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5萬士兵大勝50萬秦軍,是什麼原因讓他沒有被選入四大名將?

2020-12-12 古今易撰

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一生未嘗敗戰,且在陰晉之戰中以5萬魏軍擊退50萬秦軍,但是這個人卻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這個人就是吳起

吳起是誰

吳起於公元前440年出生在衛國左氏,是當時著名的軍事家和著名戰將。

其實吳起小時候他們家與當官並沒有什麼關係,家裡可以說是當地的一方地主,有錢的很,但是一家人都想尋得一官半職,所以一直花錢找人幫忙。

但是到最後,花光了家裡所以的錢也沒有求得什麼職位,還被鄉親們取笑。

吳起一氣之下殺光了取笑他們家的30多人,然後出逃他鄉。

後吳起拜入曾申門下學習儒學,但後因吳起母親去世吳起沒有回來奔喪,而被曾申指責他不孝,不配做自己門小弟子。

於是便與吳起斷絕了關係,吳起至此才是棄文從兵。

為出名殺妻子

吳起有一個老婆是齊國人,公元前412年,齊國帶兵準備攻打魯國,當時魯穆公本來準備讓吳起出徵,但是看到他的妻子是齊國人,心生懷疑,所以最後沒有選擇吳起。

然而當年吳起急切地想要立功,為了表達出自己的心意,他當機立斷斬殺了自己的妻子。

吳起被任命之後率魯國軍隊擊敗了齊軍。

後來魯穆公還是對吳起心生懷疑,便免去了他的官職,吳起這才從魯國投奔向了魏國。

吳起有多猛

吳起是公元前409年來到的魏國,當時的魏文侯也是珍惜人才,立馬就任命吳起為主將帶兵出徵秦國,最後在吳起的帶領下,軍隊成功攻克秦國河西地區。

次年,吳起又帶兵再次出徵秦國,這次也是一路連戰連勝,最後秦國只得退守至洛水。

此時的魏國已經逐漸登上當時第一國的寶座了,但是吳起的厲害還遠遠不止這些!

著名的陰晉之戰

當年吳起擔任過西河郡守,在任期間,他積極學習儒家思想,改變了魏國的兵制,創造出了「武卒制」。

所謂的武卒制就是裡面的每一個士兵都是通過考核的精英兵,並不存在所謂的動員兵,有點像現在的特種兵一樣,據說當時每一個士兵都是以一敵百的存在。

在公元前389年,秦國出兵50萬徵討陰晉,可能是為了考驗這隻軍隊的實力以及自己推行的「武卒制」是否好用,吳起就帶領著5萬的新兵以及戰車和少量騎兵便出徵了。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是,這5萬新兵居然大勝秦軍的50萬軍隊。

這一戰讓魏國從此名聲大漲,當時諸國誰也不敢去熱魏國,當時真的是獨霸一方,但是其中吳起也是功不可沒啊。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英勇善戰,善於用兵的吳起,卻為何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

各種猜想

所處時間的原因

戰國四大名將指的是:秦國的王翦,白起,趙國的李牧,廉頗。而從時間線上來看,四大名將都處於戰國的中後期時代。

當年《千文字》中也用「用兵最精」四個字來形容四大名將兵法高超,用「馳譽丹青」形容他們戰績卓越。

然而單論戰績和兵法的使用的話,吳起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存在,所以人們認為吳起沒有被納入四大名將之一是因為吳起處於戰國初期,時間上算不進來。

吳起不止是位將

吳起和其他四位入列的名將有一個完全不同的點就是,吳起不單單只是一個將軍,他還是著名的思想家和軍事家。

吳起在當時可謂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是一個出將入相的存在。

所謂的出將入相就是說帶兵出徵可做將,入朝執政可做相的人。歷史上這些出將入相的一個個都是不得多的的人才,例如曹操,諸葛亮,王猛等。

吳起除了在魏國實行「武卒制」之外,後來來到楚國之後也是頗有成就。

他在楚國得到楚王信任之後一路升官到令尹,這個官位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簡單來說就是楚王之下的存在,是最高的官銜。

然而一般來說這種官銜都是楚國的貴族才可以任職的,從這也看出了楚王對吳起的信任。

而吳起也並沒有讓楚王失望,他大力整治官場,糾正不良官風,精簡貴族支出,依法治國,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吳起變法」。

通過變法楚國迅速強大,不斷向南北兩邊擴張領域,楚國也一躍變成當時的一大強國。

所以,能文能武的吳起被判斷為不可單單作為名將,所以這才沒有被加入四大名將之中!

吳起無德可言吳起雖然在戰場上能以一敵萬,在朝野之上可以主持變法,增加國力,但是確實一個失德之人。

(1)吳起當年為了能在官場闖出一片天地,背井離鄉在外闖蕩,但是母親死後他卻並沒有回來奔喪,這件事情失德。

(2)當年吳起在魯國的時候,由於魯穆公懷疑吳起老婆是齊國人,吳起上陣殺敵會有所遲疑,所以吳起便拔劍殺死了自己的老婆,這件事失德。

(3)吳起當年得到楚王信任開始興致勃勃地變法的時候,為了表達自己的真心,在朝堂之上拔劍,說:」我的妻子朝夕令改,不守婦道,此女該休!」,說完便把自己妻子給休了。

吳起為了可以讓楚王以及眾臣相信自己要完成變法的決心,把自己的妻子休了。

要知道女子在古代被休了之後是很難再找到第二任夫君的,這也給自己的妻子落下了一個不守婦道的壞名聲,此事失德。

所以如果單從人品來看,吳起是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並沒有所謂的武德,所以自然不會被儒家弟子所寫的《千文字》列為四大名將了。

相關焦點

  • 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商鞅變法前的秦國實力弱小,被魏國打得沒一點脾氣,商鞅變法後秦國實力雖然日益強大,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其實是秦、齊、楚、趙四強爭霸,直到前262年的長平之戰後秦國才擁有了傲視群雄的實力,但即便如此秦國仍然吃過不少敗仗,今天就來說一說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 戰國十大頂級名將,有此二人在,兵家亞聖只能屈居第三
    7.廉頗戰國末期趙國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作戰以勇猛果敢而聞名。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將慄腹,迫使燕國割五城求和。廉頗號稱戰國時期守城最強的名將,然而因為被趙王猜疑,他先後轉投魏國與楚國,但都沒有得到重用,成為一大遺憾。
  •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排行榜,你更喜歡哪個?
    當然,時勢造英雄,那個時代自然湧現了無數名將,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總結春秋戰國800年時間所誕生的十大名將。 十、廉頗 戰國時期趙國著名將領,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 戰國名將:吳起、白起、李牧、王翦誰最厲害?全能與神級的PK
    吳起絕對的王者,論戰功吳起和白起同樣是一生70餘戰不敗,不過吳起出將入相,又是罕見的練兵奇才,屬於全才,被尊為兵家亞聖和孫武齊名。吳起打的幾乎都是逆風局,但是依舊吊打強秦。秦惠公實力最強的時候,被吳起帶領的新兵蛋子——5萬魏武卒外加3000騎兵,大破50餘萬作戰經驗豐富的秦軍。
  • 吳起組建魏武卒,瞬間讓楚變強,為何不算戰國四名將?不算就對了
    戰國時,白起、李牧、廉頗、王翦合稱四大名將。講道理說,到了戰國後期,基本也就這4人最給力了,不過戰國初期時,也有吳起這樣的神一般的存在。說起吳起是神一般的存在真心一點不為過:論軍事,他可打造戰國著名的魏武卒,僅用5萬兵就可破50萬秦兵;講政治,他在楚進行了改革,瞬間就讓楚變強。
  • 戰國10大名將,廉頗上榜,蒙恬墊底,第一名家喻戶曉
    秦惠文王開始問廉頗和樂乘,但兩人都覺得路途遙遠且艱險狹窄,沒有勝算,而趙奢則認為,狹路相逢勇者勝,最終秦惠文王派趙奢領兵去救援韓國。隨後,趙奢在閼與之戰中大勝秦軍。 6、廉頗 廉頗是趙國名將,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曾率兵討伐齊國,奪取齊國陽晉。長平之戰前期,他通過防守策略,拖住了秦軍,讓秦軍陷入了困境,但是隨後,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用趙括替換了廉頗,導致趙軍在長平之戰慘敗,付出了陣亡45萬士兵的慘痛代價。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就這四人而言,白起與李牧遇強則強、遇弱更強,入榜戰國四大名將實至名歸,但廉頗與王翦就難以讓人信服了,兩人都精於固守而不懂出奇,通常是以兵力敗敵,總體看來不夠資格入榜戰國四大名將。01《千字文》中的戰國四大名將,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處於戰國晚期,是秦國與關東六國雙方戰爭中湧現出的名將。簡而言之,我們可以將《千字文》評選標準總結為:一是戰國晚期,二是與秦或與關東六國徵戰的常勝名將,所以沒有與秦國交戰的樂毅等,以及戰國中前期的吳起、孫臏、田忌等,才沒能入榜戰國四大名將。
  • 戰國四大名將是誰,為什麼是這四位?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其中白起堪稱一代殺神,一生戎馬,從無敗績,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
  • 除了四大名將,戰國時期還有哪些頂尖名將呢?
    「起翦頗牧」是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位名將,因《千字文》的描述,後人漸漸將他們四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其實,他們四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戰國後期軍事指揮方面的頂尖水平,並不一定是意昧著他們四人便就是戰國時期最傑出的將領。那麼,除了四大名將,戰國時期還有哪些頂尖名將呢?
  • 魏武卒興衰,從獨步天下,到損失殆盡,究竟何種原因要魏武卒衰落
    「河西之戰」成名之戰公元前419年前後,魏、秦之間爆發「河西之戰」吳起率領「魏武卒」成功擊潰秦軍,獲得原本屬於秦國地區,並在此處設河西郡,秦軍則退守到洛水一線。秦軍對於「河西之戰」失敗,始終咽不下這口惡氣,幾年後魏、秦之間又爆發大規模戰役。
  • 盤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哪個時代更強?
    之後,晉國找藉口討伐虢國,並向虞國借道,虞公因兩件寶物的原因而同意。之後,晉國出兵伐虢,沒有了虞國幫助的虢國很快被滅,而晉國在班師途中,再度將掠奪的很多財產分給了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竟然同意了晉國大軍暫時駐紮在虞國京城附近的要求,結果很快虞國也被滅了。3、先軫,城濮之戰、崤之戰。先軫是曲沃人,是春秋時期晉國名將、軍事家。
  • 盤點戰國時期真正的9大名將,白起也僅能排第二,第一與兵聖齊名
    TOP、7 廉頗廉頗是戰國末期趙國名將;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封為上卿。勇猛果敢,屢立戰功,聞名於諸侯。長平之戰前期,採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軍進攻。後為趙括所取代,致使長平之戰慘敗。
  •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是千字文湊字數還是真的名副其實?
    所以其出處並不是嚴謹的歷史考據,而很可能只是挑了這四個和前後文不重複的字而已,為了講故事方便,把白起、王翦、廉頗、李牧並列,後人於是就被他們稱為四大名將了。那麼,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到底是千字文湊字數湊押韻,還是真的名副其實呢?首先,這四個人固然都是頂級將領,但要說他們就是戰國前四的名將,這就很難說了。
  • 某網友心中的古代十大名將排名,我想說:為何有常遇春沒有徐達?
    中國古代實在太過輝煌了一點,如果真的要說名將的話,加上事跡等,說上三天三夜也不一定能說出十之一二;所以對於古代名將的排名,自然爭議頗多,畢竟對手水平不一樣、時代不一樣、士兵裝備及素質不一樣等等,實在難以比拼。
  • 戰國時期標榜千秋的人物 戰無不勝的吳起為何沒列入戰國四名將?
    白起、王翦、廉頗、李牧一直都被人想當然地認為是戰國四大名將,一開始的時候我以為這是司馬遷排的,後來我發現司馬遷好像從來沒有過這種提法,於是我翻開《史記》,打算從中找到關於他們四個人   原標題:戰國時期標榜千秋的人物 戰無不勝的吳起為何沒列入戰國四名將?
  • 春秋戰國最強的軍隊不是秦軍,而是魏國!
    這是由秦國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造成的,鼓勵殺敵求勝的軍功爵祿制度,它是新興的地主階級為提高軍隊戰鬥力而採取的一項措施,打仗的時候按人頭獎級計算軍功,所以士兵作戰非常勇猛。唯有一支軍隊是秦軍的噩夢,經常把秦軍揍得鼻青臉腫,它就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武卒。魏武卒的輝煌來至於戰神吳起,魏武卒就是吳起訓練起來的精銳作戰步兵。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秦始皇統一全國,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還有前人打下的基礎,戰國四大名將光秦國就佔了兩個,白起和王翦之中,白起又身為四大名將之首。事實上嬴政出生於公元前259年,白起死於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說白起死的時候嬴政才兩歲,他根本不可能在嬴政的手下做事,乃是屬於秦昭襄王時期的人物,也正是他的存在使得秦國在與六國的鬥爭中節節勝利,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白起一經歷大小70多戰,未嘗敗績,最吸引眼球也是最艱難的一場戰役當屬「長平之戰」。
  • 戰國四大名將王翦,為何沒有白起、李牧出彩?不同時代與對手
    導言: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打仗為何沒有白起、李牧出彩?從戰爭認識、對手戰果不同,分析王翦為何不出彩?謹小慎微的性格,不同時代與對手風雲戰國,諸侯爭霸,戰爭頻繁,亂世出英雄,也正因如此,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將領也是層出不窮的;在那樣的時代,各諸侯國都在積極努力地尋找軍事方面的天才,以對戰爭的勝利有著更多的把握和助益,這個時期名將輩出,有王翦,李牧,吳起,廉頗等,本篇文章所要講的王翦,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 人生靠什麼出頭,從殺人犯到一代名將,看吳起的人生是如何反轉的
    就憑此事件,換作在今天,吳起絕對可以佔據國家通緝犯榜單榜首的位置。但這還不算什麼,吳起身上還有一件更加駭人聽聞的事件。那就是吳起殺妻求將的典故,殺別人也就算了,怎麼連自己的老婆都殺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吳起老婆是齊國人,所以魯國國君不放心任命吳起為將,吳起聽說後,於是回家就把妻子給殺了,以此向魯國國君表示忠心,獲取拜將封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