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望在2025年前超越歐洲和美國成為最大的奢侈品市場
編輯 | 周惠寧
儘管受疫情持續影響,全球奢侈時尚零售商們似乎已開始適應新的市場規則。
頭部奢侈品巨頭們最先回暖,市值甚至已超過疫情前的水平。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市值於11月底突破2500億歐元至2501億,創歷史新高,同時也打破了巴黎證券交易所市值紀錄,自今年以來累計上漲近20%。
據時尚商業快訊數據,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Louis Vuitton、Dior等奢侈品牌所在的時裝皮具部門收入逆勢大漲12%至59.45億歐元,領跑全球奢侈時尚行業。
愛馬仕整體表現最穩定,自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上漲22%,市值逼近900億大關,目前為868億歐元,鉑金包依舊是業績增長的中流砥柱。開雲集團則下跌2%,市值約為731億歐元,核心品牌Gucci第三季度銷售額延續下滑態勢,在第二季度錄得45%的史上最大跌幅後,繼續大跌12.1%至20.88億歐元,是集團唯一錄得業績下滑的奢侈品牌。
與阿里巴巴站到同一陣線的歷峰集團也開始顯露鋒芒,雖然仍舊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市值已回升至420億瑞士法郎,近三個月累計上漲22%。該集團核心品牌卡地亞執行長Cyrille Vigneron日前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透露,年初至今卡地亞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已經好於去年中國消費者在本土和海外貢獻的銷售額。
義大利奢侈品集團Prada則成為今年最大的黑馬之一,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4%,市值更是突破1000億大關至1106億港元,同樣得益於旗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快速布局。
Prada集團執行長Patrizio Bertelli早前對路透社表示,自旗下品牌在中國的門店恢復以來,銷售表現強勁,自今年初開始就保持著雙位數的增長,入駐天貓後上半年電商收入增幅更高達三位數。
Burberry、Tod's和Salvatore Ferragamo等第二梯隊的奢侈品牌表現則依舊低迷,自今年以來的股價均出現雙位數的下滑,市值至少蒸發三分之一。不過這三個品牌在電商渠道和中國市場的表現尚屬積極,Tod's集團執行長Diego Della Valle強調,報告期內旗下品牌在中國市場實現了雙位數的強勁增長,電商業務也維持著雙位數的增速。
輕奢陣營兩大巨頭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團和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集團表現有所升溫,二者的股價和市值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第三季度的業績表現也都超出了分析師預期。
今年10月,Tapestry集團發布聲明宣布Joanne Crevoiserat為執行長,任命即時生效。Joanne Crevoiserat 於去年8月成為Tapestry集團財務長,後於今年7月起接替突然離職的Jide Zeitlin擔任臨時執行長,她還將成為Tapestry董事會成員。
位於金字塔頂端的珠寶腕錶品牌們韌性日漸凸顯。
與LVMH達成新協議價後的Tiffany元氣大增,市值恢復到159億美元,第三財季銷售額僅下跌1%至10.08億美元,同店銷售額上漲3%,淨利潤大漲52%至1.19億美元,均優於分析師預期。
期內Tiffany在中國所在的亞太市場大漲30%至3.82億美元,執行長Alessandro Bogliolo透露,中國內地業績表現從4月開始改善,5月繼續加速,零售額大漲約90%。
面向大眾市場的Pandora的新系列產品獲得市場的積極反響,自今年以來股價已累計上漲逾112%,市值達625億丹麥克朗。不過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反而成為拖累,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減少23%至3.50億丹麥克朗。周大福上半財年在中國內地的收入則增長4.9%至212.16億港元。
傳統快時尚正在經歷轉型陣痛期,紛紛尋找新的賽道。
全球最大的時裝零售商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在宣布關停約1200家門店的閉店計劃後,於10月在北京王府井揭幕Zara全新亞洲旗艦店,該店共有四層,分為休閒、正裝、童裝、聯名款專區、鞋履和ZaraHome等,除正常的銷售空間外還設置了休息體驗區、智能電子屏等,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在店內的購物體驗。
有分析表示,全新概念店是Inditex集團此前公布全新「2022 HORIZON」增長計劃的一部分,該集團將投入27億歐元用於戰略支持,遠超過2018年的18億歐元,其中10億歐元專用於數位化渠道,17億歐元用於渠道整合的技術投入,目標2022年線上銷售額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將超25%,去年這一比例為14%。
H&M集團旗下的折扣零售商Afound則瞄準美妝市場,推出涵蓋化妝品、香水和護膚等1000多個產品,將為消費者提供全年的折扣價。Afound董事Joanna Hummel表示,此次推出的美妝業務會被歸到時尚和生活方式部門,以更好地貼合消費者和市場的需求。
但優衣庫是個例外。迅銷集團早前表示,核心品牌優衣庫10月在日本本土市場的銷售額錄得16.5%的強勁增長,線上和線下的收入均錄得雙位數增幅,主要得益於較為寒冷的天氣刺激了消費者對秋冬服飾的需求。
迅銷集團董事長柳井正不久前還透露,隨著疫情的好轉,將在中國開設更多門店,總數未來或達3000家。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優衣庫中國門店數量達到767家,首次超過日本的764家直營店,較5月底新增22家,月均新增7家店。
運動服飾行業正迎來寒冬後的春天。
歐睿國際和Coresight的一項分析表明,美國運動休閒用品市場今年的銷售額或達1051億美元,隨著疫情後運動休閒市場的持續升溫,明年銷售額預計將錄得7.9%的增長,到2023年,美國運動休閒市場將以每年約6.5%的速度增長。另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NPD集團預測,運動衫、運動褲、睡衣等產品佔今年美國服裝總支出的31%,高於2019年第四季度的26%。
在利好的趨勢下,Nike、adidas、lululemon、Puma和Under Armour等頭部品牌都在積極應對市場挑戰。
繼Nike House of Innovation、Nike Rise和Nike Live後,Nike又於日前推出Nike UnitedNike,計劃於2020年在全球範圍內開設9家全新零售概念店,旨在通過運動使本地社區的聯繫更加緊密,為社區提供最有價值的運動中心。Nike預計下半財年的銷售額將實現強勁反彈。
美國運動服飾集團Under Armour效仿Nike,為籃球明星Stephen Curry推出新品牌Curry Brand,涵蓋鞋履、衣服和配飾等產品。或許為集中資金用於該項目,Under Armour於11月初以高達3.4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MyFitnessPal鍛鍊平臺,但未透露其它具體細節。
Puma則與英國歌手Dua Lipa籤署合作協議,將推出新的聯名系列。在明星效應推動下,Puma的女裝銷售增速已超過競爭對手adidas和Nike。今年第三季度,Puma銷售額經匯率調整後大漲13%至15.8億歐元,營業利潤增長17%至1.9億歐元,均優於分析師預期。
adidas選擇與Prada抱團,今年以來已合作推出兩個系列,該集團另一品牌Reebok則因表現平平,將被出售。第二季度數據顯示,adidas品牌收入同比下降26%,Reebok品牌收入下降27%,上半年集團整體銷售額大跌27%至83.32 億歐元,淨虧損為2.86 億歐元。
美妝行業由巨頭歐萊雅集團繼續領跑。該集團在第三季度恢復增長,銷售額同比增長1.6%至70.36億歐元,前9個月銷售額跌幅收窄至7.4%錄得201.1億歐元,主要得益於中國市場高達20.8%的強勁增長提攜。
雅詩蘭黛集團的業績仍舊下滑,但同樣把注壓在了中國市場,將在上海閔行區漕河涇科技綠洲園區建立全球創新研發中心,總投資額超過3500萬美元,預計2022年一季度可投入使用,屆時將有超過200名研發人員入駐。
GlobalData消費者分析師Anchal Bisht表示,高端化妝品品牌在中國消費者中的受歡迎程度正在上升,同時他們希望購買天然和有機產品。
2020年已接近尾聲,只要仔細梳理就可發現,疫情造成的震蕩對於全球奢侈時尚行業而言不過只是過了一個篩,有的已衝過緩衝帶,繼續領跑,有的雖然仍舊落後,但也在向新的起點靠攏。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將引領全球奢侈品市場。投行傑富瑞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直言,中國作為最先從疫情中恢復的市場,已成為全球奢侈品行業的中堅力量,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中的份額激增,從2019年的38%至39%猛增到80%。
以下是根據微信公眾號LADYMAX數據匯總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涵蓋奢侈品牌、輕奢侈、快時尚、運動品牌、珠寶品牌、電商平臺以及美妝集團。
LVMH(MC.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9% 目前市值約為2491億歐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LVMH銷售額同比下跌7%至119.55億歐元,較第二季度的38%明顯改善,Louis Vuitton和Dior等奢侈品牌所在的時裝皮具部門銷售額逆勢大漲12%至59.45億歐元,前9個月跌幅收窄至11%,錄得139.34億歐元。
開雲集團(KER.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 目前市值約為731億歐元
開雲集團第三季度整體銷售額下跌4.3%至37.17億歐元,奢侈品業務收入下滑4.7%至36億歐元,核心品牌Gucci第三季度銷售額延續下滑態勢,在第二季度錄得45%的史上最大跌幅後,繼續大跌12.1%至20.88億歐元,是開雲集團唯一錄得業績下滑的奢侈品牌。
愛馬仕(RMS.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2% 目前市值約為868億歐元
在截至9月底的三個月內,愛馬仕銷售額同比增長7%至18億歐元,超過市場預期。前9個月的收入跌幅收窄至14%錄得42.88億歐元,較上半年24%的下跌明顯改善。其中愛馬仕核心的手袋和馬具第三季度收入增長7.8%至8.79億歐元,前9個月下跌13%至21.59億歐元。
歷峰集團(CFR.SWX)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 目前市值約為420億瑞士法郎
在截至9月30日的6個月內,卡地亞母公司歷峰集團銷售額同比下跌26%至54.78億歐元,但第二財季銷售額僅下滑5%,較第一財季的下跌47%明顯改善。報告期內,卡地亞所在的珠寶部門收入雖依舊錄得18%的下跌,但在第二財季已恢復正增長,同比上漲4%,主要得益於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強勁表現。集團在中國的銷售額也錄得78%的顯著增長。
Prada(1913.HKG)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4% 目前市值約為1106億港元
Prada集團執行長Patrizio Bertelli早前對路透社表示,自旗下品牌在中國的門店恢復以來,銷售表現強勁,自今年初開始就保持著雙位數的增長,入駐天貓後上半年電商收入增幅更高達三位數。在截至6月30日的6個月內,該集團銷售額大跌40%至9.38億歐元,虧損1.8億歐元。
Burberry(BRBY.LON)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7% 目前市值約為72億英鎊
在截至9月26日的六個月內Burberry收入同比大跌31%至8.78億英鎊,但第二財季的跌幅從第一財季的45%收窄至6%,優於分析師預期的下滑12%,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67.5%上升至68.1%,調整後的稅前利潤減少82%至3600萬英鎊。
Ferragamo(SFER.BIT)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9% 目前市值約為25億歐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前三季度內,Salvatore Ferragamo銷售額同比大跌38.5%至6.11億歐元,其中第三財季銷售額跌幅較上一季度的60%收窄至18.9%。核心業務鞋履銷售額下滑40%至2.53億歐元,皮革製品和手袋大跌33.7%至2.59億歐元,成衣減少39.1%至3224萬歐元,配飾業務大跌42.1%至3260萬歐元,香水下滑56.7%至2601萬歐元。
Tod's集團(TOD.MI)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9% 目前市值約為9.5億歐元
2020年前9個月,Tod's集團收入同比大跌33.2%至4.526億歐元,但第三季度的表現有所好轉,同比下跌12.3%至1.957億歐元。Tod's集團執行長Diego Della Valle強調,報告期內旗下品牌在中國市場實現了雙位數的強勁增長,電商業務也維持著雙位數的增速,未來會繼續加大對全渠道的投入。
Brunello Cucinelli(BC.MI)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5% 目前市值約為25億歐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義大利奢侈羊絨品牌Brunello Cucinelli銷售額同比增長3.6%至1.738億歐元,前9個月的收入則減少17.5%至3.79億歐元。第三財季內,該品牌在北美的銷售額增長9.1%,在中國上漲3.2%,在除義大利外的歐洲增長7.5%,義大利本土則下降5.5%,其他地區銷售額也錄得5.7%的下滑。
Moncler(MONC.MI)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1% 目前市值約為113億歐元
奢侈羽絨品牌Moncler今年前9個月收入大跌23%至7.65億歐元,其中第三季度大跌15%至3.62億歐元。不過在中國市場的強勁增長下,該品牌第三季度的業績數據已超出預期,歐美市場的零售表現則依舊充滿不確定性。
Canada Goose(GOOS.T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8% 目前市值約為47億加元
在截至9月27日的三個月內,奢侈羽絨品牌加拿大鵝營收同比大跌33.7%至1.95億加元,毛利率為48.4%,淨利潤大跌82.8%至1040萬加元。不過該集團執行長Dani Reiss強調,加拿大鵝在中國內地已經恢復增長,期內的直營零售業務增幅超過30%,9月全球電商收入增長也超過10%。
Tapestry(TPR.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7% 目前市值約為82億美元
在截至9月26日的三個月內,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團銷售額同比大跌14%至11.7億美元,毛利率為70.8%,淨利潤較上年同期的2000萬美元猛漲逾10倍至2.32億美元,超過分析師預期。核心的Coach銷售額下跌9%至8.75億美元,毛利率為73.7%,營業利潤增長35%至2.7億美元。
Capri(CPRI.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 目前市值約為58億美元
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集團第二財季收入大跌23%至11.1億美元,淨利潤則大漲67%至1.22億美元,超過分析師預期。在截至9月26日的三個月內,Michael Kors收入下跌27%至7.93億美元,Versace減少14.5%至1.95億美元,Jimmy Choo表現最佳,僅下滑2.4%至1.22億美元。
新秀麗(1910.HKG)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6% 目前市值約為195億港元
2020年前三季度新秀麗銷售額同比大跌57.8%至11.29億美元,毛利率從去年的55.9%下滑至48.1%,淨虧損達10.84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1.02億美元。新秀麗表示,業績的下滑和虧損與疫情導致的全球旅遊業停滯有關,不利影響包括存貨儲備增加、門店客流量大幅減少、產品採購及生產相關的重組費用增加等。
Hugo Boss(BOSS.ETR)
自今年以來股價下滑36% 目前市值約為19億歐元
在截至9月底的3個月內,德國高端服飾集團Hugo Boss銷售額同比下跌24%至5.33億歐元,但營業利潤錄得1500萬歐元,較第二季度的虧損明顯改善,遠超過分析師預期。該集團表示,業績的復甦主要得益於電商和中國內地銷售額的強勁增長,期內其電商業務增幅高達66%,中國內地也大漲27%。
Ralph Lauren(RL.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6% 目前市值約為71億美元
在截至9月底的三個月內,Ralph Lauren收入同比大跌30%至11.9億美元,不及分析師預期,淨虧損為3910萬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1.82億美元。報告期內,Ralph Lauren在本土市場北美的銷售額大跌38%至5.43億美元,歐洲則下跌25%至3.59億美元,中國所在的亞洲市場表現最佳,僅下滑7%至2.37億美元。
Aeffe集團(AEF.BIT)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44% 目前市值約為1億歐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前九個月,Moschino母公司Aeffe集團銷售額大跌23.2%至2.067億歐元,淨虧損為1250萬歐元,去年同期的淨利潤為1320萬歐元,調整後的淨虧損為740萬歐元。報告期內,核心的Moschino大跌18%,Philosophy di Lorenzo Serafini下跌22.3%,鞋履品牌Pollini大跌38%,Alberta Ferretti減少40.8%。
VF集團(VFC.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9% 目前市值約為348億美元
在截至9月26日的三個月內,戶外運動服飾集團VF銷售額同比大跌18%至26億美元,淨利潤縮水60%至2.57億美元。該集團表示,儘管美國和歐洲的業務仍受到疫情影響,但旗下Vans、The North Face和Timberland等品牌在中國的電商業務正在加速增長,推動集團整體業務在中國內地大漲21%。
Kontoor Brands(KTB.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1% 目前市值約為26億美元
在截至9月26日的三個月內,Kontoor Brands銷售額同比下跌9%至5.83億美元,淨利潤同比猛漲319%至6080萬美元。今年前9個月,該集團收入減少24%至14億美元,淨利潤則大跌75%至2480萬美元。按品牌分,核心品牌Lee第三季度收入下跌8%至2.14億美元,Wrangler減少6%至3.47億美元,其他業務的全球收入大跌43%至2200萬美元。
Levi's(LEVI.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4% 目前市值約為78億美元
Levi's母公司第三財季營收同比下滑27%至10.6億美元,淨利潤暴跌78%至2700萬美元,電商收入則大漲52%。報告期內,Levi's在美國的銷售額下降29%,歐洲銷售額下降16%,亞洲銷售額大跌42%。鑑於大環境依舊充滿不確定性,該集團預計第四季度收入將下滑14%至15%。
PVH集團(PVH.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3% 目前市值約為65億美元
在截至11月1日的三個月內,PVH集團收入同比減少18%至21.18億美元,其中Tommy Hilfiger下跌12.38%至10.89億美元,Calvin Klein下滑18%至7.9億美元,其他品牌部門則大跌36.5%至2.38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該集團銷售額大跌31%至50.42億美元。
G-III集團(GIII.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8% 目前市值約為11億美元
在截至10月31日的三個月裡,DKNY母公司G-III集團收入同比大跌27%至8.26億美元,淨利潤大跌34%至6320萬美元,均高於分析師預期。鑑於全球零售環境持續震蕩,G-III集團預計第四季度銷售額將同比下降約30%。
Gildan集團(GIL.T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6% 目前市值約為54億美元
American Apparel母公司Gildan ActiveWare第三季度收入大跌18.6%至6.02億美元,淨利潤大跌46.26%至5635.5萬美元,今年前9個月該集團銷售額大跌40.36%至12.1億美元。報告期內,American Apparel所在的運動休閒服飾部門銷售額下滑26.33%至4.56億美元,前9個月減少46%至9.6億美元。
Guess(GES.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3% 目前市值約為12億美元
在截至10月31日的三個月內,Guess集團收入同比減少7.6%至5.69億美元,但利潤同比大漲112.9%至2460萬美元。報告期內,Guess美國業務大跌36.2%,在包括中國的亞洲市場也減少24.7%,在歐洲市場的整體業績表現則大漲16%,主要受電商業務的提振。
L Brands(LB.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29% 目前市值約為114億美元
在截至10月31日的三個月內L Brands銷售額同比大漲14%至30.55億美元,淨利潤為3.31億美元,整體表現遠超分析師預期。報告期內,Bath & Body Works銷售額大漲54.9%至17.0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維密銷售額雖下滑14.2%至13.53億美元,但同店銷售額錄得4%的增幅,直營零售業務大漲41.9%。
H&M(HM-B.STO)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 目前市值約為3458億瑞典克朗
H&M在截至8月31日的第三財季盈利好於預期,該公司第三財季淨盈利從上年同期的38.6億瑞典克朗降至18.2億克朗,第三財季銷售額下降19%至508.7億克朗。H&M在本周四還表示,受疫情影響,在今年淨關閉50家門店後,計劃2021年淨關閉旗下250家門店,相當於門店總數的約5%。
Inditex(ITX.BM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5% 目前市值約為837億歐元
在截至7月底的上半年內,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收入同比大跌37.3%至80.33億歐元,毛利率下滑至56.2%,淨虧損錄得1.98億歐元,約合16億人民幣,而上年同期淨利潤為15.53億歐元。第二財季,該集團收入減少31.8%至47億歐元,淨利潤大跌74%至2.14億歐元,但較第一財季的虧損4億歐元明顯好轉。
迅銷集團(9983.TYO)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6% 目前市值約為9萬億日元
在截至8月底的財年內,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整體銷售額同比下跌12.3%至2萬億日元約合1277億元人民幣,毛利率下滑至48.6%,營業利潤大跌42%至1493億日元約合95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大跌44.4%至903億日元約合57億元人民幣。
Gap集團(GPS.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3% 目前市值約為80億美元
在截至10月31日的三個月內,Gap集團銷售額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錄得39.9億美元,同店銷售額錄得5%的增長,淨利潤大跌32%至9500萬美元。報告期內,Old Navy和Athleta繼續領跑,可比銷售額分別大漲17%和37%,Gap和Banana Republic則分別錄得5%和30%的跌幅。
Urban Outfitters(URBN.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 目前市值約為26億美元
在截至10月31日的三個月內,Urban Outfitters銷售額同比下滑1.8%至9.69億美元,但利潤同比大漲37.7%至7670萬美元,超出分析師的預期,表現較前兩個季度明顯改善。報告期內,核心品牌Urban Outfitters門店的可比銷售額上升4%,Anthropologie業務則下跌9%。
A&F(ANF.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8% 目前市值約為14億美元
在截至10月31日的三個月內,青少年服飾零售商Abercrombie & Fitch收入同比下滑5%至8.197億美元,淨利潤則猛漲550%至4230萬美元,均超過分析師預期。不過受疫情的影響,Abercrombie & Fitch執行長Fran Horowitz在聲明中未對第四季度業績作出預估,並對未來持謹慎態度。
NIKE(NKE.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8% 目前市值約為2184億美元
在截至8月31日的第一財季內,Nike集團收入同比下跌0.6%至106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的91.45億美元,淨利潤為15.2億美元,幾乎是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兩倍。期內電商業務增幅高達82%,抵消了批發業務和直營門店收入的下滑,大中華區和EMEA地區的收入恢復上漲,分別錄得6%和4.9%的增幅。
adidas(ADS.D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5% 目前市值約為547億歐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中,adidas集團銷售額同比下滑3%至59.6億歐元,淨利潤減少10.8%至5.78億歐元,但在線渠道的銷售額按貨幣中性計算大漲51%。報告期內,adidas品牌銷售額下降2%,Reebok則減少7%。
Asics(7936.TYO)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0% 目前市值約為3976億日元
在截至9月底的三個月內,Asics銷售額同比大跌13.3%至2482億日元,營業利潤大跌74.1%至32.79億日元。不過報告期內,Asics在德國的批發收入大漲11.1%,在法國增長3.5%,在英國增長3%,在芬蘭的增幅更高達21.2%,已成為歐洲排名第一的跑鞋品牌。
Puma(PUM.ETR)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6% 目前市值約為130億歐元
Puma第三季度銷售額經匯率調整後增長13%至15.8億歐元,營業利潤增長17%至1.9億歐元,優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5.6億歐元和1.74億歐元。得益於門店重新開業,Puma在美洲及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營收分別大漲20.7%和17.7%,其中籃球、賽車、高爾夫和團隊運動等品類銷售額增幅最大。
lululemon(LULU.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60% 目前市值約為483億美元
加拿大瑜伽服飾品牌lululemon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至9.29億美元,超過分析師預期的8.44億美元,毛利率下滑至54.2%,淨利潤則下跌30.56%至8680萬美元。報告期內該集團電商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收入同比大漲157%至5.543億美元,佔總收入的61.4%,是去年同期24.6%的兩倍多。
Under Armour(UAA.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0% 目前市值約為78億美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內,Under Armour銷售額與去年持平錄得14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1.6億美元,其中電商渠道是銷售增長的主要動力,營業利潤則下滑57.8%至5900萬美元。報告期內,Under Armour在國際市場的銷售額增長18%至4.33億美元,其中EMEA大漲31%,中國所在的亞太地區增長15%。
Skechers(SKX.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4% 目前市值約為58億美元
Skechers第三季度業績銷售額同比下跌3.9%至13億美元,其中批發銷售額下跌0.5%,直營零售銷售額大跌16.9%,但中國的銷售額錄得23.9%的強勁增長。報告期內,Skechers淨利潤同比大跌37.6%至6430萬美元。
Crocs(CROX.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56% 目前市值約為44億美元
在截至9月底的第三季度內,美國休閒鞋履品牌Crocs銷售額同比大漲15.6%至3.62億美元,淨利潤更是大漲73.5%至6188萬美元,均超過分析師預期。鑑於這一積極態勢,Crocs預計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0%至30%,全年增長5%至7%。
Deckers(DECK.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75% 目前市值約為83億美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Deckers集團收入同比大漲15%至6.235億美元,其中Sanuk是唯一一家銷售額錄得下滑的品牌,大跌11.4%至950萬美元,UGG則增長2.5%至4.15億美元,Teva收入增長20.5%至2770萬美元,Hoka One One的收入大漲83.2%至1.43億美元。
Columbia(COLM.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2% 目前市值約為58億美元
美國戶外運動服飾品牌Columbia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22.68%至7億美元,不及分析師預期的7.56億美元,每股淨利潤也大跌46.29%至0.94美元,同樣遜於市場預期的1.14美元。對於第四季度,Columbia預計每股收益預計在1.07美元至1.32美元之間,收入則在8.5億美元至8.8億美元之間。
歐萊雅集團(OR.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7% 目前市值約為1699億歐元
全球最大美妝集團歐萊雅在第三季度恢復增長,銷售額同比增長1.6%至70.36億歐元,前9個月銷售額跌幅收窄至7.4%錄得201.1億歐元,主要得益於中國市場高達20.8%的強勁增長提攜。報告期內,該集團活性產品部門大漲29.9%,專業產品部門增長11%,大眾消費品部門也上漲0.8%,蘭蔻所在的奢侈品部門則下滑6.2%。
資生堂(4911.TYO)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5% 目前市值約為3萬億日元
日本美妝巨頭資生堂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大跌22.8%至6536.7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10.58 億元,營業利潤大跌91.4%至89.06 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6 億元,淨虧損達136.6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61億元。不過該集團強調,旗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收入表現強勁,第三季度增長7.9%,高端品牌零售額也錄得35%的增幅。
Coty集團(COTY.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6% 目前市值約為55億美元
旗下擁有Kylie Cosmetics、Gucci香水等業務的美妝集團Coty在截至9月底的第一財季銷售額同比下跌13%至16.9億美元,經調整後營業利潤為2.27億美元,同比大漲46%,經調整後的淨利潤更大漲66%至8360萬美元,均超過分析師預期。
雅詩蘭黛集團(EL.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1% 目前市值約為898億美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美妝巨頭雅詩蘭黛銷售額同比下滑9%至35.62億歐元,淨利潤則大跌13%至5.23億美元。期內該集團核心的護膚部門收入大漲10%至20.35億美元,化妝品部門則大跌32%至9.78億美元,香水業務減少12%至4.06億美元。
寶潔集團(PG.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增長13% 目前市值約為3423億美元
在截至9月底的三個月內,寶潔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9%至193億美元,淨利潤大漲19%至43.08億美元。期內化妝品部門銷售額增長7%至38億美元,淨利潤大漲12%至9.76億美元,主要受SK-II和Olay所屬的護膚與專業保養業務在中國大漲逾20%推動。
拜爾斯道夫(BEI.D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3% 目前市值約為208億歐元
拜爾斯道夫2020年第三季度銷售額上漲0.2%,推動前三季度收入跌幅收窄至7%,錄得52.47億歐元。其中妮維雅銷售額下跌6.2%,第三季度跌幅收窄至1%,貴婦品牌LA PRAIRIE品牌則受到國際旅行減少的嚴重打擊,銷售額大跌34.5%,第三季度也大跌16.9%。
Interparfums(ITP.E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7% 目前市值約為22億歐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Interparfums收入同比大跌16%至1.6億美元,毛利率上升至60.5%,淨利潤大跌21%至1650萬美元,但依然超過分析師預期。報告期內,該集團在歐洲市場的銷售額下跌9.6%至1.29億美元,在北美的銷售則大跌35.1%至3090萬美元。
歐舒丹(0973.HK)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0% 目前市值約為296億港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上半財年內,歐舒丹銷售額同比減少13%至6.17億歐元,淨利潤大跌37.5%至1.56億歐元,但毛利率上升至82.1%。隨著消費者對護膚品需求的上升,花旗和野村的分析師均對歐舒丹未來前景持樂觀態度,重申了「買入」評級。
露華濃(REV.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9% 目前市值約為7億美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露華濃銷售額同比大跌19.9%至4.77億美元,營業虧損為970萬美元,上年同期營業利潤為1670萬美元。報告期內,核心品牌露華濃銷售額大跌23.5%至1.66億美元,伊莉莎白雅頓下滑13.8%至1.06億美元。
Farfetch(FTCH.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476% 目前市值約為202億美元
Farfetch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大漲71%至4.377億美元,遠高於分析師預期的3.65億美元,前三季度大漲62%至7.98億美元,其中來自電商渠道的銷售額達6.74億美元,同比增長60%。鑑於疫情的發生令全球奢侈品消費加速向線上轉移,Farfetch預計第四季度商品總值將繼續錄得雙位數增長。
Revolve(RVLV.NYSE)
自今年以來年股價累積增長41% 目前市值約為18億美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美國網紅電商Revolve銷售額同比下跌2%至1.51億美元,淨利潤大漲102%至1960萬美元。報告顯示,Revolve平臺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150萬,高於一年前的130萬,但平均訂單價同比下滑16%至232美元。
The RealReal(REAL.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0% 目前市值約為13億美元
全球最大奢侈品轉售平臺The RealReal第三季度GMV減少3%至2.45億美元,收入同比下滑4%至8150萬美元,寄售和服務收入則下跌7%至6440萬美元,其淨虧損為43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530萬美元進一步擴大。今年前9個月,The RealReal的總收入為2.13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淨虧損達1.24億美元。
Tiffany(TIF.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0.18% 目前市值約為159億美元
Tiffany在截至10月31日的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下跌1%至10.08億美元,同店銷售額上漲3%,毛利率為63.8%,淨利潤大漲52%至1.19億美元,均優於分析師預期。今年前9個月,Tiffany集團收入下跌24%至23.1億美元,較上半年29%的跌幅進一步收窄。
Fossil(FOSL.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64% 目前市值約為7億美元
美國手袋配飾品牌Fossil第三季度收入下滑19.4%至4.35億美元,但在有效的成本控制舉措推動下,成功扭虧為盈,利潤為1600萬美元,上年同期淨虧損為2590萬美。報告顯示,第三季度Fossil集團總運營費用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6%,同時品牌在電商渠道和中國內地市場已出現增長勢頭。
Signet(SIG.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2% 目前市值約為15億美元
Signet珠寶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上漲9.2%至13億美元,並扭虧為盈,淨利潤為930萬美元,均超過分析師預期。報告期內,該集團涵蓋電商在內的同店銷售額增幅為15.1%,電商銷售額增幅高達71.4%,主要受益於疫情發生後消費者加速向線上轉移。
Pandora(PNDORA.CPH)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12% 目前市值約為625億丹麥克朗
潘多拉在截至9月底的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2%至40.7億丹麥克朗,毛利潤率為78.1%,息稅前利潤為7.02億丹麥克朗。報告期內,潘多拉在英國、德國和美國均錄得雙位數的增幅,義大利和澳大利亞也分別增長1%和6%,中國市場反而成為拖累,銷售額同比減少23%至3.50億丹麥克朗。
周大福(1929.HK)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8% 目前市值約為982億港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6個月內,周大福營業額同比大跌16.5%至246.73億港元,毛利潤幾乎與上年同期持平,錄得81.43億港元,淨利潤則大漲45.6%至22.32億港元。報告期內,該集團在中國內地的收入增長4.9%至212.16億港元,香港和澳門市場則大跌64%。
財報周期因各集團不同,以上數據僅供參考,股價波動統計周期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9日,市值為截至2020年12月9日的最新數值。
更多
財報匯總的資訊