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鋼鐵迷妹兒,你可以叫我鋼鐵,也可以叫我迷妹兒。
一名專心做電商的90後。
任何事情都要有所準備,畢竟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有人一旦提到拼多多,大概所給的標籤就又:便宜,質量不好,low等。
到那時儘管這樣,它非但沒有倒下去,反而越戰越勇,成長的速度快捷且迅猛;於是就有人問了:「拼多多東西這麼便宜,商家能賺到幾個錢?而且質量也不好,怎麼還有人買?
如果一個生意,做的人都是賠錢的,那麼這個平臺不可能長期生存下去的。
所以這一期就跟大家分享幾個身邊的賣家的例子,看完你就明白了。
一、拓展市場的甲商家:
甲商家是做普通日化用品的,在淘寶上的市場非常小,淘寶的大部分用戶都是奔著自己想要的日化用品,說好聽點就是人家有了自己心儀的產品要買;說不好聽了就是你連個牌子都算不上,買你的萬一爛臉了咋辦。
而且,淘寶一項推薦也傾向於品牌商品。
而拼多多的用戶大量都是三四五六線城市,他們對於品牌的認知向來都是比較弱,而且也不局限於品牌貨,所以沒有品牌的日化產品在拼多多也是非常受歡迎的。
由於用戶群不一樣,因此,一些在淘寶上不那麼火的商品,在拼多多上三四五六線城市也可能大火。
二、增加銷售渠道的乙商家:
乙賣家在淘寶上開了一家新型小電器店鋪,收入也是比較穩定,然後聽我說拼多多上可能有機會,就同時開了一家拼多多店鋪。
本來的打算就是增加一個新的銷售渠道,也並沒想著怎麼運營管理,也沒有花太多的精力去看護,也沒有刷單,而且單價雖然比淘寶上低了一點,但是相對於拼多多而言還是略高。
沒想到的是竟然一個月結束後,竟然帶來了幾萬元的利潤。
後來我就研究了一下,發現這個產品雖然單價相對高了一點,但是因為在拼多多上做的人太少了,競爭也並不大,才使得他在短期內可以有這麼好的利潤。
三、消減運營成本的丙商家:
丙賣家是在淘寶上做低端女裝的,但是由於淘寶的競爭太大,利潤逐漸也是變得很低。
於是,他把自己的戰場轉戰到了拼多多,雖然說他的售價依然不高,但是由於成本住入低,另外由於他在過去所積累的供應鏈,在拼多多上就很有優勢。
所以在拼多多上,還可以獲得比淘寶更高一點的利潤,而且在淘寶上的競爭力在拼多多上幾乎沒有。
四、庫存壓力大的丁商家:
丁賣家是在淘寶上做童鞋生意的,店鋪做的很大,一年有幾千萬的營業額。
但是童鞋這個市場本就有一點非常的不好,就是庫存壓力很大,因為一個童鞋它的碼數很多,最後難免有一些積壓庫存。
而乙賣家清理這些庫存的方法就是通過拼多多。
比如淘寶上40元成本的鞋買69.9,當季末一定會有一些庫存,這個時候,他就會在拼多多上進行清倉,但是有一點,它的產品在拼多多上賣是低於他的出廠本價的。
比如成本40元的鞋子,在拼多多上賣38元,所以對比之下,拼多多上的性價比就非常高,一是賣家清理掉了庫存,減輕了壓力,二是買家還會覺得花一半的錢買到同樣的商品,何樂而不為?
五、只做無貨源的戊商家:
戊賣家是在拼多多做無貨源的,就是不需要自己進貨,囤貨,發貨開的拼多多店鋪,他的主要貨源就是來源於1688或者淘寶。
就像丁賣家反著來一樣,在淘寶上賣的好的產品適量加價到自己的拼多多無貨源店鋪裡,也一樣能夠出單,淘寶上火什麼就考慮賣什麼,根據市場流量趨勢走,沒有囤貨的風險。
再一個通過平臺之間的信息差以及千人千面體系來賺取差價,當有人在我們店鋪下單後我們就去上家拍下,信息地址填寫買家的,我們只需要做好售前售後以及店鋪優化就可以做中間商了。
總結了這麼多,其實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拼多多店鋪
這是因為拼多多商家是0元入駐的,因為拼多多的用戶量雖然和淘寶差不多,但是商家卻很少,造成了一個狼多肉少的情況。
所以拼多多為了緩和這一情況,才推出了0元商家入駐。
所以很多賣家把拼多多作為一個補充渠道,是可以多賣出不少貨的。
希望這些例子可以讓大家對拼多多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再一個拼多多能在短短幾年做出這麼大的進步,並不是一個low字能概括的。
作為買家不就是想能夠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少一點眼光標籤,有錯可以直接說,但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次原諒的機會。
文章較長,感謝閱讀
我是鋼鐵迷妹兒,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是我。
公眾號
鋼鐵迷妹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