清掃效率,確保市民、車輛出行順暢。據悉,海州主城區每天清理落葉約8噸。昨日,筆者在海州區南極路看到,剛剛清掃乾淨的街道,不一會兒就被落葉鋪滿了。
  • 寒潮來襲落葉滿城 一線環衛工人加班加點清掃
    寒潮到來,大風颳下了大量的落葉
  • 馬路上的落葉清掃之後都去了哪裡?你知道嗎?
    天寒落葉多如果要問你,環衛工人一年當中最忙的是什麼時候?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其實現在這個時節正是環衛工人們忙碌的時節,因為城市道路和角落都有著大量的落葉,而環衛工人們也是日夜不停地奔波在許昌市區大大小小的道路上。
  • 冷風起 落葉急 濱州環衛「機掃+人工」加大清掃力度保道路整潔
    濱州市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實行「機掃+人工」作業模式,研發保潔新設備,建立「落葉臨時存放點」,提高落葉收集效率,全力打好落葉清掃攻堅戰。「橘紅舞動」不僅帶給城市的潔淨之美,更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近日,天還沒亮,在路燈下,環衛工人身著橘紅工作服,舞動掃帚,為帶給城市獨有的風景之美。
  • 株洲市民自製落葉收集器 半平米落葉十秒清掃完
    紅網株洲10月27日訊(滾動新聞記者 朱建波)「哧哧哧哧……」昨日上午,在荷塘區順達花園裡,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65歲的孫先生推著一個「怪」推車駛過,所到之處落葉全被自動吸進去。「環衛工人每天那麼辛苦,這個機器如果能幫他們減負,我願意免費提供給他們用。」孫先生說這是自己發明的利用風力自動收集落葉的機器,10月23日正式完成。「很感謝市民關心環衛工作,本周我們將去實地查看機器。」
  • 九江:大風大雨襲城一夜「回冬」 吹散落葉辛苦環衛工
    家住馬獅附近的袁先生說,「我在八裡湖那邊上班,平時都是走長虹大道,天晴的時候開車到單位大約35分鐘,有次遇上下雨天,開了1個小時車還被堵在長虹大道上。」在提前了30分鐘後,袁先生終於按時到達單位。  「堵堵堵,什麼時候能到單位?看來今天又要遲到了。」9時5分,市民黃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消息,並配上堵車的照片,「我知道下雨必堵,可是沒想到這麼堵,幾乎不能動彈。」
  • 環衛小型清掃車的價格與優勢性
    小型清掃車憑藉高效的效率與效果成為環衛市政等多場所必備的清潔設備,配合著環衛工人、保潔人員清掃回收垃圾,創造整潔乾淨的公共環境。正是明白這一點,各國都有市政環衛部門,市政環衛就是城市環境衛士,而小型清掃車則是這幾年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的產物。人工打掃地面的速度低於城市垃圾產生的速度,特別是深秋等季節,也跟不上落葉飄零的速度。然使用小型清掃車則可以緩和這一難題,幫助環衛工人更好更快的打掃衛生。
  • 安徽一男子開直升機幫助環衛工掃落葉,大媽地面雙手合十感謝
    安徽一男子開直升機幫助環衛工掃落葉,大媽地面雙手合十感謝12月6日,一段直升機幫助清潔工掃落葉的視頻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與討論。在這段網絡視頻中,男子開著直升飛機,看到農地裡有一名身穿橙色衣服的環衛工在打掃地面上的落葉,於是直升機駕駛員利用直升飛機螺旋槳的風力把落葉掃到一邊,面對駕駛員的幫忙,環衛大媽很是開心,在道路旁雙手合十表示感謝。
  • 落葉時節 環衛工人清掃忙
    伴隨季節轉換,樹葉大面積脫落,區城管委及時調整環衛掃保作業重心,切實抓好落葉清理工作。針對中山路、獅子林大街等主幹道路,通過「人、機」聯動方式,發揮機掃車、吸塵車機械化優勢,提高作業效率;同時加大對次支道路掃保力度,延長掃保時間,基本達到隨落隨掃隨清。
  • 鄭州六旬環衛工「仙風道骨」 文能狂草填詞武能打拳舞劍
    老王拿著掃帚「練武」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 文圖  鄭州市中原區環衛工王富建,是萬千環衛工中的一員。兒女爭氣,家裡條件很好,為啥他卻和老伴雙雙在鄭州做環衛工?  老人說,社會現在對環衛工很尊重,他覺得,一穿上環衛工衣服,「很驕傲」。做環衛工,一方面能鍛鍊身體,一方面還能發揮餘熱,為鄭州這個城市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兩全其美。
  • 路邊櫻花樹「生病」了,鄭州60多歲環衛工心急如焚
    6月2日上午8時許,在鄭州市汝河路啟福小區門口附近,一位60多歲的老環衛工,正在給路邊的一棵幾乎掉光樹葉的櫻花樹澆水。「恁知道這棵樹歸誰管嗎?樹生病了,快不行了,得有人救救它……」老環衛工看到在路上巡邏的中原區綠東村辦事處巡防員李高學等人,忙上前求助。據了解,這位給櫻花樹澆水的環衛工名叫王小女,今年65歲,在這條路上掃地已經多年。
  • 校園保潔風雨中清掃落葉及時保障環境
    求實路、三航路及教學南北路等主幹道的保潔員們在風雨中用簡單的工具清掃路面、人行道的落葉。溼冷的天氣使很多落葉貼結在地面上,員工就用鏟雪板或木板將落葉鏟起,有的乾脆徒手將落葉一捧捧拾起,隨後又將清掃好的落葉聚攏成堆,統一裝入編織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