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我們時代的神經系統。——高爾基
二百年前,第一次工業革命基本推廣完成,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一百餘年前,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美國乘機崛起,世界格局變成美英法德俄日等列強並立。而中國由於錯過了兩次工業革命,被列強侵略欺辱達百年之久,徹底喪失了大國尊嚴與地位。可見科學技術對一個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全民族養成了重視科技的意識。民族復興的道路是漫長的,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的。科學家們學成回國投入科研是一種報答祖國的方式,普通人努力做建設是一種方式,企業家則也通過各種方式回報國家與社會。馬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說起馬雲大家都不陌生,他在許多領域均有所涉獵,在企業做成功的同時,承擔了許多社會責任。不僅熱心公益慈善,還在助力國家科技發展上貢獻許多。如今的阿里雲就是在馬雲堅持下做成的。3年前,馬雲再次斥1000億巨資成立達摩院,如今這個神秘低調的組織產出多少黑科技了?
不惜重金打造的豪華陣容
在淘寶獲得巨大成功後,馬雲越來越重視科技對企業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的重要影響。因為有了阿里雲計算,每年雙十一我們才能放心買買買,有了支付寶的安全行動支付,我們才告別了現金和信用卡時代,可以說馬雲用科技在顛覆我們傳統的生活模式。
在看到科技的巨大力量後,3年前馬雲再次斥1000億巨資成立一個名為達摩院的科研機構,為阿里巴巴組建強大的技術支撐,同時,也是在為整個中國的科研事業做貢獻。
達摩院主要做AI晶片領域的研發應用,說起晶片,大家耳熟能詳的是微軟、英特爾、華為中興的一大批科技巨頭,對於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可能知之甚少,甚至可能都沒有聽說過。
馬云為了組建這個科技團隊不僅耗費巨資,更是動用了許多社會資源,許多人曾質疑,馬雲是一個成功的商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對科技領域毫不了解,依靠錢真的能砸出來一條路嗎?
不過馬雲對這些好像並未放在心上,他對自己組建的這個科研團隊實力可謂是信心滿滿。的確馬雲是不懂科技,但作為一個企業的掌舵人,他出色的戰略眼光是鮮有人能比的,否則阿里巴巴也不會成長成為如今的巨無霸。
達摩院和曾經的阿里雲一樣,都是他針對未來科技發展方向提前布局的先手。達摩院在成立伊始,馬雲就邀請來了國內外七十餘知名專家入駐,其中多為中科院院士、美國院士、著名高校教授等領域內的知名人士。
有了巨大號召力和權威後,馬雲開始挖掘青年才幹,在世界範圍內搜羅許多有出色天賦的年輕人,培養新一代的研究人才。老少結合的搭配使得達摩院不僅有領頭權威,也有新興骨幹,形成了知名專家吸引青年才幹,又有充足資金培養新一代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站在老一代科研巨匠的肩膀上,這些有才華的年輕人才能走的更遠。不僅是阿里巴巴的科技儲備,也是中國的科技儲備力量之一。
作為阿里巴巴的科技金字塔,達摩院和微軟純學術的研究有差別,它是立足於阿里巴巴的商業戰略的。不僅做科研領域的學術探究,也緊密結合商業發展思想,實現科學技術服務於現實社會,真的應用到改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
馬雲不僅僅是一個商人,更是一個戰略家。像他這樣有魄力投資研究院的企業家鳳毛麟角。雖然達摩院的名聲還沒有廣為人知,但它的潛力十分巨大,集結了AI領域的權威專家與天才青年,是一個人才聚集地。
達摩院的未來在何方?
馬雲一直是一個致力於改變人們生活的夢想家。他創立達摩院的期許也是如此,他對達摩院提出過兩點要求:第一要服務至少20億人口,第二必須面向未來,用科技解決未來難題。
我們已經利用科技在短短十年間顛覆了中國人的生活,科技不僅助力中國實現民族復興,更是惠及普通中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們出門丟掉了錢包,丟掉了卡片,只用臉和手機就能走遍大半個中國。我們排隊告別了人工檢票,獲取知識告別了效率低的紙質圖書,許多社會資源在雲計算的調配下分配更加合理......
科技在國家層面也是國與國競爭的核心。對於科技人才的爭奪越演越烈。我國想要繼續發展,科學技術絕對是最重要的保障。從如今的國際局勢中就能看出,美國不斷打壓華為,甚至連字節跳動的Tiktok都被強行收購,雖然華為實力雄厚,但在某些領域依然受損嚴重,歸根結底還是我們在某些高科技領域存在不足,才會被人卡了脖子。
而馬雲創立達摩院就是立足於科技制高點,他的視野很寬,看的很遠。不去迎合時代的人最終會被時代拋棄,諾基亞曾經也是一方巨頭,短短幾年破產就是前車之鑑。
從達摩院公布的目前正在進行的科研領域,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包含了許多如量子計算、晶片技術、網絡安全等都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涉及網際網路發展的大多數科技領域。
如今達摩院還在嬰兒階段,但它出生的起點和格局註定它的未來必將璀璨奪目。
潛心修煉的達摩院
達摩院十分低調,沒有被媒體過度曝光。因為達摩院的科技工作者都在潛心研究,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學術科研需要清淨,需要不為外物打擾。只有踏實為未來發展蓄力,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
雖然達摩院沒有華為那樣的關注度,但卻取得了毫不遜色的科研成果。2018年成功研發出圖像視頻分析與AI機器推理運算的晶片Ali-NPU,還官宣了「太章」量子電路模擬器,獲得了WMT2018國際機器人翻譯大賽冠軍,搭建DFSMN開源語音識別模型將語音識別準確度提高到96.04%,拿到了Pascal Voc冠軍並成功應用到農業生產......
達摩院拿到的榮譽已經數不勝數,雖然還有些並未投入到生活,但也為以後厚積薄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過雖然有了很高的起點,但達摩院依然需要慢慢磨練,今年剛成立三年的達摩院與美國一些科研機構比起來,底蘊還是顯得單薄,我們缺乏的是更多的具有開創性的科研成果和資歷以及科技話語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徹底打破發達國家在高精尖科技領域的壟斷任重而道遠。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達摩院已經做出的成就,不宜妄自菲薄。成長總是需要經歷積澱的。馬雲曾說,達摩院一定要超越英特爾、微軟、IBM這些科技巨頭,我們成長在21世紀,有機會後發制人。我對此深信不疑,也對達摩院很有信心,我們必將在科技領域崛起,創造屬於中國的科技帝國,這樣才能在複雜的世界競爭環境中不被扼住咽喉,避免再出現如今的被美國封鎖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